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电视民生新闻受众定位刍议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以省级电视台湖北经视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视直播》为例,探讨其受众定位模糊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力图使该类栏目能得到更多受众的欢迎。
  【关键词】《经视直播》 民生新闻 定位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办《南京零距离》节目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如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以及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平民百姓。民生新闻是在操作上对‘公民社会’背景下新闻本质的回归或还原。”①因此这些民生新闻节目都得到了当地受众的喜爱,据CSM媒介研究的调查显示,民生新闻节目在西安、深圳、杭州、广州和武汉等地的收视率排行榜上,都排在新闻类节目的前列,在有的地区还超越了央视的王牌节目《新闻联播》。
  各省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均面向全省播出,如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通过湖北有线网络覆盖全省。考虑到这些电视台均是省级媒体,因此这些节目的受众定位应该是全省范围内的“市民”②。但笔者经过统计发现,包括《经视直播》在内的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聚焦点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以湖北经视为例,笔者统计了2012年11月21日到11月27日期间的《经视直播》播出的各条新闻,发现这些新闻绝大多数都是武汉新闻,湖北省其他城市的新闻甚至国内国际新闻极少(见表1)。本文以湖北经视(以下简称“经视”)《经视直播》为例,试研究省级电视民生新闻未将所在省其他城市市民纳入其定位范围内(即定位模糊)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经视直播》的省内新闻报道的不足
  笔者将11月21日至11月27日间《经视直播》播报的省内新闻进行归总,详见表2。
  由表2我们可知,这段时间《经视直播》总共播出了6条省内新闻,从新闻的性质方面来看,其中2条是娱乐类新闻,剩下的4条新闻中,其中1条属农村新闻,有2条属于事故类报道,1条属于公益类新闻,民生类性质较淡。从新闻的来源来看,这6条新闻中有3条新闻是经视记者现场采访制作的,其他3条均是地方台记者提供的。
  因此,《经视直播》在报道省内新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经视记者采访制作原创的省内新闻偏少。对于一档新闻节目而言,一手的新闻总是最具新闻价值的。《经视直播》的武汉市内新闻几乎全部都是经视记者采访制作原创的,这些由其受众提供新闻线索的民生新闻,生动的反映了《经视直播》与武汉受众的互动,也让受众切身体会到《经视直播》的那句口号:“经视直播,就在你身边”。反观《经视直播》的省内新闻报道,其中很多都来自于地方电视台,并非经视的一手新闻。
  《经视直播》播出的省内新闻偏少。综合表1和表2,我们发现经视报道的省内民生新闻数量极少,而且其中属于民生新闻的所占比例较低。省内受众在观看《经视直播》节目时,会看到省内新闻淹没在大量的武汉市内新闻中,从新闻的接近性角度来看,这些受众感觉自己被孤立和抛弃了,这样的后果即,在电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经视直播》不能在与省内地方电视台同类新闻的竞争中争取到当地的观众。
  二、原因分析
  1、经视省内记者队伍建设不足
  《经视直播》在武汉市内拥有一支很强的采访队伍,在观众通过该节目的报料热线向经视提供新闻线索后,这些记者能迅速赶往新闻事发地进行采访,将最鲜活的新闻报道呈现在观众面前。可是在面对省内的一些新闻线索时,经视记者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经视由于并未在省内其他城市建立记者站,因此经视记者自采省内新闻无论从记者的反应速度、采访频率还是采访质量上比较,都无法与经视记者在武汉市内自采的新闻相比。
  2、过度依赖地方台选送的新闻报道
  由表1和表2我们可知,《经视直播》省内民生新闻主要由地方台提供,地方台制作新闻,虽然在记者出动速度以及对新闻事发地的熟悉程度上要远高于经视记者,但是其在新闻制作水平等方面却与经视自制新闻有差距,并且新闻在当地电视台制作后,还要传输到经视后进行编辑播出,所以新闻时效性也大打折扣。地方电视台在选送新闻这个过程中也起着“把关人”的作用,什么新闻值得报,以什么角度来报,都首先由地方电视台说了算,这种尺度和采访风格方式与经视相比又有不同,这样的新闻不一定能贯彻经视的民生新闻风格。在报道这类新闻时,经视也无法与当地观众产生互动。
  3、地方电视台的竞争
  由于各地方台陆陆续续办起了各自的当地民生新闻栏目,这些节目也是竭尽所能地吸引当地的观众,致使当地观众如遇到新闻线索首先想到的是在身边最近的当地电视台,因此当地的电视台总能在获取新闻线索方面占据极大优势。而反过来看,由于《经视直播》里有关省内其他城市的消息量偏少,这些都使得省内其他地方观众逐渐有了被疏远的感觉,因此这些观众在向湖北经视提供新闻线索上也变得越发消极,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使得《经视直播》逐渐淡出省内其他地方观众的视线。
  三、改进建议
  1、加强经视记者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增设记者站
  用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报道,才能让新闻变得具有时效性,增加新闻可信度,使观众有亲切感。台湾的各大媒体在台湾岛上遍布记者站,例如台湾的泛蓝广播电台“中国广播公司(BCC)”,其新闻网播报的岛内新闻,基本上全是该台记者现场采访获得的一手资料制作的新闻,有不少新闻还有现场录音,可谓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因此深受岛内听众喜爱。③
  如果一个省级媒体的民生新闻通过加强省内新闻记者队伍建设,增设省内记者站的方式来加强省内民生新闻报道,则不仅会争取到更多的省内其他城市的观众,使得收视率提升,广告商来源更加多元化,广告额提升,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省内民众的心理和文化整合,经视的民生新闻此时就像一条纽带,将省会城市武汉与省内其他城市连结起来,这也会为省内经济一体化建设,为“8 1”经济圈建设提供支持。   2、积极与省内其他地方电视台合作
  湖北经视可以与省内其他地方电视台建立节目方面的长效沟通机制,与也同样办有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地方电视台积极交流,甚至可以考虑建立民生新闻联播网类的节目形式,从而达到新闻资源共享,节目采访联动,节目报道快速的效果。这样的合作,即把各地方电视台分散的、零乱的资源,以省级电视台湖北经视为龙头进行整合,而达到最大化的效益。
  与此同时,省级电视台也可以考虑多与地方电视人进行业务上的交流,比如邀请地方电视台制片人、记者和编辑等来观摩、学习省级电视台业已拥有的经验,而省级电视台一些富有经验的电视人也可以深入省内其他城市,与当地电视人一起采访、制作节目,在采访过程中与同行进行业务上的交流,也能够熟悉地方的情况。进行这样的双向交流,能使得省级电视台与省内地方电视台在新闻的采访业务水准和新闻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变小,能让省级电视台在与省内地方电视台进行民生新闻节目合作交流方面更顺畅些。
  3、探索新型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制作播出模式
  省级电视台为了使得民生新闻能够做到兼顾全省各地,就需要对新闻的制作和播出模式进行改革。这方面报业和广电业也探索出了一些新的道路:
  有的省级报纸为了弥补省会都市类报纸对省内其他地方新闻覆盖不强的问题而创办了各城市的都市类子报。就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来说,该集团在宜昌主办了《三峡晚报》,而在其他省内城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创办了包括《楚天民报》等在内的一系列地方都市报。《三峡晚报》可以说是《楚天都市报》的宜昌版,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其他报纸结合在全省覆盖,有力的与当地的其他报纸展开竞争。借鉴或学习这一种改革方案,对于《经视直播》栏目,甚至湖北经视来说,可能太过庞大了,这需要湖北广播电视台从宏观来进行规划和开展,这将是效果最好的,当然这在财力上花费巨大,时间上花费颇多。
  有的省级电台频道在覆盖全省的过程中,想在保留自己节目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当地本土化元素,因此采取与当地同类型电台合作的模式,建立“联播网”。湖北电台音乐广播(现湖北广播电视台经典音乐广播)在2009年与咸宁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建立广播联播网。④这一模式与美国大电视网络与其全美各地分台的合作有些类似,对于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来说具有借鉴意义。《经视直播》可以与省内各地方电视台成立民生新闻合作网,共享新闻资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联播播出新闻,在同一固定的节目时间,先播出由经视制作的适合全省播放的新闻,余下时段各电视台播出自制的当地民生节目,这样的运作模式能解决作为省级电视台的湖北经视《经视直播》覆盖面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出现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电视应该不断深化对自身的改革,更加迎合受众的需求,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定位模糊等问题,应成为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应认真关注的问题。省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已成为省会城市观众十分喜爱的电视节目,笔者希望通过改革,能使得这类节目成为全省观众都喜爱并积极参与互动的节目。
  参考文献
  ①刘枫,《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新闻爱好者》,2010(5下):40
  ②郑晶晶,《浅谈民生新闻的受众构成》,《新闻世界》,2010(10)
  ③中国广播公司全球资讯网,http://www.bcc.com.tw
  ④我市交通音乐广播牵手省音乐广播,http://www.xnnews.com.cn/news/
  szxw2/201209/t20120921_567046.htm
  (作者:湖北大学2012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媒体 娱乐化  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难以辩驳且非常重要的预言:公共话语只能诉诸于娱乐的方式
【摘 要】清末时期,随着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大众掌握了新兴的政论报纸这一渠道,中国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公共领域。以《时务报》的创立为开端,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开始了短时期的扩张,这带来的是统治阶层的权力向公众位移,清政府的权力开始摇晃瓦解。  【关键词】《时务报》 公共领域 权力位移  在哈贝马斯看来,在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过程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有弹性的交往
【摘 要】“微博”是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平台,自2009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由于微博具有信息海量,速度快,现场感强等特点,也受到了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的青睐。然而,微博本身信息芜杂,泥沙俱下,报纸对微博的信源并不能无条件的采用,而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本文以上海《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如何加工微博信源并最终采用。  【关键词】报纸 微博 信源    一、从微博信源到正式稿件  140字的微博不
【摘 要】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
【摘要】由政府、媒体和公众构成的新闻体系中,政府常借助媒体设置议程,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政府重视的各类公共事务,促进公共事务沿着政府所希望的方向解决,这是政府新闻执政的重要形式之一。相对传统媒体,由于技术优势与把关作用的减弱,政府要想有效设置议程,必须重视网络媒体的力量。本文以“王家岭矿难”为例,初步探讨了网络时代政府如何善用并借重网络的力量有效设置议程。  【关键词】政府 议程设置 网络媒体 王家
【关键词】国内新闻 互动性 接近性 重要性 趣味性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本文所论述的互动性,特指新闻与读者间的心理互动,即在新闻活动中,新闻事实与受众之间表现出来的心
【摘要】汪康年是维新时期著名改良派报刊活动家,一生办报近10种,其在办报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办报理念。在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汪康年蜕变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他游走于政治家与实业家之间,时刻注意着两边的平衡。内部环境、外部刺激、社会变迁是汪康年人生定位改变之因。  【关键词】汪康年 《时务报》 政治家 报业家    一、走近汪康年    维新变法期间,一股国人办报潮流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后人在研究这一
【摘要】20世纪30年代,《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团结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自由谈》为阵地,关注社会事件,开展社会批评,拓展世界眼光,研究社会问题,倾注人文关怀,建构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申报》 黎烈文 自由谈 公共领域    一、何为“公共领域”?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曾作出这样的界定: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
【摘 要】本文结合国外经典身份置换型电视节目《换妻》与中国本土化改造的电视节目《变形记》,阐述了广受关注的国外真人秀电视节目成功的中国本土化改造过程。同时有针对性的对节目设置的关键元素、节目模式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说明电视节目本土化改造的方向。  【关键词】真人秀 本土化 身份置换  一、美国《换妻》节目概述  《换妻》节目是一款家庭伦理角色交换的电视节目,是美国ABC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摘 要】2013年11月,笔者所在的部门新开设一新闻专版,名为《基层连线》。其中,《一线探访》栏目为专版上的主打栏目,其对于新闻价值、写作内容、后期编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精细、深度、广度,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本文以笔者亲身参与和操作过的《一线探访》栏目专题新闻稿件为例,重点探讨专题新闻报道的角度选取问题和操作思路。  【关键词】专题切口 整合 预判 操作  专题新闻报道主要分为主题策划、系列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