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在,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涌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土木工程施工中,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基于此,应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裂缝处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建设,同时对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道路交通建设、发展使城镇之间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在部分道路土木施工作业中,裂缝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裂缝,会使缩短工程的应用寿命,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裂缝处理技术进行探究。
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骨料在沉降过程中受到某相关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浇筑面很难成型,且没有水光。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30min~2h这一时间段内很容易产生塑性沉降裂缝。
1.2温度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外界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其次,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硬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就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异,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因为混凝土在水化完成后,其内部温度都会逐步降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而在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所以一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最大抗裂值时,就会诱发温度裂缝的形成。
2、土木工程施工时裂缝处理策略
2.1优化工程结构设计
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将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案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可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工程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第一,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进行优化,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保障工程的安全性。第二,在进行不同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充分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后,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较为重要,是减少工程裂缝现象的有效途径。第三,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需要到实地对项目的具体环境进行勘察,对工程所处的土壤环境、地形因素、气候特点、土地面积等需要详细掌握,再结合数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更优质的方案。第四,进行设计工作后,设计者需要对自身的设计作品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可保证设计更符合实际的建筑需求。第五,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紧密交流,通过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施工的能力,为相关单位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障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的需求下,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案。
2.2合理把控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要随时对混凝土施工温度进行监测,尽量在每一环节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温度进行测量,确保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对混凝土的拌制温度进行严格把控,并在气温最高峰值时,采用冷却水对砂石原料的温度进行降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的散热操作,这样才能避免材料湿度因温度降低而逐渐加大,从而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有效管控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在混凝土施工全部完毕后,及时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一方面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温度,适当采取覆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另一方面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洒水保湿,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度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在降低混凝土约束应力的基础上,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3优化混凝土配比
如果实际施工中采取混凝土骨料本身吸收能力较大,含泥量高,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如果采用混凝土的骨料直径较大,对应的级配量也较大,可以采取减少水泥浆的方式,减小混凝土本身的干缩性。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减小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可以抵抗水和热,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放置高效减水剂,防止泌水问题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中,须深化对施工现场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选取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结合施工要求调整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
2.4合理采用制備与搅拌技术
为保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保证制备质量和搅拌效果,满足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和标准。首先,具体的制备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混凝土强度特点、质量特点与成本特点等,明确所需要应用材料的配合比,同时按照砂材料情况、骨料情况、水泥清理、结构质量影响因素等等,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制备的配比方案处于最佳的状态,在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的情况下,保证制备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其次,重点应用相关的搅拌技术措施,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坍落度情况、搅拌时间与设备容量等特点,在施工建设期间选择使用高容量的搅拌机设备,保证其和搅拌时间长度、坍落度参数值等相互匹配,确保结构质量的同时,预防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例如:在选择使用自落类型搅拌机设备的过程中,容量控制在500升以上,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持续性60秒左右,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在相关设备容量在250升以下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上,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之内,确保搅拌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源上入手规避和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是其他问题,确保搅拌的质量和标准相符。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裂缝的形成原因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面的控制和施工设计管理,尤其重视养护环节的作用,才能实现较好的质量和观感。作为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总结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孙大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62-163.
[2]李丽霞.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分析及裂缝处理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55-156.
作者简介;
殷秀宝(1978.04-),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山东中信华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裂缝处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建设,同时对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道路交通建设、发展使城镇之间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在部分道路土木施工作业中,裂缝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裂缝,会使缩短工程的应用寿命,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裂缝处理技术进行探究。
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骨料在沉降过程中受到某相关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浇筑面很难成型,且没有水光。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30min~2h这一时间段内很容易产生塑性沉降裂缝。
1.2温度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外界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其次,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硬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就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异,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因为混凝土在水化完成后,其内部温度都会逐步降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而在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所以一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最大抗裂值时,就会诱发温度裂缝的形成。
2、土木工程施工时裂缝处理策略
2.1优化工程结构设计
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将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案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可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工程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第一,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进行优化,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保障工程的安全性。第二,在进行不同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充分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后,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较为重要,是减少工程裂缝现象的有效途径。第三,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需要到实地对项目的具体环境进行勘察,对工程所处的土壤环境、地形因素、气候特点、土地面积等需要详细掌握,再结合数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更优质的方案。第四,进行设计工作后,设计者需要对自身的设计作品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可保证设计更符合实际的建筑需求。第五,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紧密交流,通过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施工的能力,为相关单位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障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的需求下,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案。
2.2合理把控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要随时对混凝土施工温度进行监测,尽量在每一环节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温度进行测量,确保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对混凝土的拌制温度进行严格把控,并在气温最高峰值时,采用冷却水对砂石原料的温度进行降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的散热操作,这样才能避免材料湿度因温度降低而逐渐加大,从而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有效管控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在混凝土施工全部完毕后,及时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一方面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温度,适当采取覆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另一方面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洒水保湿,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度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在降低混凝土约束应力的基础上,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3优化混凝土配比
如果实际施工中采取混凝土骨料本身吸收能力较大,含泥量高,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如果采用混凝土的骨料直径较大,对应的级配量也较大,可以采取减少水泥浆的方式,减小混凝土本身的干缩性。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减小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可以抵抗水和热,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放置高效减水剂,防止泌水问题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中,须深化对施工现场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选取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结合施工要求调整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
2.4合理采用制備与搅拌技术
为保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保证制备质量和搅拌效果,满足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和标准。首先,具体的制备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混凝土强度特点、质量特点与成本特点等,明确所需要应用材料的配合比,同时按照砂材料情况、骨料情况、水泥清理、结构质量影响因素等等,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制备的配比方案处于最佳的状态,在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的情况下,保证制备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其次,重点应用相关的搅拌技术措施,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坍落度情况、搅拌时间与设备容量等特点,在施工建设期间选择使用高容量的搅拌机设备,保证其和搅拌时间长度、坍落度参数值等相互匹配,确保结构质量的同时,预防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例如:在选择使用自落类型搅拌机设备的过程中,容量控制在500升以上,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持续性60秒左右,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在相关设备容量在250升以下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上,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之内,确保搅拌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源上入手规避和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是其他问题,确保搅拌的质量和标准相符。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裂缝的形成原因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面的控制和施工设计管理,尤其重视养护环节的作用,才能实现较好的质量和观感。作为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总结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孙大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62-163.
[2]李丽霞.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分析及裂缝处理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55-156.
作者简介;
殷秀宝(1978.04-),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山东中信华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