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榜样示范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榜样示范法还存在诸多困境。如从榜样的选择上看,共鸣度下降;从榜样的宣传环节看,有效影响力不强;从榜样践行效度上看,趋于形式化等。文章将全面分析当下榜样示范法效用弱化的原因,并从榜样的产生环节、宣传环节、践行环节出发寻找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新途径,创新榜样示范法机制,激发榜样示范法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D64 文献标识码:A
1.从榜样的选择上看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榜样对象都是为生产力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个人或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身利益,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统“高、大、全”式的标准树立的榜样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与人们内心的差距日益增大。因此,这种以传统标准为准则的榜样选取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榜样示范法在现代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榜样示范法的效力。
2.从榜样的宣传环节看
改革开放之前,榜样示范法的运用方式大都通过文字、口头灌输等僵化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很难使受教育者真正接受榜样的影响。同时,由于传统灌输式的方式容易使得榜样示范教育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和媒介发生了转变,这不但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榜样宣传方式正在面临着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3.从榜样践行效度上看
榜样示范法理应是将先进榜样的优秀品质通过“内化—外化—内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作用,但现实中榜样践行机制却存在脱节的问题。随着国家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加大了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榜样学习与纪念活动,但这种学习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呈现出形式化、短暂化的特点,活动的影响力也会随着学习的结束而停止,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此外这种学习榜样的活动都是大学生迫于外部压力的行为表现,这种情形之下的学习践行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不能实际有效地转变为学生的自觉价值倾向和行为倾向。
1.以“说教”代替“榜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僵局
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在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部分,需要大量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就进入工作岗位,薄弱的知识技能基础使其大多采用简单说教的授课方式。在教师们不厌其烦地运用说教法时,他们也渐渐对说课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并将对这种方式的反感转嫁到对榜样人物与授课内容上,无法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魅力,无法感知榜样的伟大力量,更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世界观的确立、人生观的启迪和价值观的养成,这就造成了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局。
2.以“娱乐”消解“信仰”的思想政治学习泥潭
信仰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信仰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成为引领和感召我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的坚定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依然秉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涌现出大批模范榜样人物。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娱乐至死观念开始传入我国,日益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目前,我国的共产主义信仰正面临着退步的危机,大批青少年学生逐渐沉迷于光怪陆离的娱乐世界中,开始与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隔绝”,榜样的力量逐渐被人们遗忘,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榜样缺位的泥潭。
3.榜样整合不到位,榜样的可信度不高
在以往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通常缺乏榜样整合意识,难以将模范事迹的收集整理和精神实质的提升相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者在对榜样的资料收集和宣传过程中,往往有意避开其不好的一面并将其过度美化、任意编造、随意剪裁。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榜样,致使榜样难以令人信服。其二,教育者往往只注重榜样行为的表象而忽略了对其精神实质的挖掘和提升,对榜样的描绘也显得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宣传榜样的语言进行口号式表达,使其脱离人民、脱离艺术、脱离现实,难以贴合受教育者真正的心理需要。由于榜样整合环节的这一弱点与缺失,使得榜样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空间距离”逐步被拉大,“高、大、上”的榜样形象让人们产生高不可攀的距离感,大大降低了其可信度与可学性。
4.榜样示范非持续性,学习者积极性不高
榜样示范是指榜样和教育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引领受教育者将榜样的优秀道德品质内化于心的过程。大学生榜样宣传和学习日益形式化、应景化,对榜样的宣传和学习随着纪念节日的过去而停止,榜样示范法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另外,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过程与受教育者的生活严重脱节。特别是在榜样的宣传环节,教育者一般只注重程式化的宣传,而忽视了将宣传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贴合,增强其可感性、可信性。严重缺乏受教育者与榜样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反思与比较,因此造成了人们对榜样的学习只停留在短暂的学习和片面的行为模仿上,无法深入领会榜样的思想内涵,不能明确学习榜样的目的和具体内容,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榜样示范法是建立在人类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之上的。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运用,其依据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充分利用大学生模仿、学习的天性和動机,为其选择正确的对象,并通过示范将榜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从榜样的产生环节看
(1)榜样选择的标准,应从全面发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在选择榜样时更加注重某一领域榜样的特殊品质,并将少数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较多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突出的榜样相结合,架构一个方向一致但着重点和角度不同的榜样群,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合适的榜样与之对应,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发展需求。
(2)榜样的选择标准应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层次化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体特征和发展需求,教育者应该在充分观察与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轨迹和脉搏,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不同需要与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立不同的榜样,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示范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榜样选择的标准应从理想化向生活化方向发展。榜样也是人,其目的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榜样的选择不能脱离群众,应该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通过“平民化”“大众化”的榜样示范,让受教育者充分发掘自身与榜样的相似之处与相通点,缩短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增强榜样教育的感召力。
(4)教育者应该充分注意榜样选择的程序性问题,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要遵从规则,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有生命力与感召力,让人民群众信服的榜样,让选择和树立的榜样能够经得住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2.从榜样的宣传环节看
(1)树立宣传的全过程理念,对榜样的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推广上,而应将榜样宣传延伸至榜样践行的全过程。在榜样践行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对榜样的宣传和学习工作,这样才能使榜样在实际传播中的效用最大化。
(2)在榜样的宣传推广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榜样,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在宣传榜样中的优势,做到在内容上全覆盖,在形式上生动直观,在效果上让大学生喜闻乐见。
(3)传播媒介需要对宣传的榜样人物及其精神内涵做充分地挖掘,不能片面地强调其崇高的精神,而刻意忽视其缺点,要为大学生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榜样形象,去除榜样神圣化色彩,增强榜样的可学性。
3.从榜样示范法的践行环节看
(1)要选择素质较高的榜样宣教者。榜样的形象并非榜样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榜样宣教者体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宣讲能力,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来教育、感化学生。
(2)要对榜样本身进行教育和培养,保证榜样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注重加强对榜样的培养,在努力提升榜样与受教育者知识素养与道德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进行自我教育。
(3)組织生动有趣的践行活动。榜样的践行需要活动载体来支撑,这需要组织实施部门策划相应的活动,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并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榜样的力量内化于心并转化为行动力量。
(4)增强榜样践行的内生动力。注重总结实践活动内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与经验体系,加强学习和交流,在榜样示范法的践行过程中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使受教育者将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觉言行,实现由学习者到被学习者的身份转化。
榜样示范法就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模仿、学习榜样的天性和动机,为其树立、宣传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榜样,并通过示范将榜样内化于心的过程。要真正发挥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国家、社会在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对榜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榜样选择,各种传播媒介在充分挖掘榜样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榜样宣传,榜样宣教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示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和示范。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226.
[3]彭怀祖.榜样的传播透视[D].南京:河海大学,2001.
[4]李述勇.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4).
[6]王正斌.榜样效应浅探[J].咸宁师专学报,1995(4).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D64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示范法困境的主要表现
1.从榜样的选择上看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榜样对象都是为生产力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个人或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身利益,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统“高、大、全”式的标准树立的榜样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与人们内心的差距日益增大。因此,这种以传统标准为准则的榜样选取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榜样示范法在现代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榜样示范法的效力。
2.从榜样的宣传环节看
改革开放之前,榜样示范法的运用方式大都通过文字、口头灌输等僵化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很难使受教育者真正接受榜样的影响。同时,由于传统灌输式的方式容易使得榜样示范教育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和媒介发生了转变,这不但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榜样宣传方式正在面临着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3.从榜样践行效度上看
榜样示范法理应是将先进榜样的优秀品质通过“内化—外化—内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作用,但现实中榜样践行机制却存在脱节的问题。随着国家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加大了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榜样学习与纪念活动,但这种学习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呈现出形式化、短暂化的特点,活动的影响力也会随着学习的结束而停止,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此外这种学习榜样的活动都是大学生迫于外部压力的行为表现,这种情形之下的学习践行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不能实际有效地转变为学生的自觉价值倾向和行为倾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示范法效用弱化的原因
1.以“说教”代替“榜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僵局
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在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部分,需要大量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就进入工作岗位,薄弱的知识技能基础使其大多采用简单说教的授课方式。在教师们不厌其烦地运用说教法时,他们也渐渐对说课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并将对这种方式的反感转嫁到对榜样人物与授课内容上,无法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魅力,无法感知榜样的伟大力量,更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世界观的确立、人生观的启迪和价值观的养成,这就造成了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局。
2.以“娱乐”消解“信仰”的思想政治学习泥潭
信仰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信仰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成为引领和感召我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的坚定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依然秉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涌现出大批模范榜样人物。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娱乐至死观念开始传入我国,日益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目前,我国的共产主义信仰正面临着退步的危机,大批青少年学生逐渐沉迷于光怪陆离的娱乐世界中,开始与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隔绝”,榜样的力量逐渐被人们遗忘,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榜样缺位的泥潭。
3.榜样整合不到位,榜样的可信度不高
在以往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通常缺乏榜样整合意识,难以将模范事迹的收集整理和精神实质的提升相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者在对榜样的资料收集和宣传过程中,往往有意避开其不好的一面并将其过度美化、任意编造、随意剪裁。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榜样,致使榜样难以令人信服。其二,教育者往往只注重榜样行为的表象而忽略了对其精神实质的挖掘和提升,对榜样的描绘也显得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宣传榜样的语言进行口号式表达,使其脱离人民、脱离艺术、脱离现实,难以贴合受教育者真正的心理需要。由于榜样整合环节的这一弱点与缺失,使得榜样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空间距离”逐步被拉大,“高、大、上”的榜样形象让人们产生高不可攀的距离感,大大降低了其可信度与可学性。
4.榜样示范非持续性,学习者积极性不高
榜样示范是指榜样和教育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引领受教育者将榜样的优秀道德品质内化于心的过程。大学生榜样宣传和学习日益形式化、应景化,对榜样的宣传和学习随着纪念节日的过去而停止,榜样示范法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另外,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过程与受教育者的生活严重脱节。特别是在榜样的宣传环节,教育者一般只注重程式化的宣传,而忽视了将宣传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贴合,增强其可感性、可信性。严重缺乏受教育者与榜样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反思与比较,因此造成了人们对榜样的学习只停留在短暂的学习和片面的行为模仿上,无法深入领会榜样的思想内涵,不能明确学习榜样的目的和具体内容,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榜样示范法是建立在人类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之上的。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运用,其依据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天性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充分利用大学生模仿、学习的天性和動机,为其选择正确的对象,并通过示范将榜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从榜样的产生环节看
(1)榜样选择的标准,应从全面发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在选择榜样时更加注重某一领域榜样的特殊品质,并将少数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较多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突出的榜样相结合,架构一个方向一致但着重点和角度不同的榜样群,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合适的榜样与之对应,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发展需求。
(2)榜样的选择标准应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层次化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体特征和发展需求,教育者应该在充分观察与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轨迹和脉搏,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不同需要与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立不同的榜样,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示范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榜样选择的标准应从理想化向生活化方向发展。榜样也是人,其目的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榜样的选择不能脱离群众,应该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通过“平民化”“大众化”的榜样示范,让受教育者充分发掘自身与榜样的相似之处与相通点,缩短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增强榜样教育的感召力。
(4)教育者应该充分注意榜样选择的程序性问题,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要遵从规则,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有生命力与感召力,让人民群众信服的榜样,让选择和树立的榜样能够经得住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2.从榜样的宣传环节看
(1)树立宣传的全过程理念,对榜样的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推广上,而应将榜样宣传延伸至榜样践行的全过程。在榜样践行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对榜样的宣传和学习工作,这样才能使榜样在实际传播中的效用最大化。
(2)在榜样的宣传推广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榜样,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在宣传榜样中的优势,做到在内容上全覆盖,在形式上生动直观,在效果上让大学生喜闻乐见。
(3)传播媒介需要对宣传的榜样人物及其精神内涵做充分地挖掘,不能片面地强调其崇高的精神,而刻意忽视其缺点,要为大学生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榜样形象,去除榜样神圣化色彩,增强榜样的可学性。
3.从榜样示范法的践行环节看
(1)要选择素质较高的榜样宣教者。榜样的形象并非榜样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榜样宣教者体现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宣讲能力,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来教育、感化学生。
(2)要对榜样本身进行教育和培养,保证榜样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注重加强对榜样的培养,在努力提升榜样与受教育者知识素养与道德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进行自我教育。
(3)組织生动有趣的践行活动。榜样的践行需要活动载体来支撑,这需要组织实施部门策划相应的活动,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并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榜样的力量内化于心并转化为行动力量。
(4)增强榜样践行的内生动力。注重总结实践活动内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与经验体系,加强学习和交流,在榜样示范法的践行过程中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使受教育者将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觉言行,实现由学习者到被学习者的身份转化。
榜样示范法就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模仿、学习榜样的天性和动机,为其树立、宣传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榜样,并通过示范将榜样内化于心的过程。要真正发挥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国家、社会在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对榜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榜样选择,各种传播媒介在充分挖掘榜样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榜样宣传,榜样宣教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示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和示范。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226.
[3]彭怀祖.榜样的传播透视[D].南京:河海大学,2001.
[4]李述勇.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4).
[6]王正斌.榜样效应浅探[J].咸宁师专学报,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