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泛读课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实践课,它的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采取交际法与传统法相结合,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专业泛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写导读的做法,是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阅读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专业 泛读教学 教学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泛读课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微观察语言、分析归纳、假设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认知词汇量,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受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和各种考试形式的影响,高校一些教师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中,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应试能力,岂不知泛读课不是阅读课,它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新的形势急需我们充实泛读教学内容,改进泛读教学方法。
一、采取交际法与传统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泛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知识的传授完全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则被动地听,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并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
一般认为,交际法教学只适合于精读课或者口语课,而泛读课由于受课时限制,采用此法并不适合。然而实践证明,在阅读课上贯穿交际法不仅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同学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弥补课堂上时间不足以及教师一人知识面局限的缺点。教师要积极地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活生生的语言实践中,使教与学有效地统一起来,做到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对泛读课的兴趣,减少他们用外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论辩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一个“主体”为两个“主体”。
二、文化与语言背景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越来越强调读者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读者的背景知识状况,也就是读者对文段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读懂文章;如果背景知识不充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背景知识同输入信息的错误会导致误解,改善读者的背景知识就能够改善读者的理解力(罗竞1992)。再者,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外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宽泛,涉及各个知识领域。语言材料的体裁要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语言要地道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查找各种参考书籍,结合课文理解方面的难点,系统讲解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上课时做陈述并展开讨论。这种做法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专业泛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二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2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50万词。四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37.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62.5万词。”所以,广大的阅读任务应该是课外的自觉的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环节,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泛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课外阅读材料的生词率应低于教材。易,便于保持兴趣,便于把注意力较多地转向对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的掌握,便于围绕所读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的活动。量一定要大,量中求质,是另一条原则。从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看,读教师编印的材料不如读正式出版的成书,因后者易于诱发自豪感与信心、勇气;读大部头的读物不如薄本短篇,因后者易于使学生于短期内看到收获。读物题材应尽可能多样。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应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以便系统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定期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教师对读书报告进行具体指导,认真批阅,广泛讲评,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外文资料室的图书,猎取各方面的信息,扩大知识覆盖面。
四、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意义的行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对一篇阅读材料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完成“创造意义”这种行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量接触语言材料。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语言的输入靠听读,语言的输出靠说写。因此,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在泛读课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则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读物并写出读书报告。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用心程度。
实践表明,泛读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比布置口头作业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均衡地泛读。首先,写作任务不仅学生难以回避,教师便于导读,而且能使学生普遍重视并围绕设定的目标广泛阅读和积极思考。同时,由于课内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时间参与口头活动,写作却能使每个学生的阅读技能都得以发展,从中受益。其次,书面作业可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针对相关问题自行广泛选材研读,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为课堂讨论做好了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英语泛读课并不是简单的“阅读—练习—对答案”的教学。在泛读课上,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使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主体—客体变为同为主体,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以写导读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手段。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泛读课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认知与外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英语专业 泛读教学 教学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泛读课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微观察语言、分析归纳、假设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认知词汇量,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受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和各种考试形式的影响,高校一些教师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中,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应试能力,岂不知泛读课不是阅读课,它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新的形势急需我们充实泛读教学内容,改进泛读教学方法。
一、采取交际法与传统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泛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知识的传授完全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则被动地听,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并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
一般认为,交际法教学只适合于精读课或者口语课,而泛读课由于受课时限制,采用此法并不适合。然而实践证明,在阅读课上贯穿交际法不仅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同学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弥补课堂上时间不足以及教师一人知识面局限的缺点。教师要积极地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活生生的语言实践中,使教与学有效地统一起来,做到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对泛读课的兴趣,减少他们用外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论辩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一个“主体”为两个“主体”。
二、文化与语言背景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越来越强调读者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读者的背景知识状况,也就是读者对文段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读懂文章;如果背景知识不充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背景知识同输入信息的错误会导致误解,改善读者的背景知识就能够改善读者的理解力(罗竞1992)。再者,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外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宽泛,涉及各个知识领域。语言材料的体裁要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语言要地道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查找各种参考书籍,结合课文理解方面的难点,系统讲解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上课时做陈述并展开讨论。这种做法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专业泛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二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2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50万词。四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37.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62.5万词。”所以,广大的阅读任务应该是课外的自觉的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环节,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泛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课外阅读材料的生词率应低于教材。易,便于保持兴趣,便于把注意力较多地转向对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的掌握,便于围绕所读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的活动。量一定要大,量中求质,是另一条原则。从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看,读教师编印的材料不如读正式出版的成书,因后者易于诱发自豪感与信心、勇气;读大部头的读物不如薄本短篇,因后者易于使学生于短期内看到收获。读物题材应尽可能多样。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应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以便系统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定期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教师对读书报告进行具体指导,认真批阅,广泛讲评,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外文资料室的图书,猎取各方面的信息,扩大知识覆盖面。
四、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意义的行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对一篇阅读材料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完成“创造意义”这种行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量接触语言材料。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语言的输入靠听读,语言的输出靠说写。因此,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在泛读课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则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读物并写出读书报告。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用心程度。
实践表明,泛读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比布置口头作业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均衡地泛读。首先,写作任务不仅学生难以回避,教师便于导读,而且能使学生普遍重视并围绕设定的目标广泛阅读和积极思考。同时,由于课内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时间参与口头活动,写作却能使每个学生的阅读技能都得以发展,从中受益。其次,书面作业可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针对相关问题自行广泛选材研读,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为课堂讨论做好了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英语泛读课并不是简单的“阅读—练习—对答案”的教学。在泛读课上,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使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主体—客体变为同为主体,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以写导读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手段。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泛读课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认知与外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