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合唱艺术;大学生;美感;集体
主义观;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38—02
合唱艺术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通常指两声部或两声部以上的歌唱形式。合唱分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还分有“混声合唱”或“同声合唱” 。“混声合唱”实际上是男女不同声部的合唱;“同声合唱”实际上是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近些年来,“男声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异军突起,以音色统一、浑厚、高亢、嘹亮、和谐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合唱艺术走进大学已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学堂乐歌”时代,“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吹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此类歌曲就唱响于大学校园。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唱艺术愈来愈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人的目光呢?我认为,这其中不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与渴求,而且还在于合唱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体验,同时还显现出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
李岚清同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2001年7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以《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为题,对群众歌咏活动的特点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提出:“要把它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后来他亲自批示:包括合唱、交响乐在内的高雅艺术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李岚清同志退休后还为首届“全国教师合唱节”题词。现在全国高校涌现出不少高水平的合唱团,如: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天津大学学生合唱团、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合唱团等,这些团队在全国各类合唱比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合唱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这种形式对于参与者而言,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合唱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人积极参与,正是由于其具有这样特殊的艺术魅力。二是通过参加各种合唱活动,可增强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对大学生而言,作为群体艺术的合唱把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在长期的合作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三是合唱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艺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与蓬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
合唱艺术对大学生的美感教育
合唱是多声部的艺术形式,也是与器乐演奏不同的艺术形式。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因此,相比器乐而言,人声是最美的,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合唱与独唱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严密艺术结构的集体声学艺术。从“集体音响”这一突出的特点出发,产生了合唱艺术的“统一、平衡、和谐”三要素。而合唱的统一是指演唱时基本音量、音色、节奏、速度的整齐统一。
首先,合唱在音色上要统一。因为音色是受声音方法的影响的,所以,如果合唱队队员在声音、方法上相差太远,比如:声音位置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在口型上,有的太横,有的太咧;还有的孩子学成人唱歌,声音有不自然的波动或抖动等,就会使合唱队的音色难以统一。为了要求音色的统一,必须要求合唱队队员在声音、方法上统一。比如:在歌唱时,大家都用高位置的声音,在口型上都有近似的微“竖”状;在声音大跳或向上连续级进时,声音的位置不变动,在大跳处或连续级进的高音处都进行相应的提位演唱等,尽量做到声音方法的整齐一致。此外,音质的刚与柔,声音的连与断,起音时的硬或软,都应做到统一。尤为重要的是声部内的统一,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合唱队集体音色的统一。
其次,合唱在速度上与节奏上应当整齐划一。如果在速度上有的快,有的慢,特别在需要变化时,如果参差不齐,那么在音的时值上就会有的长,有的短,这将破坏合唱的效果。在一些快节奏处或速度变化的地方(比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处),都属于较难唱齐的地方,要格外予以注意。而只有不断练习才能保持声音的整齐,使集体音色更为纯净、透明。在不少力度变化处,也需注意克服分寸的不一致。歌唱的起声与收声在速度上不一致,就会使歌声失去“点”,使得歌声的“线条”不清晰,声音散乱。而要做到声音、速度、节奏把握的统一,主要依靠指挥手势“点”的清楚、准确与肯定;其次在于合唱队队员歌唱方法的正确、乐感的训练、相互的配合与默契。
指挥是整个合唱活动的中心,要注意训练队员们一切行动看指挥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指挥有必要对合唱队队员讲清楚各种手势变化的意图,有意识地培养队员们能看懂指挥,并能用歌声反映指挥的意图。
再者,合唱者的表情要统一。就是要求大家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现要尽可能一致。比如:活泼、欢乐、舒畅、豪迈、雄壮、刚强、柔和、庄重等。对于千差万别的歌曲的意境与艺术形象,全体合唱队队员应在练唱中取得基本一致的理解与表现。在演唱时,多数同学能够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歌声热情充沛、表演恰当,但是有少数同学演唱时却面部表情僵硬、缺乏感情,这也是音乐理解与表情不统一的表现。指挥应当对合唱队队员进行有充分准备的、有针对性的、生动具体的启发,使每个队员尽可能做到理解与表情的一致。感情与合唱的基本统一,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
合唱艺术是完美的多声部“人声载体”,不论排练、演出都需要 “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纪律保障、时间保障、 演唱状态保障。每个声部的演唱者,应十分清楚。每个声部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声音的表现才能和谐、完美、统一。从演唱技术层面讲,要避免群众歌咏活动中出现的声音“干、硬、涩”的弊端,要努力做到:呼吸正确,位置高,声音统一和谐,情感起伏变化;委婉处透出细腻柔美,高亢处透出阳刚震撼,把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至。合唱艺术还讲究“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要表现和声因素,“横向关系”要表现对位因素。决不能顾此失彼失去了对比统一,这是极为重要的。
合唱艺术对大学生集体主义
观念的教育
综观80、90后大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反应灵敏,办事效率高。但他们吃苦精神差,责任心不强,缺乏集体观念。合唱艺术是整体艺术,合作意识强,集体观念强。合唱艺术讲究每个声部相互包容,声部间不可以喧宾夺主,不可以张扬个性;要突出共性、彰显整体;要突出团队、集体精神、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任何个体行为,任何自由散漫、不看指挥者,都与整个团队格格不入。因而,参加合唱活动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美感、艺术素养,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
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在艺术展演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服从全局,协调一致,顾全大局。而这种协作精神正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必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合唱艺术在校园必然有大的发展空间。
在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上,北京武警文工团男声合唱团雄踞于歌坛。在合唱普及方面,广东省走在全国的前列。据广东省音协统计,在经济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各省市群众性合唱活动都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大学都有高水平的非职业合唱团。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庆祝伟大祖国60周年的日子里,举国上下掀起了红歌合唱的热潮。有理由相信,合唱这门高雅艺术必然在大学校园大放异彩,造就出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懂艺术、有抱负的新一代学子。
主义观;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38—02
合唱艺术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通常指两声部或两声部以上的歌唱形式。合唱分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还分有“混声合唱”或“同声合唱” 。“混声合唱”实际上是男女不同声部的合唱;“同声合唱”实际上是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近些年来,“男声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异军突起,以音色统一、浑厚、高亢、嘹亮、和谐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合唱艺术走进大学已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学堂乐歌”时代,“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晚风吹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此类歌曲就唱响于大学校园。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唱艺术愈来愈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人的目光呢?我认为,这其中不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与渴求,而且还在于合唱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体验,同时还显现出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
李岚清同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2001年7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以《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为题,对群众歌咏活动的特点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提出:“要把它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后来他亲自批示:包括合唱、交响乐在内的高雅艺术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李岚清同志退休后还为首届“全国教师合唱节”题词。现在全国高校涌现出不少高水平的合唱团,如: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天津大学学生合唱团、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合唱团等,这些团队在全国各类合唱比赛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合唱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这种形式对于参与者而言,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合唱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人积极参与,正是由于其具有这样特殊的艺术魅力。二是通过参加各种合唱活动,可增强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对大学生而言,作为群体艺术的合唱把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在长期的合作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三是合唱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艺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与蓬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
合唱艺术对大学生的美感教育
合唱是多声部的艺术形式,也是与器乐演奏不同的艺术形式。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因此,相比器乐而言,人声是最美的,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合唱与独唱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严密艺术结构的集体声学艺术。从“集体音响”这一突出的特点出发,产生了合唱艺术的“统一、平衡、和谐”三要素。而合唱的统一是指演唱时基本音量、音色、节奏、速度的整齐统一。
首先,合唱在音色上要统一。因为音色是受声音方法的影响的,所以,如果合唱队队员在声音、方法上相差太远,比如:声音位置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在口型上,有的太横,有的太咧;还有的孩子学成人唱歌,声音有不自然的波动或抖动等,就会使合唱队的音色难以统一。为了要求音色的统一,必须要求合唱队队员在声音、方法上统一。比如:在歌唱时,大家都用高位置的声音,在口型上都有近似的微“竖”状;在声音大跳或向上连续级进时,声音的位置不变动,在大跳处或连续级进的高音处都进行相应的提位演唱等,尽量做到声音方法的整齐一致。此外,音质的刚与柔,声音的连与断,起音时的硬或软,都应做到统一。尤为重要的是声部内的统一,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合唱队集体音色的统一。
其次,合唱在速度上与节奏上应当整齐划一。如果在速度上有的快,有的慢,特别在需要变化时,如果参差不齐,那么在音的时值上就会有的长,有的短,这将破坏合唱的效果。在一些快节奏处或速度变化的地方(比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处),都属于较难唱齐的地方,要格外予以注意。而只有不断练习才能保持声音的整齐,使集体音色更为纯净、透明。在不少力度变化处,也需注意克服分寸的不一致。歌唱的起声与收声在速度上不一致,就会使歌声失去“点”,使得歌声的“线条”不清晰,声音散乱。而要做到声音、速度、节奏把握的统一,主要依靠指挥手势“点”的清楚、准确与肯定;其次在于合唱队队员歌唱方法的正确、乐感的训练、相互的配合与默契。
指挥是整个合唱活动的中心,要注意训练队员们一切行动看指挥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指挥有必要对合唱队队员讲清楚各种手势变化的意图,有意识地培养队员们能看懂指挥,并能用歌声反映指挥的意图。
再者,合唱者的表情要统一。就是要求大家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现要尽可能一致。比如:活泼、欢乐、舒畅、豪迈、雄壮、刚强、柔和、庄重等。对于千差万别的歌曲的意境与艺术形象,全体合唱队队员应在练唱中取得基本一致的理解与表现。在演唱时,多数同学能够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歌声热情充沛、表演恰当,但是有少数同学演唱时却面部表情僵硬、缺乏感情,这也是音乐理解与表情不统一的表现。指挥应当对合唱队队员进行有充分准备的、有针对性的、生动具体的启发,使每个队员尽可能做到理解与表情的一致。感情与合唱的基本统一,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
合唱艺术是完美的多声部“人声载体”,不论排练、演出都需要 “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纪律保障、时间保障、 演唱状态保障。每个声部的演唱者,应十分清楚。每个声部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声音的表现才能和谐、完美、统一。从演唱技术层面讲,要避免群众歌咏活动中出现的声音“干、硬、涩”的弊端,要努力做到:呼吸正确,位置高,声音统一和谐,情感起伏变化;委婉处透出细腻柔美,高亢处透出阳刚震撼,把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至。合唱艺术还讲究“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要表现和声因素,“横向关系”要表现对位因素。决不能顾此失彼失去了对比统一,这是极为重要的。
合唱艺术对大学生集体主义
观念的教育
综观80、90后大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反应灵敏,办事效率高。但他们吃苦精神差,责任心不强,缺乏集体观念。合唱艺术是整体艺术,合作意识强,集体观念强。合唱艺术讲究每个声部相互包容,声部间不可以喧宾夺主,不可以张扬个性;要突出共性、彰显整体;要突出团队、集体精神、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任何个体行为,任何自由散漫、不看指挥者,都与整个团队格格不入。因而,参加合唱活动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美感、艺术素养,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
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在艺术展演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服从全局,协调一致,顾全大局。而这种协作精神正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必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合唱艺术在校园必然有大的发展空间。
在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上,北京武警文工团男声合唱团雄踞于歌坛。在合唱普及方面,广东省走在全国的前列。据广东省音协统计,在经济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各省市群众性合唱活动都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大学都有高水平的非职业合唱团。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庆祝伟大祖国60周年的日子里,举国上下掀起了红歌合唱的热潮。有理由相信,合唱这门高雅艺术必然在大学校园大放异彩,造就出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懂艺术、有抱负的新一代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