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这“一区四高地”是苏州自贸片区的功能定位,也彰显出了苏州片区的与众不同。
“相对于第五批其他自贸区来说,苏州片区所在苏州工业园区拥有的开放基础、中新合作平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定位,都为片区发展带来了优势。”丁宏强调,正因为基础不同,所以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江苏省政府,都对苏州自贸片区有着不一样的期望,希望苏州可以发挥争先创优精神,在推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产业创新、自主创新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首创性、差异性的探索。
打造有影响力的自贸试验区集群
纵观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试点建设,涵盖了第一批、第三批、第五批三个批次,坐拥着上海、浙江、江苏3个自贸区以及临港新片区。“长三角地区三大自贸区,已经组成了自贸区‘黄金三角’集群,各个自贸片区间也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各自发挥所长,构成整体优势。”丁宏认为,上海围绕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等,浙江瞄准油品全产业链,江苏则注重开放型和实体经济,三者可形成联动与互补。
作为“开路先锋”的上海自贸区已满六周岁,再加上上海临港片区,带来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优势,必然会往外延伸。作为与其临近的苏州自贸片区,与上海之间在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更多良性互动。
“浙江自貿试验区挂牌后,就以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和贸易自由为核心任务,苏州也可能从中受到启发。”在他看来,自贸片区寸土寸金,不可能涉及太多产业,那么如何推动产业向着更高层级发展,就是决策者们需要思考的。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配置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产业区域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直言,苏州自贸片区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布局多年,并初具规模,未来可以提高相关产业的区域集中度,打造出更具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
“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已有不少探索,值得江苏自贸区学习。从长三角层面来看,未来三者一定是彼此合作、联动,进一步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向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自贸区集群前进。”
“双自联动”,叠加创新能量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苏政发〔2020〕38号)中指出,要坚持“双自联动”,支持“双自联动”片区率先开展相关改革试点,实现自创区与自贸区功能叠加、政策共享。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首个以城市群为规划范围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两大龙头城市苏州和南京都是自贸区片区所在地,这种空间上的重合,为推进‘双自联动’奠定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丁宏介绍,自贸区和自创区分别是我国在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两个维度上最前沿、最高层次的战略部署,如何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自贸区最重要任务是制度创新,但本身空间是有限的,制度创新成果需要向外复制、推广。自创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要素最集聚、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承接改革创新经验辐射最好的区域。同时,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资源优势可以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上海、广东等地早已开始了“双自联动”探索,苏州自贸片区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他说,希望苏州可以发挥好自创区产业基础好、科技能力强和自贸区制度创新灵活的叠加优势,为区域发展带来新动能。
目前,苏州和南京是江苏省率先有条件实行“双自联动”的区域,而随着相关政策安排的逐渐成熟。他认为,可以进一步向全省其他区域拓展,逐渐将连云港片区纳入联动格局,进而形成“双自联动”的全覆盖。
对标找差,再攀新高峰
“这一年,苏州自贸片区成果丰硕。”丁宏说,虽然苏州片区批复的晚,但无论是江苏省还是苏州自身,都对其有不一样的要求,希望苏州片区可以走在前列,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接下来,苏州要继续在营商环境,全产业链打造和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更下功夫。”他进一步说,“无论是苏州,还是片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近几年在营商环境的构建上,都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认可,但不能满足于此。苏州需要对标全球最发达城市,对标找差、补差,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着力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其中苏州片区建设以“一区四高地”为目标。“下一步,苏州要继续围绕产业方向、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并将产业链细分,细分后去找到阻碍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围绕问题进行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发展解决难题,为发展提速增效。”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以最简的手续、最少的环节、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为区域吸引资源要素提供强大制度支撑。“区域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集聚国内、国际最顶尖要素,包括人才、资本、数据等等。当下,全球高端要素看中的早已不再是一个区域能给多少优惠,而是更看中全域环境,包括城市建设、文化、政府服务等等综合实力。苏州片区下一步也要更注重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发挥高端要素作用,为自身产业发展、区域腾飞所用。”
“相对于第五批其他自贸区来说,苏州片区所在苏州工业园区拥有的开放基础、中新合作平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定位,都为片区发展带来了优势。”丁宏强调,正因为基础不同,所以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江苏省政府,都对苏州自贸片区有着不一样的期望,希望苏州可以发挥争先创优精神,在推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产业创新、自主创新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首创性、差异性的探索。
打造有影响力的自贸试验区集群
纵观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试点建设,涵盖了第一批、第三批、第五批三个批次,坐拥着上海、浙江、江苏3个自贸区以及临港新片区。“长三角地区三大自贸区,已经组成了自贸区‘黄金三角’集群,各个自贸片区间也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各自发挥所长,构成整体优势。”丁宏认为,上海围绕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等,浙江瞄准油品全产业链,江苏则注重开放型和实体经济,三者可形成联动与互补。
作为“开路先锋”的上海自贸区已满六周岁,再加上上海临港片区,带来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优势,必然会往外延伸。作为与其临近的苏州自贸片区,与上海之间在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更多良性互动。
“浙江自貿试验区挂牌后,就以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和贸易自由为核心任务,苏州也可能从中受到启发。”在他看来,自贸片区寸土寸金,不可能涉及太多产业,那么如何推动产业向着更高层级发展,就是决策者们需要思考的。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配置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产业区域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直言,苏州自贸片区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布局多年,并初具规模,未来可以提高相关产业的区域集中度,打造出更具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
“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已有不少探索,值得江苏自贸区学习。从长三角层面来看,未来三者一定是彼此合作、联动,进一步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向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自贸区集群前进。”
“双自联动”,叠加创新能量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苏政发〔2020〕38号)中指出,要坚持“双自联动”,支持“双自联动”片区率先开展相关改革试点,实现自创区与自贸区功能叠加、政策共享。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首个以城市群为规划范围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两大龙头城市苏州和南京都是自贸区片区所在地,这种空间上的重合,为推进‘双自联动’奠定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丁宏介绍,自贸区和自创区分别是我国在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两个维度上最前沿、最高层次的战略部署,如何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自贸区最重要任务是制度创新,但本身空间是有限的,制度创新成果需要向外复制、推广。自创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要素最集聚、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承接改革创新经验辐射最好的区域。同时,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资源优势可以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上海、广东等地早已开始了“双自联动”探索,苏州自贸片区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他说,希望苏州可以发挥好自创区产业基础好、科技能力强和自贸区制度创新灵活的叠加优势,为区域发展带来新动能。
目前,苏州和南京是江苏省率先有条件实行“双自联动”的区域,而随着相关政策安排的逐渐成熟。他认为,可以进一步向全省其他区域拓展,逐渐将连云港片区纳入联动格局,进而形成“双自联动”的全覆盖。
对标找差,再攀新高峰
“这一年,苏州自贸片区成果丰硕。”丁宏说,虽然苏州片区批复的晚,但无论是江苏省还是苏州自身,都对其有不一样的要求,希望苏州片区可以走在前列,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接下来,苏州要继续在营商环境,全产业链打造和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更下功夫。”他进一步说,“无论是苏州,还是片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近几年在营商环境的构建上,都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认可,但不能满足于此。苏州需要对标全球最发达城市,对标找差、补差,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着力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其中苏州片区建设以“一区四高地”为目标。“下一步,苏州要继续围绕产业方向、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并将产业链细分,细分后去找到阻碍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围绕问题进行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发展解决难题,为发展提速增效。”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以最简的手续、最少的环节、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为区域吸引资源要素提供强大制度支撑。“区域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集聚国内、国际最顶尖要素,包括人才、资本、数据等等。当下,全球高端要素看中的早已不再是一个区域能给多少优惠,而是更看中全域环境,包括城市建设、文化、政府服务等等综合实力。苏州片区下一步也要更注重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发挥高端要素作用,为自身产业发展、区域腾飞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