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嘉教授由现代陶艺到人文紫砂的艺术历程,是一个泥土“流变”的过程。“变”的是他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使用材料的不断尝试;“不变”的是他追求艺术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在诸多头衔光环的照耀下,“文人紫砂壶大师”的称号,他最是当之无愧。
陶艺作品:传承传统,追求创新
魏嘉教授的头衔很多,院长、陶艺家、设计师、美术设计家协会主席,还有许多数不过来的社会兼职。但在我的字典里,他除了是一位设计院校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颇有造诣的陶艺家——因为他的现代陶艺作品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魏嘉教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他的现代陶艺作品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影响,具有现代艺术的观念性与表现性的品质,兼具艺术个性和审美情感的充分表达。这使得陶瓷艺术已不再单纯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而是融合了更多人文与地域因素。
魏嘉教授重视陶土材质的天然亲和的特性,强调生活体验和心灵感受,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予其陶艺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风格:有的古拙庄重、质朴浑厚;有的清秀飘逸、温和典雅;还有的粗犷潇洒、轻快明朗。可以说,他通过对传统技艺和风格的传承,追求着现代陶艺的不断创新。而不管他此后从事何种设计与创作,不管他艺术事业发展获得了怎样的成就,都离不开他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艺时打下的扎实的造型基础和日益积淀的艺术修养。
紫砂作品:技艺精湛,寓意深厚
不知是何时、在何种“动力”推动下,魏嘉教授对紫砂壶的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久前,他的几件紫砂壶创作作品又一次地把我惊“呆”了,而且其风格与他的陶艺作品完全迥异。如果说他的陶艺作品体现了他“激情”品格的话,他的紫砂壶作品则蕴涵着更多的“沉稳”个性。这无疑是艺术家三十多年来艺术个性“修炼”的过程,对他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流变”。
紫砂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千百年来的设计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不仅茶味醇厚,而且越用越好用,茶水味道更佳。最为重要的是,紫砂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堪称茶具中的佳品。其承载的审美、文化、历史的内涵,可使佳品臻于妙品。一把造型精致的紫砂壶本身就耐人把玩。虽然没有瓷器光滑、富丽的釉彩,但紫砂砂质的亚光效果所表现出的温润、含蓄之情同样使人青睐、赞叹和爱不释手。其取材和形态,或源于自然,或借于古代,或蕴含文化,通过壶形的变化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气魄和艺术精神。那么,如何从“泥、形、工、款、功”观赏魏嘉教授设计与制作的紫砂壶呢?
魏嘉教授的紫砂壶作品选择的泥土原料是颇有名气的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紫泥”。将紫泥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烧制后的壶体外观呈紫色或紫棕色。由于紫泥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它可以为多种器型的塑造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魏嘉教授紫砂壶的器型绝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在他创作的各类器型的紫砂壶作品中,“文化”的意味最为浓烈,比如“泰山壶”和“杏坛壶”等。
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紫砂茗壶展、刻瓷展暨齐鲁情水墨海瓷专题展” 在济南举办。魏嘉教授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了深含齐鲁文化底蕴的紫砂茗壶——“泰山壶”、“趵突提梁壶”和“杏坛壶”等紫砂系列作品。
“泰山壶”,以“泰山”形为壶体造型之基础,提梁、盖钮融岱庙、南天门等元素设计而成;“趵突提梁壶”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和泉城市花为设计素材,圆形茗壶犹如注满泉水一般。壶盖上的三朵泉花和亭形盖钮更显趵突泉之形象特征;而“杏坛壶”,其壶体由“竹简”围合而成,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名句镌刻其上,盖钮则为孔子讲学时常设的“杏坛”。这一系列作品是彰显齐鲁精神、齐鲁文化、齐鲁符号、齐鲁品格等浓郁齐鲁情结特征的力作,自然会博得研究者与观赏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魏嘉教授创作的紫砂壶,除了选择考究的原料和富有文化意义的形态之外,制作工艺也极其精湛。其制作过程从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到整体形态均采用了手工制作。
在“泥、形、工、款”等紫砂壶艺术层面完善的基础上,魏嘉教授的作品更不失其“功”的层面。魏嘉教授认为,紫砂器是实用物品,即便艺术价值很高,还是要考虑实用价值,不能为了造型的创新而牺牲实用功能。因此,他努力将紫砂壶的审美因素与实用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的紫砂作品融观赏、使用与文化意蕴为一体。再加上宜兴特有的上好泥料,更赋予了他的紫砂壶很高的收藏价值。
陶艺作品:传承传统,追求创新
魏嘉教授的头衔很多,院长、陶艺家、设计师、美术设计家协会主席,还有许多数不过来的社会兼职。但在我的字典里,他除了是一位设计院校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颇有造诣的陶艺家——因为他的现代陶艺作品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魏嘉教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他的现代陶艺作品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影响,具有现代艺术的观念性与表现性的品质,兼具艺术个性和审美情感的充分表达。这使得陶瓷艺术已不再单纯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而是融合了更多人文与地域因素。
魏嘉教授重视陶土材质的天然亲和的特性,强调生活体验和心灵感受,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予其陶艺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风格:有的古拙庄重、质朴浑厚;有的清秀飘逸、温和典雅;还有的粗犷潇洒、轻快明朗。可以说,他通过对传统技艺和风格的传承,追求着现代陶艺的不断创新。而不管他此后从事何种设计与创作,不管他艺术事业发展获得了怎样的成就,都离不开他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艺时打下的扎实的造型基础和日益积淀的艺术修养。
紫砂作品:技艺精湛,寓意深厚
不知是何时、在何种“动力”推动下,魏嘉教授对紫砂壶的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久前,他的几件紫砂壶创作作品又一次地把我惊“呆”了,而且其风格与他的陶艺作品完全迥异。如果说他的陶艺作品体现了他“激情”品格的话,他的紫砂壶作品则蕴涵着更多的“沉稳”个性。这无疑是艺术家三十多年来艺术个性“修炼”的过程,对他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流变”。
紫砂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千百年来的设计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不仅茶味醇厚,而且越用越好用,茶水味道更佳。最为重要的是,紫砂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堪称茶具中的佳品。其承载的审美、文化、历史的内涵,可使佳品臻于妙品。一把造型精致的紫砂壶本身就耐人把玩。虽然没有瓷器光滑、富丽的釉彩,但紫砂砂质的亚光效果所表现出的温润、含蓄之情同样使人青睐、赞叹和爱不释手。其取材和形态,或源于自然,或借于古代,或蕴含文化,通过壶形的变化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气魄和艺术精神。那么,如何从“泥、形、工、款、功”观赏魏嘉教授设计与制作的紫砂壶呢?
魏嘉教授的紫砂壶作品选择的泥土原料是颇有名气的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紫泥”。将紫泥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烧制后的壶体外观呈紫色或紫棕色。由于紫泥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它可以为多种器型的塑造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魏嘉教授紫砂壶的器型绝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在他创作的各类器型的紫砂壶作品中,“文化”的意味最为浓烈,比如“泰山壶”和“杏坛壶”等。
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紫砂茗壶展、刻瓷展暨齐鲁情水墨海瓷专题展” 在济南举办。魏嘉教授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了深含齐鲁文化底蕴的紫砂茗壶——“泰山壶”、“趵突提梁壶”和“杏坛壶”等紫砂系列作品。
“泰山壶”,以“泰山”形为壶体造型之基础,提梁、盖钮融岱庙、南天门等元素设计而成;“趵突提梁壶”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和泉城市花为设计素材,圆形茗壶犹如注满泉水一般。壶盖上的三朵泉花和亭形盖钮更显趵突泉之形象特征;而“杏坛壶”,其壶体由“竹简”围合而成,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名句镌刻其上,盖钮则为孔子讲学时常设的“杏坛”。这一系列作品是彰显齐鲁精神、齐鲁文化、齐鲁符号、齐鲁品格等浓郁齐鲁情结特征的力作,自然会博得研究者与观赏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魏嘉教授创作的紫砂壶,除了选择考究的原料和富有文化意义的形态之外,制作工艺也极其精湛。其制作过程从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到整体形态均采用了手工制作。
在“泥、形、工、款”等紫砂壶艺术层面完善的基础上,魏嘉教授的作品更不失其“功”的层面。魏嘉教授认为,紫砂器是实用物品,即便艺术价值很高,还是要考虑实用价值,不能为了造型的创新而牺牲实用功能。因此,他努力将紫砂壶的审美因素与实用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的紫砂作品融观赏、使用与文化意蕴为一体。再加上宜兴特有的上好泥料,更赋予了他的紫砂壶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