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素质教育施行以来,中学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音乐课程学习的作用。要想通过音乐教育来引导学生积极热爱音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心育和美育已经成为当下中学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心理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16-01
一、合理创设情境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心理暗示就应合理地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本质就是情境的感染。学生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能够得到不同的暗示,而正是这些暗示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并提升其记忆力与注意力等等。音乐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应用气氛的渲染或者是语言的描述等方法[1]。以《滚核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而后在地上撒核桃,当核桃彼此碰撞并碰撞地面,或者是在地面滚和跳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教师要求进行捡核桃的比赛,看谁捡的最多最快。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了核桃产生的不同声音,同时,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收获核桃的愉快心情。正是这种情境的创设,与音乐旋律相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热情,并且在艺术氛围中真正喜欢上音乐。
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想象力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能够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于一体,其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图文声像都很丰富。多媒体教学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音乐教学所需内容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充分发挥其视听通感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与直观,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同形式表现音乐
音乐的学习需要善于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是情感的一种体验过程。进行音乐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乐曲声响,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加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出听音乐内容。虽然绘画是给人看的,但是却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使人们听出其中的音乐流动。虽然音乐是给人听的,也能够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形象画面。音乐与绘画存在相同的性质,都能够使人在感受的过程中引发其思维的想象[2]。音乐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并和同学一起探索,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同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绘画,并在绘画中感受到音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拓展其艺术审美的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
所谓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不为学生提供问题答案,需要学生主动收集材料并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通过分析与交流来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感知音乐。与此同时,学生在探究与尝试的过程,能够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体验更加丰富,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品格及创新力。以藏族民歌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收集不同的藏族民歌与舞蹈,而且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藏族建筑、习俗、服饰等相关的资料内容。而后,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资料,并通过合作的形式将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与分析,并通过舞蹈或者是歌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四)拓展学习内容
音乐属于人文学科,所以,同艺术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音乐教学中人文科学属性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新疆乐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或者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同音乐相结合,并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使学生深入了解新疆人的开朗性格。在打击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乐器的同学进行排练,组成乐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播放音乐沙画与手影等同音乐文化有关的视频内容,进而拓展学生自身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并感受音乐。
三、营造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精神心理气氛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在比较自如的环境中学习,就能够使其自主探究状态富有创造性与开拓性[3]。师生关系的和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并关爱学生,如果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所进步需要主动予以赞扬与激励,而如果学生的学习表现不理想,教师不应严厉批评,而是使用善意的语言来积极鼓励学生并激发其学习的上进心。
四、结语
音乐心理教育并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人格教育。这种教育在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还能够深入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实现陶冶情操并完善人格的目的。文章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旨在更好地开展中学音乐教育,培养出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 岚.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1):67-68.
[2] 王晓玲.高中音乐课堂中的积极音乐心理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5):63-64.
[3] 黄素英.浅谈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7):233-233.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心理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16-01
一、合理创设情境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心理暗示就应合理地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本质就是情境的感染。学生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能够得到不同的暗示,而正是这些暗示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并提升其记忆力与注意力等等。音乐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应用气氛的渲染或者是语言的描述等方法[1]。以《滚核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而后在地上撒核桃,当核桃彼此碰撞并碰撞地面,或者是在地面滚和跳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教师要求进行捡核桃的比赛,看谁捡的最多最快。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了核桃产生的不同声音,同时,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收获核桃的愉快心情。正是这种情境的创设,与音乐旋律相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热情,并且在艺术氛围中真正喜欢上音乐。
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想象力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能够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于一体,其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图文声像都很丰富。多媒体教学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音乐教学所需内容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充分发挥其视听通感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与直观,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同形式表现音乐
音乐的学习需要善于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是情感的一种体验过程。进行音乐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乐曲声响,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加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出听音乐内容。虽然绘画是给人看的,但是却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使人们听出其中的音乐流动。虽然音乐是给人听的,也能够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形象画面。音乐与绘画存在相同的性质,都能够使人在感受的过程中引发其思维的想象[2]。音乐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并和同学一起探索,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同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绘画,并在绘画中感受到音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拓展其艺术审美的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
所谓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不为学生提供问题答案,需要学生主动收集材料并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通过分析与交流来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感知音乐。与此同时,学生在探究与尝试的过程,能够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体验更加丰富,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品格及创新力。以藏族民歌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收集不同的藏族民歌与舞蹈,而且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藏族建筑、习俗、服饰等相关的资料内容。而后,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资料,并通过合作的形式将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与分析,并通过舞蹈或者是歌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四)拓展学习内容
音乐属于人文学科,所以,同艺术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音乐教学中人文科学属性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新疆乐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或者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同音乐相结合,并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使学生深入了解新疆人的开朗性格。在打击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乐器的同学进行排练,组成乐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播放音乐沙画与手影等同音乐文化有关的视频内容,进而拓展学生自身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并感受音乐。
三、营造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精神心理气氛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在比较自如的环境中学习,就能够使其自主探究状态富有创造性与开拓性[3]。师生关系的和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音乐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并关爱学生,如果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所进步需要主动予以赞扬与激励,而如果学生的学习表现不理想,教师不应严厉批评,而是使用善意的语言来积极鼓励学生并激发其学习的上进心。
四、结语
音乐心理教育并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人格教育。这种教育在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还能够深入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实现陶冶情操并完善人格的目的。文章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旨在更好地开展中学音乐教育,培养出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 岚.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1):67-68.
[2] 王晓玲.高中音乐课堂中的积极音乐心理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5):63-64.
[3] 黄素英.浅谈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7):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