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智寻找班级工作突破口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ongdezh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工作比较认真细心的人,按道理这是工作的良好状态,可是在班级工作当中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通过一年的班级工作点滴教训,我觉得班任最大的技巧不只在于勤奋,而更在于踏踏实实用心和智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心”,个人理解为用一颗常态之心,一颗充满丰富情感的爱心,一颗处事敏感之心。“智”,就是运用个人的各种为人处世的智慧,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去解决学生问题。通过班级出现的“逃跑门”事件我深知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其实是“爆发在当时,形成于点滴”——正是自己平时对细节问题处理得有偏差,又没有及时化解矛盾,才导致学生的“抗议”。虽责任不全在老师,但倘若自己能够平时注重同他们的沟通,用心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用智慧之水去浇灭躁动之火的话,矛盾还是可以及时化解的。
  一、不要让思维定式左右你自己,勤换方法、措施和手段
  商业领域常有句俗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廉,人廉我无。”其实说的就是要学会变通。做班任也是一样。一种方法行不通了,就要另辟他径,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老一套。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说他是后进生也不是,他曾经是班里的领操员,学习成绩也不差。可是一到下学期,各种毛病都来了,而且还变得很“坏”。其实现在自己才觉得“坏”字是不能随便评价一个学生的。你觉得他们“坏”仅仅是因为自己放大了他们自身的缺点而把他们批判的体无完肤。这个学生之所以后面变“坏”其实是有背景的。课堂上几次三番讲话扰乱课堂,批评一通;没几天又一次把自己惹火了,居然在美术老师课堂上同别人下棋。我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叫家长过来。家长过来了,他不服气,尽管他没有理由证明自己无辜。后来,他变本加厉,自己更加看不惯,想到平时我也没怎么惹他啊,怎么处处都好像与自己作对一样呢?后来想想,其实自己在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时有方法是可以变通的。这些差生你越不看好他们,他们就越加无地自容,越是指责他们,他们就越对你不满,越加反抗,久而久之陷入了恶性循环。其实差生不可能各个方面都不好,他们还是有几个方面是优生无法比拟的,比如说体育运动方面。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体育成绩好,运动细胞突出,还代表班集体参加了篮球赛,也很卖力。自己恰恰就是没有利用他的这个优点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如果自己能心平气和多找他谈谈,多夸奖他为班集体运动会,篮球赛的贡献,同时勉励他要为自己的前途思考,学好文化知识,在班级面前多尊重他的面子,提拔提拔他,这或许会是另一番结果:他气消了,想到闹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乖乖听从你的了。
  二、不要让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压制学生,学生需要平等
  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指示每一个学生,尽管你要他们做的是对的也好。现在面临的这般学生不再是我们那些可以被老师颐指气使80后了,他们是更加有民主欲望的“小超人”。你违背大众意志而不加思虑的话,什么活动的开展都很难深入民心。你甚至不能把自己当作教他们做事的人,而应当是以一个有经验者地身份教育感化他们,他们才会欣然接受。有时候还要学会哄哄他们,买点小礼品啊什么的。反正,学生真正要听你话之前是需要时间考验的。现在看来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凝聚力不强,散漫是有客观原因的。自己平时习惯了用老教师教鞭下的威慑力来管理学生(以为是金科玉律);或者用一种不太自然的严厉对他们苛刻要求其实是错误的。老一套的“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可能要重新定义了。没有效果的严厉,或者只有外表的“屈从”很难维持长期班集体的稳定,管理工作也很难深入民心。
  三、用集体力量去感召后进生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让每个学生对你的管理都服服帖帖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这群正处在叛逆期的学生。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又有限,学生毕竟不是你自己的,要用你的固有思维模式去限定他的价值观同样难上加难,处理不好还会加重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既然学生不太喜欢在他看来老掉牙的说理教育,为何不用他的同龄人去评价他呢?至少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会知道谁的评判会令他更无地自容些,会令他觉得自己原来是多么重要的一员。班里有一群小鬼整天惹是生非,态度品行又差,你滔滔不绝说他们,简直是对牛弹琴。为何不动用集体的评议来决定他们的表现呢?如果集体认为他的某次出格行为可以原谅而渴望再给一次机会时,远远比教师私底下说给他一次机会效果来得好。为什么?因为他会觉得自己不可以在大家给他的面子下丢脸,否则难以立身。同时还会觉得班级体对他的无限温暖,凭良心来个180度大转弯。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黄圃镇马新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目标是学院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结合学生培养方向制定切实的德育目标。  一、确定学院德育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学制设置为三年。分年级依学生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内容,切实考虑学生的整体思想基础。一年级: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教育(职业生涯策划);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风教育;形势政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n AGTR1)及白细胞介素-6(n IL-6)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n 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84例普通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反应,比较2组受试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n AGTR1基因A1
消费者隐私管理对算法个人化定价的福利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消费者具有隐私管理能力且隐私管理成本适度的情况下,个人化定价会实现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的提高.因此,对垄断平台个人化定价不应一刀切地加以禁止,而应采用合理推定原则进行个案分析.政府需谨慎直接介入平台个人化定价,赋能消费者的隐私管理能力是最佳的反垄断政策.同时,应通过立法强化消费者隐私权保护,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并鼓励增强消费者隐私管理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企业创新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广度指数与深度指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比数字化指数更为显著.第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约束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师的情绪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
期刊
基于2006-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4877只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2014年后实施的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债融资成本变化的影响,据此探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在政策实施后是否更市场化.实证结果显示,担保条款、区域、主体评级、含权等因素在该政策实施后显著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表明“城投信仰”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讨论发现,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担保条款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效应在地区和城投债发行主体评级两个维度存在差异,担保条款显著降低了东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才是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因为它不仅摒弃了以往班主任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的旧模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班级自我管理的准备——倡导自我教育和班级目标的制订。班级自我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我
期刊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主要阶段,德育工作更应加强。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德育工作的现状到底如何?应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对学校众多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对德育工作谈点想法,以
期刊
互联网使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利用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信心程度两个指标替代幸福感进行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分样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低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幸福效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