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红岩》小说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我小时候也读过《红岩》,书中的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英雄人物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幼小的心灵充满对英雄人物形象的敬佩和崇拜之情。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一直向往《红岩》故事发生的地方。此次因公出差重庆,工作之余,我专程谒拜了这座闻名遐迩的英雄歌乐山。
歌乐山,位于重庆市区西南部,虽然海拔只有600多米,但它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其它名山。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歌乐山设立秘密集中营,这里成为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革命先烈的鲜血洒满了歌乐山,染红了漫山遍野的红梅。蒙蒙细雨,打湿了我灰暗的心情。怀着对英烈崇敬之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进了这座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不朽名山。
离渣滓洞还有一段距离,远远地我就可以看见渣滓洞监狱看守的岗亭,看到牢房屋顶上黑压压的瓦顶。这场景,让我联想到《红岩》,这里不就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革命志士血染红岩的特殊战场和殉难地吗?监狱坐落在大山谷底,三面环山,四周是灰黑色的高墙和铁丝网围绕,岗哨林立、壁垒森严。这是一座两层的青砖和瓦木结构建筑的楼房,大院的墙上写着反动标语,时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二楼栏杆上悬挂着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徽,置身此处令人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这里有10多间男女牢房,男牢房摆放着地铺,女牢房条件较好,摆着上下铺。楼前空地是“犯人”放风时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我走进了一间间暗无天日的牢房,每间囚室都阴森潮湿、空气污浊,墙壁四面漆黑,只有小小的铁窗透进一丝微弱的光线。每间房都要同时关押8到10人,狭小的空间,不要说要关押这么多人,就是一个人呆在这里也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狱中,一帧帧发黄的烈士遗像、一幅幅生平简介、一件件遗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此情此景,我的心情如同铁窗阴冷,这里哪里是什么牢房,分明是人间地狱!建国前夕,因为叛徒出卖,大批重庆共产党员被国民党逮捕后关押在此,最多时这里曾经关押300多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狱中地下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把监狱当战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无畏的斗争,书写了一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感人故事。
站在审讯室门前,看到室内陈设的皮鞭、绳索、镣铐、铁锤、老虎凳、电椅子、竹签子、狼牙棒等当年审讯时对付共产党人的刑具,我心情陡然阴暗起来,悲愤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仿佛看见了共产党人在敌人威逼、利诱、摧残面前嫉恶如仇和敌人殊死较量的场面,看见了江姐,被丧心病狂敌人用竹签扎入十指,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一次次酷刑折磨,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在敌人面前浩气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的动人情景,听见了先烈们在高喊:“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一声声、一句句响彻云霄、惊天动地的誓言,让国民党反动派闻声丧胆、魂惊魄散!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爬过一段石阶,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白公馆。该馆原为重庆郊外的一处私人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正门上方“香山别墅”4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大楼主体为中西合璧式二层楼房,青砖灰墙,拱形廊檐,居高临下,装潢精雅,从外表看算得上当年有名的重庆豪宅了。然而,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又是一处人间魔窟。它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被国民党买下改为“军统局看守所”,把地下室改为“地牢”,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其它房屋改为牢房,被国民党作为关押重要“政治犯”的重要场所。在刑讯洞里依然以可看到老虎凳、烙铁、手铐、脚镣等血迹斑斑的刑具,囚室墙上依然存留着烈士们生前血写的“囚歌”,地板上存放着烈士的鞋、衣被、碗筷等遗物,这些都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付共产党人的铁证!
在别墅入口处,一尊栩栩如生系着红领巾的小孩塑像展现在我眼前,不加思索我就认定这就是宋振中烈士,瘦弱的身躯顶着一个大脑袋,由于狱中生活艰苦,长得大头、细身、面黄肌瘦,难友们疼爱地称他“小萝卜头”。那一双深情的大眼睛,好像在告诉我们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悲壮历史:他在白公馆里活泼可爱地四处活动,机智勇敢地传递情报,背着妈妈亲自缝制的书包,高兴地到男牢去找伯伯学习文化知识,捧着小蝴蝶深情地渴望帮他飞出牢房寻找自由……多么残忍,小英雄还在吃奶的年龄就成为囚徒,小小的年纪就能分清敌我,就饱尝了本不应该的遭遇和磨难,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重任,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都能自由地呼吸、过上幸福的童年而献出了年幼的生命。面对烈士塑像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一楼的一间展厅,橱窗里陈设了一面特别的五星红旗,这不就是《红岩》小说里讲述的江姐和狱中姐妹绣出的五星红旗吗?就是它,就是它!游客们不约而同围了过去,此刻展厅一片寂静,大家都向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投去了崇敬的目光。我端详着这面特殊五星红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区别是,这面五星红旗的旗面上四颗小星分布在红旗的四角,大星位于红旗中央。红旗虽然旗面制作粗糙,颜色黯淡陈旧,但它依然显得那么庄严和神圣。望着这面特殊的国旗,我脑海里立刻闪现出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中江姐带领狱中姐妹携手同心绣红旗的动人画面,耳边又响起了“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那催人泪下的音乐。
我正沉浸在这个难忘的时刻,讲解员用故弄玄虚的口吻,问大家知不道绣红旗的真实的故事。大家一定会认为,这面五星红旗就是江姐在渣滓洞狱中和姐妹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其实绣红旗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也不是在女牢里,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里。文学作品出于创作的需要,对真实的历史事件“移花接木”。当时,难友们在放风时得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并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听到这些消息,白公馆的难友们无比激动,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准备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在迎接重庆解放的时候扛着这面国旗冲出牢房。由于牢狱与世隔绝,大家根本无从知道五星的颜色和排列,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国旗的样子、形状,狱友们扯下红花被面当旗面,狱中既没剪刀,也没有针线,也没有浆糊,他们就用一把铁片磨成的“小刻刀”,把破旧发白衬衫撕成布片刻成五星,用剩饭粒把星星粘到了红被面上,连夜赶制了这面五星红旗。由于斗争残酷,这面红旗的原件早已遗失,现在展出的红旗是按照《红岩》小说中的描述复制的。这是一面独一无二的国旗,这是革命先辈们对革命成功和新中国成立的向往,对五星红旗倾注的深厚感情,它将永远飘扬在中国人民心中!
步入二楼东头最后一间牢房,墙上一块铜牌上书有“狱中八条意见”几个黑体大字吸引了我,这不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代表狱中难友向党组织撰写的狱中情形报告里的一部分内容吗?我仔细阅读了展板上的说明,果然如此,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949年12月25日,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从国民党撤离重庆前的大屠杀中侥幸脱险后不到一个月,交给了党这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份报告是由罗广斌同志具体执笔,其内容是根据张国维、江姐、陈然等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们集体讨论形成的。报告共分为案情发展、叛徒群像、狱中情形、狱中意见等七个章节,其中“狱中八条意见”就是根据第七章节的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的。这八条意见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
这些不寻常的“意见”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革命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血的教训总结。如今硝烟炮火已经远离我们,和平宁静的环境已逐步淡化一些人对理想信仰的追求,然而这些带血的“意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警示力。烈士们生前向往并为之献身的辉煌前景正在召唤我们,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信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使党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歌乐山,位于重庆市区西南部,虽然海拔只有600多米,但它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其它名山。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歌乐山设立秘密集中营,这里成为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革命先烈的鲜血洒满了歌乐山,染红了漫山遍野的红梅。蒙蒙细雨,打湿了我灰暗的心情。怀着对英烈崇敬之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进了这座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不朽名山。
离渣滓洞还有一段距离,远远地我就可以看见渣滓洞监狱看守的岗亭,看到牢房屋顶上黑压压的瓦顶。这场景,让我联想到《红岩》,这里不就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革命志士血染红岩的特殊战场和殉难地吗?监狱坐落在大山谷底,三面环山,四周是灰黑色的高墙和铁丝网围绕,岗哨林立、壁垒森严。这是一座两层的青砖和瓦木结构建筑的楼房,大院的墙上写着反动标语,时刻想瓦解革命人士的意志。二楼栏杆上悬挂着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徽,置身此处令人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这里有10多间男女牢房,男牢房摆放着地铺,女牢房条件较好,摆着上下铺。楼前空地是“犯人”放风时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我走进了一间间暗无天日的牢房,每间囚室都阴森潮湿、空气污浊,墙壁四面漆黑,只有小小的铁窗透进一丝微弱的光线。每间房都要同时关押8到10人,狭小的空间,不要说要关押这么多人,就是一个人呆在这里也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狱中,一帧帧发黄的烈士遗像、一幅幅生平简介、一件件遗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此情此景,我的心情如同铁窗阴冷,这里哪里是什么牢房,分明是人间地狱!建国前夕,因为叛徒出卖,大批重庆共产党员被国民党逮捕后关押在此,最多时这里曾经关押300多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狱中地下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把监狱当战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无畏的斗争,书写了一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感人故事。
站在审讯室门前,看到室内陈设的皮鞭、绳索、镣铐、铁锤、老虎凳、电椅子、竹签子、狼牙棒等当年审讯时对付共产党人的刑具,我心情陡然阴暗起来,悲愤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仿佛看见了共产党人在敌人威逼、利诱、摧残面前嫉恶如仇和敌人殊死较量的场面,看见了江姐,被丧心病狂敌人用竹签扎入十指,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一次次酷刑折磨,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在敌人面前浩气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的动人情景,听见了先烈们在高喊:“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一声声、一句句响彻云霄、惊天动地的誓言,让国民党反动派闻声丧胆、魂惊魄散!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爬过一段石阶,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白公馆。该馆原为重庆郊外的一处私人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正门上方“香山别墅”4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大楼主体为中西合璧式二层楼房,青砖灰墙,拱形廊檐,居高临下,装潢精雅,从外表看算得上当年有名的重庆豪宅了。然而,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又是一处人间魔窟。它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被国民党买下改为“军统局看守所”,把地下室改为“地牢”,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其它房屋改为牢房,被国民党作为关押重要“政治犯”的重要场所。在刑讯洞里依然以可看到老虎凳、烙铁、手铐、脚镣等血迹斑斑的刑具,囚室墙上依然存留着烈士们生前血写的“囚歌”,地板上存放着烈士的鞋、衣被、碗筷等遗物,这些都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付共产党人的铁证!
在别墅入口处,一尊栩栩如生系着红领巾的小孩塑像展现在我眼前,不加思索我就认定这就是宋振中烈士,瘦弱的身躯顶着一个大脑袋,由于狱中生活艰苦,长得大头、细身、面黄肌瘦,难友们疼爱地称他“小萝卜头”。那一双深情的大眼睛,好像在告诉我们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悲壮历史:他在白公馆里活泼可爱地四处活动,机智勇敢地传递情报,背着妈妈亲自缝制的书包,高兴地到男牢去找伯伯学习文化知识,捧着小蝴蝶深情地渴望帮他飞出牢房寻找自由……多么残忍,小英雄还在吃奶的年龄就成为囚徒,小小的年纪就能分清敌我,就饱尝了本不应该的遭遇和磨难,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重任,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都能自由地呼吸、过上幸福的童年而献出了年幼的生命。面对烈士塑像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一楼的一间展厅,橱窗里陈设了一面特别的五星红旗,这不就是《红岩》小说里讲述的江姐和狱中姐妹绣出的五星红旗吗?就是它,就是它!游客们不约而同围了过去,此刻展厅一片寂静,大家都向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投去了崇敬的目光。我端详着这面特殊五星红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区别是,这面五星红旗的旗面上四颗小星分布在红旗的四角,大星位于红旗中央。红旗虽然旗面制作粗糙,颜色黯淡陈旧,但它依然显得那么庄严和神圣。望着这面特殊的国旗,我脑海里立刻闪现出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中江姐带领狱中姐妹携手同心绣红旗的动人画面,耳边又响起了“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那催人泪下的音乐。
我正沉浸在这个难忘的时刻,讲解员用故弄玄虚的口吻,问大家知不道绣红旗的真实的故事。大家一定会认为,这面五星红旗就是江姐在渣滓洞狱中和姐妹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其实绣红旗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也不是在女牢里,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里。文学作品出于创作的需要,对真实的历史事件“移花接木”。当时,难友们在放风时得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并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听到这些消息,白公馆的难友们无比激动,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准备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在迎接重庆解放的时候扛着这面国旗冲出牢房。由于牢狱与世隔绝,大家根本无从知道五星的颜色和排列,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国旗的样子、形状,狱友们扯下红花被面当旗面,狱中既没剪刀,也没有针线,也没有浆糊,他们就用一把铁片磨成的“小刻刀”,把破旧发白衬衫撕成布片刻成五星,用剩饭粒把星星粘到了红被面上,连夜赶制了这面五星红旗。由于斗争残酷,这面红旗的原件早已遗失,现在展出的红旗是按照《红岩》小说中的描述复制的。这是一面独一无二的国旗,这是革命先辈们对革命成功和新中国成立的向往,对五星红旗倾注的深厚感情,它将永远飘扬在中国人民心中!
步入二楼东头最后一间牢房,墙上一块铜牌上书有“狱中八条意见”几个黑体大字吸引了我,这不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代表狱中难友向党组织撰写的狱中情形报告里的一部分内容吗?我仔细阅读了展板上的说明,果然如此,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949年12月25日,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从国民党撤离重庆前的大屠杀中侥幸脱险后不到一个月,交给了党这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份报告是由罗广斌同志具体执笔,其内容是根据张国维、江姐、陈然等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们集体讨论形成的。报告共分为案情发展、叛徒群像、狱中情形、狱中意见等七个章节,其中“狱中八条意见”就是根据第七章节的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的。这八条意见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
这些不寻常的“意见”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革命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血的教训总结。如今硝烟炮火已经远离我们,和平宁静的环境已逐步淡化一些人对理想信仰的追求,然而这些带血的“意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警示力。烈士们生前向往并为之献身的辉煌前景正在召唤我们,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信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使党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