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州客家话和广东梅州方言口音极相近。两者同被称为客家话的代表语。赣州除市中心区域说西南官话,其余广大城镇和农村都说客家话。虽同说客家话,各地的口音却是有差别的。本文主要从语言音韵和词汇两大方面剖析赣州东河流域客家方言的特征。
[关键词]赣州 东河流域 客家方言 特征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赣南与毗邻的闽西、粤东山水相依,是客家人聚居的大本营,在赣南,生活着800多万客家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赣南客家话根据口音的类型粗略可以划分为三个语区。一是赣县、南康、大余、信丰、上犹、崇义、于都、兴国为一语区。这一语区人数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人们平常所说的“赣南客家话”,一般就是指的这种以赣县方言为代表的客家话。二是龙南、全南、定南为一语区。该区域的口音明显受粤东方言影响,音很重。三是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安远、宁都为一语区。该区域受闽西方言影响,自成一类。赣县的白鹭、田村、劳田、清溪一带,这一带位于赣州的东河流域,属于第一类“赣南客家话”,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 、从语音音韵上看:
1、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 [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东河流域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 饭”也念[p]。古晓匣母合口字,东河流域客话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东河流域客话中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客方言韵母具有[-p]、[-t]、[-k]和[-m]、[-n]、[-N]韵尾的特点,韵尾[-m]和[-p]与《广韵》系统相符 ,但韵尾[-N]在[i]之后变为[-t],“痕”与“真”各别,不相混淆。
2、声调上,东河流域客话中有7个声调。除上声不分阴阳外, 平去入皆分阴阳。
3、符合古汉语钮韵规律,如“古无舌头舌上之分”规律,就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要读为“端、透、定”,即今人发“z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声母“d” 或“t”的音。而东河流域客话正反映了这一点,如:把“味道”说成“味淘”,把 “值得” 说成“抵得”。
4、与普通话相比,赣州东河流域的客家方言使用的音节多为平舌声,极少翘舌音,多为前鼻音,极少后鼻音,单词不带儿化韵。在普通话中是完全不同的音节,但在客家话却是没有区别的。如思(sī)和师(shī)一律读为sī,三(sān)和衫(shān)一律读为sān。
二 、从词汇来看,无论在词形还是在词义方面,赣州东河流域方言在日常生活词语、民俗文化词语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保存了一些相同的古汉语,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如:
面(脸) 乌(黑色) 食(吃) 索(绳子) 打走(冲走) 朝(早晨)
夜(晚上) 服(裤子) 被(被子) 皮(皮肤) 晓(知道) 地(坟墓)
禾(稻子) 衫(上衣) 颠(山顶) 坳(山窝) 屋(房子) 揩kai(挑东西)
塘(池塘) 拗(折断) 整(修整) 利(锋利) 阔(宽阔) 恶(凶恶)
净(干净) 秆(稻草) 坳(山窝) 燥(干燥) 颈(脖子) 去转(回家)
饥(饿) 滚烫(热水) 走(跑) 行(走) 昼(中午) 寻(寻找)
其(他) 企(站) 壮(肥胖) 落雨(下雨) 食早(吃早饭) 食昼(吃中饭)
古代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单音词大量复音化,由单音词为主发展到复音词为主。据此,可以说客家方言的词汇的面貌比较古老。
2、意义范围比普通话更大的词多。
如:
打:”在普通话中运用也甚广,在客家方言中比普通话运用还更广泛,可用于各种动作,如打蛮(硬撑)、打走(被水冲走)、打空手(手中没拎物)、打哑话(说不着边际的话)、打山歌(唱山歌)、打硬构(结冰)、打郎咔(没穿裤子)、打眼(挖洞)等。
眼: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纸上的孔、墙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体上的“耳朵眼”、“鼻公眼”、“肚脐眼”、“屎廓眼”(肛门)等等。此外,“眼”还可当量词,如“一眼针”、“一眼塘”等等。
屎: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称许多排泄物和脏物。例如“耳屎”、“鼻屎”、“眼屎”、“烟屎”(烟斗里的油膏),还有“脑屎”(脑髓)等等。
讨: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打”、“讨人嫌”)等意思。
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丢脸”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存在着大量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如:买:方言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之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它的说法。例如:称盐(买盐) 籴米(买米) 舀油(买油) 斫猪肉(买肉) 剪布(买布) 点药(买药) 撿豆腐(买豆腐)…… 在这里,“称”、“籴”、“舀”、“斫”、“剪”、“点”、“捡”都是“买”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义词。
收:方言除了用“收”表示收获农作物之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例如:
摘木梓(收茶子) 捡豆子(收豆子) 扒花生(收花生) 扳萝卜(收萝卜)
割油菜(收油菜) 打黄麻(收黄麻) 挖荸荠(收荸荠)……
在这里,“摘”、“捡”、“扒”、“扳”、“割”、“打”、“挖”等虽然是不同的收获动作,但同有表示“收”的意思。
4、有不少客家方言的特征词,尤其本地俗话形象奇特。客家方言有些外区很罕见的特征词,这些词在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一听到说这些词就知道是客家人。
亚嬷(妈妈) 转屋下/里(回家)、响雷公(打雷)、种草(种族遗传)、地理先生(风水先生)、岽(山脊)、花边(钱币)、做好事(办喜事)、做大人(女子初来月经)、瓠勺(瓠子外壳做的瓢)、赶滚(趁热)等。
5、多有词头词尾
赣州东河流域方言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1)词头 “老”:有不少是与普通话不相同的,除了可用于称人的词外,还可以用于一些称物的词,既可置前也可置后。例如:
叔老(叔叔)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表(表兄弟) 老乡(同乡) 爷老(父亲)
(2)词尾 “仔”、“嘞”:可用于称人称物的词的后面。
仔:赖仔(男孩) 妮仔(女孩) 鸡仔(小鸡)
嘞:小娘嘞(未婚女孩) 妇娘嘞(已婚妇女) 细人嘞(小孩)
柑嘞(柑橘) 嚡嘞(鞋子) 袜嘞(袜子)
三、从语法方面看,赣州东河方言与普通话大同小异。
1、复音词语素的位置与普通话比较,恰恰相反,具有地方色彩。如:
人客(客人) 菜干(干菜) 闹热(热闹) 紧要(要紧) 公牛(牛牯)
司机(机司) 尘灰(灰尘) 鸡公(公鸡) 理道(道理) 单被(被单)
康健(健康) 菜蔬(蔬菜) 淡咸(咸淡) 齐整(整齐) 婆老(老婆)
2、在“格”的区别上,“崖(涯)”[cNai]为主格,如三称代词用和物主代词(领格)即与英语“所有格”相当时,则“崖(涯)”[cNai]當读为[cNa]“你”[cNi]当读为[cNie]或[cNia],“他”[ct‘a]当读为[ckie]或[ckia];称物时为[cNakeC]、[cNieckeC]、[ckie keC],其中的[keC]相当于普通话领有者“的”字后面可省去心词名词,如说“我的”[cNai keC ckoN pitC],常常省去“钢笔”,在对话中多说为[cNaikeC]或[cNa keC]。
3、时态上,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嗒,咧”等)表示动作时态,如“他来嗒”,表示他正来,表示进行时态﹔通过变化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如远指“那里”,则说[keCcle],“这里”说成[ckecle]。
参考文献:
[1]盛林.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4]王凤阳.古辞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5]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刘忠清(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
[关键词]赣州 东河流域 客家方言 特征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赣南与毗邻的闽西、粤东山水相依,是客家人聚居的大本营,在赣南,生活着800多万客家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赣南客家话根据口音的类型粗略可以划分为三个语区。一是赣县、南康、大余、信丰、上犹、崇义、于都、兴国为一语区。这一语区人数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人们平常所说的“赣南客家话”,一般就是指的这种以赣县方言为代表的客家话。二是龙南、全南、定南为一语区。该区域的口音明显受粤东方言影响,音很重。三是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安远、宁都为一语区。该区域受闽西方言影响,自成一类。赣县的白鹭、田村、劳田、清溪一带,这一带位于赣州的东河流域,属于第一类“赣南客家话”,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 、从语音音韵上看:
1、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 [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东河流域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 饭”也念[p]。古晓匣母合口字,东河流域客话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东河流域客话中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客方言韵母具有[-p]、[-t]、[-k]和[-m]、[-n]、[-N]韵尾的特点,韵尾[-m]和[-p]与《广韵》系统相符 ,但韵尾[-N]在[i]之后变为[-t],“痕”与“真”各别,不相混淆。
2、声调上,东河流域客话中有7个声调。除上声不分阴阳外, 平去入皆分阴阳。
3、符合古汉语钮韵规律,如“古无舌头舌上之分”规律,就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要读为“端、透、定”,即今人发“z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声母“d” 或“t”的音。而东河流域客话正反映了这一点,如:把“味道”说成“味淘”,把 “值得” 说成“抵得”。
4、与普通话相比,赣州东河流域的客家方言使用的音节多为平舌声,极少翘舌音,多为前鼻音,极少后鼻音,单词不带儿化韵。在普通话中是完全不同的音节,但在客家话却是没有区别的。如思(sī)和师(shī)一律读为sī,三(sān)和衫(shān)一律读为sān。
二 、从词汇来看,无论在词形还是在词义方面,赣州东河流域方言在日常生活词语、民俗文化词语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保存了一些相同的古汉语,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如:
面(脸) 乌(黑色) 食(吃) 索(绳子) 打走(冲走) 朝(早晨)
夜(晚上) 服(裤子) 被(被子) 皮(皮肤) 晓(知道) 地(坟墓)
禾(稻子) 衫(上衣) 颠(山顶) 坳(山窝) 屋(房子) 揩kai(挑东西)
塘(池塘) 拗(折断) 整(修整) 利(锋利) 阔(宽阔) 恶(凶恶)
净(干净) 秆(稻草) 坳(山窝) 燥(干燥) 颈(脖子) 去转(回家)
饥(饿) 滚烫(热水) 走(跑) 行(走) 昼(中午) 寻(寻找)
其(他) 企(站) 壮(肥胖) 落雨(下雨) 食早(吃早饭) 食昼(吃中饭)
古代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单音词大量复音化,由单音词为主发展到复音词为主。据此,可以说客家方言的词汇的面貌比较古老。
2、意义范围比普通话更大的词多。
如:
打:”在普通话中运用也甚广,在客家方言中比普通话运用还更广泛,可用于各种动作,如打蛮(硬撑)、打走(被水冲走)、打空手(手中没拎物)、打哑话(说不着边际的话)、打山歌(唱山歌)、打硬构(结冰)、打郎咔(没穿裤子)、打眼(挖洞)等。
眼: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纸上的孔、墙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体上的“耳朵眼”、“鼻公眼”、“肚脐眼”、“屎廓眼”(肛门)等等。此外,“眼”还可当量词,如“一眼针”、“一眼塘”等等。
屎: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称许多排泄物和脏物。例如“耳屎”、“鼻屎”、“眼屎”、“烟屎”(烟斗里的油膏),还有“脑屎”(脑髓)等等。
讨: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打”、“讨人嫌”)等意思。
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丢脸”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在赣州东河流域方言中,存在着大量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如:买:方言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之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它的说法。例如:称盐(买盐) 籴米(买米) 舀油(买油) 斫猪肉(买肉) 剪布(买布) 点药(买药) 撿豆腐(买豆腐)…… 在这里,“称”、“籴”、“舀”、“斫”、“剪”、“点”、“捡”都是“买”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义词。
收:方言除了用“收”表示收获农作物之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例如:
摘木梓(收茶子) 捡豆子(收豆子) 扒花生(收花生) 扳萝卜(收萝卜)
割油菜(收油菜) 打黄麻(收黄麻) 挖荸荠(收荸荠)……
在这里,“摘”、“捡”、“扒”、“扳”、“割”、“打”、“挖”等虽然是不同的收获动作,但同有表示“收”的意思。
4、有不少客家方言的特征词,尤其本地俗话形象奇特。客家方言有些外区很罕见的特征词,这些词在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一听到说这些词就知道是客家人。
亚嬷(妈妈) 转屋下/里(回家)、响雷公(打雷)、种草(种族遗传)、地理先生(风水先生)、岽(山脊)、花边(钱币)、做好事(办喜事)、做大人(女子初来月经)、瓠勺(瓠子外壳做的瓢)、赶滚(趁热)等。
5、多有词头词尾
赣州东河流域方言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1)词头 “老”:有不少是与普通话不相同的,除了可用于称人的词外,还可以用于一些称物的词,既可置前也可置后。例如:
叔老(叔叔)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表(表兄弟) 老乡(同乡) 爷老(父亲)
(2)词尾 “仔”、“嘞”:可用于称人称物的词的后面。
仔:赖仔(男孩) 妮仔(女孩) 鸡仔(小鸡)
嘞:小娘嘞(未婚女孩) 妇娘嘞(已婚妇女) 细人嘞(小孩)
柑嘞(柑橘) 嚡嘞(鞋子) 袜嘞(袜子)
三、从语法方面看,赣州东河方言与普通话大同小异。
1、复音词语素的位置与普通话比较,恰恰相反,具有地方色彩。如:
人客(客人) 菜干(干菜) 闹热(热闹) 紧要(要紧) 公牛(牛牯)
司机(机司) 尘灰(灰尘) 鸡公(公鸡) 理道(道理) 单被(被单)
康健(健康) 菜蔬(蔬菜) 淡咸(咸淡) 齐整(整齐) 婆老(老婆)
2、在“格”的区别上,“崖(涯)”[cNai]为主格,如三称代词用和物主代词(领格)即与英语“所有格”相当时,则“崖(涯)”[cNai]當读为[cNa]“你”[cNi]当读为[cNie]或[cNia],“他”[ct‘a]当读为[ckie]或[ckia];称物时为[cNakeC]、[cNieckeC]、[ckie keC],其中的[keC]相当于普通话领有者“的”字后面可省去心词名词,如说“我的”[cNai keC ckoN pitC],常常省去“钢笔”,在对话中多说为[cNaikeC]或[cNa keC]。
3、时态上,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嗒,咧”等)表示动作时态,如“他来嗒”,表示他正来,表示进行时态﹔通过变化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如远指“那里”,则说[keCcle],“这里”说成[ckecle]。
参考文献:
[1]盛林.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4]王凤阳.古辞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5]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刘忠清(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