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教学法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培养高等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为契机,探讨seminar教学法引入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尝试构建适用于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的Seminar课堂教学模型。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类专业课程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64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odel in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FU Huitan, CHENG Qiaohuan, XIA Shaoling, LI Yantao, BI Yu, PENG Ji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Seminar teaching model, as a kind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paradigm which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teamwork spir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talent advocated by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Here, we introduce seminar teaching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erials science as try to develop a seminal class teaching model which would be applied for Specialized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Specialized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comprehensive quality
  0 引言
  由于受限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严密性,我国理工科专业课教学过程多是采用 “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一讲座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变化,在“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会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思考力等能力”①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势在必行。②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能改变上述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真正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而流行于欧美等大学课堂,也逐渐引起国内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陈潭等③基于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改革实践,探讨了seminar 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陈兵等④通过分析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探讨并总结了该范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可借鉴之处。张海燕对国内Semina教学法的认识及应用现状及误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在应用Semina 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加强加强研究和培训、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进行方法论的训练、按部就班布置扩展性课后研究任务,从各个方面使 Semina 教学的效果最大化。⑤本文以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尝试构建适用于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的Seminar课堂教学模型。
  1 Seminar教学法的发展历史
  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讲习会。现代意义上的Seminar教学法最早被运用于德国大学,早期主要是用以发展学术的自由气氛而非利用其让学生达到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到了十八世纪后期,以沃尔夫提出的哲学Seminar教学模型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德国大学典型的seminar教学法被视为seminar教学法的一次跨越性革新,即让学生围绕导师指定的某一论题或问题,课前准备书面或口头发言稿,而后在课堂上围绕指定论题展开讨论。显然,这种实施方式拓宽了Seminar教學法的适用范围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特定知识的效果。
   随着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增加和对学生学术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进入19世纪以后,Seminar教学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较为通用的形式:学生根据导师指定的论题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准备发言稿,而后对同学试讲并发表个人的看法,最后根据其它同学的意见撰写完整的报告在课堂上发言,并与导师和同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Seminar已具有了研究性的特点,因此被看做是一种将知识学习与学术探讨有效结合的方法而在德国以及欧洲等一些大学流行起来。⑥
  到了19世纪末期,耶鲁、哈弗等美国大学借鉴德国的Seminar方法,并对其加以更为灵活的改进,发展出了具有教授知识之功能的Seminar教学法。此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及各种Seminar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出现,Seminar教学法被英、美、欧洲等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采用,其适用范围也涵盖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 Seminar教学法在高等教育实施中的价值逐步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受到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实施者的青睐。⑦   2 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随着Seminar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它的认识愈加深入,“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⑧通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相对比,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⑨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性。Seminar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打破了傳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方式,弱化了授课教师的权威性,实现了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和探讨,能够营造更为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气氛。而民主化课堂,可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意识,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自我掌控意识,为其寻求真知、质疑权威、表达自我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自主性。在Seminar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即成为“讲授”知识的主体,要做到逻辑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并说服他人接受以及解答他人疑问,无形中需要掌握大量知识来阐述和支撑个人 “议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对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全面性。在Seminar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课题的讲解、他人研究报告的聆听等相关活动,充分体现了Seminar教学法对学生提出会读[读得懂]、会写[写得好]、会说[讲得明]、会听[听得懂]四项要求,因此运用Seminar教学法可以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此外,为使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在Seminar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广泛搜索相关材料,各种检索手段的尝试与运用,无疑对学生学习技能的积累 起到推动作用;而课题组内成员间的协作沟通,无形中可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⑩
  根据上述Seminar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不难发现: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在当前提倡培养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豏豘
  3 Seminar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运用
  随着对Seminar教学法的了解逐步深入,各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它的运用也愈加灵活。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尝试将这一学生与教师进行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如:刘正等豙在肿瘤外科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Seminar教学法富有学术性、倡导研究性的实践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赵敏等豛在卫生法学这一课程中探讨了适于Seminar教学模型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具体应用步骤,并对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为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葛伊莉等豜更是突破性地将Seminar教学模式运用于分析化学实验中,为Seminar教学法与理工科实验类课程教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大胆尝试Seminar教学法和采用Seminar教学法后所表现出的显著教学效果,笔者借鉴众多同行的Seminar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成果,在所担任的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中尝试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适当改进,将其运用于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4 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众所周知,理工科专业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概念和知识点往往比较抽象,因此,从传统视角来看,理工科专业课程并不像哲学、伦理等思辨性较强的课程那样适宜采用Seminar教学法,首先无法像上述这些课程那样确定适合Seminar中讨论的主题;其次,由于传统Seminar教学法更偏重于对问题的研究型探讨而非学科知识的传授,也限制了其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基于以上原因,关于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的运用至今鲜有报道。
  为了改善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单向、垂直、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笔者借鉴自身国外留学经历,在所担任的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中结合实际授课情况尝试运用了Seminar教学法。即由学生完成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中的习题课讲解,首先是学生在课前分组讨论,而后在课堂上以幻灯片形式进行习题讲解,其它小组提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的方式进行。在这里,专业课课后习题代替了是通常意义上的Seminar讨论主题,对通常意义和形式上的Seminar教学法进行了大胆的变通。
  就课堂教学效果而言,通过采用上述这种Seminar研讨形式来完成课后习题讲解的教学法,使课程教师与参与学生均从不同的角度受益匪浅。对于教师,根据学生在习题课的Seminar研讨情况,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满足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让学生通过习题考试来考核专业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教学要求;而且,由于打破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seminar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对于学生,更是从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激发:其一,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以及条理性的归纳与总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课堂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其一,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并进行条理性的归纳与总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课堂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很好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其二,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所营造的开放宽松的学习空间中,由于打破以往教学过程中“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将教师主导性改变为学生主导性,学生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豞其三,相关知识的清晰讲解和问题的顺利解答,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其四,课堂上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交流环节不仅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在宽松自在的交流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效果。豟而开展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后续效果也从两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和证实,首先,从当年课程考试结果来看,参与学生的成绩相比往年整体有所提高,尤其是部分计算题和简答题,答题思路更清晰,语言逻辑更有条理,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更为深入;其次,在后续的调查了解中,也发现参与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学生在毕业答辩以及就业面试中,也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从以上教学效果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将变通后的Seminar教学法运用于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中,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民主性的弊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诸如Seminar研讨课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不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并且也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根据以上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只有打破单调而又陈旧的传统教学思路,不拘囿于传统Seminar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合理变通,是可以实现两者的合理有效结合,促进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
  5 结束语
  由于理工科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限制,只有借鉴现行 Seminar教学法并将进行适当变通、因“课”制宜,通过对其更为灵活多变的运用,才能将其与理工科专业課程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共同完善和发展。
  希望我们的实践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在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适当引入seminar教学法提供有益参考。
  注释
  ① 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② 郭丽媛,田毅.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卷宗,2012(11):18-18.
  ③ 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57-59.
  ④ 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32(8):193-196.
  ⑤ 张海燕.国内高校对 Seminar 教学法的认识误区和应用问题[J].黑龙江科学,2014.5(9):108-109.
  ⑥ 陈晓端,马启民.Seminar教学法:由来、结构与功能[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3(6).
  ⑦ 李军.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4):75-76.
  ⑧ 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9(7):43-47.
  ⑨ 何华.Seminar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2):65-66.
  ⑩ 贺棋,王惠珍.Seminar在基础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5):62-64.
  ? 林培锦.Seminar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1):32-36.
  ? 刘正,王贵玉,王锡山.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外科研究生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12):1297-1300.
  ? 赵敏.基于实践的Seminar教学模式在卫生法学课程中的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2.4(2):19-21.
  ? 葛伊莉,郭慧.Seminar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38(12):145-146.
  ? 孙连坤,康劲松,李扬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 宋怀波,何东健.Seminar学习理论对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1):9-11.
  ? 章君,牛忠江,部金洲.论Seminar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基础[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8):43-45.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础化学”是临床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是我校面临的难题,因此本文对教学改革T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TBL教学法 LBL教学法 基础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60  T
期刊
摘 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高校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带来了诸多影响,辅导员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如何更加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并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为了摆在所有高校辅导员面前的新问题。本文从工作理念与思路、工作的具体开展、工作中的创新点等角度入手,总结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工作中还应加强改进的地方,以期在未来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开拓学生工作新局面。 
期刊
摘 要 医药营销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及过程的调研,设置合适的工作情境,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地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医药营销与管理课程的情境化教学。  关键词 情境化教学 课程改革 医药营销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50  Situa
期刊
摘 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在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下,建立学业导师制度,为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提供保障机制;通过加强对学生参与环保社团、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的考证等方面的指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发展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学业导师制 高职院校 环保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这一教学难点,文中设计了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实验配合理论教学。实验包括基础和进阶两部分内容:基础实验采用串行10位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TCL5615设计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在进阶实验中要求学生采用双路D/A转换器方案实现高精度A/D转换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逐次逼近 A/D转换器 单片机
期刊
摘 要 本文梳理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的表现,分析结合的原因,探讨这种结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意义,并就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形成制度依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邓小平 思想政治教育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45  Rely on t
期刊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互动式教学中实施情景剧教学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培养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精选题目和编写剧本、微电影拍摄和教学研讨、教师点评和理论提升三个方面。在情境剧教学中要尊重历史,鼓励创新;要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纳入期末考评。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互动式教学 情景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人本化”、“生活化”的德育是解决当前德育课程“学科化困境”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将社会热点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使德育学科课程更加“人本化”、“生活化”的有益经验。作者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如何与巴西世界杯相结合为例,谈如何从社会热点中寻找道德教育“人本化”、“生活化”的优秀素材。  关键词 社会热点 道德教育 人本化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本课题将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探讨如何在“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未来教学的工作能力和从教能力。  关键词 幼儿歌曲课堂教学 创意潜能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
期刊
摘 要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学习习惯和心理需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主题班会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力求能够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提出有效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参与式 主题班会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