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盘新股上市获利特别丰厚,这是今年以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就拿周四上市的连云港来说,1.5亿股的流通盘,公司业绩平平,摊薄每股收益0.185元,每股净资产约3.10元,且由信达资产作主承销(一般来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问鼎的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可4.98元的发行价,竟以15.26元开盘,最高涨至15.58元,当日虽以14.31元收盘,原始股获利也达187.35%,若以最高价抛出盈利超过200%。
不仅是连云港,今年以来上市的流通盘1亿股以上的新股,除超级大盘股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以外(其实中国人寿已经有过上市当日获利106%的殊荣了,只是冲进去者至今未解套,才使后来者有所降温),原始股获利大多超过100%。比如,以上市日收盘价计算,晋亿实业获利110%,重庆钢铁获利143%,金陵饭店获利214%,中环股份获利199%,如今连云港获利又达187%。不仅上市日高开,而且高开高走,比如,晋亿实业从9元涨到13元;金陵饭店8.50元开盘,13.37元收盘,才两周时间,又涨到了15.79元;大盘股中上市当日涨幅相对较小的柳钢股份(涨幅为64%),上市以来使劲补涨,已从上市之初(2月底)16元多涨到26元多。相反,那些小盘新股获利却比大盘新股要逊色得多,如4000万股盘子的兴化股份,2000万股盘子的三变科技,2200万股盘子的天润发展,2500万股盘子的康强电子,1690万股盘子的紫鑫药业等,上市日获利都在100%以下;还有一些小盘新股,上市日开得较高,但此后却走势不佳,如中国海城、科陆电子、天马股份等。
自有中国股市以来,新股从来是盘子越小获利越丰厚,那些上亿股流通盘的新股,能有百分之三四十获利已经不错了。可如今,历史似乎被改写了。是那些大盘新股的业绩特别好吗?非也。以港口股来说,除上港集团市盈率较高外,平均都在20倍上下,可连云港已达77倍;钢铁股的平均市盈率更不过15~16倍,而柳钢、重钢目前分别达到86倍和35倍;同为酒店股,锦江股份市盈率为52倍,可金陵饭店却已近80倍。而且,大盘新股都已整体上市,并不存在大股东注入资产等题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盘新股高开高走、高举高打呢?
日前,一则以《揭密机构打新策略》为题的报道,也许为我们找到了部分答案。报道称,今年以来,机构参与网下配售呈现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逢新就打,另一种是只申购大盘股。特别是刚刚募得巨额资金的新基金,多采用第二种策略,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大的。至于网上申购,大资金采用第二种策略的可能更多,别的不说,小盘股一单只能中500股,大盘股要中就中1000股,不信看看大盘股的中签率,如金陵饭店才0.06%,几乎是今年发行新股中签率最低的。这也许能给小股民以启示,如今二级市场行情火爆,与其拿出大笔资金去摇小盘股,冻结数天毫无所获,或侥幸中签获利不多,不如有选择地去摇大盘股。
大盘新股获利特别丰厚,还能给我们以如下启示:既然同为大盘股,因为是新股,市盈率可以达到七八十倍,作为老股,为什么只有二三十倍呢?要知道以2006年业绩计算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目前市盈率才30来倍,50指数更不到30倍,以2007年一季报计算的50指数成份股市盈率更只有20来倍——一句话,这行情还有得做,大盘蓝筹股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出于垄断等多种原因,大企业的成长性有时还比小企业好,中石化一季报净利润增长113%,宝钢增长156%,深发展增长129%,工行一季度净利为去年全年的39%,国寿一季净利更达去年全年的92%,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就拿周四上市的连云港来说,1.5亿股的流通盘,公司业绩平平,摊薄每股收益0.185元,每股净资产约3.10元,且由信达资产作主承销(一般来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问鼎的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可4.98元的发行价,竟以15.26元开盘,最高涨至15.58元,当日虽以14.31元收盘,原始股获利也达187.35%,若以最高价抛出盈利超过200%。
不仅是连云港,今年以来上市的流通盘1亿股以上的新股,除超级大盘股兴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以外(其实中国人寿已经有过上市当日获利106%的殊荣了,只是冲进去者至今未解套,才使后来者有所降温),原始股获利大多超过100%。比如,以上市日收盘价计算,晋亿实业获利110%,重庆钢铁获利143%,金陵饭店获利214%,中环股份获利199%,如今连云港获利又达187%。不仅上市日高开,而且高开高走,比如,晋亿实业从9元涨到13元;金陵饭店8.50元开盘,13.37元收盘,才两周时间,又涨到了15.79元;大盘股中上市当日涨幅相对较小的柳钢股份(涨幅为64%),上市以来使劲补涨,已从上市之初(2月底)16元多涨到26元多。相反,那些小盘新股获利却比大盘新股要逊色得多,如4000万股盘子的兴化股份,2000万股盘子的三变科技,2200万股盘子的天润发展,2500万股盘子的康强电子,1690万股盘子的紫鑫药业等,上市日获利都在100%以下;还有一些小盘新股,上市日开得较高,但此后却走势不佳,如中国海城、科陆电子、天马股份等。
自有中国股市以来,新股从来是盘子越小获利越丰厚,那些上亿股流通盘的新股,能有百分之三四十获利已经不错了。可如今,历史似乎被改写了。是那些大盘新股的业绩特别好吗?非也。以港口股来说,除上港集团市盈率较高外,平均都在20倍上下,可连云港已达77倍;钢铁股的平均市盈率更不过15~16倍,而柳钢、重钢目前分别达到86倍和35倍;同为酒店股,锦江股份市盈率为52倍,可金陵饭店却已近80倍。而且,大盘新股都已整体上市,并不存在大股东注入资产等题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盘新股高开高走、高举高打呢?
日前,一则以《揭密机构打新策略》为题的报道,也许为我们找到了部分答案。报道称,今年以来,机构参与网下配售呈现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逢新就打,另一种是只申购大盘股。特别是刚刚募得巨额资金的新基金,多采用第二种策略,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大的。至于网上申购,大资金采用第二种策略的可能更多,别的不说,小盘股一单只能中500股,大盘股要中就中1000股,不信看看大盘股的中签率,如金陵饭店才0.06%,几乎是今年发行新股中签率最低的。这也许能给小股民以启示,如今二级市场行情火爆,与其拿出大笔资金去摇小盘股,冻结数天毫无所获,或侥幸中签获利不多,不如有选择地去摇大盘股。
大盘新股获利特别丰厚,还能给我们以如下启示:既然同为大盘股,因为是新股,市盈率可以达到七八十倍,作为老股,为什么只有二三十倍呢?要知道以2006年业绩计算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目前市盈率才30来倍,50指数更不到30倍,以2007年一季报计算的50指数成份股市盈率更只有20来倍——一句话,这行情还有得做,大盘蓝筹股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出于垄断等多种原因,大企业的成长性有时还比小企业好,中石化一季报净利润增长113%,宝钢增长156%,深发展增长129%,工行一季度净利为去年全年的39%,国寿一季净利更达去年全年的92%,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