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消灭了私有制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区隔开来。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有助于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消灭了私有制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区隔开来。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有助于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他文献
农民经济合作需要自己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以承担起组织、宣传、引导普通农民的职能。农民经济合作的行为性质决定对农民经济合作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有着较高而且全面的素质能力要求:他们一般是农民中走出封闭、拥有较多文化知识和对外交往经验的兼业农民或社区领袖;是农民中中上层相对富裕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势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济贫怜弱的精神。然而,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农民经济合作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目前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除了美国之外,各国农民经济合作的组织人才资源普遍稀缺,由此导致农民经济合作需求和能力之间形成另
建国以来,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从汲取到给予、从管治到服务的演变,但在强势政府惯性影响下,政府主导失范,农民主体性缺失还普遍存在,这已成为乡镇治理转型的主要障碍。构建参与式乡镇治理新格局,珏须规范和优化政府主导力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介入,重点发挥和提升农民主体对乡村社会建设的功能,最终达成二者的调适与互动,实现双向、多元、有序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而被铭刻在中华外交的图腾柱上,成为中国新的援外理念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外交理念中独特的话语形态基石。这种援助的外交逻辑和交往思维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交往的模式。形成一种基于中国气质的新的国际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理论文献。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后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作者从源与流、共同性与特殊性、历史时空的局限与现实实践的拓展三个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充分受益的现代化。其表现至少包括:改革和发展利益分享、就业扶助的权利平等等。这里有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必须重视通过制度建设,不断解决数亿农民的就业与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土地资本化对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土地权利束分离和社会主义地租理论,在分析现行城镇土地资本化内容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城镇土地资本化的创新举措,即建立土地衡平基金、主张建设政策性土地资本化体系、有效参与市场调节,促进城镇工业化协调发展。
哈罗德.尼科尔森是现代杰出的外交思想大师。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对新旧交替时代的国际关系与外交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外交的原生要素,为外交的本质进行了辩护,并对因时代变迁导致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变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对于当下正处于变革时代的我国外交而言,尼科尔森的许多观点不乏借鉴意义。
北约东扩是后冷战时代欧洲新地缘与安全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不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北约的合法性,更促使其成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安全与政治组织,并对维系冷战后的大西洋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随着北约三轮东扩的完成,美欧间在政治领域的竞争形态和关系模式悄然形成,合作与竞争的并存也使得美欧关系日趋复杂化。
由《社会主义研究》发起,《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和湖北民族学院联合举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第二期(第一期于2009年在云南红河学院举行),于2011年4月26日-27日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高度发展的民主;而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虽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但不需要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走到尽头"。无产阶级完成政治革命即夺取国家政权后,要经过一个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民主的"过渡时期",才能完成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把巴黎公社失败和苏联东欧演变的原因,归结为这些国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