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世纪的欧洲将自然看做有灵性与生机的世界,与人相对应,二者关系和谐;从启蒙运动到科技革命,自然在人类的眼中被视为机械世界,双方的和谐关系随之被逐步打破。在后启蒙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现代科学将人与自然作为同等客体加以对待。伴随科技发展而来的,是越来越眼中的环境乃至伦理问题,严重影响和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和最优途径。
关键词:自然;文明;科技;时代
作为全世界思想家们自始至终乐此不疲探讨争论的话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其根本性与存在主次层面重要意义始终处于哲学探讨的核心论题之中:人是否属于自然一部分呢?人和自然之间究竟是何以影响制约的?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是否存在冲突、应当如何调解?
在轴心时代的希腊,人们眼中的自然被作为自身的投影,充满灵性与生机活力。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与文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肌肉的形成是由于四种元素等量部分的混合,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动物指甲的形成是由于神经与空气接触表面受冷,骨头是由两分水、两分土和四分火混合而成。”在此之后,众多西方先哲们继承并发展了元素观。
中世纪以来,宇宙、地球和人作为上帝神性之三世界,由同样元素构成,运行规律统一。能够体现自然的“微观世界”就是人类,正如《浮士德》中对人的称谓——“这世界的小神”。
文艺复兴继承了这样的世界观,相信宇宙、地球、人分别对应宏观世界、地理世界与微观世界。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人与自然之间完美和谐的关系被逐步打破。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伽利略通过在天文学上的实践对哥白尼猜想的印证进一步摧毁了地球中心论和上帝天国的幻想。在上帝理性指引下所建立起来的逻辑秩序世界观轰然倒塌。正如培根早已提出的新科学里程碑宣言:人类并不需要被动接受自然,相反,通过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人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认识、改造并最终征服自然。人类拜托了谦卑与恐惧,开始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
在科技革命带来的新世界之中,自然丧失了原本具有的灵性和生机,成为纯粹机械运动的客体与被征服和改造的目标。与之相似的,是在利益诱导下机械运动的人类。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乃至第四次科技革命,人类在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海洋学乃至人类学方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在接近还原大爆炸瞬间的宇宙状态中重新定义和阐释了客观世界,而且在人类基因组进程中重新定义和阐释了自身。在科技的指引和召唤下,人类似乎越来越接近所谓理性与繁荣的尘世天堂。
然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乃至灾难。既然自然的地位不过是人类活动和认识的对象,是单纯的资源来源,那么当人类向自然举起屠刀的时候就无需心存任何犹豫与怜悯。从非洲到拉美,从刚果河到亚马逊,数不胜数的热带雨林成片消失,不仅带来了成千上万的物种灭绝,而且导致影响全球的气候变迁,从根源上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电子垃圾别无限制的制造和散播出来,发达国家将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求短时间内自保,却无法掩盖全球终究会共同面对这一严重威胁的事实;屡禁不止、逐步扩散的核试验与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更是直接影响着数以亿计的生命……在自然被视作单纯的资源提取处和废物倾泻场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变成了相互分离乃至根本对立的两方面,和谐共存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更是空中楼阁。
更进一步,科学认识的客体也包括了人类自身。从身体到意识,从精神到灵魂,人類的每一点一滴都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与素材。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不胜枚举的科研项目与方向,以创造人、改造人为己任。在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人类方才拥有了情感和认知,在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刺激下,爱情成为物质世界的附加品。
在科技至上的光辉下,人类不得不面对世界和自身从未面临过的生存与伦理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作为劳动存在物、理性存在物、道德存在物和语言存在物的人,不仅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和最优途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2](德)歌德:浮士德,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
[3]蒋洪新.英美诗歌选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5]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自然;文明;科技;时代
作为全世界思想家们自始至终乐此不疲探讨争论的话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其根本性与存在主次层面重要意义始终处于哲学探讨的核心论题之中:人是否属于自然一部分呢?人和自然之间究竟是何以影响制约的?人类文明与自然世界是否存在冲突、应当如何调解?
在轴心时代的希腊,人们眼中的自然被作为自身的投影,充满灵性与生机活力。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与文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肌肉的形成是由于四种元素等量部分的混合,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动物指甲的形成是由于神经与空气接触表面受冷,骨头是由两分水、两分土和四分火混合而成。”在此之后,众多西方先哲们继承并发展了元素观。
中世纪以来,宇宙、地球和人作为上帝神性之三世界,由同样元素构成,运行规律统一。能够体现自然的“微观世界”就是人类,正如《浮士德》中对人的称谓——“这世界的小神”。
文艺复兴继承了这样的世界观,相信宇宙、地球、人分别对应宏观世界、地理世界与微观世界。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人与自然之间完美和谐的关系被逐步打破。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伽利略通过在天文学上的实践对哥白尼猜想的印证进一步摧毁了地球中心论和上帝天国的幻想。在上帝理性指引下所建立起来的逻辑秩序世界观轰然倒塌。正如培根早已提出的新科学里程碑宣言:人类并不需要被动接受自然,相反,通过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人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认识、改造并最终征服自然。人类拜托了谦卑与恐惧,开始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
在科技革命带来的新世界之中,自然丧失了原本具有的灵性和生机,成为纯粹机械运动的客体与被征服和改造的目标。与之相似的,是在利益诱导下机械运动的人类。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乃至第四次科技革命,人类在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海洋学乃至人类学方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在接近还原大爆炸瞬间的宇宙状态中重新定义和阐释了客观世界,而且在人类基因组进程中重新定义和阐释了自身。在科技的指引和召唤下,人类似乎越来越接近所谓理性与繁荣的尘世天堂。
然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乃至灾难。既然自然的地位不过是人类活动和认识的对象,是单纯的资源来源,那么当人类向自然举起屠刀的时候就无需心存任何犹豫与怜悯。从非洲到拉美,从刚果河到亚马逊,数不胜数的热带雨林成片消失,不仅带来了成千上万的物种灭绝,而且导致影响全球的气候变迁,从根源上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电子垃圾别无限制的制造和散播出来,发达国家将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求短时间内自保,却无法掩盖全球终究会共同面对这一严重威胁的事实;屡禁不止、逐步扩散的核试验与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更是直接影响着数以亿计的生命……在自然被视作单纯的资源提取处和废物倾泻场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变成了相互分离乃至根本对立的两方面,和谐共存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更是空中楼阁。
更进一步,科学认识的客体也包括了人类自身。从身体到意识,从精神到灵魂,人類的每一点一滴都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与素材。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不胜枚举的科研项目与方向,以创造人、改造人为己任。在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人类方才拥有了情感和认知,在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刺激下,爱情成为物质世界的附加品。
在科技至上的光辉下,人类不得不面对世界和自身从未面临过的生存与伦理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作为劳动存在物、理性存在物、道德存在物和语言存在物的人,不仅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和最优途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2](德)歌德:浮士德,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
[3]蒋洪新.英美诗歌选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5]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