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例献血员中的隐匿性HCV和HBV感染
【机 构】
:
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科 630038,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科 630038,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科 630038,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4年15期
其他文献
采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技术检测33例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bcr/abl mRNA。结果:33例CML中31例阳性,其中21例表达bcr exon3/abl exon2 mRNA,7例表达bcr exon2/abl exon2 mRNA,2例同时表达这两种mRNA。在18例ALL中阳性6例,其中4例表达bc
采用快速、敏感和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PGR)对108名献血员进行了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结果表明,有84例表现为HCMV阳性,占被检测对象的77.8%。说明人群中HCMV的感染率是较高的。同时,从本文的HCMV的PCR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PCR技术可以检测样品中少到20个拷贝的HCMV模板DNA。因此,PCR技术是可以替代或弥补目前繁琐的细胞培养技术及血清学方法而用于临床检测的。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 + L-ASP和COAP + 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用流式细胞仪(FACStar)双抗体标记免疫荧光法,测定正常骨髓、化疗后的外周血和正常脐带血中的CD34+细胞及其亚群,发现总的CD34+细胞率在骨髓中(2.89±0.91%)和化疗后的外周血中(2.58± 0.75%)较高,脐带血中较低(0.88±0.41%)。CD34+ /LIN+细胞,包括CD34+/CD33+、CD34+ /CD5+、CD34+/CD10+等,在化疗后的外周血和脐带血中高于
用乙酸肉豆寇咐醇酯(PMA)刺激人多形核粒细胞(PMN)可导致其质膜结合酶活性下降,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和中性内肽酶(NEP)活性分别降至36.61%、58.53%和30.79%。O2-及H2O2生成抑制试验证明,PMA刺激后PMN质膜结合酶活性的损伤乃活性氧物质(ROI)所致。IH-764-3是自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成分,经实验证明具有抗氧化损伤,保护PMN质膜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