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贯通项目是探索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北京实践,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探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过实施“翱翔工程”和“卓越计划”,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由1套培养方案、7项质量标准、6个实施体系和1套评估保障机制构成的“1761”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略是:高规格研制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流程,高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实施体系,高要求构建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机 构】
: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北京101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通项目是探索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北京实践,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探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过实施“翱翔工程”和“卓越计划”,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由1套培养方案、7项质量标准、6个实施体系和1套评估保障机制构成的“1761”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北京高职贯通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略是:高规格研制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流程,高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实施体系,高要求构建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必须明确其原则,即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能力培养的贯通性、职业素养的一致性、培养模式的整体性.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方面面临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割裂、专业体系衔接不畅、课程体系匹配度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等关键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当前职业教育在助推乡村人才成长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层面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中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针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提供的课程资源不优,采用的培养模式不活,构建的培养体系不全.为此,聚焦乡村需求,精准乡村人才供给;优化课程资源,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生为本;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发展渠道;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提升社会认可度.
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必须有强大的职业文化支撑.职业文化的形成,端赖哲学反思.跳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学和学习心理学框架,重新审视知识的有序还是无序、学习是做加法还是积分、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还是生成、技术与技能的关系是层次还是类型、人才的社会分工是分层还是分类,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职业的社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角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之一.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与声誉、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文章在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现实审视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凝聚优势特色,建设以应用科研为特征的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强化制度供给,激发师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