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要不要示范”一直是美术老师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认为示范是艺术学习的最佳捷径;有的认为示范是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杀手,长期的示范教学导致儿童只会依葫芦画瓢。
巧妙的示范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及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原理,不但能引领学生快捷地掌握方法,迅速点燃创造激情,更能彰显教师扎实而亮丽的教学风采,使之成为美术课堂特有的一道美丽风景,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不为示范而示范
新课程开展以来,我们的教学开始返璞归真,人们更加注重朴实、理性地看待课堂,由过去追求表面形式转为注重教学行为的纯粹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但现实教学中,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为示范而示范”“为课件而课件”“为评价而评价”等现象的存在。在某些教研活动评课时,甚至把是否有教师示范、是否有黑板板书作为评价的硬性标准。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日趋多元的今天,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而且也有着舍本逐末、只求表象的误导作用。
要不要示范?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依问题难度及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而定。
以四年级教材《罐和壶》一课为例。如果把教学目标锁定为欣赏、感受罐和壶的文化,只要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对这一文化现象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目标就能达到;如果教学重点是对罐和壶的造型表现,那么显然对罐和壶制作的难点、夸张变形的方法应该成为示范的焦点,以便激发学生对罐和壶造型的创意表现。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教师更多的是对罐和壶的基本结构,比如罐和壶的身体、盖子如何做,先做什么等等非本质问题的示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示范显然是多余的,是一种为示范而做的示范。
由此可见,我们的示范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基础、教材文本等有深入了解基础上的针对性示范。
二、重视过程示范
重视过程示范就是要强化对学习方法、探究过程的示范,避免学生对结果的简单重复模仿,为学生尝试创造提供借鉴。
以三年级《剪纸》一课为例,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形纸在经过几次对折后,在不同位置剪裁就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对称纹样,进而达到吸引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模仿教师作品剪,显然就会事倍功半,作品面貌也势必单一,缺乏生机。
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依样画瓢式的示范教学;也在很长时间里,我们一部分人厌倦了示范教学,进而忽视了示范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前者使教育古板,缺少生机,后者使美术空洞乏味。虽是两个极端,但中间的区别恐怕只在重过程与重结果,或者既不重过程,亦无视结果的差别而已。
三、把握局部示范
以一年级美术课《这是我呀》为例。教师通过让学生边照镜子,边观察自己的特点,如脸的方圆、头发的长短、眼睛的大小等,接着分析用什么样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等,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是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然后开始作画。可画到一半,有的学生被鼻子难住了,有的嘴巴画不下去了。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并不急着做示范,而是让大家和老师一起摸摸自己的鼻子:鼻梁、鼻翼、鼻孔,摸完再照照镜子,再换个角度看看,说说自己的鼻子像什么。有的说像一座大山,有隧道的大山;也有的说像家里的插座,两个鼻孔就是插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依次板演,一个个妙趣横生、符合孩子想法的鼻子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的难题很快得到解決,随后完成的作业也因为鼻子受到启发,变得更富夸张与传神。
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中,儿童有难度的部分或一个局部,教师把握示范的时机将其示范出来,让学生从局部入手,由表及里,以点带面,达到促进学生整体性探究的目的,借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强调多形式、多层次示范
示范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教材、目标而不同。针对学生先天对结构的感知、概括能力的不同,可以让掌握快的学生给领悟慢的同学示范;教师结合学生差异,做针对性的示范;对低段儿童多做动作示范;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年级第3册《快乐的假日》,首先让学生在纸上以“一个快乐的人”为题加以表现,再集中比较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有的用上弯弧线表现眼部表情,有的通过嘴角变化表现快乐的样子,也有的表现得非常简单和呆板,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度。但通过对同学示范作品的分析比较,多数同学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方法。接下来的环节通过学生演一演、同学猜一猜等方法,初步感受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再进一步通过示范人物动态活动教具,让学生摆一摆人物动态,重点解决动作造型问题。最后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使人物构图、空间表现有一个整体的借鉴。教师还可利用学生作业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示范与辅导,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各项能力得到兼顾协调发展。
五、让示范成为美术课堂迷人的风景
首先,不滥用“不示范”。
不为示范而示范不是“不示范”,而是强调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示范”也并非就意味着保护了孩子的天真,不实事求是的“不示范”是一种不作为行为。
“自己都不会,还想让学生会。”此话虽有些偏颇,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一位语文教研员笑着对美术老师说:“你这样的美术课我们语文老师也能上。”这反映了我们部分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专业性的忽视,我们要是在自己专业水准不足的前提下,还要举着“不示范”的幌子四处招摇,那就有欺世盗名之嫌。
其次,明确“示范”是为了最终的“不示范”。
示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达到最终的不示范。这就强调我们在学生能走时绝不背着他,哪怕扶着、搀着,也要使其在过程中感受成长,做到能不示范绝不示范。
示范是美术课堂亮丽的风景,它可以展示教师独具智慧的专业学识,受学生尊敬,令同行信服;它可以统领活动全局,引领学生在美术知识王国里自由驰骋,创设出智慧碰撞的火花。示范又是美术课堂的灵魂,是一道独具美术文化特色的迷人景致。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江苏】
巧妙的示范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及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原理,不但能引领学生快捷地掌握方法,迅速点燃创造激情,更能彰显教师扎实而亮丽的教学风采,使之成为美术课堂特有的一道美丽风景,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不为示范而示范
新课程开展以来,我们的教学开始返璞归真,人们更加注重朴实、理性地看待课堂,由过去追求表面形式转为注重教学行为的纯粹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但现实教学中,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为示范而示范”“为课件而课件”“为评价而评价”等现象的存在。在某些教研活动评课时,甚至把是否有教师示范、是否有黑板板书作为评价的硬性标准。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日趋多元的今天,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而且也有着舍本逐末、只求表象的误导作用。
要不要示范?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依问题难度及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而定。
以四年级教材《罐和壶》一课为例。如果把教学目标锁定为欣赏、感受罐和壶的文化,只要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对这一文化现象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目标就能达到;如果教学重点是对罐和壶的造型表现,那么显然对罐和壶制作的难点、夸张变形的方法应该成为示范的焦点,以便激发学生对罐和壶造型的创意表现。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教师更多的是对罐和壶的基本结构,比如罐和壶的身体、盖子如何做,先做什么等等非本质问题的示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示范显然是多余的,是一种为示范而做的示范。
由此可见,我们的示范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基础、教材文本等有深入了解基础上的针对性示范。
二、重视过程示范
重视过程示范就是要强化对学习方法、探究过程的示范,避免学生对结果的简单重复模仿,为学生尝试创造提供借鉴。
以三年级《剪纸》一课为例,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形纸在经过几次对折后,在不同位置剪裁就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对称纹样,进而达到吸引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模仿教师作品剪,显然就会事倍功半,作品面貌也势必单一,缺乏生机。
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依样画瓢式的示范教学;也在很长时间里,我们一部分人厌倦了示范教学,进而忽视了示范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前者使教育古板,缺少生机,后者使美术空洞乏味。虽是两个极端,但中间的区别恐怕只在重过程与重结果,或者既不重过程,亦无视结果的差别而已。
三、把握局部示范
以一年级美术课《这是我呀》为例。教师通过让学生边照镜子,边观察自己的特点,如脸的方圆、头发的长短、眼睛的大小等,接着分析用什么样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等,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是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然后开始作画。可画到一半,有的学生被鼻子难住了,有的嘴巴画不下去了。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并不急着做示范,而是让大家和老师一起摸摸自己的鼻子:鼻梁、鼻翼、鼻孔,摸完再照照镜子,再换个角度看看,说说自己的鼻子像什么。有的说像一座大山,有隧道的大山;也有的说像家里的插座,两个鼻孔就是插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依次板演,一个个妙趣横生、符合孩子想法的鼻子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的难题很快得到解決,随后完成的作业也因为鼻子受到启发,变得更富夸张与传神。
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中,儿童有难度的部分或一个局部,教师把握示范的时机将其示范出来,让学生从局部入手,由表及里,以点带面,达到促进学生整体性探究的目的,借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强调多形式、多层次示范
示范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教材、目标而不同。针对学生先天对结构的感知、概括能力的不同,可以让掌握快的学生给领悟慢的同学示范;教师结合学生差异,做针对性的示范;对低段儿童多做动作示范;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年级第3册《快乐的假日》,首先让学生在纸上以“一个快乐的人”为题加以表现,再集中比较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有的用上弯弧线表现眼部表情,有的通过嘴角变化表现快乐的样子,也有的表现得非常简单和呆板,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度。但通过对同学示范作品的分析比较,多数同学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方法。接下来的环节通过学生演一演、同学猜一猜等方法,初步感受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再进一步通过示范人物动态活动教具,让学生摆一摆人物动态,重点解决动作造型问题。最后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使人物构图、空间表现有一个整体的借鉴。教师还可利用学生作业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示范与辅导,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各项能力得到兼顾协调发展。
五、让示范成为美术课堂迷人的风景
首先,不滥用“不示范”。
不为示范而示范不是“不示范”,而是强调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示范”也并非就意味着保护了孩子的天真,不实事求是的“不示范”是一种不作为行为。
“自己都不会,还想让学生会。”此话虽有些偏颇,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一位语文教研员笑着对美术老师说:“你这样的美术课我们语文老师也能上。”这反映了我们部分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专业性的忽视,我们要是在自己专业水准不足的前提下,还要举着“不示范”的幌子四处招摇,那就有欺世盗名之嫌。
其次,明确“示范”是为了最终的“不示范”。
示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达到最终的不示范。这就强调我们在学生能走时绝不背着他,哪怕扶着、搀着,也要使其在过程中感受成长,做到能不示范绝不示范。
示范是美术课堂亮丽的风景,它可以展示教师独具智慧的专业学识,受学生尊敬,令同行信服;它可以统领活动全局,引领学生在美术知识王国里自由驰骋,创设出智慧碰撞的火花。示范又是美术课堂的灵魂,是一道独具美术文化特色的迷人景致。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