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听雨又何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觅着,就到了雨中,淋淋漓漓之中,我竟完全失去了自己。
  独倚在窗边,听,这雨声为何如此昏沉?这些日子里,消消遣遣度过的再也找不回来了。雨意如此缠绵、风流放荡的少年时代,竟这样匆匆流逝。来不及害怕,来不及抵抗,悠悠步入了中年,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被含蓄地包裹在雨中,一生疾馳而过,萧索、悲凉涌上了心头,就安静地接受这时代带给我的飘零吧!
  蒋捷,起初我是不太了解他的。只是因为某个瞬间,心忽然有所一动。这字里行间的孤独、落寞以及这个动荡的社会百般折磨他,他是目睹了南宋灭亡的诗人,是元军铁骑统治下的遗民。
  可就是这一瞬,让我想去了解他人生的道路。
  少 年
  我最懂他的少年,他出身于名门望族,过着一般人无法享受的生活。虽说现代教育的压迫是比较不堪的,但对于成年之后要经历的苦痛来说,这还是无可比拟的,不羁的我们总是身处迷茫之中,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去看看雨,听听雨吧,答案就在其中。雨就是灵魂的祭奠,从天上来,每一滴、每一点都是生命。从孩童的稚嫩渐渐蜕变为一个懵懂的少年,痴痴地看这花样人间,我发现,无形化为了有形,紧接着,雨就簇拥了上来。
  听!像是打碎了的玻璃撞击在瓷砖上的声音,饱满的热情迸发出来,我受不了这禁锢,我想要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很庸俗,尽情陶醉于这梦境之中吧!其实,听雨声只是找到一种慰藉,或许,少年的热情只是假象,但又何妨呢?
  现在,我们可能没有选择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但这又何妨,这就是我们少年。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后悔,殊不知,这场雨已下了多久。任凭外界虚无缥缈的言论抨击我的选择,换成别人,你会选择什么?放弃,还是抓紧,或是迷茫?机会,只有自己主导。正是这场雨给了我答案。那就是追随初心。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这是无尽的欢颜啊!
  还记得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描写的那一场风花雪月,那一场疯狂的爱恋。维特的放荡与懵懂唤醒了我内心的一点点躁动,让人不得不萌发急切追求自由的想法。
  听雨,有时听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可以说是所谓的唯心,但又不是一个具体的神灵,而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在少年时期,未知、迷茫、黑暗的世界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不该听从一切长辈的建议,我认为不。要不,怎么还能叫少年呢?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前提下,不忘初心。当然,都是在一个很低的层面讲的,在另外一个所谓很大的宇宙里,情况可能就截然不同,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何况只是一个流浪的少年呢?听雨的精神,似乎是一种放荡不羁,又似乎是没有安安分分好好对待自己,闭上眼,一位少年所了解的,在他心中,也只有这场雨罢了。有时,一句伤人的话足以让一个少年丧失信心,但有时,这雨里饱满的情怀也可以激起斗志,享乐归享乐,但不要过度,顺从自己的内心所想,顺其自然地过好生活。
  雨还在下着,昏暗的灯光下,看不清任何人的脸,只有静静聆听。听!这次温柔了许多,犹如从大明湖畔款款走来的女子,正端坐在镜前梳着髻鬟一样,琵琶与长笛悠扬的声音萦绕在耳旁,又好似有人在哭泣,半透的窗外零星几点的灯光让人怕得喘不过气。
  这雨,给了我答案——初心。
  最初的心愿,就是想看看这一切到底是什么样子。
  雨,是自然、万物赋予我们的礼物,亲近雨,亲近自然,亲近初心,才能懂得怎样生存,这雨里有别的意蕴——精神。从我们的心,从每一位少年的情怀来讲,这是一个生灵。这雨能够洗尽人们的污浊和肮脏,挖掘出被埋藏了许久的真正的初心。
  雨,更像是赤子,还未经历过丑恶,身心是亭亭净植的。
  这雨啊,是生命,是初心。
  我想要少年的欢颜,可这现实给予不了,只好听听雨,找找精神上的慰藉了。
  壮 年
  听着听着,步入了中年。雨声,渐渐大了起来。
  计算了许多人生,却始终逃不过一定会到来的漂泊。都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或许,蒋捷的眼里,壮年就应该是飘零的吧!不像初春的萌动,不像盛夏的火热,不像深秋的高爽,不像寒冬的凛冽。内心身处的那一抹艰辛与少年时的风流挥手诀别,可是,人到中年,就清楚了未来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立、不惑后的人,真的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他需要一个温柔的鼓励,他需要面向前方,该到来的还未到来,该丧失的早已丧失,那就是苦痛。
  王小波在美国打过各种零工,最后说:“这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工人,知道什么工作才有尊严。”我想,中年就是要像周国平所写那样,直面苦难。
  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是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提供的机会。
  而蒋捷就是这样吧,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面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蒋捷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颠沛流离,震撼了世间万象。
  听听那冷雨,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雨,这时候便化为苦难和愉悦交织的载体,下的不只是雨,而是整个世界的灵魂。人到中年,经历了差不多一半的苦难,差不多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也该选择直面苦难与飘零。雨里飞过一只孤雁,脱离了雁群,独自被雨水拍打着,但它依然选择昂起头,品味雨滴的味道。雨被风吹斜了,斜向了天边。没有一点一丝的恐惧,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渺无声息,它却又愿意独自享受天空涌向自己内心的雨水,不断湿透了心底最后一道防线,挥手向远方道别。他将独自流浪在远方。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卡夫卡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雷戈尔为什么不飞走,我看了之后很有感触,觉得格雷戈尔正当壮年,却化为一只令人厌恶的虫子,最后就连他那极富同情心的妹妹都開始心生恨意。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些本该献身于伟大事业的人,却将生命荒废在那些腐朽、肮脏的人生一场场游戏之中,有的自导自演了一场人们看起来幼稚的喜剧,有的给自己封上了国王的名号,甚至以为自己是玉皇大帝。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番景象呢?我始终不明白。没有体会过蒋捷中年时的飘零,我们可能就感受不到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寞和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如果我们不去就事论事,或许就不会简单地计较是否醉生梦死、放荡不羁。其实,默默品尝游子的飘零,为什么就不能是所谓的幸福,为什么就不被人认可。听了太多的对工作、生活、婚姻的抱怨,听了太多对于这个黑暗世界的辛辣嘲讽,听了太多无助的叹息,我们却没有听到过一句对自己的质疑。
  冷漠、苦痛充斥着周围的一切,在暴风来袭的夜晚,到处是阴沉沉的冷空气,物是人非,我鼓起勇气再次睁开我的眼睛,看清了江阔云低。
  追随初心,抓紧当前的飘零。
  壮年,就该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晚 年
  老来听雨僧庐下,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也就是美感;一种是悲苦而已,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少年听雨属前者,而今听雨就自然属后者了。
  晚年属于孤独。
  有两种孤独。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这里,鬓已星星也,或许两种孤独兼有,但最关键的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这是对人生的认识,无情的是历史还是命运,抑或是时代的兴衰太无情?而今的苦痛已经胜过了人间一切,感情将愈来愈麻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已经不是梦境了,当年那个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少年早已长大、老去。这一生都在慢慢沿着远方的边缘彳亍着,一不小心就回到了起点,可是,再也没有人陪伴一起走过遥远的路程,只好重来,独自潇洒地挥斥着内心快要溢出的孤冷。
  漂泊了一生,到晚年,人人都不可避免这一切。可,我们没法拿它怎么样。
  滔天的暴雨直接袭了过来,滂滂沛沛,忐忐忑忑。
  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不管是在楼上、江上还是在庙里,都是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的。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眼中的泪,在枕边滑落。像没有帆的船,孤零零被风吹,被雨打。可惜时间不能随心所欲,可惜永恒还是会被凄冷吞噬。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晚年。这时,可能没有人理会你,没有人感谢你,没有人懂得你内心的伶仃。但又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你自己,如果自己都心甘情愿去接受,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挽救生命了。
  王小波《黄金时代》里,陈清扬(女主人公)说,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虽然当时的情况相比较现在是很艰难的,但在现世,或许人们活得轻松了些,还未意识到人生真正的意义。
  我希望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可以真正存在。
  我思,故我在;我听,故我爱。
  过完了一生,一生都在听雨。
  一生听雨又何妨?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皖东之隅,长江北岸有座千年古城,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淮之间,它就是我的故乡,即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和县曾被称作和州、历阳。我在和县博物藏书馆翻阅古籍《淮南子》时看到一段记述:“历阳(今和县)之都,一夕蓦然而成湖。”读文解意之余,人们不难想象,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傍晚,当家家炊烟初起时,原本很热闹的一座城市突发地陷。继而,很多鸟状大小的湖泊随之而成。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皖东江淮之地,历阳周
期刊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其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人们对色彩的感知来自情绪上的体验,而色彩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人们的情绪,形成视觉之上的思想和精神的体验。在当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色彩应用对人们的情感影响已经成为设计行业的应用重点方向。在现代设计行业,怎样更好地搭配色彩让其成为设计中激发人们心底情感的钥匙,这是新时代设计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应用
期刊
早就想写写母亲,母亲节时想过,重阳节时想过,清明节时想过……  母亲与我同属相,如果健在也不过80岁。可她却在40多年前就永远地离开了。不知是好人不长寿,还是生命无常?  有种说法,一般男孩子的长相都随母亲。盡管科学上没有定论,但于我们母子而言,确实如此。每当我洗漱照镜子时,母亲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在眼前:中等个,宽额头,高鼻梁,尖下颏,芝麻牙,双眼皮。白皙的面庞总带着微笑,举止温文尔雅。此时,往事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电子设备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音乐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电脑音乐软件,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谱软件是众多电脑音乐软件中的一类,近些年来,在各大音乐院校得到一定的普及,同时对于视唱练耳学科训练中的听音训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Sibelius”和“Overture”打谱软件为例,结合笔者对这两大打谱软件的使用,说明其在听音训练中的使
期刊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锁”是作品的题目,虽然文中只有两次提到七巧戴着黄金的枷锁,但“锁”的隐喻贯穿了整部作品,是一切不幸悲剧的源头。这部小说以曹七巧为主人公,叙写动荡年代里一个旧中国的女人悲惨的一生,作品苍凉中浸透着浓烈的哀伤。初看题目,读者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部以金锁为主题的作品,然而作者只在文中的第五章、第十二章点出曹七巧身上戴着黄金的枷鎖。实则“锁”在作品中无处不在,无形
期刊
多年前,朋友就告诉我,湖南的凤凰古城太美了,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3月15日的早上,我们驱车从桂林出发,一路穿山越岭,下午两点左右到了凤凰古城。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沱江两岸那飞檐雕梁的吊脚楼。借助手机导航,我们顺利找到酒店,住下后便迫不及待地到沱江边看美景。酒店离一处叫虹桥的景点很近,说是桥,但它更像是沱江上的一个商店。在一家店铺里,我买了一本介绍古城的手绘地图册。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云
期刊
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之“精神胜利法”,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跨越一个世纪,贾平凹当代长篇小说《高兴》中塑造的刘高兴与阿Q搭起了一座桥梁:一个是桥头,一个是桥尾,两者相互张望,彼此呼应。“精神胜利法”是他们共有的特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重温经典,展望当下,本文分析了刘高兴的“精神胜利”对新世纪精神文化产生的影响,探究时代发展下的精神内涵。  1921年12月4日,魯迅在北京《晨报副
期刊
阮籍不仅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玄学代表人物,还是“竹林七贤”之一,拥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一生写过许多著作,《乐论》是其最著名的音乐论述作品之一。受到魏晋时期动乱的政治背景、战争背景影响,阮籍常常寓情于酒,创作了著名古琴曲《酒狂》。本文将深入分析《乐论》和《酒狂》,结合阮籍音乐理论和音乐作品,共同探讨阮籍的音乐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的政权争夺最为激烈。由于政治上的分歧,整个天下被封建割据多
期刊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受封建社会制度所压迫而导致人性扭曲的女性悲剧。在这部作品中,曹七巧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通过她的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美丽的小姑娘变成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婆子母亲的过程,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封建婚姻和金钱的诱惑对人的摧残。张爱玲曾说:“我的小说中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  一、形象分析  (一)泼辣美丽的小姑
期刊
康巴藏族作家的汉语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地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成为独特风格的藏族小说。康巴作家创作的汉语小说在主题、艺术表现、审美意蕴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本文将对康巴藏族作家汉语小说进行整体剖析。  一、康巴作家群体  康巴作家主要是指四川甘孜、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的作家,他们既保持本民族的审美叙事,又融入新的意义思维模式,行走于雪山与城市的边缘。康巴文学作为藏族文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