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11日,长丰通信(000892)发布了这样的澄清公告,“覃辉现已正常工作,前期系协助警方进行案件凋查,被批捕和取保候审的传闻不实,否认被占资。”当天长丰股价上涨2.73%。这距覃辉4月11H在家中被公安人员带走正好—个月。
5月12日,在北京长城饭店,针对外界对其公司盈利能力和由贷款支撑资金链模式的质疑,覃辉对公司的未来表达了看法,“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资产能卖就卖,与产业链关联程度不高的项目能甩就甩,尽快让资本回笼,阳光卫视也在考虑之中。”但这些线条能够勾勒出一个真实的覃辉吗?
覃辉36岁时已叱咤内地、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拥有一个横跨通信、IT、传媒三大产业的帝国,旗下产业总资产号称超过20亿元。虽然覃辉“体不弱,但多病”,在他最相信、最擅长的资本市场,现在看来是用钱打“水漂”连响都没有听到。
近两年,覃辉专心打造中国的“时代华纳”,耗资庞大,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现金回报。这在他庞大的“辉煌”的外衣上,已经撕开了一道裂缝,而最终把他送上今日“困境”的,是他兼并、收购所用的钱,几乎全是银行贷款。
大干快上
覃辉一直到被抓之前,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夜总会“天上人间”的老板。他是想让人们看到一个“洗干净”后上岸的实业家。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那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覃辉承认与否认都已经不重要,但是,他确实在“天上人间”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就走上了与新疆德隆唐万新一样的资本路。虽然他们俩个不在一个重量级,但他们的野Jb却都吞噬了自己和事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掉链子”,也就是资金链。
据一位与覃辉先有合作后有过节的人士透露,覃辉所涉贷款逾20亿元,“目前已有10亿元的窟窿。”对于覃辉的资金链条,该人士认为主要是两大路径——地下钱庄和银行抵押资产,并称覃辉已是全线亏损。
另据星美前任董事长李威介绍,2002年下半年,星美传媒和建行谈了一笔融资,额度为6个亿。这笔贷款2006年到期,届时要看星美如何说法。
1999年,覃辉将“天上人间”75%的股份置于自己新注册的北京中外合资长青泰餐饮娱乐公司时,工商登记上的出资额为1700多万元。而“天上人间”的年利润至少在2000-3000万元,可谓真正的“现金奶牛”。
2000年6,月,他成立了卓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号称注册资金4800万元,从此开始了大踏步发展。
“IT+通讯+内容”的路子,曾是覃辉创造神话的最初模式。覃辉在以贸易、娱乐产业为基础完成原始积累后,2002年5月收购A股上市公司中三爱海陵(后改名“长丰通信”,000892.SZ)。
之后覃辉投资传媒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建了影视基地,拍了电影,要买电影院;拍了电视剧,要买电视频道(阳光卫视);收编了艺人,就要有音响制作、广告制作配套、全面包装,从影视传媒、平面媒体(收购香港《成报》)到数字媒体,一路无阻。
而覃辉的野心也正好契合了传媒逐步市场化的产业政策。覃辉曾评论以出版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一只猫和一只老鼠就可以创造几百亿美元的效益,而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潜力无穷,有金可挖”。
覃辉迅速打造的传媒产业王国包括:传媒文化(出版、分销)、阳光卫视、中国第三大电影院线、香港《成报》、北方影视基地、手机流动媒体、户外视听媒体、音响制作、影视制作、广告制作、数字基地(数字节目的加工、压缩、存储和传输)等,当时是星美的鼎盛时期。
覃辉3年前敢于进入这行业的勇气、魄力、眼力还是让人相当佩服的,因为这个产业的进入门坎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犯了没有实力冒进的错误,他可以过得很好。
星美事实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媒体行业经营的试点,无论成败,对中国企业都是可资借鉴的案例。
自我凋控
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金融化,资金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生产要素。若不解决融资问题,没有新鲜的“血液”供给,民营企业就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使那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减缓发展速度,而那些新生的企业会因缺少资金而难以支撑,被淘汰出局。
覃辉是“幸运”的,在2004年初国家开始实施的宏观调控,几乎没有影响到他的扩张,但随着他对银行依赖性的日益提高,这不仅给他的自主经营带来了威胁,也加倍放大了银行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一碰到信贷紧缩就惊慌失措的不是成熟的企业,拿银行贷款“玩投资”的企业,更是加速自己的死亡。
通过兼并、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做大,由“跑龙套”变成“主角”。星美就是在很短的晌伺里不断并购,极速膨胀为内地规模最大的民营传媒之一。
当初覃辉从长丰通信获取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受人质疑的巨额溢价反收购方式,而长丰通信近来一直负面新闻不断,这些看法必然也转嫁到星美身上,令外界对星美始终持怀疑的眼光。
2003年底,星美胜出收购湘计算机一役,就有报道提到了星美可能面临的“资金链问题”,时任星美传媒CFO的许志榕曾为此大发雷霆,甚至扬言起诉。在当时,资金链已是星美非常敏感的话题。
根据星美的公司报表,截止到2004年6月底,长丰通信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高达15.5亿元,负债率达到67%。2004年年底,由于身陷“重庆担保圈”,成都各大银行对长丰通信的贷款均有所顾虑。卓京投资所持公司全部11012.64万股法人股也被悉数冻结。
现在看来,覃辉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次是抓住了长丰通信的机会,完成了资本积累:第二次是抓住了星美传媒在香港和内地同步发展的机会,完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架构搭建。
但是有眼光、有行动力是一方面,并购的业务自身如何发展、与其他相关业务如何衔接,则需要下功夫去整合,且非一夕之功。不能为了做大而做大——很豪放地买下来,却没有很细致的管理。 在资本积累的同时,必须完成团队、管理和业务的积累——而对并购之前的充分调研与并购后的管理运营,覃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危机”往往并不是出在政策收缩或是市场吃紧的当口,而偏偏是在政策利好、市场宽松的时候容易埋下危机的隐患,因为人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头脑最容易发热,把握不住自己。
作为公司惟一的指挥者,很多事情是覃辉独自决定的。据知情人透露,覃辉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战略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所有思路都在他的脑子里,而月。他的变化也很快,下面的人很难跟上他的思路。
在公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首要人物的独断专行、团队磨合太肤浅,也就使公司缺乏稳定性,导致业务割裂局面难以得到尽快改观。
2005年2月,深交所谴责公告指出,长丰通信2003年向大股东卓京投资及子公司提供资金2581万元。2004年1—6月累计向大股东提供资金1.7265亿元,占公司2004年6月30日经审计净资产的21.52%。
随着深交所的一纸公告,覃辉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股民告状,银行开始“逼债”。覃辉上上下下几十家公司集体“失血”。
“不要只迷信资本的力量”,这句话对覃辉的商业前程而言,是一句温和的劝谕。
5月12日,在北京长城饭店,针对外界对其公司盈利能力和由贷款支撑资金链模式的质疑,覃辉对公司的未来表达了看法,“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资产能卖就卖,与产业链关联程度不高的项目能甩就甩,尽快让资本回笼,阳光卫视也在考虑之中。”但这些线条能够勾勒出一个真实的覃辉吗?
覃辉36岁时已叱咤内地、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拥有一个横跨通信、IT、传媒三大产业的帝国,旗下产业总资产号称超过20亿元。虽然覃辉“体不弱,但多病”,在他最相信、最擅长的资本市场,现在看来是用钱打“水漂”连响都没有听到。
近两年,覃辉专心打造中国的“时代华纳”,耗资庞大,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现金回报。这在他庞大的“辉煌”的外衣上,已经撕开了一道裂缝,而最终把他送上今日“困境”的,是他兼并、收购所用的钱,几乎全是银行贷款。
大干快上
覃辉一直到被抓之前,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夜总会“天上人间”的老板。他是想让人们看到一个“洗干净”后上岸的实业家。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那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覃辉承认与否认都已经不重要,但是,他确实在“天上人间”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就走上了与新疆德隆唐万新一样的资本路。虽然他们俩个不在一个重量级,但他们的野Jb却都吞噬了自己和事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掉链子”,也就是资金链。
据一位与覃辉先有合作后有过节的人士透露,覃辉所涉贷款逾20亿元,“目前已有10亿元的窟窿。”对于覃辉的资金链条,该人士认为主要是两大路径——地下钱庄和银行抵押资产,并称覃辉已是全线亏损。
另据星美前任董事长李威介绍,2002年下半年,星美传媒和建行谈了一笔融资,额度为6个亿。这笔贷款2006年到期,届时要看星美如何说法。
1999年,覃辉将“天上人间”75%的股份置于自己新注册的北京中外合资长青泰餐饮娱乐公司时,工商登记上的出资额为1700多万元。而“天上人间”的年利润至少在2000-3000万元,可谓真正的“现金奶牛”。
2000年6,月,他成立了卓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号称注册资金4800万元,从此开始了大踏步发展。
“IT+通讯+内容”的路子,曾是覃辉创造神话的最初模式。覃辉在以贸易、娱乐产业为基础完成原始积累后,2002年5月收购A股上市公司中三爱海陵(后改名“长丰通信”,000892.SZ)。
之后覃辉投资传媒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建了影视基地,拍了电影,要买电影院;拍了电视剧,要买电视频道(阳光卫视);收编了艺人,就要有音响制作、广告制作配套、全面包装,从影视传媒、平面媒体(收购香港《成报》)到数字媒体,一路无阻。
而覃辉的野心也正好契合了传媒逐步市场化的产业政策。覃辉曾评论以出版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一只猫和一只老鼠就可以创造几百亿美元的效益,而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潜力无穷,有金可挖”。
覃辉迅速打造的传媒产业王国包括:传媒文化(出版、分销)、阳光卫视、中国第三大电影院线、香港《成报》、北方影视基地、手机流动媒体、户外视听媒体、音响制作、影视制作、广告制作、数字基地(数字节目的加工、压缩、存储和传输)等,当时是星美的鼎盛时期。
覃辉3年前敢于进入这行业的勇气、魄力、眼力还是让人相当佩服的,因为这个产业的进入门坎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犯了没有实力冒进的错误,他可以过得很好。
星美事实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媒体行业经营的试点,无论成败,对中国企业都是可资借鉴的案例。
自我凋控
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金融化,资金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生产要素。若不解决融资问题,没有新鲜的“血液”供给,民营企业就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使那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减缓发展速度,而那些新生的企业会因缺少资金而难以支撑,被淘汰出局。
覃辉是“幸运”的,在2004年初国家开始实施的宏观调控,几乎没有影响到他的扩张,但随着他对银行依赖性的日益提高,这不仅给他的自主经营带来了威胁,也加倍放大了银行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一碰到信贷紧缩就惊慌失措的不是成熟的企业,拿银行贷款“玩投资”的企业,更是加速自己的死亡。
通过兼并、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做大,由“跑龙套”变成“主角”。星美就是在很短的晌伺里不断并购,极速膨胀为内地规模最大的民营传媒之一。
当初覃辉从长丰通信获取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受人质疑的巨额溢价反收购方式,而长丰通信近来一直负面新闻不断,这些看法必然也转嫁到星美身上,令外界对星美始终持怀疑的眼光。
2003年底,星美胜出收购湘计算机一役,就有报道提到了星美可能面临的“资金链问题”,时任星美传媒CFO的许志榕曾为此大发雷霆,甚至扬言起诉。在当时,资金链已是星美非常敏感的话题。
根据星美的公司报表,截止到2004年6月底,长丰通信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高达15.5亿元,负债率达到67%。2004年年底,由于身陷“重庆担保圈”,成都各大银行对长丰通信的贷款均有所顾虑。卓京投资所持公司全部11012.64万股法人股也被悉数冻结。
现在看来,覃辉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次是抓住了长丰通信的机会,完成了资本积累:第二次是抓住了星美传媒在香港和内地同步发展的机会,完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架构搭建。
但是有眼光、有行动力是一方面,并购的业务自身如何发展、与其他相关业务如何衔接,则需要下功夫去整合,且非一夕之功。不能为了做大而做大——很豪放地买下来,却没有很细致的管理。 在资本积累的同时,必须完成团队、管理和业务的积累——而对并购之前的充分调研与并购后的管理运营,覃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危机”往往并不是出在政策收缩或是市场吃紧的当口,而偏偏是在政策利好、市场宽松的时候容易埋下危机的隐患,因为人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头脑最容易发热,把握不住自己。
作为公司惟一的指挥者,很多事情是覃辉独自决定的。据知情人透露,覃辉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战略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所有思路都在他的脑子里,而月。他的变化也很快,下面的人很难跟上他的思路。
在公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首要人物的独断专行、团队磨合太肤浅,也就使公司缺乏稳定性,导致业务割裂局面难以得到尽快改观。
2005年2月,深交所谴责公告指出,长丰通信2003年向大股东卓京投资及子公司提供资金2581万元。2004年1—6月累计向大股东提供资金1.7265亿元,占公司2004年6月30日经审计净资产的21.52%。
随着深交所的一纸公告,覃辉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股民告状,银行开始“逼债”。覃辉上上下下几十家公司集体“失血”。
“不要只迷信资本的力量”,这句话对覃辉的商业前程而言,是一句温和的劝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