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个电话,10分钟即可送医上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关翠珍老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常年瘫痪在床。一天深夜,她一觉醒来感到头晕、胸闷,老伴赶紧拨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值班医生很快赶来紧急处理,老人转危为安。
今年,沙市区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方筹资”的方针,全面启动高龄空巢、离休、失能老人等6类重点人群管理工作,推行“家庭医生进万家”服务模式,为居民建立电子化动态健康档案,随时预约上门提供服务,使“小病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变“坐堂就诊”为“上门问诊”
“我老伴脚崴了,疼得不能走路,你们能过来一趟吗?”
“您放心,我们马上派医生过来。”
这是沙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热线部的一段对话,打电话求助的是辖区居民游良才。接线护士将情况转给相关科室后,家庭责任医生王海来到游良才家。初步观察后王海感觉情况不妙,便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安排车辆接人到中心治疗。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上门,66岁的游良才连声称“太感谢了,要是单靠我一个老头子,真不知道怎么办。”这是沙市区实施“家庭医生进万家”的缩影,社区医生一改往日“坐堂行医”就诊模式,“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专业、贴心服务。
在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室,存放着满满一柜子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位签约居民的健康情况。王海介绍,辖区共有7个社区,每个社区成立一个由全科医师担任主任、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组成的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每个团队服务4000~5000位居民。
“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以‘契约式’形式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让居民遇到特殊情况不出家门即可就诊。在转变服务模式的同时,也拉近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王海表示,他所在的团队每周至少上门一次。此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上门随访或预约服务。每年要对上述人群进行4次面访,动态监管他们的身体指标。65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后,医生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提出饮食、用药建议。
几年前,老胡随儿子搬到城区居住。城里日子过得很清闲,可身体却莫名消瘦起来。上月中旬,在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一次义诊中,老胡被诊断出血糖指标超标,如不加强食物和药物控制,可能患上糖尿病。老胡当时未当回事,填完表格就回家了。
“胡大爷,还记得我吗?上次义诊咱们见过。”近日,中心医护人员找到老胡家,为他量血压、称体重、测血糖。“你们竟然找上门来,免费给我体检,真是天上掉馅饼。”老胡笑得合不拢嘴。原来老胡此前填的表格就是居民健康档案,如今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沙市区共有37万余名常住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进入此系统,形成一张庞大的动态健康监管网络。沙市区区长刘辉萍说:“政府出资、出力为居民的健康服务,就是要让居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变“看病难”为“就医快”
9月15日,沙市区文化宫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厅,60岁的社区居民胡传翠正在打点滴。自从几年前患上高血压,胡传翠每年都要跑几趟医院。想起以前去医院看病的经历,胡传翠纠结的心情远比病情严重:挂号、缴费、检查……每项都得排队,少则十几分钟,多则近两个小时。这次,胡传翠决定就近到社区看病。
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环境干净整洁,虽然面积不大,但医疗设施齐备。“胡婆婆,您放心睡一会,我们随时有人看着。”护士帮胡传翠盖好床单。胡传翠说,这是她第一次来社区看病,感觉和医院特别不一样。“从进门到挂针才几分钟,不用排队省心、方便。以后头疼脑热的小病,走几步路在社区就解决了。”
据服务站主任王雪琴介绍,沙市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虽然药品、卫生服务收费降低了,但医护人员的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却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环境提档升级。目前,文化宫社区过半居民都到服务站看小病。
沙市区卫生和计生局局长苏燕春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沙市居民健康生活,该局在大幅度降低药费标准的基础上,聘请一批从三甲医院退休的专家进社区服务。同时,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基本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沙市区已建成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沙市区健康惠民的力作受到各级领导关注与肯定,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毛家坊、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湖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变“单项诊治”为“科学施治”
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身患各种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身体容易产生各种不适,中医食疗因此进入视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食疗对人体基本无毒副作用。
几天前,李女士送女儿上学,途中不小心崴伤了脚。想到一个人去医院路程太远不方便,李女士径直来到女儿学校对面的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医生给她开出一张食疗菜谱,再安排专业按摩师揉捏了几次,不打针不吃药,腿脚很快恢复正常。
“不用跑远路,不用花很多钱,家门口接受特色中医保健治疗,这是真正接地气的惠民工程,我要点个赞。”李女士说,这次经历让她彻底改变了对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
据了解,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荆州市中医医院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社区化的中医服务,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中医文化,使“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王先生是一名政府公务员,平常工作任务重,经常熬夜加班,今年初出现耳鸣头昏症状,去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但耳鸣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传美听其描述后,通过看面色、观舌苔、把脉搏,分析王先生系精神压力过大,缺乏锻炼,处于亚健康状态。“不用打针吃药,建议你回家调养,多吃些滋补肾阴及甘凉滋润的食物,少吃烤炸、辛辣或性温燥烈的食物,保持淡定情绪,尽量不熬夜。”杨传美提醒。
对此,沙市卫生和计生局办公室主任柳斌认为,生病不一定需要打针吃药,要有针对性地科学施治。这样既避免乱花钱,又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是医德、医能、医风建设的重要体现。
沙市区委书记段昌林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从关心百姓的健康生活抓起,把真情倾注在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上来。”
今年,沙市区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方筹资”的方针,全面启动高龄空巢、离休、失能老人等6类重点人群管理工作,推行“家庭医生进万家”服务模式,为居民建立电子化动态健康档案,随时预约上门提供服务,使“小病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变“坐堂就诊”为“上门问诊”
“我老伴脚崴了,疼得不能走路,你们能过来一趟吗?”
“您放心,我们马上派医生过来。”
这是沙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热线部的一段对话,打电话求助的是辖区居民游良才。接线护士将情况转给相关科室后,家庭责任医生王海来到游良才家。初步观察后王海感觉情况不妙,便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安排车辆接人到中心治疗。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上门,66岁的游良才连声称“太感谢了,要是单靠我一个老头子,真不知道怎么办。”这是沙市区实施“家庭医生进万家”的缩影,社区医生一改往日“坐堂行医”就诊模式,“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专业、贴心服务。
在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室,存放着满满一柜子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位签约居民的健康情况。王海介绍,辖区共有7个社区,每个社区成立一个由全科医师担任主任、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组成的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每个团队服务4000~5000位居民。
“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以‘契约式’形式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让居民遇到特殊情况不出家门即可就诊。在转变服务模式的同时,也拉近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王海表示,他所在的团队每周至少上门一次。此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上门随访或预约服务。每年要对上述人群进行4次面访,动态监管他们的身体指标。65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后,医生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提出饮食、用药建议。
几年前,老胡随儿子搬到城区居住。城里日子过得很清闲,可身体却莫名消瘦起来。上月中旬,在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一次义诊中,老胡被诊断出血糖指标超标,如不加强食物和药物控制,可能患上糖尿病。老胡当时未当回事,填完表格就回家了。
“胡大爷,还记得我吗?上次义诊咱们见过。”近日,中心医护人员找到老胡家,为他量血压、称体重、测血糖。“你们竟然找上门来,免费给我体检,真是天上掉馅饼。”老胡笑得合不拢嘴。原来老胡此前填的表格就是居民健康档案,如今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沙市区共有37万余名常住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进入此系统,形成一张庞大的动态健康监管网络。沙市区区长刘辉萍说:“政府出资、出力为居民的健康服务,就是要让居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变“看病难”为“就医快”
9月15日,沙市区文化宫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厅,60岁的社区居民胡传翠正在打点滴。自从几年前患上高血压,胡传翠每年都要跑几趟医院。想起以前去医院看病的经历,胡传翠纠结的心情远比病情严重:挂号、缴费、检查……每项都得排队,少则十几分钟,多则近两个小时。这次,胡传翠决定就近到社区看病。
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环境干净整洁,虽然面积不大,但医疗设施齐备。“胡婆婆,您放心睡一会,我们随时有人看着。”护士帮胡传翠盖好床单。胡传翠说,这是她第一次来社区看病,感觉和医院特别不一样。“从进门到挂针才几分钟,不用排队省心、方便。以后头疼脑热的小病,走几步路在社区就解决了。”
据服务站主任王雪琴介绍,沙市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虽然药品、卫生服务收费降低了,但医护人员的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却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环境提档升级。目前,文化宫社区过半居民都到服务站看小病。
沙市区卫生和计生局局长苏燕春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沙市居民健康生活,该局在大幅度降低药费标准的基础上,聘请一批从三甲医院退休的专家进社区服务。同时,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基本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沙市区已建成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沙市区健康惠民的力作受到各级领导关注与肯定,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毛家坊、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湖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变“单项诊治”为“科学施治”
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身患各种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身体容易产生各种不适,中医食疗因此进入视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食疗对人体基本无毒副作用。
几天前,李女士送女儿上学,途中不小心崴伤了脚。想到一个人去医院路程太远不方便,李女士径直来到女儿学校对面的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医生给她开出一张食疗菜谱,再安排专业按摩师揉捏了几次,不打针不吃药,腿脚很快恢复正常。
“不用跑远路,不用花很多钱,家门口接受特色中医保健治疗,这是真正接地气的惠民工程,我要点个赞。”李女士说,这次经历让她彻底改变了对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
据了解,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荆州市中医医院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社区化的中医服务,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中医文化,使“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王先生是一名政府公务员,平常工作任务重,经常熬夜加班,今年初出现耳鸣头昏症状,去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但耳鸣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毛家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传美听其描述后,通过看面色、观舌苔、把脉搏,分析王先生系精神压力过大,缺乏锻炼,处于亚健康状态。“不用打针吃药,建议你回家调养,多吃些滋补肾阴及甘凉滋润的食物,少吃烤炸、辛辣或性温燥烈的食物,保持淡定情绪,尽量不熬夜。”杨传美提醒。
对此,沙市卫生和计生局办公室主任柳斌认为,生病不一定需要打针吃药,要有针对性地科学施治。这样既避免乱花钱,又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是医德、医能、医风建设的重要体现。
沙市区委书记段昌林说:“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从关心百姓的健康生活抓起,把真情倾注在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