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迎春

来源 :儿童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为了迎接、庆祝这一重要季节的到来,祈祷一年风调雨顺,我们的祖先们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迎 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行进边做戏,打诨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涌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游春、报春
  迎春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春 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打春牛
  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贴春帖
  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贴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 “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其他文献
一路上有你,真好。  因为某种缘由,陌生的你我开始走在了同一条路上。一起去看路边的风景,一起去感知未知的世界,一起在黑暗的夜里互相鼓励,扶持,一起迎接瑰丽的黎明,一起目送辉煌而壮丽的落日,一起迎风沐雨,走过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凉爽,冬的严寒。因为有你相伴,旅途的单调成为一种甘美的回忆,泥泞的路途充满诗意,天空因你而更加广阔,人生旅途因你的同行而摇曳多姿。  在某一个日子,不经意间,你的身影渐渐
期刊
小曼是个遇事磨蹭的人,用妈妈的话说,这叫“没耳朵”。一句话下来,传递到她的耳朵里,至少需要半小时,半个小时后,她才如梦初醒般机械地做起事情来。  这不,妈妈又在训斥她了:“你呀你呀,我布置给你的考卷难做吗?磨蹭这老半天!”半个小时过去,小曼终于听见“叮嘱”的一半。一个小时后,才挪动步子,与时间斗争,分针每分钟走一厘米,她争取十分钟走一厘米。  当小曼来到书桌旁时,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小时,她看见了门外
期刊
金秋十月,风一阵紧似一阵,蓝天的大旗被刮得平展展的,一丝皱纹也没有。  天,有点冷了。  果园里,老猎狗迎着秋风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他自言自语道:“唉,看起来我是真的老了!经不起凉风吹了。”  最近几年,老猎狗几乎每年夏秋之交都要感冒一次,看来这一次也在所难免了。他感觉浑身冰冷,一只鼻孔不通气,头昏昏沉沉的。  到果园里给老猎狗送饭的小猎狗看到爸爸生病了,非常焦急。他关切地劝说老猎狗:“爸爸,你感
期刊
有几只乌鸦在我家旁边的树上搭了个窝,我想住在里面的乌鸦爸爸和乌鸦妈妈还有小乌鸦一定很幸福吧。  有一天晚上气温突降,我蜷缩在被窝里,想着屋外那高高的树上的鸟窝,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冷,你说它们的窝会不会被风刮下来呢?我这个担心呦,不行,我得看看去。于是我穿上衣服,拿起手电,蹑手蹑脚地走出屋。我用手电向树上的鸟窝照去——天啊,它们居然安安稳稳地躺在树上睡觉呢!乌鸦爸爸和乌鸦妈妈用大翅膀当被子盖着乌鸦宝宝
期刊
天气的变化微妙无比,对于我们这些物候学的学者来说,春天的到来,从光照增强的一刻就开始了,还带来了神秘的变化,在冬天和春天交替的时候,冰和水的变化是如此微妙神奇!  民间流传的很多谚语就是这个季节真实的写照。比如,熊在窝里翻身了,这就证明太阳快要转到夏天的位置了。尽管寒冬未尽,酷寒依旧,但此时的茨冈人已经开始变卖冬装了。  俄罗斯中部的正月,就像俗语说的那样:“灰鸦迎春欢唱,家雀争吵打架,狗儿焦躁发
期刊
在我小时候,有一种像把元宵摁扁了的食物,叫“鼻涕”,脆脆的,什么时候都是脆生生的。刚刚从菜市场拎回来,带着皮搓一搓就放进嘴里的时候是脆的;妈妈削了黑色的皮,煎炒烹炸配着不管什么其他的菜再放上餐桌,它还是脆的;被剁成小粒粒裹在馄饨馅儿里,仔细看都看不见它啦,嚼起来也还是脆的。  反正,怎么都不像地瓜、土豆、山药、萝卜或者别的什么,哪怕本来是脆的,一过火,就统统软成了手里的橡皮泥,吃在嘴里听不到“咯吱
期刊
“再等会儿,人家还没描眉呢!”  老妈整天在镜子前流转,大部分都要很长时间。这打扮到底有什么好,不就脸抹得跟白骨精一样,嘴巴红红的,再把眉毛和睫毛刷亮点吗。就几根眉毛,妈妈恨不得要把它们都拔光了,弄个七十二变,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个化妆可是老妈出门必不可少的一项。不过经她的巧手三弄两弄,一个不一样的俊俏妈妈就诞生了。再看那修眉毛专用的小镊子,就这么一会儿,便粘上了不少眉毛,还有各种的口红,定发型
期刊
春,她虽然悄悄地逝去,但我还是不忘写她。  春天就是春天,决不骗人,决并不令人空欢喜,你见过柳树的嫩芽吗?她不是嫩绿色的,而是鹅黄色的,柳树绽出了鹅黄色的芽,春天就已经来到树梢,来到燕子尾巴上,也来到我的心上。  春雨如丝,但春雨,你更是春姑娘忠实的使者。你跟随着春姑娘来到大地,大地便生机勃勃,散发出一阵阵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你仿佛是乐师灵巧的手,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们萌生出美好的希望。
期刊
春天一到,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满眼尽是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或洁白的苹果花、通红的海棠花,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然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家乡的油菜花。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跟着奶奶到地里玩儿,一路上我一蹦一跳边走边玩儿。忽然,我闻到一股浓郁的清香。我停下脚步,问奶奶:“这是哪儿来的香味啊?”奶奶指了指那边的油菜花,说:“就是这片油菜花发出的香味。”我顺着奶奶指的方向看去,一片灿烂的
期刊
牧童将夕阳撵下山去  祖母已将炉火点燃  冬日好冷  太阳好冷  祖母用小茶罐煨米粥  冬日就暖了  太阳就艳了  红得像我的苹果脸  坐在火炉边  我偎依着祖母  如同鸟儿恋着林子  柴火毕毕剥剥  伴着音乐  好似春日的鸟语啾啾  祖母开始絮絮地说些腐烂的往事  讲她当新娘子坐花轿子穿红金莲鞋子……看迷了后生女娃一群群孩子……  我静静倾听  一种尘世外最亲切的声音  小花狗就卧在祖母的脚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