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从题材选择、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三方面,探析增强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可看性的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闻;可看性;题材;内容;形式
经济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日益增多,但目前在报道模式、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改变当前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窘况,需要寻找与受众的接近点,以受众为本,从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三管齐下”,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和可看性。
一、当前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术语过于专业化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常出现诸如增幅、CPI、PPI等专业词汇,但由于普通受众的受教育水平高低不一,对其真实含义往往无法理解,更谈不上从新闻报道中捕捉到数据变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此类新闻专业术语较多,易产生乏味、抵触的收视心理,从而敬而远之。
(二)缺乏本土化
因地方电视台自身条件的制约,如编播房价走势等“高大上”的宏观经济新闻,无法与央视、省级电视台相比,权威性、准确性有待商榷。加上不少电视台的经济新闻脱离与本地经济相关的内容,受众通常认为地方台传播的很少有他们需要的新闻,不乐意收看。
(三)内容脱离生活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能否吸引受眾,关键在于是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特别是有没有密切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是,不少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新闻常偏离了民众的实际生活,多为数据 车间或产品的报道。一条新闻从头到尾,无法提供直接影响受众生活的讯息,所以极易使观众产生视听疲劳,难获较高的关注度。
二、“三管齐下”增强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可看性
要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和可看性,获得受众的认可,需要从题材、内容、形式三方面下功夫,寻找新闻契合点,改进报道方式。
(一)题材选择必须丰富广泛,力求实用多元
经济新闻的选材随政策、时间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要求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选材既要广泛多元,又要切合实际,符合受众的收看需求。
1、宏观把握全局,抢占新闻制高点
地方电视台尤其是市级电视台的经济新闻,常报道重点产业、企业创新、房市和相关政策解读方面的新闻。但是,多数此类新闻报道往往就事论事,仅停留在某个经济现象或事件的表面,内容简单、枯燥。经济新闻欲博得受众的眼球,采编人员必须树立宏观思维,全面、宏观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实现新闻内容宏观与微观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新闻需要以宏观经济为立足点,点面结合,深度解释,才能提升新闻的厚度和信息量,传达受众需要的信息,让受众易于理解、接受。如2016年3月份,莆田电视台财经报道栏目报道的新闻《黄金价格上涨势头强劲 “中国大妈”不再疯狂出手》,就是结合当时黄金价格涨势与本地的珠宝公司的实际分析,并采访相关市民,引导市民正确对待该市的黄金市场的经济新闻。这样的采访调查既有宏观的政策解读,又有市民微观的看法,易吸引受众收看、关注。
2、微观关注民生,夯实新闻落脚点
当前,不少受众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经济新闻。这就要求地方台经济新闻采编前要进行必要的策划,即立足民生,根据政策或行情的变化,通过访谈、融合、分析、解读等方式,将各种信息融入新闻,为受众提供第一手的服务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商品的特殊性,向受众提供详细的消费流程,用多角度、立体化、感性化的表现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笔者在采编《文献便民V家宅配: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打通最后一公里》新闻中,采取访谈、解读等报道方式,分析不少实体店 互联网跟着转型的原因,集中突出报道该公司借助互联网 的东风,搭建起文献便民微商城,推出了V家宅配项目,实现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解决了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条新闻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而且可看性强,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受众关注率颇高。
(二)新闻内容必须立足本土,突出平实生动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既要遵循报道规律,又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充分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报道内容、改进报道策略,树立特色与风格,贴近市民、贴近生活。
1、坚持“三贴近”,增强亲近性
如何让地方台电视经济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是地方广电媒体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这需要从细微处入手,发掘本地区贴近社会生活层面的经济事件,从普遍现象中总结、分析规律,让受众感受到新闻与自己的关联性。同时,要始终坚持“百姓角度”,即采访角度、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都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减少专业上的晦涩性,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亲近性,让新闻画面充满理性、形象直观,从而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2016年,在采编《莆田:电商冲击老商圈运营困难 商铺租金普遍下降》系列报道中,笔者从受众的角度采访电商时代实体店商家生意难做的缘由,介绍分析莆田市区店铺迎来“转让潮”的实况和原因,新闻亲近性强,与受众的期待性相吻合,易被受众“接纳”。
2、坚持“本土化”,增强服务性
经济新闻报道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其重要的职能是为群众生活提供资讯服务。美国新闻学家肯·梅兹勒教授在《新闻采访》一书中指出:“服务性新闻是专门用来回答人民关心的问题的。”[1]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省级卫视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地方上的话语权。[2]增强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的服务性,要了解群众生活中需要什么,然后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投资理财等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因此,地方台经济新闻必须关注“本土化民生”,报道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去年 5月,莆田市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仙游县发放,笔者获悉这一线索后,及时采访报道该县三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朱国宝凭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从仙游县农村信用联社贷到了40万元“发展资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新闻播报后,为该市不少农户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指引方向,有效破解了农户发展经济的资金难题。笔者认为,想受众所想,贴近受众的经济报道必然受到欢迎。此外,生活中的医疗改革、房价波动、汽车降价等等,只要抓住了这些受众关心的题材,从受众的视角着手,不仅可为受众提供更多实用性、服务性强的信息,还能引导受众科学消费,节约能源资源。 (三)报道形式“化硬为软”,彰显人文关怀
地方电视经济新闻要从全局着眼,从本土着手,倾注人文关怀,让“硬新闻”“软着陆”,发挥经济舆论导向功能。
1、以受众为本,化专业为通俗,让传播更有效
经济新闻比较抽象,不易用感性的形象来表达。这要求用通俗化的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即将各种难懂的信息数据和专业术语,进行通俗化、感性化的加工处理,变成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或直观的图表等,让经济新闻既亲和又生动。经济新闻报道中语言表达方式很重要,在要求报道过程中采用受众喜欢的形式、习惯的语言,来表述经济新闻,让受众感觉到经济新闻报道的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经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会涉及生产工艺、产值利润等内容,这些专业性的术语对普通受众来说晦涩难懂。为此,從事经济新闻报道的采编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做好“翻译”工作,即以形象化的方式,解释和说明专业术语,化繁为简,化专业为通俗,把专业性和技术性转化为通俗性、大众化,让受众直观了解经济现象。并在采写中注意语言、字句的写法,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来解说经济现象,拉近经济类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提升老百姓的观看兴趣,以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2、用特技手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受众看明白
电视经济新闻中的概念、数字、理论难用一般的画面表现,受众无法直接看到房价波动、企业效益等经济运行现象。这需要运用现场报道、动画、字幕、图表等电视特技手法来报道,使经济新闻鲜活好看。地方电视台应当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捕捉大众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借助电视特技手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变具体,让新闻画面和解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受众看得轻松、看得明白,拓宽新闻的受众面。
3、用故事导入,化单调为丰富,让新闻“软着陆”
电视经济新闻除报道语言上“软化”,还必须在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引导,让受众在“看故事”中获得信息。因为受众获取信息的目的带有功利性,只有能为受众提供有实用的信息才容易被选择和记忆。[3]以一个故事作为新闻的导入点,利用一定的情节、悬念来剖析经济事件,不仅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从日常生活经济现象追根溯源。这种情境化的报道方式,在提供大量经济信息的同时,以故事性的体验迎合受众心理,容易让受众产生认同感。当然,在故事化新闻内容的同时,不要忘记新闻的“真实性”,切忌乱编故事。莆田市是全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现在福建省跨境电子商务最活跃的地区,销售的商品已从传统的鞋服、油画、红木工艺品、手机壳、婚纱等,向个性化定制产品拓展,满足高端、特色需求。在采编新闻《莆田: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进出口发展》中,笔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娓娓介绍易捷乐公司如何发展成个性化定制跨境电商,再阐述该市的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内容详实,拉近了经济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总之,地方电视台要善于把当地发生的经济事件融入宏观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分析报道,与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在题材选择、策划,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创新突破,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张红杰.精心打造地方台的经济专题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10).
[2]张沛,芦海燕.怎样做好地方台经济节目[J].青年记者,2011(5).
[3]徐文燕.让经济新闻“活”起来[J].新闻世界,2013(7).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关键词】经济新闻;可看性;题材;内容;形式
经济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日益增多,但目前在报道模式、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改变当前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的窘况,需要寻找与受众的接近点,以受众为本,从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三管齐下”,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和可看性。
一、当前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术语过于专业化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常出现诸如增幅、CPI、PPI等专业词汇,但由于普通受众的受教育水平高低不一,对其真实含义往往无法理解,更谈不上从新闻报道中捕捉到数据变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此类新闻专业术语较多,易产生乏味、抵触的收视心理,从而敬而远之。
(二)缺乏本土化
因地方电视台自身条件的制约,如编播房价走势等“高大上”的宏观经济新闻,无法与央视、省级电视台相比,权威性、准确性有待商榷。加上不少电视台的经济新闻脱离与本地经济相关的内容,受众通常认为地方台传播的很少有他们需要的新闻,不乐意收看。
(三)内容脱离生活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能否吸引受眾,关键在于是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特别是有没有密切联系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是,不少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新闻常偏离了民众的实际生活,多为数据 车间或产品的报道。一条新闻从头到尾,无法提供直接影响受众生活的讯息,所以极易使观众产生视听疲劳,难获较高的关注度。
二、“三管齐下”增强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可看性
要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和可看性,获得受众的认可,需要从题材、内容、形式三方面下功夫,寻找新闻契合点,改进报道方式。
(一)题材选择必须丰富广泛,力求实用多元
经济新闻的选材随政策、时间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要求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选材既要广泛多元,又要切合实际,符合受众的收看需求。
1、宏观把握全局,抢占新闻制高点
地方电视台尤其是市级电视台的经济新闻,常报道重点产业、企业创新、房市和相关政策解读方面的新闻。但是,多数此类新闻报道往往就事论事,仅停留在某个经济现象或事件的表面,内容简单、枯燥。经济新闻欲博得受众的眼球,采编人员必须树立宏观思维,全面、宏观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实现新闻内容宏观与微观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新闻需要以宏观经济为立足点,点面结合,深度解释,才能提升新闻的厚度和信息量,传达受众需要的信息,让受众易于理解、接受。如2016年3月份,莆田电视台财经报道栏目报道的新闻《黄金价格上涨势头强劲 “中国大妈”不再疯狂出手》,就是结合当时黄金价格涨势与本地的珠宝公司的实际分析,并采访相关市民,引导市民正确对待该市的黄金市场的经济新闻。这样的采访调查既有宏观的政策解读,又有市民微观的看法,易吸引受众收看、关注。
2、微观关注民生,夯实新闻落脚点
当前,不少受众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经济新闻。这就要求地方台经济新闻采编前要进行必要的策划,即立足民生,根据政策或行情的变化,通过访谈、融合、分析、解读等方式,将各种信息融入新闻,为受众提供第一手的服务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商品的特殊性,向受众提供详细的消费流程,用多角度、立体化、感性化的表现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笔者在采编《文献便民V家宅配: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打通最后一公里》新闻中,采取访谈、解读等报道方式,分析不少实体店 互联网跟着转型的原因,集中突出报道该公司借助互联网 的东风,搭建起文献便民微商城,推出了V家宅配项目,实现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解决了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条新闻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而且可看性强,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受众关注率颇高。
(二)新闻内容必须立足本土,突出平实生动
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既要遵循报道规律,又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充分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报道内容、改进报道策略,树立特色与风格,贴近市民、贴近生活。
1、坚持“三贴近”,增强亲近性
如何让地方台电视经济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是地方广电媒体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这需要从细微处入手,发掘本地区贴近社会生活层面的经济事件,从普遍现象中总结、分析规律,让受众感受到新闻与自己的关联性。同时,要始终坚持“百姓角度”,即采访角度、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都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减少专业上的晦涩性,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亲近性,让新闻画面充满理性、形象直观,从而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2016年,在采编《莆田:电商冲击老商圈运营困难 商铺租金普遍下降》系列报道中,笔者从受众的角度采访电商时代实体店商家生意难做的缘由,介绍分析莆田市区店铺迎来“转让潮”的实况和原因,新闻亲近性强,与受众的期待性相吻合,易被受众“接纳”。
2、坚持“本土化”,增强服务性
经济新闻报道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其重要的职能是为群众生活提供资讯服务。美国新闻学家肯·梅兹勒教授在《新闻采访》一书中指出:“服务性新闻是专门用来回答人民关心的问题的。”[1]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省级卫视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地方上的话语权。[2]增强地方电视台经济新闻的服务性,要了解群众生活中需要什么,然后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投资理财等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因此,地方台经济新闻必须关注“本土化民生”,报道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去年 5月,莆田市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仙游县发放,笔者获悉这一线索后,及时采访报道该县三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朱国宝凭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从仙游县农村信用联社贷到了40万元“发展资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新闻播报后,为该市不少农户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指引方向,有效破解了农户发展经济的资金难题。笔者认为,想受众所想,贴近受众的经济报道必然受到欢迎。此外,生活中的医疗改革、房价波动、汽车降价等等,只要抓住了这些受众关心的题材,从受众的视角着手,不仅可为受众提供更多实用性、服务性强的信息,还能引导受众科学消费,节约能源资源。 (三)报道形式“化硬为软”,彰显人文关怀
地方电视经济新闻要从全局着眼,从本土着手,倾注人文关怀,让“硬新闻”“软着陆”,发挥经济舆论导向功能。
1、以受众为本,化专业为通俗,让传播更有效
经济新闻比较抽象,不易用感性的形象来表达。这要求用通俗化的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即将各种难懂的信息数据和专业术语,进行通俗化、感性化的加工处理,变成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或直观的图表等,让经济新闻既亲和又生动。经济新闻报道中语言表达方式很重要,在要求报道过程中采用受众喜欢的形式、习惯的语言,来表述经济新闻,让受众感觉到经济新闻报道的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经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会涉及生产工艺、产值利润等内容,这些专业性的术语对普通受众来说晦涩难懂。为此,從事经济新闻报道的采编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做好“翻译”工作,即以形象化的方式,解释和说明专业术语,化繁为简,化专业为通俗,把专业性和技术性转化为通俗性、大众化,让受众直观了解经济现象。并在采写中注意语言、字句的写法,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来解说经济现象,拉近经济类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提升老百姓的观看兴趣,以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2、用特技手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受众看明白
电视经济新闻中的概念、数字、理论难用一般的画面表现,受众无法直接看到房价波动、企业效益等经济运行现象。这需要运用现场报道、动画、字幕、图表等电视特技手法来报道,使经济新闻鲜活好看。地方电视台应当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捕捉大众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借助电视特技手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变具体,让新闻画面和解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受众看得轻松、看得明白,拓宽新闻的受众面。
3、用故事导入,化单调为丰富,让新闻“软着陆”
电视经济新闻除报道语言上“软化”,还必须在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引导,让受众在“看故事”中获得信息。因为受众获取信息的目的带有功利性,只有能为受众提供有实用的信息才容易被选择和记忆。[3]以一个故事作为新闻的导入点,利用一定的情节、悬念来剖析经济事件,不仅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从日常生活经济现象追根溯源。这种情境化的报道方式,在提供大量经济信息的同时,以故事性的体验迎合受众心理,容易让受众产生认同感。当然,在故事化新闻内容的同时,不要忘记新闻的“真实性”,切忌乱编故事。莆田市是全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现在福建省跨境电子商务最活跃的地区,销售的商品已从传统的鞋服、油画、红木工艺品、手机壳、婚纱等,向个性化定制产品拓展,满足高端、特色需求。在采编新闻《莆田: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进出口发展》中,笔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娓娓介绍易捷乐公司如何发展成个性化定制跨境电商,再阐述该市的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内容详实,拉近了经济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总之,地方电视台要善于把当地发生的经济事件融入宏观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分析报道,与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在题材选择、策划,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创新突破,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张红杰.精心打造地方台的经济专题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10).
[2]张沛,芦海燕.怎样做好地方台经济节目[J].青年记者,2011(5).
[3]徐文燕.让经济新闻“活”起来[J].新闻世界,2013(7).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