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的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洛杉矶”是西班牙语的音译,意为“天使之城”。
说实话,在洛杉矶其实没有郊区和城市之分,要以建筑密度来衡量,那整个大洛杉矶也可以说全是城市,也可以说全是郊区(除了少数的市中心之外)。尤其在空中俯看时,这个城市大得让你瞠目结舌。那种千篇一律的低密度HOUSE居住区所构成的千篇一律的城市机理,让你感到这仿佛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大片耕耘齐整的农田,只不过这个农田中种的是一个个HOUSE。
这正像托马斯·品沁笔下一位虚构的人物领略美国西部城市时的描写:她“俯视下道斜坡,阳光下眯起眼睛,目光投向大片扩展开去的房子,房子毗连而立犹如得到精心栽培的农作物一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洛杉矶的这种城市形态,由于很好地解决了汽车交通问题,同时又基本上能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拥有自己的一栋 HOUSE,所以一度获得了城市学家们的高度评价。
值得学习的三个方面。
从许多方面看,洛杉矶可以被看作一个非常标准的城市,如果结合我们国内目前城市的发展现状,那么,洛杉矶至少在三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或者更准确的措词是非常令我们向往。
第一,成功地解决了汽车交通问题。通过多条高速公路(FREE WAY)的东西南北贯通,使得洛杉矶非常适合于小汽车交通,甚至可以说,洛杉矶是小汽车的天堂。而相形之下,这里的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并不发达。甚至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把洛杉矶对于小汽车的依赖说成是大公司的阴谋,这个说法是指原本洛杉矶有着发达的铁路轨道系统,后来是汽车公司买下了这个系统,并且将钢轨拆掉,这样就可以逼迫人们去购买小轿车。
这个传说还被写进了一本著名的书——《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但实际上,太平洋电力公司火车大红车箱的消失,是因为他们本身服务的问题,而并不是通用汽车公司和费尔斯公司联手的阴谋。无论过去怎样,总之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就是一个非常适于小汽车交通的洛杉矶大城市。多数的路网横平竖直,每个地区都不是边缘,也不是中心,都具有相互平等的地位。正如约翰·格雷戈里邓恩所说:“高速公路是完全平等的,反映着大众的意志,它使洛杉矶庞大但完整。”这种经验对于目前深受小汽车交通困扰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二,洛杉矶恐怕真正实现了在市中心工作,在郊区生活。
在洛杉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坐在自己那栋占天占地的独立 HOUSE里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某些地产商所谓的回归自然理念在起作用(因为我们国内几乎所有的低密度住宅区,都会打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但不管怎么说,洛杉矶至少做到了让人们不必再居住在“拥挤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这句话好像也成了近几年来我们抨击大都市环境的一个惯用说法)。
第三,与金融商务有关的工作场所相对集中,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而且是具有形态上的典型意义的CBD。
就洛杉矶而言,CBD和DOWN-TOWN是合二为一的,它充分反映了金融资本对于聚集和炫耀的需要,明明洛杉矶有着大量的土地,他们也偏偏不愿意以相对低密度的形式存在,而是非要挤在一起,而且还要以高楼的形态挤在一起。当然这种挤在一起的高层高密度形态,也许正是国内许多开发商所向往的标准CBD。
有了上述三项突出的特点,洛杉矶似乎应当是一个完善的城市了——居住完全的郊区化、低层化,而工作又完全的市区化、高层化,交通又相对顺畅,停车又相对方便,公路旁边又充斥着大量可爱的SHOP-PING MALL。于是,人们就开着自己的CAR,从自己的HOUSE里出来,奔驰在FREE WAY上,到SHOPPING MALL里买东西,再到CBD里上班。
当然,如果你不去DOWN—TOWN,还可以在HOUSE里SO-HO——这一切似乎应当是一种先进的美国城市生活的体现了。事实上有许多美国西部的经济神话,也正是在这种城市形态中被创造出来的。硅谷,也正诞生于这样一种城市形态中。
可是,无论在洛杉矶工作、生活,还是来洛杉矶考察,我总觉得洛杉矶似乎不像一个城市,至少不像一个都市,她的这种城市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适应于美国的西部。因为西部的美国人(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人群,它本身也是一个开放流动的概念),如果与美国东部的人群相比,更具活力、更具创业精神、更具开放意识和包容性。但同时,也更不懂得生活(也许这是一个欧洲的观点,因为在欧洲人的眼里,美国人是不太懂生活和艺术的),他们在工作上很不容易知足,但在生活上却很容易满足。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洛杉矶想改善一下生活(其实也只不过是想好好吃一顿),驱车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了几个不同的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就是一个个居住社区的社区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SHOPPING MALL集群。结果走来走去,发现再走下去也是白搭,尽管经营场所不一样,但其实际内容却惊人的相像,都是一样的肯德基、麦当劳、赛百味。就在这些千篇一律的店里,你随时能看到一群群的美国人,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千篇一律的汉堡。看到这种场景,我和一个美国朋友说:“如果要定居的话,我情愿选择效率低下的意大利,也不愿选择效率最高的美国西部。”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的美食,能够让你甚至觉得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对于单调的美国西部饮食,吃饭则仅仅是为了活着。如果与欧洲大餐相比,整个美国西部在餐饮方面,除了渔人码头的海鲜和154号公路上的葡萄酒外,简直一无是处!
的确,在洛杉矶,在这个被许多美国人亲切地称为“L.A”的地方,有阳光,有大海,有沙滩,有一望无际的城市格局,而且也有让他们足以自豪的好莱坞和硅谷。但是,洛杉矶还是让人觉得她缺少了些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
洛杉矶一共散布着三百多个小城镇,它们没有经过任何的设计规划,也因此常常把外来者弄得晕头转向。洛杉矶就是这样一个由三百多个城镇松散地连结在一起的都市,以至于洛杉矶人离开了汽车根本就无法出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车轮上的城市”。这三百多个小城镇使洛杉矶缺少了一种聚集,一种都市化的聚集,一种更为紧凑的人性化的聚集。她太空旷、太疏散,无论哪一个地方,除了少数像好莱坞这样的地区外,人与人的聚集度都太低。没有聚集就没有碰撞,没有聚集就没有都市,因此也就产生不了属于都市的“城市文化”。比如在洛杉矶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像好莱坞这样的少数地区外,是谈不上什么夜生活的,尤其是“L.A.”的市中心区。那里一到晚上,多数是一些无家可归者在游荡,而白天在那里上班的人,这时候大多都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许是作为对于这种生活的一种平衡,美国西部的人们创造了出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那就是主题乐园。洛杉矶是美国主题乐园最为密集的地方,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六旗魔术山等等,共同构成了洛杉矶的主题乐园群落。一到节假日,这里人山人海,许多西部的小朋友永远都喜欢迪斯尼,依我看来,他们事实上也没什么地方好去。除了到海边玩玩,也就是去迪斯尼,因为这总好过去某些SHOPPING MALL大堂的儿童游戏区——单调的郊区化HOUSE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迪斯尼,这就构成了美国西部儿童生活的两个极端。这就是西部,这就是洛杉矶。
在这里,我们并没有贬低洛杉矶的意思,作为一个大城市,洛杉矶有她自身成功的地方,甚至一度被当作现代城市的典范。可是,它只能被称为一个大城市,而的确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大都市,因为它完全没有大都市的都市气氛,更没有大都市生活。
说实话,在洛杉矶其实没有郊区和城市之分,要以建筑密度来衡量,那整个大洛杉矶也可以说全是城市,也可以说全是郊区(除了少数的市中心之外)。尤其在空中俯看时,这个城市大得让你瞠目结舌。那种千篇一律的低密度HOUSE居住区所构成的千篇一律的城市机理,让你感到这仿佛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大片耕耘齐整的农田,只不过这个农田中种的是一个个HOUSE。
这正像托马斯·品沁笔下一位虚构的人物领略美国西部城市时的描写:她“俯视下道斜坡,阳光下眯起眼睛,目光投向大片扩展开去的房子,房子毗连而立犹如得到精心栽培的农作物一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洛杉矶的这种城市形态,由于很好地解决了汽车交通问题,同时又基本上能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拥有自己的一栋 HOUSE,所以一度获得了城市学家们的高度评价。
值得学习的三个方面。
从许多方面看,洛杉矶可以被看作一个非常标准的城市,如果结合我们国内目前城市的发展现状,那么,洛杉矶至少在三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或者更准确的措词是非常令我们向往。
第一,成功地解决了汽车交通问题。通过多条高速公路(FREE WAY)的东西南北贯通,使得洛杉矶非常适合于小汽车交通,甚至可以说,洛杉矶是小汽车的天堂。而相形之下,这里的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并不发达。甚至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把洛杉矶对于小汽车的依赖说成是大公司的阴谋,这个说法是指原本洛杉矶有着发达的铁路轨道系统,后来是汽车公司买下了这个系统,并且将钢轨拆掉,这样就可以逼迫人们去购买小轿车。
这个传说还被写进了一本著名的书——《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但实际上,太平洋电力公司火车大红车箱的消失,是因为他们本身服务的问题,而并不是通用汽车公司和费尔斯公司联手的阴谋。无论过去怎样,总之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就是一个非常适于小汽车交通的洛杉矶大城市。多数的路网横平竖直,每个地区都不是边缘,也不是中心,都具有相互平等的地位。正如约翰·格雷戈里邓恩所说:“高速公路是完全平等的,反映着大众的意志,它使洛杉矶庞大但完整。”这种经验对于目前深受小汽车交通困扰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二,洛杉矶恐怕真正实现了在市中心工作,在郊区生活。
在洛杉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坐在自己那栋占天占地的独立 HOUSE里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某些地产商所谓的回归自然理念在起作用(因为我们国内几乎所有的低密度住宅区,都会打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但不管怎么说,洛杉矶至少做到了让人们不必再居住在“拥挤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这句话好像也成了近几年来我们抨击大都市环境的一个惯用说法)。
第三,与金融商务有关的工作场所相对集中,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而且是具有形态上的典型意义的CBD。
就洛杉矶而言,CBD和DOWN-TOWN是合二为一的,它充分反映了金融资本对于聚集和炫耀的需要,明明洛杉矶有着大量的土地,他们也偏偏不愿意以相对低密度的形式存在,而是非要挤在一起,而且还要以高楼的形态挤在一起。当然这种挤在一起的高层高密度形态,也许正是国内许多开发商所向往的标准CBD。
有了上述三项突出的特点,洛杉矶似乎应当是一个完善的城市了——居住完全的郊区化、低层化,而工作又完全的市区化、高层化,交通又相对顺畅,停车又相对方便,公路旁边又充斥着大量可爱的SHOP-PING MALL。于是,人们就开着自己的CAR,从自己的HOUSE里出来,奔驰在FREE WAY上,到SHOPPING MALL里买东西,再到CBD里上班。
当然,如果你不去DOWN—TOWN,还可以在HOUSE里SO-HO——这一切似乎应当是一种先进的美国城市生活的体现了。事实上有许多美国西部的经济神话,也正是在这种城市形态中被创造出来的。硅谷,也正诞生于这样一种城市形态中。
可是,无论在洛杉矶工作、生活,还是来洛杉矶考察,我总觉得洛杉矶似乎不像一个城市,至少不像一个都市,她的这种城市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适应于美国的西部。因为西部的美国人(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人群,它本身也是一个开放流动的概念),如果与美国东部的人群相比,更具活力、更具创业精神、更具开放意识和包容性。但同时,也更不懂得生活(也许这是一个欧洲的观点,因为在欧洲人的眼里,美国人是不太懂生活和艺术的),他们在工作上很不容易知足,但在生活上却很容易满足。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洛杉矶想改善一下生活(其实也只不过是想好好吃一顿),驱车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了几个不同的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就是一个个居住社区的社区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SHOPPING MALL集群。结果走来走去,发现再走下去也是白搭,尽管经营场所不一样,但其实际内容却惊人的相像,都是一样的肯德基、麦当劳、赛百味。就在这些千篇一律的店里,你随时能看到一群群的美国人,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千篇一律的汉堡。看到这种场景,我和一个美国朋友说:“如果要定居的话,我情愿选择效率低下的意大利,也不愿选择效率最高的美国西部。”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的美食,能够让你甚至觉得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对于单调的美国西部饮食,吃饭则仅仅是为了活着。如果与欧洲大餐相比,整个美国西部在餐饮方面,除了渔人码头的海鲜和154号公路上的葡萄酒外,简直一无是处!
的确,在洛杉矶,在这个被许多美国人亲切地称为“L.A”的地方,有阳光,有大海,有沙滩,有一望无际的城市格局,而且也有让他们足以自豪的好莱坞和硅谷。但是,洛杉矶还是让人觉得她缺少了些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
洛杉矶一共散布着三百多个小城镇,它们没有经过任何的设计规划,也因此常常把外来者弄得晕头转向。洛杉矶就是这样一个由三百多个城镇松散地连结在一起的都市,以至于洛杉矶人离开了汽车根本就无法出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车轮上的城市”。这三百多个小城镇使洛杉矶缺少了一种聚集,一种都市化的聚集,一种更为紧凑的人性化的聚集。她太空旷、太疏散,无论哪一个地方,除了少数像好莱坞这样的地区外,人与人的聚集度都太低。没有聚集就没有碰撞,没有聚集就没有都市,因此也就产生不了属于都市的“城市文化”。比如在洛杉矶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像好莱坞这样的少数地区外,是谈不上什么夜生活的,尤其是“L.A.”的市中心区。那里一到晚上,多数是一些无家可归者在游荡,而白天在那里上班的人,这时候大多都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许是作为对于这种生活的一种平衡,美国西部的人们创造了出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那就是主题乐园。洛杉矶是美国主题乐园最为密集的地方,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六旗魔术山等等,共同构成了洛杉矶的主题乐园群落。一到节假日,这里人山人海,许多西部的小朋友永远都喜欢迪斯尼,依我看来,他们事实上也没什么地方好去。除了到海边玩玩,也就是去迪斯尼,因为这总好过去某些SHOPPING MALL大堂的儿童游戏区——单调的郊区化HOUSE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迪斯尼,这就构成了美国西部儿童生活的两个极端。这就是西部,这就是洛杉矶。
在这里,我们并没有贬低洛杉矶的意思,作为一个大城市,洛杉矶有她自身成功的地方,甚至一度被当作现代城市的典范。可是,它只能被称为一个大城市,而的确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大都市,因为它完全没有大都市的都市气氛,更没有大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