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男大学生春季8个不同时段(早餐前、早餐、早餐后、午餐、午餐后、晚餐、晚餐后、夜间)的补液行为,并分析其不同时段补液行为的差异,为我国运动人群制定适宜补液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109名规律运动男大学生参与调查,使用连续7天24小时饮水记录表,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详细记录每天8个时段内每次的补液种类及补液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调查对象补液行为的差异.结果:8个不同时段,调查对象午餐后补液量(465 mL,H=518.710,P<0.001)最大,补液次数最多(1.9次,H=538.830,P<0.001).调查对象下午补液量(644 mL)和晚上补液量(645 mL)比上午补液量(466 mL)多(H=32.941,P<0.001);下午的补液次数最多,为2.5次(H=9.965,P<0.01).调查对象非就餐时补液总量、白水饮用量和运动饮料饮用量均高于就餐时(H分别为131.759、146.190、17.530,P值均<0.001);而非就餐时其他含糖饮料饮用量低于就餐时(H=-2.917,P<0.01).结论: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规律运动大学生春季不同时段补液行为存在差异,应结合运动大学生的补液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补液和饮水的健康教育,促进运动人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