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必然性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浪潮涌动,职业学校的发展理应顺应国际化的诉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及路径。要以提供职业学校发展的国内环境为土壤,以增强自身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国际竞争力为根本,以借鉴国内外职业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经验为参照来打造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升级版。2016年11月2日至3日,第二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VETXH 2016)暨中德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资格认定、国际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共同推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职业学校;国际化;对外开放;中德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3-0033-04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时期,转型发展、内涵建设、质量提升成为教育发展主要方向。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对外开放的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稳步前进的重要因素。
  2016年11月2日至3日,第二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VETXH 2016)暨中德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由浙江工业大学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联合主办,论坛以“职业学校发展的国际化”为主题,主要目的是深入探究中德两国职业学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坛期间,中德两国职业学校的校长以及职业教育界的相关学者分别以“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方式方法”“国际间的职业资格认定”“多元主体之间合作探究”以及“职业院校体系的提质增效的方略”等为主题展开讨论。
  一、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环境与趋势
  (一)外部环境: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
  置身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资本、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加速了中国与世界融合的步伐。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职业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而这种国际化趋势深刻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陈衍指出,职业学校当前的对外开放环境受到世界人口发展、包容性经济增长和教育变革的共同影响。首先,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直指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了劳动力年龄的老龄化和人力资源的紧张,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转移,而转移群体最需要的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提高储备。基于此,当前面临的形势迫切需要职业学校实现国际化发展。其次,全球经济还未从低迷的状态下完全恢复过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在帮助各经济体突破低技能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让更多的人和社会受益。因此在技能的改善方面,需要发挥职业学校应有的特点。最后,教育和技术的伴随性改革,加剧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教育为谋求均衡化的发展,对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
  (二)内部环境: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时代诉求
  从中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看,加快国际化进程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国出国留学生逐年递增形成了巨大的国际留学生市场,一方面各国学校竞相通过招收自费留学生,吸引优秀留学生生源,将留学教育服务商品化以谋取商业利润。另一方面,更多的学校希望通过与国外优秀大学和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缩小与其他院校在办学、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术创新、服务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提升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力与办学声誉[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熊建辉指出,就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当前的发展依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因此,实现办学重心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恰恰为其“内涵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也是中国政府未来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上的重要战略方向。
  二、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和探索
  (一)根据各地实际,探索教育发展模式
  不同的区域位置、历史溯源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我国不同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各职业学校在其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各有侧重,一些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介绍了浙江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倡议广泛研究和交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区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培养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陈衍在报告中列举了包括浙江在内的当前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几个典型模式:重视多样化合作办学的浙江模式、突出政府组织作用的北京模式、强调国际资格认定的上海模式。其中,浙江模式主要有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三种形式。这种模式在中外合作的实际过程中,根据双方的资源特点制定出最佳方式,并且通过对彼此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相承认对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为学生的跨国学习提供了保障和凭证。北京模式主要表现为政府出面联系、组织出国考察和接待外賓来访;签订政府间协议,制定政策,出台文件;行政许可;标准引导;协调国际教育发展援助。上海模式通过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加强师生交流合作;注重开发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提供多样教育供给;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对接中实现课程改革。
  综合以上各地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及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引入理念和资源为主,实现职业学校的初步对外开放。第二个阶段,注重平等对话交流、输入输出并举,实现职业学校的全面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注重以资源输出为标志,达到标准、质量和模式的国际融合。
  (二)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国际化师生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才培养与工作世界的对接。作为整个教育世界对外开放的一部分,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大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相对分散的合作规模和形式,缺失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世界职业市场的变化风起云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针对职业学校国际化的成功进行归因并加以分析,第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校长,这也是中德双方校长参与本次论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核心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不仅是国际化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又是被校长等多方激励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合作的项目中来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参会的宁波市经贸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技术学校等都在开展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卓越成绩。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目前已经结对了10个国家地区的14所友好学校,该校高志刚校长在会上分享了学校的建设经验与方法:学校将建设目标定位为:国际水平、中国特色、杭州情怀。学校的教育诉求就是在全球寻求与其专业所对应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全域推进方面,将运行与管理机制定位为“三全三式”,进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管理建设。此外,根据目标制定《中策职校推进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创建工作任务表》,各个部室根据学校整体要求制定子模块要求并分步实施,按照考核制度中的“国际化工作”的子模块要求,做好考核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是把这些学校的思考变为实质行动。在课程建设上,通过选修国际理解力课程群、建设国际合作课程、互换中外网络课程等形式来落实课程发展。   (三)借鉴德国经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化和全球化给本国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而这种国际化就要求学生具有跨文化能力,这是学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管理处Katharina Schlamp博士站在德國的视角,从巴伐利亚州的经验出发,用德国职业学校的案例来探讨职业学校国际化的发展。她在报告中指出,跨文化的能力主要包括:同情(Empathie)、自我监管(Selbstübel Wachung)、内心坦诚(Mentale Offenheit)、对社会角色的理解(Verst ndnis für soziale Rollen)、专业能力(Fach Kompetenz)和语言能力(Sprach Kompetenz)。并且这些能力在早期就应该被培养和重视,学生在入职前、在职业学校中就应该获得和发展这些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德国的职业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跨国学习交流。联邦议院在2013年就作出一项决议:2020年争取有10%的毕业生在职业教育求学过程有国外留学的经验。
  来自德国职业学校的两位校长还分享了开展跨国学习项目合作中的成功经验,通过职业学校的国际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譬如,有一个项目的名称是“通过完成工作的配置来学习”,主要针对的目标人群为18岁以上的学生,在英国的一个企业里面进行3个星期的实习。另一个项目是在法国,合作的公司是房屋租售公司,所有的学生都要到该公司的度假屋去,目的同样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了解法国的日常生活。诸如此类的项目还有很多,这些项目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和教师提升外语能力,比如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还能获得相应的英语证书,这些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和展望
  (一)提高质量,提升职业学校国际竞争力
  提升职业学校国际竞争力,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教育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新要求”与“必由之路”的对接与融汇中,不仅反映了教育质量对当代职业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更代表了院校质量建设的新趋势,以及在国际化发展中的新举措[2]。
  浙江大学吴雪萍教授在与会发言中,通过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比较,提出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五步曲”。一是构建具体可操作的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她指出在所有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指标,最关键的是职业教育与学生个人和社会整体需求的匹配度。二是构建以改进教学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需分层、分类,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既要有院校内部的自我监测,也要有院校外部的监测。内部监测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满意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和技能水平等方面;院校外部监测的侧重点则应放在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职业学校要处理好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关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自我评价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处于更重要的位置,必须要使院校内部的质量评价成为常态。为此,既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又需要在职业院校内部形成重视质量的文化,让提高质量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四是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合作交流机制。质量保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五是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信息公开机制。此举有利于增加质量保障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必要创建有效的沟通与服务平台。她强调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信息载体建设、建立职业教育质量数据库等举措来实现职业院校之间的数据共享。
  (二)认定资格,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的师生
  在国际化大职教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也在不断深入,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有影响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对重要职业的技能标准和资格证书的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是有效的方式[3]。就中等职业教育来看,与会者谈到上海已经有13所中职学校的22个项目与国外职业资格证对接,涉及到多个三产类专业,职业资格的认定逐渐成为学生和教师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德国与会学者依据德国经验介绍了获得证书的三种类型:一是德国的教师和学生获得资格证书,二是中方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获得资格证书,三是针对混合型模式中德双方承认的资格证书。目前,中国学生获得德国方面相关的资格证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以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不够。按照要求无法实现2/3的教育时间在企业里面完成。此外,中方学生在德国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对于教师培训,采取“三三六加三”模式,即三个月在国内的准备学习阶段,三个月在德国的实际学习阶段,在六个月的实习结束后还有三年的追踪期。这个项目的出发点是弥补职业教师在实际经验上的不足,给予关于行动导向性的培养。
  有学者特别强调,未来在中德师资的培养中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构建能力培养的真实情境,其中包括真实的教学情景和真实的课堂实践,课堂行为的评价和反思。二是转变教师和教育机构的职能,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同时构建区域网络,加强沟通。
  (三)主动服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反应最为灵敏的一类教育,“一带一路”这一宏大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孙爱武研究员在会上表示,早前,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包括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而实现的形式有三个,即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以及合作办学项目。现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已经面对新要求,需要“引进来”“走出去”和“建机制”。引进来,服务抓内涵和提质量;建机制、筑平台,整合资源和提供保障;走出去,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外延拓展。   參 考 文 献
  [1]戴小红.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动因、内涵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81-84.
  [2]王国光,殷新红.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的蕴义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52-57.
  [3]胡秀锦.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上海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8):48-53.
  On the Phases and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Review on the Secon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Xi-Hu Forum
  Xu Mengjia, Guo Shan
  Abstract As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rg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conform to the demand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imes, and explore their own development model and its path actively. We must regard providing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for a vocational school development as the soil, regard enhancing their own constr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schools as a fundamental, take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at home and abroad as a reference to create an upgraded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from November 2 to 3, 2016, The Secon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Xi-Hu Forum(VETXH 2016),that is the Sino-German vocational school principals forum, was held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prosperity, the participating experts and scholars were eager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qual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erv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ino-German cooperation
  Author Xu Mengjia, postgradua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2); Guo Shan, postgradua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而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了新时期内涵建设的有效载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学风建设、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都有显著的实践推动价值。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行动计划;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的制度建设和投入力度。但现实中,职业农民培训在培训起点、过程、结果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问题。基于此,职业农民培训应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促进其起点公平;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公平;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促进结果公平。 
摘 要 将CIPP评价模型引入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背景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和声誉;输入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投入;过程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听课、教师备课等;输出评价包括毕业生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践证明,CIPP评价模型运用到人才培养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办学能力和质量,同时有利于扩大学校办学的影响力。  关键词 CIP
摘 要 国家法治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等都需要大量法学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单一、“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和考试考评手段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共建机制、全面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和多样化考试考评制度等策略予以解决。  关键词 民办院校;应用型;
摘 要 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历史图景,借助历史文献,结合标志性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事件,考察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70年来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变迁经历了雏形初现、孕育萌芽,十年动乱、遭遇重创与停滞,百废俱兴、重建工作的部署与展开,跨越世纪之交的调整与转型,注重内涵建设、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的深刻变革5个发展阶段。知往鉴今,有助于完善我国
摘 要 对“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相关目标的情况、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走向进行分析,发现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政策引导持续加强。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面临一些主要挑战,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下降、职普结构不能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关键词 “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指标;政策变化  中图分类号 G719
摘 要 民族职业教育在彰显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技术与文化、承续民族精神方面担当着重要职责,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对推进民族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围绕在民族特色新专业开发、民族文化课程开设、民族教育基地建设、民族项目研究、校园民族文化环境打造、民族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点建设,形成了典型的民族性办学特色,并对今后推动民族职业教育加
1.2 开展机构的调整和评估  每一个TVET机构都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背景下。因此,熟练地掌握与TVET机构有关的规定和政策至关重要。从全球到国家,再到州和地方层级的政策都会影响计划的执行和资金供应。认识到就业需求和学生抱负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掌握国家各部门立法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法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战略议程(绿色发展战略,或截至2030年培养技能劳动力的既定目
摘 要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一个全纳性的资格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资格类型及标准是其三大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该领域的八种资格类型依据资格自身的标准差异和职业教育的体系构成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教育准备、基础、提高及专业阶段。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各阶段资格标准体现出来的对学习结果的规范化表述、资格等级的阶梯式划分、部门资格之间的等值和融通、基础技能的贯通始终、能力要求的职业指向性以
摘 要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体现出职业特色、区域特色、发展特色和引导特色。高职院校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高度重视,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使学校成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传承者、创新者,同时寻求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互动契合,形成合力效应。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路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