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其他学科教育的整体水平。 目前 ,我市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对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城乡差别较大、领导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一些 问题 。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 ;基础音乐教育; 现状;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音乐教育的内容上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构成其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将音乐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孔子在《论语》的教学科目上,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书"为基本教材。《论语o述而》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内容包括了"知"(智)、"勇""艺""义""礼""乐"诸方面。孔子《论语o泰伯》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体现了孔子所讲之"乐",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是《论语o宪问》中所讲"文之于礼乐"之乐,是讲伴随着"礼",对音乐的学习与实践。强调《诗》的颂诵要结合礼乐,音乐实施的过程同样要结合文、礼。第二,是对音乐教育这一行为的完整概括,讲受教育者通过对《诗》的弦歌颂诵,得到内心情感意象、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和陶冶。这其中包括了人的心智聪慧("知")与意志体魄("勇"),并涵盖了人们的社会礼仪与行为规范,使人们在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都得到陶冶与培养。这就体现了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通过诗乐与礼仪的学习,实现礼乐教化之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市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市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制约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问题。
  1.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市为了缩减财政支出,教材重复使用。学生不是个个听话,书本发到他们手里,能收回多少。我想问问:"为什么就只有音、体、美教材重复使用呢?"这大大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音、体、美的学科位置,好在学生喜欢唱歌。说句实话,我两年来就抱着那几十本音乐书走这班串那班的。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城乡差别较大、农村观念落后
  在城镇地区,孩子学音乐、钢琴等等。而在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身有体会,有一个女孩子嗓音不错,我建议她学习音乐,可她父母不允许。在农村,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1.3 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都挤占来上语文、数学,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不了解,因此音乐最多是唱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我市多数音乐老师不上音乐课,而改上语文数学,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2 对我市农村音乐教育的一点建议
  
  2.1 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我当代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考核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在我市农村的实施情况令音乐教师心寒,评优靠边站。在今年的绩效方案中就针对音、体、美,提出音、体、美1节课算0.8节课的提案,可想大家对音、体、美的歧视。我想让有关领导对每年考核评优进行抽样调查,看看音、体、美占多少比例。要对一些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
  2.2 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为什么什么都先考虑城镇,为什么不公平发展,城镇学校有钢琴等教学设备,农村就只有一本书。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 发展 。
  2.3 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我市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切实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就象前期在贵定师范的培训,应该选比较年轻的,有一定音乐天赋和爱好的,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2.4 应对学校的体艺教育进行考查考核
  针对我市多数学校挤占音乐课现象,有关部门应不定期的考查,对学校的体艺教育进行考核,让体艺教育真正开足开齐,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子竹《〈论语〉正裁》[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 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探索儿童规律,因势利导,鼓励促进小学生求知向上,并迎合儿童心理特点,采取以下几种趣味教学法:一、在儿歌中记忆。二、字谜启发。三、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激趣。四、动静结合。  【关键词】趣味;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启发;直观形象   一年级小学生有的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有的遇事稍有不如意,就会咧嘴掉泪,受到表扬就得意洋洋,手舞足蹈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  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以说明了小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为此,我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学生良  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了以下尝试:  1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
期刊
【摘要】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呢?首先、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其次、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再次、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 ;想象意识;想象源泉;想象力;艺术修养 ;思维能力   现在美术教学中的本本主义、机会主义、机械主义、改良主义,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小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础教育常用语"尊重学生个性"为论题,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和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及名人名家的表述,论述了"理性地认识和尊重学生个性"的观点。  【关键词】理性;认识;尊重;学生个性     自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教学四百年来,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教学中渐渐被消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因此如何在共性教育过  程中,注重学生的个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语文教学正赶上深化教育改革的春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考语文命题更是异彩纷呈。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阅读、写作,都注重从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思维认识能力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考查,以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将如何应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呢?     1 丰富语言积累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感困惑,许多学生从刚开始会说话时,家长就教诗文,读诗文了,可到了小学、中学,大部分孩子的古诗、古文记诵、阅读理解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从激趣、阅读指导两方面作了一番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激趣  1 针对记诵情况的不理想,将"释词法"、"吟唱法"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中  每次讲到古诗文时,学生在朗诵这个环节中,大多能做到"摇头晃脑"地朗读,课堂内也能听到一片琅琅书声
期刊
【摘要】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识字能力;思维特点;形象化;抽象文字;多媒体课件;想象能力 ;实践活动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
期刊
低年级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工具任务。《语文   课程标准》提出了第一学段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识字。识字数量为   1600—1 800个,具体内容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   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态美。第二学段   识字数量为2500个。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和初步独立识字。第   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具体内容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因此,教师在   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
期刊
1 吸引力是前提  所谓教学的吸引力。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会爱学生的教师绝不是好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有爱心。尤其对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但不能爱得"过火"成了溺爱,犯错误一再迁就反而会害了他们。因此,当他们犯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鼓励他们努力改正。对待后进生,既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严肃",也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当他们违纪时,我们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训斥一顿,甚至体罚学生。这样不但解决问题根本还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