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今年的10月21日,我戒烟整整10年。对于这个事情,闲时想来颇觉有点意思,就把我个人关于吸烟、戒烟的一些趣事写下来,权当闲话聊聊,供“瘾君子”朋友们参考、借鉴。
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过去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三包还不够吸。工作、休闲、写文章、想事情、茶余饭后都是烟不离手,吞云吐雾,不亦乐乎。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事情多了,烟瘾更大了。1998年,在一次机关篮球比赛中,我不小心摔伤骨折,做胸部透视检查时,无意中发现肺部纹理增粗,阴影面扩大。医生劝我尽快戒烟,否则将来患肺病的可能性很大。年轻时无所谓,老年将增加患肺癌的概率。几句实实在在的奉劝,使我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立即戒烟!记得那天是10月21日。10年过去了,我依然坚守着自己这分戒烟的承诺,丢掉了伴随我20多年的吸烟恶习。
作为烟民的“成长”趣话
上中学的时候,我是学校有名的长跑冠军,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训练间隙,看到教练抽烟很好玩,看到年龄大的同学吸烟也很眼馋,总是借故要上几支过过瘾,就这样,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开始学吸烟了。那一年,我16岁。
那时候尽管没有钱买烟,但为了解决吸烟的问题,也是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先是捡烟屁股攒着,再卷成纸烟学着吸。吸烟算是学出来了,但也没少挨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训斥。那时候,心里有个想法特别的坚定:会吸烟,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1975年12月,我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干一天农活下来,很累很苦,天天如此,干的都是一样的农活。那时的农村没有文化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城市来的知青来说,心灵的寂寞和生活的单调也就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烦闷。吸烟也就成了自然,田间地头,饭前饭后,有空就吸一支,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在农村,见到老大爷、遇上村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总要主动送上一支烟,您还别说,这总能赢得他们“你小子很有礼貌,很懂事”的称赞。
在农村,我很能吃苦,能干体力活,每天能挣上10个工分——扎扎实实一个全劳力。这在当时的知青中实不多见。每个劳动日日值四毛五分钱。平时日常开支,都是靠父母每月五元钱的“犒劳”和“接济”,买完肥皂、牙膏、信封、邮票等日用品后,所剩下的钱,自然都是用来买烟抽了。那时的烟很便宜,买一些九分钱一包的“丰收”牌和一毛二分钱一包的“金象”牌勉强能够抽上二十几天。每月最后几天没钱买烟,只好把平时吸完每支烟的烟屁股留下来,卷烟头抽。
在那个年代,我们根本见不到过滤嘴香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抽上一支“大前门”和“恒大”牌香烟。记得1976年,年底扣除全年的购粮款,我分了120元现金。这可不得了,一下子成了“有钱人”。二话不说,花85元买了一块“春蕾”牌上海全钢手表——当时应该是很好的手表。所剩的钱基本上都买了香烟。
在农村的日子里,抽烟纯粹是种消遣,是为了解闷、解烦。那时候,尽管上山下乡是青年人激情燃烧的理想、追求进步的表现,但事实上很多知青还是掩盖不了那分从城市到农村的孤独、迷茫、焦虑、失落和不安。为了排解这些苦闷,人们只好靠香烟来麻醉自己,掩盖内心的孤独和烦恼。虽然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那时的我们,吸烟远比吃饭重要,吸烟远比挣工分重要,吸烟甚至比吃肉还要解馋哪!
作为烟民的真切感悟
在戒烟的事上,有许多历史伟人、名人都给后人做出了榜样。革命导师马克思原先吸烟是很厉害的,其洋洋巨著《资本论》的稿酬,还不足以支付他写这部书所吸的烟钱。但到晚年,为了保护身体,更好地从事繁重的工作,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毅然戒烟。列宁17岁就学会了吸烟,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也是一戒永不再吸。陈毅元帅年轻时烟瘾也是很大,在他戒烟时有人表示怀疑,陈毅听到后说:“如果连戒烟的毅力都没有,我还叫什么陈毅!”自此果然就不再吸烟了。
我20多年的烟龄,一天三至四包的烟量,其烟瘾之大,恐怕会令大多数吸烟的朋友自叹不如。我能把它戒掉;从此“永不沾”,也令一些吸烟的朋友望尘莫及。说句实在话,这绝非头脑发热,也不是要仿效什么。我能戒烟,是到了非戒不可的地步,为自己还没有过分损坏的身体器官留下恢复的空间,以健康的身体去为党工作,尽情享受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吸烟容易,但戒烟成功的人很少。烟瘾不及毒瘾,烟瘾主要是精神心理反应,是条件反射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相信,每个吸烟的人,在享受吞云吐雾、痛快淋漓的同时,都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吸烟的害处,诸如早上起来口干舌燥,胸闷口苦,平时痰多、干咳,面色泛黄、嘴唇发乌等等。我也相信,每个吸烟的人都曾想过一定要把它戒掉,有的人也不止一次地付诸过实际行动,但就是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决心不大,可戒可不戒的心理因素在作怪。这种人总觉得吸个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就算对身体有点害处,也还没有到那种非戒不可的地步,再说吸个好烟还能显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戒不了就算了吧。二是借故解烦、减压。这种人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总认为压力太大,吸个烟放松放松自己,也未必不是一种办法。尽管有时身体不舒服,但相比之下,也没有什么大碍,于是也给自己找个借口,戒不了就不戒了吧。三是从心里对烟的依赖性太重,抵挡不住吸烟的诱惑。这种人确实想戒烟,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烟的诱惑,心里想的还是吸烟。到头来,烟还是没戒成功。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戒烟,不在于采取什么方式,关键是有没有毅力。戒烟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还有一份很重要的社会义务和责任,那就是不给他人健康造成伤害,不给环境造成污染。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各国提出过一个禁烟的口号;“要吸烟,还是要健康,由你选择。”朋友们,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您还用选择吗?
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您美好的生活质量,为了您的家人,也为社会做一分贡献,从今天起,戒烟吧!
责任编辑 李 芸
认识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过去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一天三包还不够吸。工作、休闲、写文章、想事情、茶余饭后都是烟不离手,吞云吐雾,不亦乐乎。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事情多了,烟瘾更大了。1998年,在一次机关篮球比赛中,我不小心摔伤骨折,做胸部透视检查时,无意中发现肺部纹理增粗,阴影面扩大。医生劝我尽快戒烟,否则将来患肺病的可能性很大。年轻时无所谓,老年将增加患肺癌的概率。几句实实在在的奉劝,使我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立即戒烟!记得那天是10月21日。10年过去了,我依然坚守着自己这分戒烟的承诺,丢掉了伴随我20多年的吸烟恶习。
作为烟民的“成长”趣话
上中学的时候,我是学校有名的长跑冠军,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训练间隙,看到教练抽烟很好玩,看到年龄大的同学吸烟也很眼馋,总是借故要上几支过过瘾,就这样,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地开始学吸烟了。那一年,我16岁。
那时候尽管没有钱买烟,但为了解决吸烟的问题,也是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先是捡烟屁股攒着,再卷成纸烟学着吸。吸烟算是学出来了,但也没少挨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训斥。那时候,心里有个想法特别的坚定:会吸烟,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1975年12月,我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干一天农活下来,很累很苦,天天如此,干的都是一样的农活。那时的农村没有文化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城市来的知青来说,心灵的寂寞和生活的单调也就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烦闷。吸烟也就成了自然,田间地头,饭前饭后,有空就吸一支,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在农村,见到老大爷、遇上村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总要主动送上一支烟,您还别说,这总能赢得他们“你小子很有礼貌,很懂事”的称赞。
在农村,我很能吃苦,能干体力活,每天能挣上10个工分——扎扎实实一个全劳力。这在当时的知青中实不多见。每个劳动日日值四毛五分钱。平时日常开支,都是靠父母每月五元钱的“犒劳”和“接济”,买完肥皂、牙膏、信封、邮票等日用品后,所剩下的钱,自然都是用来买烟抽了。那时的烟很便宜,买一些九分钱一包的“丰收”牌和一毛二分钱一包的“金象”牌勉强能够抽上二十几天。每月最后几天没钱买烟,只好把平时吸完每支烟的烟屁股留下来,卷烟头抽。
在那个年代,我们根本见不到过滤嘴香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抽上一支“大前门”和“恒大”牌香烟。记得1976年,年底扣除全年的购粮款,我分了120元现金。这可不得了,一下子成了“有钱人”。二话不说,花85元买了一块“春蕾”牌上海全钢手表——当时应该是很好的手表。所剩的钱基本上都买了香烟。
在农村的日子里,抽烟纯粹是种消遣,是为了解闷、解烦。那时候,尽管上山下乡是青年人激情燃烧的理想、追求进步的表现,但事实上很多知青还是掩盖不了那分从城市到农村的孤独、迷茫、焦虑、失落和不安。为了排解这些苦闷,人们只好靠香烟来麻醉自己,掩盖内心的孤独和烦恼。虽然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那时的我们,吸烟远比吃饭重要,吸烟远比挣工分重要,吸烟甚至比吃肉还要解馋哪!
作为烟民的真切感悟
在戒烟的事上,有许多历史伟人、名人都给后人做出了榜样。革命导师马克思原先吸烟是很厉害的,其洋洋巨著《资本论》的稿酬,还不足以支付他写这部书所吸的烟钱。但到晚年,为了保护身体,更好地从事繁重的工作,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毅然戒烟。列宁17岁就学会了吸烟,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也是一戒永不再吸。陈毅元帅年轻时烟瘾也是很大,在他戒烟时有人表示怀疑,陈毅听到后说:“如果连戒烟的毅力都没有,我还叫什么陈毅!”自此果然就不再吸烟了。
我20多年的烟龄,一天三至四包的烟量,其烟瘾之大,恐怕会令大多数吸烟的朋友自叹不如。我能把它戒掉;从此“永不沾”,也令一些吸烟的朋友望尘莫及。说句实在话,这绝非头脑发热,也不是要仿效什么。我能戒烟,是到了非戒不可的地步,为自己还没有过分损坏的身体器官留下恢复的空间,以健康的身体去为党工作,尽情享受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吸烟容易,但戒烟成功的人很少。烟瘾不及毒瘾,烟瘾主要是精神心理反应,是条件反射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相信,每个吸烟的人,在享受吞云吐雾、痛快淋漓的同时,都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吸烟的害处,诸如早上起来口干舌燥,胸闷口苦,平时痰多、干咳,面色泛黄、嘴唇发乌等等。我也相信,每个吸烟的人都曾想过一定要把它戒掉,有的人也不止一次地付诸过实际行动,但就是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决心不大,可戒可不戒的心理因素在作怪。这种人总觉得吸个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就算对身体有点害处,也还没有到那种非戒不可的地步,再说吸个好烟还能显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戒不了就算了吧。二是借故解烦、减压。这种人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总认为压力太大,吸个烟放松放松自己,也未必不是一种办法。尽管有时身体不舒服,但相比之下,也没有什么大碍,于是也给自己找个借口,戒不了就不戒了吧。三是从心里对烟的依赖性太重,抵挡不住吸烟的诱惑。这种人确实想戒烟,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烟的诱惑,心里想的还是吸烟。到头来,烟还是没戒成功。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戒烟,不在于采取什么方式,关键是有没有毅力。戒烟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还有一份很重要的社会义务和责任,那就是不给他人健康造成伤害,不给环境造成污染。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各国提出过一个禁烟的口号;“要吸烟,还是要健康,由你选择。”朋友们,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您还用选择吗?
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您美好的生活质量,为了您的家人,也为社会做一分贡献,从今天起,戒烟吧!
责任编辑 李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