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感知物体的软硬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词汇“软的”、“硬的”。
  2.掌握比较物体软硬属性的方法,对身边物体的软硬属性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
  2.活动难点:掌握比较物体软硬属性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摸箱两个,贴着软的、硬的标志物的筐两个;海绵、积木、橡皮泥、棒棒糖、手套、棉绒玩具每组一套;记录表人手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摸箱,感知物体有软硬之分,掌握词汇“软的”、“硬的”
  1.分组摸箱。
  分成两组,每组一个“摸箱”,每人只能摸一样东西(规则:只摸不看)。
  (1)摸一摸,说出它是软的还是硬的?
  (2)取出来,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
  2.小结:箱子里面的东西,有软的,也有硬的。
  (二)猜想,根据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1.提出问题。
  猜一猜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2.玩具分类。
  根据自己的猜测,按物体软硬分别放入不同的筐(放棉花的筐代表存放软的物品,放石头的筐代表存放硬的物品),并交流。
  (三)操作,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
  1.分组操作。
  (1)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软的?硬的?(引导幼儿发现操作的方法:捏一捏、压一压)
  (2)发现什么了?(引导幼儿关注操作的结果,并表述)
  能捏动的东西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东西;
  能压扁的东西是软的,压不扁的是硬的东西。
  2.认识记录表。
  3.记录操作结果。
  4.小组内自由交流,关注操作的方法、结果和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5.以儿歌的形式总结:我是软宝宝,捏一捏,能捏动;压一压,能压扁。我是硬宝宝,捏一捏,捏不动;压一压,压不扁。
  6.验证猜测的结果。检验猜想环节的玩具分类是否正确。
  (四)寻找,拓展经验
  寻找身边(身上、活动室、家里)有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五、活动延伸
  把操作材料放到科学角,供区域活动时继续观察、探索。
  六、教学反思:讨论,促进幼儿的成长
  1.在区别概念时运用讨论,掌握比较的方法。
  【情境一】
  在建立物体软硬的概念时,借助具体的软硬物体,让幼儿先用触觉感受物体,根据自己的猜想给软硬物体进行分类。教师提出:“你们刚刚摸到什么玩具了?把它分在哪个筐的?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软硬,讨论自己的分类依据。最后,总结出物体软硬的概念,即软的物体,摸上去软软的;硬的物体,摸上去硬硬的。
  【分析】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高度抽象性,而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主要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这其中的概念同化对于幼儿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即“幼儿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而如果在幼儿操作、比较之后,引入讨论的方法,在多向交流中领悟,那么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使幼儿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学会比较的方法。
  2.在学重难点时运用讨论,学会分析的方法。
  【情境二】
  活动的重难点是认识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比较物体软硬方法。教师提出:“你发现这些玩具中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样,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探究物体软硬的属性,分析比较物体软硬方法。
  【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最费时、费力的。这时,教师根据幼儿喜欢自己探索的心理及有表现自己欲望的特点,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议一议”,发挥“集体”的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最直接的内趋力。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使得思维处于积极、开放状态,告别消极、被动的聆听吸收。经过广泛交流,有效地使幼儿的认识趋于完善,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总结规律时运用讨论,提高概括的能力。
  【情境三】
  在幼儿探索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时,教师提出:“玩具娃娃是软的还是硬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幼儿分组讨论探索的结果。有的幼儿说,捏一捏就知道它是软的;还有的幼儿说,用手压一压也能知道它是软的……最后,师幼一起总结出感知物体软硬的要领:我是软宝宝,捏一捏,能捏动;压一压,能压扁;我是硬宝宝,捏一捏,捏不动;压一压,压不扁。
  【分析】幼儿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逐步过渡,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让他们独自去概括某一主要内容,发现某一规律是很困难的。
  在情境中,让幼儿边操作(比一比、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边讨论,通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总结规律。幼儿在讨论中,既总结出物体软硬属性的规律,又提高概括的能力。
  4.在是非判断时运用讨论,提高辨析的能力。
  【情境四】
  在分辨手套的软硬时,大部分幼儿说手套是软的,因为手套能捏动;而一小部分幼儿说手套是硬的,因为手套压不扁。幼儿的争辩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发现手套不仅能捏动,而且能压扁,只是压扁的程度不明显。
  【分析】
  当授完新课内容,往往要运用新知识判断哪些物体是软的,哪些是硬的,以了解幼儿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有争议性的材料(手套),引起幼儿的争论,“有争论才有鉴别”,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使正确答案浮现在头脑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辨析能力。幼儿在讨论中,通过亲自探索,不仅学会了比较物体软硬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辨别物体软硬的能力。
  总之,讨论不仅能培养幼儿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恰当地运用“讨论”,有利于引导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分析问题,提高幼儿概括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
其他文献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是的,孩子就是这份爱最好的传递者:你对他微笑,他会对你笑颜如花;你真心地夸奖他,他会由衷地赞美你;你对他伸出双臂,他会紧紧地抱住你;你对他生气,他会怯怯地看着你……这就是“师爱”!这份爱拥有着母爱的温暖、父爱的威严、友爱的甘甜。  母爱无边——有哪个孩子没有来上学,我们都会打电话细心地询问情况;天冷的时候,我们的手心里轮流攥着一双又一双的小手,给他们取暖;活动时
期刊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般充当着游戏材料的制作者,玩法和规则的制定者的角色,然而对幼儿的游戏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心发展的需要则关注的少之又少。下面的多个案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才能摆脱教师“牧羊人”、“指挥员”、“消防员”的角色,使区域活动成为“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  一、区域活动的价值  区域活动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的
期刊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下雨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拍打着地面窗户发出“啪嗒”的响声、打着小伞踩着雨花、雨水打湿发梢的凉意等等,都是孩子们在雨中体验的快乐。“雨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下雨呢”、“小树苗为什么不怕淋雨呢”等等,都是孩子们急于探究的问题。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于“雨”的主题活动。本着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
期刊
一、聚焦“两面派”  案例一  瑶瑶第一天来便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愿松开,并大哭大闹。但当教师将她抱住、妈妈走远时,瑶瑶会立即停止哭闹,且一整天下来无论是游戏、教学还是生活活动她都表现得特别独立,且会帮助老师安慰其他幼儿,全然没有之前的哭闹模样。放学时瑶瑶看见站在门口的妈妈又开始哭闹不止,直到妈妈进来后才情绪稳定。  案例二  一个星期过去了,好好似乎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早上外婆送来,好好能较安静地和
期刊
我们班上有一个让我又爱又忧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白白净净,一张嘴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这在小县城是不多见的。可是他的性格孤僻、内向,最让我纠结的是他特别爱生气,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一个月下来,班上的孩子都知道他叫孙正一,可他却连一个小朋友的名字都不知道。其他老师都说,一一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简直就是“真空包装”。为了让他融入集体,我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和他谈话,一起做游戏,给他更多的帮助,周末请家
期刊
“请放慢您的脚步”是我憋在心间好久,早就想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幼儿园的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同事们每天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只要自己放慢一些脚步,其实有很多的温暖在等着你,也有很多的热情在等着你。  早上,可能你急急忙忙地在准备今天要用的教具,所以,面对孩子们的问早声,你用“早早早……”来作为回应。如果你把目光转向孩子,你会发现很多精彩:“老师,我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妈妈说我
期刊
多彩光谱丛书包括《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多彩光谱丛书是多彩光谱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总结,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  多彩光谱作为项目的名称,象征着每个儿童智能、风格、潜能所表现出的广泛的多样性,该项目从1984年开始,历时9年,致力于将美国图佛兹大学费尔德曼教授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
期刊
言言是一个做事慢吞吞的孩子,走路总是漫不经心的,吃饭也是细嚼慢咽的,每次饭桌上最后剩的几个孩子都会有他。因为这样,老师对他的表扬也不多。  今天下午餐吃的是发糕和炸酱面,言言吃得比以前快多了,李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他一下:“言言今天表现很好,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结果这句话把一向平静的言言小朋友弄得不好意思了,站在李老师面前腼腆地笑着,表情非常可爱。李老师看了又说:“怎么办,越来越喜欢言言了,来,亲
期刊
写给妈妈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开学一周了!  经历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又回到了小三班的教室。我们从图画书《团圆》中懂得一个新的词汇,那就是“团圆”。我们小三班的孩子们又重新团圆在我们自己的教室里。  更感慨的是,在和每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触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和你们的孩子们似乎更亲近了许多!这样一种单纯的充满彼此支持的关系给予了我们教育的信心和动力!  因此,在下个星期
期刊
小黑 2011-06-20  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去爷爷家了,因为我已经5岁三个月了,要整理一周所有文件夹,所以我每个周末都在“工作”。  进了爷爷家的大院子,嘿嘿,这里可是我小时候玩得最多的地方哦。我正准备去车库看看爷爷的车子在不在,可是突然“汪,汪,汪”几条狗冲着我叫,吓得我赶紧跑去找妈妈。可我回头一看,咦,那不是小黑吗?小黑长好大哦!可分明小黑已经不认识我了,它冲着我大声地叫唤,看样子好像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