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的力度美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很少写摄影评论了。不久前,潘朝阳同志冒着36℃的高温,送来一组《龙舟夜赛》新作,请我动笔雅正。我看后的第一印象是,龙舟赛的片子鲜有这样的表现形式,画面主体有风驰电掣的强烈力度感,而陪体则是流光溢彩的抽象线条符号,颇有新意,于是欣然接受了。
  摄影艺术的特点,是把现实世界流动的物象定格下来,成为静止的画面。
  现实世界永远是流动变化的;摄影作品的画面是固定不变的。
  170多年来,人们为了使摄影画面动起来,无所不用其极。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哈里斯曼创作的《原子达利》,为了表现物体失重,像原子、质子在时空中悬浮,他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在画板上跳起来,同时抛物、泼水、丢猫,经过二十多次的反复拍摄,完成的《原子达利》,真是动感十足,然而完全是导演的。
  上世纪后半叶,那还是胶片时代,《人民中国》摄影记者刘世昭,用慢门把九寨沟归来的羊群拍活了。在《归来的羊群》这幅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牧羊人带着羊群在木板桥上,“谈笑凯歌还”的生动画面。这幅作品启发人们,要使摄影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在画面上富于动感,除了用“追随法”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还有探索的广阔空间,慢门技法,就是一例。
  我们的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摄影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现代科技发展,数字化技术,促进摄影由传统的胶片时代,走向数字摄影新时代。数码摄影,比起胶片摄影无论在传递信息,还是摄影的审美创造上,都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精准、神速的特点。这是时代的天恩,科技的馈赠。
  在促进摄影的主体在画面上动起来方面,由于数码摄影的感光度,比起胶片摄影有极大的提高,现在我们拍摄动感照片,不仅在白天,即使在夜晚,也可以拍出好照片。《龙舟夜赛》就是一次实验性的尝试,探索性的实践。
  朝阳同志的这组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立意,那就是:凝心聚力,追梦争先。据作者介绍,这组照片都是一次性拍出来的,而不是用电脑加工制作而成的。它保持了纪实摄影创作,不干预被摄主体,保持被摄主体原生态的底线,坚守摄影创作的本体特性。然而这组照片,巧用变焦镜头旋转推拉的技巧,强化了被摄主体的动感,创造出主体环境的氛围。因此,我们还把它定位在艺术摄影的范围。其中有几幅作品印象尤深。
  《风驰电掣》这幅作品,画面中有二龙相争,作者是用尼康相机,70mm~200mm变焦镜头拍摄的。作者把变焦镜头的焦点,放在右边龙舟的主体上,用慢门拍出龙舟后实前虚的流动感,说时迟,那时快,在开启慢门的同时,用旋转推拉的方法,疾速按下快门,在龙舟竞赛的左右环境,产生出一种流光溢彩,波光绚烂的线条符号。
  这样,在相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画面。产生龙舟飞驶的线条语言粗犷有力,力度感、速度感强,而陪体环境水光潋滟,线条语言精细入微的强烈对比。这样以实衬虚,以细衬粗,整个画面,出现了一种风驰电掣、奋力争先的审美效果,主体十分突出。
  《劈波斩浪》这幅作品,画面大有千舟竞发,一舟当先的气势。更有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蕴。《风驰电掣》里,二舟相争,采用的是横构图,而这幅作品为了表现“一马当先”的气势,采用了方形构图。在龙舟主体的前进速度上,这幅作品的速度似乎更快、更猛,而龙舟周围粼粼波光,水光飞溅的氛围也更浓、更协调,画框中的三角形构图,平添了龙舟主体奋力争先的雄强气势。这幅作品,主体突出,倍感氛围浓烈,构图完整,要是能在对船头主体人物聚焦时,采用实焦,而不采用虚焦,那将会锦上添花,无懈可击。
  《亮“舰”巡航》这幅作品,画面上有多条龙舟接踵而来,而一马当先的这条龙舟,可能是接近岸边,灯光辉煌,而水手划浆时,用力大、出手快,水花四溅,作者在采用旋转推拉拍摄时,水花波影,飞珠溅玉,飞霞流金,幻发出一幅爆发式的光画画面,其线条像中国画高古游丝描般,精细入微,绚烂夺目,反衬出龙舟主体的力度和速度。
  当今时代,摄影艺术由胶片时代走向数字时代。在胶片时代,黑白摄影的时间最长,在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套黑白摄影语言的审美体系。其中阿当斯的区域曝光系统,创造了黑白摄影的里程碑。彩色摄影的历史,虽不如黑白摄影的时间长,但也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胶片时代彩色摄影的审美规范。
  数字摄影是以胶片摄影为传统发展起来的,并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它还在发展中,并不断走向完美。数码摄影比起胶片摄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崭新的数码摄影语言体系,正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古典哲学,提倡“知行合一”哲学,改革开放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作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同志多次提出,在摄影艺术创作上,我们应提倡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任何偏废都是不完整的,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我们可以说:
  摄影有道、悟道、弘道、超然道外,发现新道;
  摄影有法、知法、熟法、逍遥法外,创造新法。
  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也是艺术创新的规律。
  审美之路,美在过程。创造性的过程,是审美享受的过程;开拓性的过程,是怡悦心灵的过程。尽管路在远方,应不忘日夜兼程;尽管梦在彼岸,应乘风破浪,厉志前行。(本文作者系福建画报社原社长、总编,中国画报协会原副会长)
其他文献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双宝时代”。另一个小家伙的来临,可能让大宝面对不再独享宠爱的失落。新生命固然值得期待,对现有孩子的关注也不容忽视。如何缓解大宝的别扭委屈,避免极端事件发生,让双宝共同健康成长,考验着家长的智慧。  今年“六一”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第一个儿童节。而“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已经两年,不少符合政策的家庭,已经迎来了第二个宝宝。有了二宝之后,家里有哪些变化?两个孩
期刊
2016年6月28日,2016年福建省摄影工作年会在福建历史文化名村长乐三溪召开。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副主席朱庆福、吴寿华、杨为春、周岱、徐希景、翁惠文、焦红辉,省摄协顾问、莆田市摄协主席马金焰及各设区市摄协、行业摄协、省摄协各分会负责人40余人出席会议。  会上,潘朝阳对省摄协上半年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做周密部署,对举办“清新福建·留住乡愁”航拍八闽古村落摄影大展、福建省第
期刊
沙埕铁枝、走古事、闹春田……许多传统民俗里,总能瞥见孩子的笑脸。属于我们的民俗传统文化也更应该让孩子多学习多了解,让传统文化传承真正不断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民俗内容自然会发生变化,一些会留下,一些则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文化传承的“新陈代谢”,并不意味着坐视传统民俗渐行渐远。每逢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都会引发一波文化反思,说明国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
期刊
2016年6月26日,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三溪摄影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长乐三溪上邦乡村主题酒店举行。福建省摄协主席潘朝阳,顾问马金焰,副主席朱庆福、吴寿华等出席仪式并为三溪摄影创作基地揭牌。  “客家祖地”焦红辉纪实摄影展在龙岩开幕2016年6月26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龙岩市博物馆、龙岩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客家祖地——焦红辉纪实摄影展”在龙岩举行。焦红辉现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
期刊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6月19日,由中国作协、福建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暨福建作家艺术家闽西红土地采风活动出发仪式在上杭古田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张作兴,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毅达、王来文等出席仪式。张作兴书记主持仪式,并亲自启动航拍器,航拍红色根据地。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期刊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清政府在石狮蚶江设立了蚶江海防官署,统辖当时泉州一府五县的对台贸易,成为大陆对台通商的中心港口。蚶江开始了与台湾鹿港的商贸对渡。200多年前,蚶江已有从事两岸贸易的行郊商号百余家,对渡船只三百余艘,两岸的海上贸易繁荣兴盛。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汉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以这种欢快的方式互祝吉祥,交融情谊
期刊
《政和资讯》编辑部主任李隆智2013年集结出版的散文集《南洋纪事》,全书五个部分、九十篇章、十五万字,该散文集16开本印刷,共187页,由海峡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十年来,政和县有一种奇特的“文学政和”现象: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一位又一位作家走进人们的视野。如果把“文学政和”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李隆智散文集《南洋纪事》就是这棵大树上发出的一丫新枝。  《南洋纪事》“南洋”者,实则是
期刊
摄影师贾迪卜·巴塔查里亚是一位印度的高中老师,他在印度东部一个偏僻贫困的村庄里拍到了这张照片。小男孩用手指转动地球仪,兴奋地展示地球自转的基本现象,学习新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洋溢在他的脸上。Bhattacharya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完美的时刻——学习带来快乐,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越南会安古城,两名女性坐在灯笼店里聊天。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15世纪以来,这座海滨城市一直是东南亚地
期刊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缅甸的每一个男人或终身或一个阶段都必须削发为僧。佛教徒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功德,他们认定建佛塔可以造福终生,修福来生,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是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因此,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蒲甘王朝承载着缅甸灿烂而辉煌的时代,那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期,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达万余座,被称为“万塔之城”。直到现在,在蒲甘还有将近三千多座佛塔屹立在伊洛瓦底江河边的
期刊
周末到洞宫一游,无意中邂逅坑塘龙焙贡茶遗址,在绝伦山水与历史之间穿梭,感受了一回宋代人的精致生活。  洞宫山的悬崖峭壁中,云雾缭绕。而在那峭壁的不远处,豁然于一片相对平坦的开阔地。这里,稻浪金黄。  千年古寺资福寺的钟声悠远的传扬。从资福寺往下庄古村行驶一个公里,迎面扑鼻而来一股幽香,那是薰衣草的馨香吗?一座新建的亭子招呼着你,亭子就叫“流香亭”。亭子边泉水叮咚,告知你这是宋代坑塘茶焙遗址入口。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