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短期内二者相互影响,长期内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进一步预测方差分解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会引起且加速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自发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较差。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数量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5-0022-03
  
  1.引言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均衡,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将促使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成功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次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动后所取得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及时变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目前,不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结构因素的增长作用,都有强烈的现实感受,尽管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国内诸多学者论证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大都是在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论断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1]“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结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3]。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无法揭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内在生成机制,尽管他们的结论富有创见性,论证却没有说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学者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4](朱慧明,韩玉启,2003) ,但其结论只能说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论述其是否协调,而且运用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表示产业结构的变动不能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貌。本文首先构建了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的指标和经济增长的指标,然后利用甘肃省统计年鉴中的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H-P滤波处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预测方差分解对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算是对已有的研究作了微小但有益的补充。
  
  2.指标与数据
  
  2.1 指标设定
  产业结构可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反映,它是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表现。这里,我们以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示产业结构变动,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指数表示经济增长
  首先计算结构相似系数[5]。公式为:
  式中,r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Xi为第i产业产值基期所占比重;
  Yi为第i产业产值报告期所占比重。
  r值介于0和1之间,r越接近于0,说明相似程度越低,产业结构差异越大;r越接近于1说明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越高,产业结构差异越小。
  G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以所研究期为报告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的定基增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2.2 数据来源及计算
  利用甘肃省1978年到2004年数据[6],通过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结构相似系数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上述①②两式计算r和g如下表
  通过r的变动,可以发现甘肃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呈下降趋势。考虑到是以1978年的产业结构为基期,r反映的是其他各年的产业结构与基期的相似程度,那么这种下降应该说是良性发展的一种表现。但这种下降在90年代后有所减弱,表明甘肃的产业结构调整在90年代后效果甚微。
  
  3.实证分析
  
  3.1 H-P滤波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torAutoregression)来分析甘肃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VAR模型要求系统中的变量是平稳序列。H-P滤波[7]是目前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用于获取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成分的平滑方法,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80年代Hodrick和Prescott完成的一篇关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周期的工作论文中。利用H-P滤波可以将经济变量序列中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成分分离出来,经过H-P滤波处理得到的数据为平稳序列。其主要理论如下:
  则式⑤为H-P滤波问题,即最小化问题。H-P滤波的运用比较灵活,它把经济周期看成宏观经济波动相对于某些缓慢变动路径的偏离,而这种路径是随着时间单调递增的,所以可以称之为趋势成分。使用H-P滤波得到的变量趋势能够反映该变量动态变化的实质。
  表2和表1相比,数据平稳,更能反映变量动态变化的本质,这一特点在图1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其中结构相似系数r的变量趋势先下降后略有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增长指数的变量趋势一直呈上升态势。
  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在下述二元VAR模型中考虑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问题。假设经济变量xt和yt满足的结构方程为:
  表4、5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短期内(滞后2期,表3)二者互为因果;长期看(滞后4期,表4)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Granger影响关系从1978年以后由原来的互动性转变成单向性,并且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趋势的拉动作用也由原来的短期性转变成更加显著的长期性。
  3.3 预测方差分解
  预测方差分解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描述了冲击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变量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表5的左半部分可以看出.TR的变动大部分可由它自己的新生进行解释.TG的新生对TR变动的解释能力随时期的增加而逐渐加强,但总体上很小,到第10期TG对TR的解释能力达到6.06%,这说明经济增长自发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很小;相比之下,从表5的右半部分可以看出TG的增长由其自身的新生进行解释的部分随时期的增加而减小,到第10期减小到10%,而TR对TG的预测方差的贡献随时期的增加而增加,到第10期增加到90%,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1)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由原来的互动性转变成单向性,并且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趋势的拉动作用也由原来的短期性转变成更加显著的长期性。因此,产业结构变动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由被动到主动,其影响由短暂到深远。
  (2)产业结构变动对甘肃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与各产业(部门)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率等于以部门产出在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为权数的部门产出增长率的加权和。因此,在部门产出增长率不均衡的条件下结构变动对总增长率将产生重要影响。从甘肃三次产业的比重结构看,虽然在二十几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的各产业总量和内部结构都显得非常落后。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结构变动对甘肃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3)经济总量增长对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随着经济增长社会需求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格尔系数趋向下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已由总量矛盾转化为结构矛盾,需要通过结构转换来适应供求结构和供给环境的变化,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化在理论上是建立在资源的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主导作用之上的。由于我国建立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机制时间不长,还不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调节作用,在更大程度上产业结构变动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结果,而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动方式往往与实际经济总量的需要是有差距的,容易带来结构变动的失衡。因此甘肃在针对性地制定有效产业政策引导的同时,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在各产业部门间优化配置资源,使产业结构能依据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作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荣宏庆.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2).
  [2]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5).
  [3]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
  [4]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4).
  [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6]《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7]HODRICK.R, PRESCOTT.EC. 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R].Pittsburgh, P.A.: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1980.
  [8]张晓桐.计量经济学软件 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
  [作者简介]樊元(1955-),男,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
  惠树鹏(1972-),男,甘肃镇原人,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统计学。
  [收稿日期]2007-06-20
  (责任编辑:梅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内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二元结构。东部地区具有全面的技术优势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技术赶超效应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除个别行业外,中东部技术差异呈现出缩小趋势,在高技术行业中部地区与东部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甘肃省14个地市199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全省各地市的经济增长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资本要素的投入和提高其利用效率与缩小地区综合生产效率是甘肃经济增长的关键。造成各地区综合生产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使用效率及深化速度、FDI分布、市场发育水平等存在地区差异。  关键词:经济增长;效率;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内容提要:许多学者都认为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在理论上很强,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确定性的整体信息,使得很难去建构两者间的关系模型。在对经济复杂系统认识的一定层面下,作者提出了非线性、间断理性行为的假设和文化价值取向功能、偏好与选择一致的假设,并运用模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构了建立在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一个微观个体选择模型,从而为解释文化价值取向条件收敛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把文化视为经济增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甘肃省14个地区的投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甘肃省各市州的投资效率值和广义投资效率值,实现了对省内各地州按效率值的完全排序,揭示出不同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此外,针对不同地区的投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地方政府制定投资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相对有效性;甘肃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
期刊
内容提要:在市场经济下,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较好方式。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制度建设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做好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农民利益;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
期刊
内容提要: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粮食;欠发达地区;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近代庐山避暑地开发吸引了大批西方侨民来山避暑,在牯岭一带形成一个具有浓郁西方风情的新型社会。庐山社会的出现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推行“空间殖民主义”的结果,地区社会因此由一元结构转化为二元结构。避暑地的繁荣还吸引了大量本国人来到庐山,他们在外国租借地外围聚集,使地区社会呈现层次分明的圈层结构。民国时期,庐山居民与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庐山社会主导权逐渐位移,本国居民成为庐山社会的主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在现有区域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间的这一差异不显著。论文最后探讨了造成我国物流业
期刊
内容提要:基于熵理论及组织结构熵模型,计算当前张掖市甘州区推广组建的以古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与当地用水户“自下而上”形成的,以黎明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结果显示:黎明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79,古浪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12,前者的组织结构有序度比后者高出10.9%,其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适应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
期刊
内容提要:“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