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十年记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今年的10月21日,我戒烟整整10年。对于这个事情,闲时想来颇觉有点意思,就把我个人关于吸烟、戒烟的一些趣事写下来,权当闲话聊聊,供“瘾君子”朋友们参考、借鉴。
  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过去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三包还不够吸。工作、休闲、写文章、想事情、茶余饭后都是烟不离手,吞云吐雾,不亦乐乎。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事情多了,烟瘾更大了。1998年,在一次机关篮球比赛中,我不小心摔伤骨折,做胸部透视检查时,无意中发现肺部纹理增粗,阴影面扩大。医生劝我尽快戒烟,否则将来患肺病的可能性很大。年轻时无所谓,老年将增加患肺癌的概率。几句实实在在的奉劝,使我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立即戒烟!记得那天是10月21日。10年过去了,我依然坚守着自己这分戒烟的承诺,丢掉了伴随我20多年的吸烟恶习。
  
  作为烟民的“成长”趣话
  
  上中学的时候,我是学校有名的长跑冠军,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训练间隙,看到教练抽烟很好玩,看到年龄大的同学吸烟也很眼馋,总是借故要上几支过过瘾,就这样,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开始学吸烟了。那一年,我16岁。
  那时候尽管没有钱买烟,但为了解决吸烟的问题,也是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先是捡烟屁股攒着,再卷成纸烟学着吸。吸烟算是学出来了,但也没少挨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训斥。那时候,心里有个想法特别的坚定:会吸烟,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1975年12月,我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干一天农活下来,很累很苦,天天如此,干的都是一样的农活。那时的农村没有文化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城市来的知青来说,心灵的寂寞和生活的单调也就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烦闷。吸烟也就成了自然,田间地头,饭前饭后,有空就吸一支,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在农村,见到老大爷、遇上村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总要主动送上一支烟,您还别说,这总能赢得他们“你小子很有礼貌,很懂事”的称赞。
  在农村,我很能吃苦,能干体力活,每天能挣上10个工分——扎扎实实一个全劳力。这在当时的知青中实不多见。每个劳动日日值四毛五分钱。平时日常开支,都是靠父母每月五元钱的“犒劳”和“接济”,买完肥皂、牙膏、信封、邮票等日用品后,所剩下的钱,自然都是用来买烟抽了。那时的烟很便宜,买一些九分钱一包的“丰收”牌和一毛二分钱一包的“金象”牌勉强能够抽上二十几天。每月最后几天没钱买烟,只好把平时吸完每支烟的烟屁股留下来,卷烟头抽。
  在那个年代,我们根本见不到过滤嘴香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抽上一支“大前门”和“恒大”牌香烟。记得1976年,年底扣除全年的购粮款,我分了120元现金。这可不得了,一下子成了“有钱人”。二话不说,花85元买了一块“春蕾”牌上海全钢手表——当时应该是很好的手表。所剩的钱基本上都买了香烟。
  在农村的日子里,抽烟纯粹是种消遣,是为了解闷、解烦。那时候,尽管上山下乡是青年人激情燃烧的理想、追求进步的表现,但事实上很多知青还是掩盖不了那分从城市到农村的孤独、迷茫、焦虑、失落和不安。为了排解这些苦闷,人们只好靠香烟来麻醉自己,掩盖内心的孤独和烦恼。虽然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那时的我们,吸烟远比吃饭重要,吸烟远比挣工分重要,吸烟甚至比吃肉还要解馋哪!
  
  作为烟民的真切感悟
  
  在戒烟的事上,有许多历史伟人、名人都给后人做出了榜样。革命导师马克思原先吸烟是很厉害的,其洋洋巨著《资本论》的稿酬,还不足以支付他写这部书所吸的烟钱。但到晚年,为了保护身体,更好地从事繁重的工作,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毅然戒烟。列宁17岁就学会了吸烟,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也是一戒永不再吸。陈毅元帅年轻时烟瘾也是很大,在他戒烟时有人表示怀疑,陈毅听到后说:“如果连戒烟的毅力都没有,我还叫什么陈毅!”自此果然就不再吸烟了。
  我20多年的烟龄,一天三至四包的烟量,其烟瘾之大,恐怕会令大多数吸烟的朋友自叹不如。我能把它戒掉;从此“永不沾”,也令一些吸烟的朋友望尘莫及。说句实在话,这绝非头脑发热,也不是要仿效什么。我能戒烟,是到了非戒不可的地步,为自己还没有过分损坏的身体器官留下恢复的空间,以健康的身体去为党工作,尽情享受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吸烟容易,但戒烟成功的人很少。烟瘾不及毒瘾,烟瘾主要是精神心理反应,是条件反射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相信,每个吸烟的人,在享受吞云吐雾、痛快淋漓的同时,都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吸烟的害处,诸如早上起来口干舌燥,胸闷口苦,平时痰多、干咳,面色泛黄、嘴唇发乌等等。我也相信,每个吸烟的人都曾想过一定要把它戒掉,有的人也不止一次地付诸过实际行动,但就是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决心不大,可戒可不戒的心理因素在作怪。这种人总觉得吸个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就算对身体有点害处,也还没有到那种非戒不可的地步,再说吸个好烟还能显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戒不了就算了吧。二是借故解烦、减压。这种人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总认为压力太大,吸个烟放松放松自己,也未必不是一种办法。尽管有时身体不舒服,但相比之下,也没有什么大碍,于是也给自己找个借口,戒不了就不戒了吧。三是从心里对烟的依赖性太重,抵挡不住吸烟的诱惑。这种人确实想戒烟,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烟的诱惑,心里想的还是吸烟。到头来,烟还是没戒成功。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戒烟,不在于采取什么方式,关键是有没有毅力。戒烟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还有一份很重要的社会义务和责任,那就是不给他人健康造成伤害,不给环境造成污染。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各国提出过一个禁烟的口号;“要吸烟,还是要健康,由你选择。”朋友们,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您还用选择吗?
  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您美好的生活质量,为了您的家人,也为社会做一分贡献,从今天起,戒烟吧!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旺盛泉水”的意思。这是个有百年历史的边境口岸城市,面积73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有蒙古、俄罗斯、回、汉等20多个民族,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满洲里口岸,居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对内背靠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向外西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连海参崴、纳霍德等天然良港,是欧亚两大地区最重要、最便利的陆路通道之一,同时又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本世纪初,满洲
期刊
空军D基地官兵和科研人员,始终追踪世界军事变革前沿,成功研制出多型无人靶机、无人战机,先后为中国航空、防空武器系统的试验、鉴定、批检和空军合同战术训练靶试任务提供各型靶机300多架、靶弹500余枚、伞靶300多顶。随着世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及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应用。无人机已从靶标使用逐步向智能化、多用途作战使用扩展,无人作战飞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被列为21世纪十大超级武器之一。如今。中国无人机
期刊
“孩子啊孩子/你不要害怕/祖国就是我们永远温暖的家……孩子啊孩子/请你不要哭/灾难终会过去/你会看到用爱心筑就的彩虹。”这首名为《孩子,别哭》的励志歌曲,是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李美怡专门为因地震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谱写的。  汶川特大地震,绝望与眼泪、生与死的挣扎,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军队的文艺工作者,李美怡用自己的方式——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来表达对灾区的支持。李美怡还自费将这首歌制作
期刊
新装备的威力如何?防空兵器试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在哪里?紧张而又激烈的演习中“交战”双方谁是胜利者?最准确的是查看靶标,而要找回这些导弹靶标绝不像步枪打靶扛回靶子那样简单。驻巴丹吉林大漠深处的空军D基地某站搜索连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特殊战斗分队,他们常年奔波于戈壁荒滩沼泽,为给科研试验提供第一手材料,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导弹和靶标残骸。这支有30多人的连队成立40多年来,官兵成功找回科研试验急需的各类导弹
期刊
空军D基地飞行试验团成立于1967年8月7日。曾经是唯一受国防科工委与空军双重领导的部队;曾经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是空军当前机种(型)最多的、唯一的混编团;我国全部新型空基导弹首次试射都由该团实施。40年来,这个团在许许多多国家尖端科研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累计发射各型空空导弹近3000枚,投放各种靶标2000多具,靶弹1000多枚。    对于飞行员而言,当“活靶子”,为导弹配飞,
期刊
2008年8月15日,北京八宝山,哀乐低回。胸佩白花的人们是来为一生传承红色经典的军旅编辑家黄涛送行的。在送行的队伍中,有新闻出版界的领导和同行,有总部机关的首长,还有将帅的子女。在敬献的花圈缎带上,人们还发现了几个特别熟悉的名字——航天英雄杨利伟、试飞英雄李中华、独臂英雄丁晓兵和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他们怎么会和黄涛相熟?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呢?    “星火燎原伴我行”    三月的北京乍暖
期刊
战场工程大队是配合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化训练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变戏法般地建造导弹、飞机、雷达、高炮等逼真的“敌”装备,在平展展的戈壁滩上,展示真实的“敌”战场景观。为部队训练提供战场环境所需。作为空军部队中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在战场环境保障上实现了静止向动态、实体向模拟方向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空军军事训练转型的快速发展,他们为航空兵部队基地化训练提供实体靶标、电磁辐射靶、漫反射靶、
期刊
60年岁月洗礼,60年沧海桑田。驻扎在大山深处的武警吉林市支队九中队担负守卫白山水电站的任务。九中队营院里矗立着一座当年官兵建造的“创业丰碑”,上面镌刻着“扎根深山奉献,建设过硬中队”:  ——他们历经5次改编,9次换防,中队建设年年科学发展创新,连续60年被评为先进和标兵,夺得438个奖旗、奖杯、奖状。  ——他们历经守卫、守护、看押、看守等任务转换,中队连续60年执行任务无差错、60年安全预防
期刊
“我看到妈妈了,我看到妈妈了!”一个周末,当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湖南籍战士张强,在团里的局域网上看到妈妈身体健康,并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的镜头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库尔干边防官兵说,这是他们在网上“探家”呢。  一次,士官张平探亲时将村里的变化和亲人生活状况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和视频文件放在局域网上,同村和邻村的战友看后,感到好像也探了一次家。受此启发,有些官兵购买了数码摄像机,探家时相互借用。探家期
期刊
人才是战斗力的第一资源,这是空军D基地党委的共识。把人才培养作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科学统筹、系统建设,在大漠深处生长出一个高层次人才方阵。造就了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空军首席专家左继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鸿和被誉为“癌症患者攻克导弹难题”的一等功臣杨选春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数千项推进战斗力成长的重大科研成果。    多年以后,助理工程师韩宝峰仍然清晰记得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