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改善和教学氛围改革的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什么环境下和教学氛围中教得更好,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大学体育课所面临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出发,围绕体育文化教育、开展研究性教学、构建科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学环境 人际关系 人格精神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生理、心理上趋于成熟的20岁左右的青年。体育教学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放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1]。教师如何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服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大学体育课所面临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
  (一)体育文化缺少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
  苏霍姆林基给我们的忠告:“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持久性、终极价值。”体育文化有利于人们的乐观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人的良好行为的形成,有利于人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利于良好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它对生活方式起到优化的作用,引导人们从人的角度去理解生活,摆脱生活的愚昧和落后,走向文明和健康。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单一,还很大程度停留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水平,掌握专业运动技能阶段。由于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和宣传不足,学生从内在缺少运动的激情和兴趣,通过一段时期的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有所提高,但很难达到保持运动持续性和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大学体育课程没能完成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没有内化为学生健康生活应具有的“心力”、“胆力”、“体力”,培养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乐趣匮乏,师生互动少
  乐趣是体育运动的生命,但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却一直面临乐趣匮乏的问题。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将上体育课的目标定位在挣学分,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被动应付,临考前突击练习。调查得知这部分学生很少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体育课没有达到让学生们更加喜欢运动,对某些体育项目有畏惧的学生明显很少,同学们都更加活泼开朗,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欢课堂的目标。体育课教学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人体和性格,陶冶性情,促使其养生健康生活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体育课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参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掌控教学进度和主动权,师生互动少,无法达到真正的民主,影响了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改善和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
  (三)课程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足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通过评价,能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不足,在边交流、边体验、边修正、边完善的过程中,获取体育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目前体育课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传授,学生模仿,考核标准单一。身体素质按成绩对照表评分有客观、便于操作的特点。但同学之间身体条件差异性大,身体素质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先天性身体素质好,即使不用训练也能轻松获得满分。而有的同学通过一学期刻苦训练也未能拿到满意的成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没能发挥出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有特长的学生容易滋生傲慢和懈怠情绪,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产生消极畏惧情感,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的策略
  (一)体育文化教育中强化对人格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内容十分迫切,体育文化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健康的个体和性格,即便一个人在成人之后,仍然要受体育文化的教化和培养。如观看比赛,做一些轻松的体育运动等,从而养成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性情得到陶冶。体育文化教育中要强化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体育不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精神的成长。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就是培养“尚武精神”对于人格塑造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教育的层面看,“尚武精神”并不是要我们崇尚武力,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我们的“心力”、“胆力”、“体力”,培养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比如中国女排总是在中国人最需要自信的时候,给了中国人以自信。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人是要一点精神的,只要有了这点精神,落后的国家能够战胜发达国家,不利的局面能够变成有利的局面。这就是女排精神和中国精神的相通之处,这也是体育文化对人格精神培养的有力诠释。
  (二)开展研究性教学,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动、民主开放、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非常必要[2]。目前,体育课教学中,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参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掌控教学进度和主动权,师生互动少,无法达到真正的民主。教师要开展研究行教学,科学组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安排性格开朗热情、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带动课堂氛围。如以运动小组的形式学习与考核,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有特长的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或示范表演等,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增强学习信心。
  (三)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考试评价标准
  在组织学生评价时,要引导学生不仅重视对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参与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方法手段、合作效果等内容的评价,坚持采用鼓励性评价,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评价考核中部分项目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准备、交流、修正、完善中获取体育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让成绩评价发挥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
  (四)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
  任何时候,教师个人的因素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以自己的气质、修养、知识、阅历、人格、能力、同情心、爱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灵。应该先给学生自尊、再给学生自信,然后才是教育或教学。教师要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兴趣。教师除了以往体育学科教学所要求拥有的知识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充电”:如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掌握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常用的信息技术、科研知识,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并注重横向渗透等。只有拥有相关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
  三、结语
  使受教育者快乐地、真诚地、有尊严的生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体育教育要强健学生体格、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体育文化更应该强化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充满热情自信迎接生活的挑战。教师要以理论和研究改进教学,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满足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和谐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华的平台,引导学生能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得到发展,践行高校体育为生命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薛留成.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1):48-49.
  [2] 钱国英.找准人才定位,优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合格人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5):112-1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多,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目前,教育界提出了体育文化和数字科技的相融合的数字化体育,以数字融合创新为体育文化的本质,将提升体育运动艺术性与提高体育文化价值凝练度作为数字融合下新体育的特点,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可以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数字融合的视角下对体育文化的创新理念、表现进行浅议分析,以期为推进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
摘 要 发展社会体育,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实现真正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现行体育体制下,举国体制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体育训练指导体系,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当前开展社会体育活动面临的实际困难。本文以现行体制下社会体育训练指导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发展社会体育事业存在的困难,重点探讨了构建社会体育训练指导体系的策略,以期为社会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行体制 社会体育 指导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天津体育反兴奋剂工作安全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总结天津体育反兴奋剂工作的潜在饮食风险,针对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检测流程 检测标准 现实风险 措施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人类极限的不断突破,为了更快地取得更好的竞技体育成绩,运动员和教练员们不断地利用强大的科学知识来达到突破极限的目的。于是,一部分运动员开始利用一些刺激自身潜能的药物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
摘 要 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是在社会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机构设置、权限的分离以及在运行方式上的体系和制度的总共的和,是为了满足群众们达到锻炼的组织上的保证。对于我们国家的群众体育来说,合理的设计好各体育组织的规划,安排好各管理部门,协调好部门与指挥家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在社会上能够继续发展进步的一个好的保障。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了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社会学,为了更加良好的促进发展,对于如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辽宁省各高职院校和我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开展情况,探究俱乐部教学模式特点,学生与教师对俱乐部教学的理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俱乐部教学 公共体育 高职  当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普通高职体育教学及其体制改革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共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与
摘 要 本文从景观体育的概念、特征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演绎法,对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开展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从而为景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景观体育 现状 对策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体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兴的景观体育已受到社会各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我认为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方面(体育教学活动可改善学生体型、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心理方面(体育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体育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等)以及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基层体育教师在为这一问题感到困惑时,希望本文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