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军医大学研究生不同压力源主观感受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编军校研究生压力量表(MAGS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多维量表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人口学变量分组的压力感受差异以及高低压力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人格、应对方式和压力感受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军医大学研究生不同压力源主观感受性存在差异(F= 77.397,P=0.000),两两比较发现导师学业压力>毕业分配或求职工作压力>经济压力>配偶婚恋压力>父母家庭压力。②除恐怖因子外,高压力组学员SCL-90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低压力组学员。③消极应对方式和EPQ多个维度与研究生压力主观感受值相关显著;神经质、掩饰性和内外倾三个人格变量进入以压力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F=16.959,P=0.000),可共同解释压力总分方差变异的19.0%。
结论来自导师、学业的压力和毕业分配、求职工作的压力是困扰学员的最主要应激源,高压力感受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倾向于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和消极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