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争先为上、繁荣为重、创新为要、服务为本”的理念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的工作要求,一手抓行业监管,一手抓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杭州市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一、新闻出版业实力不断壮大
1 做大做强出版业,出版实力显著增强。杭州市现有市级图书报刊出版单位26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2家,报业集团1家,电子音像出版社1家,公开发行期刊15家,公开发行报纸8家,连续性内部资料240家(其中刊型65种,报型175种)。有书报刊批发零售单位2567家,并建有省内最大的出版物批发市场——杭州文化商城。有印刷企业3035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05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94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890家,复印打印影印企业1091家。
2008年,市级图书出版社出版图书293种,全为新出品种,总印数405,31万册,总印张4.56亿印张。市级8种公开发行报纸年发行总量6亿份,总印张数31亿印张。市级15种公开发行期刊总印数319.7万册,总印张数1988万印张。杭州出版社在2008年创下图书销售码洋、单本发行量、开发实施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新版图书品种和国有资产等“五个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出版社前列。2008年成立的杭州市唯一一家电子音像出版社——杭州汉书数字出版传播有限公司有两个选题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首批“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的58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之一。
2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格局形成。至2009年,市级图书出版社和报社全部完成转制工作,全市已成立两个出版集团(杭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和1个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体制改革,全市新闻出版业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志着杭州市出版业进入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3 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区块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035家,年产值180亿元左右。近两年来,我市引进的海德堡、高宝、小森等先进设备,总量占全省40%以上,基本形成了工艺门类齐全、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产业体系,在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杭州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引导印刷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产业区块,形成集聚效应。
4 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数字内容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技术革新使得数字出版成为未来出版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杭州市把握数字出版趋势,以城市为主体积极申报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以杭州市现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以版权交易为手段,建成国内一流的集原创、研发、生产、孵化、培训、交易、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带。
5 出版物发行市场日趋成熟。杭州市出版物发行市场日益呈现主体多元、行销方式多样、经营业态多元的特点,初步形成国有新华书店与民营书店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传统门店经营与连锁经营、互联网销售、直邮等分销模式并举,大型的省、市级发行中心和书城、小型综合书店、特色书店、便民书店、书报刊零售摊点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杭州市是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的省会城市。2005年1月,杭州市原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播电视局等三局合并为现在的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同年12月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将部分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分别委托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批和管理。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此为契机,变“管脚下”为“管天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层级管理体制,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报刊管理机制,改进审读工作,创新内部资料管理机制。通过工作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1 理顺三级管理体制,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在2005年文化体制综合改革中,杭州市13个区、县(市)均完成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综合性行政执法队伍的组建工作。依据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委托部分行政事权委托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区、县(市)管理事项,形成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架构,理清执法、监督,管理的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明确工作重点,进而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依法行政,促进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关系顺畅、运行规范。
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良好出版秩序。通过开展年度报纸质量综合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公开报纸“扣点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评估机制,通过加强图书售前审读和报刊审读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出版物审读制度。
3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内部报刊质量。面对杭州市内部资料不断增多的趋势,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内部资料也是出版物”为理念,制定了“五项管理制度”,进行从严监管。全面落实内部报刊核准备案制度、样本送缴制度、报刊审读制度、年度核验制度和年度评奖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评议机制,‘细化杭州市优秀企业报评比表彰制度,组织开展杭州市首届内刊质量综合评估工作,不断规范内部资料出版秩序,提高出版质量。
三、监管工作层次不断提升
1 管理服务同,步实施,推进印刷业健康发展。定期开展印刷企业法人代表和负责人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印刷企业法律意识。把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与印刷复制业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监管,确保文化安全。
2 深化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建设,为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服务。获得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荣誉后,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把巩固和深化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优化版权执法模式,创新版权保护管理模式,加强版权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版权宣传进学校、版权服务进园区、版权顾问进单位、软件正版进企业、打击侵权进市场”的“版权五进”活动,推进版权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投资200万元建立了版权保护管理平台;杭州市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的形式,有效提升杭州版权保护城市形象。
3 围绕群众满意,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杭州模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整合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执法队伍的基础上组建的杭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新举措,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要求,在全国首创公安、工商驻局综合执法联络室;发挥乡镇属地管理优势,创建文化牵头、部门协作、街道(乡镇)支持、社区(村)参与、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切实加强对出版物发行、复制和印刷环节的整治和监管,把影响大局,影响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基本实现了全市文化市场投诉率、违规率持续减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的工作目标。
4 建设农家书屋、举办西湖读书节,全面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结合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大力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前,村级文化设施覆盖率达77.6%,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创建比例达83.9%,新增农家书屋100个,为农家书屋下发图书十万余册。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西湖读书节”,2009年第三届“西湖读书节”在继续保留优秀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创新地推出了数字阅读体验、读书微博大赛等,吸引更多的市民、来杭创业者,外来务工人员参与。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培育全市人民爱书、读书、藏书、用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广大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化品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新闻出版业实力不断壮大
1 做大做强出版业,出版实力显著增强。杭州市现有市级图书报刊出版单位26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2家,报业集团1家,电子音像出版社1家,公开发行期刊15家,公开发行报纸8家,连续性内部资料240家(其中刊型65种,报型175种)。有书报刊批发零售单位2567家,并建有省内最大的出版物批发市场——杭州文化商城。有印刷企业3035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05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94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890家,复印打印影印企业1091家。
2008年,市级图书出版社出版图书293种,全为新出品种,总印数405,31万册,总印张4.56亿印张。市级8种公开发行报纸年发行总量6亿份,总印张数31亿印张。市级15种公开发行期刊总印数319.7万册,总印张数1988万印张。杭州出版社在2008年创下图书销售码洋、单本发行量、开发实施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新版图书品种和国有资产等“五个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出版社前列。2008年成立的杭州市唯一一家电子音像出版社——杭州汉书数字出版传播有限公司有两个选题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首批“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的58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之一。
2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格局形成。至2009年,市级图书出版社和报社全部完成转制工作,全市已成立两个出版集团(杭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和1个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体制改革,全市新闻出版业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志着杭州市出版业进入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3 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区块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035家,年产值180亿元左右。近两年来,我市引进的海德堡、高宝、小森等先进设备,总量占全省40%以上,基本形成了工艺门类齐全、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产业体系,在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杭州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引导印刷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产业区块,形成集聚效应。
4 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数字内容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技术革新使得数字出版成为未来出版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杭州市把握数字出版趋势,以城市为主体积极申报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以杭州市现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以版权交易为手段,建成国内一流的集原创、研发、生产、孵化、培训、交易、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带。
5 出版物发行市场日趋成熟。杭州市出版物发行市场日益呈现主体多元、行销方式多样、经营业态多元的特点,初步形成国有新华书店与民营书店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传统门店经营与连锁经营、互联网销售、直邮等分销模式并举,大型的省、市级发行中心和书城、小型综合书店、特色书店、便民书店、书报刊零售摊点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杭州市是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的省会城市。2005年1月,杭州市原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播电视局等三局合并为现在的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同年12月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将部分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分别委托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批和管理。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此为契机,变“管脚下”为“管天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层级管理体制,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报刊管理机制,改进审读工作,创新内部资料管理机制。通过工作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1 理顺三级管理体制,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在2005年文化体制综合改革中,杭州市13个区、县(市)均完成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综合性行政执法队伍的组建工作。依据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委托部分行政事权委托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区、县(市)管理事项,形成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架构,理清执法、监督,管理的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明确工作重点,进而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依法行政,促进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关系顺畅、运行规范。
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良好出版秩序。通过开展年度报纸质量综合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公开报纸“扣点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评估机制,通过加强图书售前审读和报刊审读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出版物审读制度。
3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内部报刊质量。面对杭州市内部资料不断增多的趋势,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内部资料也是出版物”为理念,制定了“五项管理制度”,进行从严监管。全面落实内部报刊核准备案制度、样本送缴制度、报刊审读制度、年度核验制度和年度评奖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评议机制,‘细化杭州市优秀企业报评比表彰制度,组织开展杭州市首届内刊质量综合评估工作,不断规范内部资料出版秩序,提高出版质量。
三、监管工作层次不断提升
1 管理服务同,步实施,推进印刷业健康发展。定期开展印刷企业法人代表和负责人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印刷企业法律意识。把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与印刷复制业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监管,确保文化安全。
2 深化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建设,为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服务。获得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荣誉后,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把巩固和深化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优化版权执法模式,创新版权保护管理模式,加强版权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版权宣传进学校、版权服务进园区、版权顾问进单位、软件正版进企业、打击侵权进市场”的“版权五进”活动,推进版权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投资200万元建立了版权保护管理平台;杭州市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的形式,有效提升杭州版权保护城市形象。
3 围绕群众满意,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杭州模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整合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执法队伍的基础上组建的杭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新举措,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要求,在全国首创公安、工商驻局综合执法联络室;发挥乡镇属地管理优势,创建文化牵头、部门协作、街道(乡镇)支持、社区(村)参与、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切实加强对出版物发行、复制和印刷环节的整治和监管,把影响大局,影响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基本实现了全市文化市场投诉率、违规率持续减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的工作目标。
4 建设农家书屋、举办西湖读书节,全面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结合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大力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前,村级文化设施覆盖率达77.6%,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创建比例达83.9%,新增农家书屋100个,为农家书屋下发图书十万余册。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西湖读书节”,2009年第三届“西湖读书节”在继续保留优秀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创新地推出了数字阅读体验、读书微博大赛等,吸引更多的市民、来杭创业者,外来务工人员参与。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培育全市人民爱书、读书、藏书、用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广大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化品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