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快速且健康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逐渐改进和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一方面迎合了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施工单位在本行业的竞争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基坑支护技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坑支护;混凝土施工技术;后浇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6文章标识码:A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施工行业为了提高其行业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其建筑施工技术。基坑支护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文章中主要是以这三项工序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来简单介绍的。
  基坑支护技术
  随着基坑工程以及支护技术的发展,各种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也逐渐出现在建筑市场上,但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分类标准。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几种类型进行简单介绍:
  (一)放坡开挖及简易支护
  对于土质较好的地基,当开挖深度较浅,施工现场周围没有重要的建筑物,施工场地也比较开阔时,一般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开挖属于无支护的开挖方式,为了确保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应尽量减少挖土量,有必要的话还是要进行简易的支护。
  (二)悬臂式支护结构
  该支护结构是在没有任何支撑或锚杆的情况下,只通过基坑底的岩土体来平衡地面荷载、主动土压力及水压力的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形式主要应用于土质条件较好、基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0m及对基坑水平位移要求不太严格的基坑。
  (三)内支撑支护结构
  在钢筋混凝土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经常应用内支撑支护结构体系。由于内支撑体系中有水平支撑和斜撑,所以该支护结构可应用于各种土层以及不同深度的基坑。
  (四)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结构
  土钉墙支护结构是利用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从而起到挡土作用。该结构可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或杂填土、粘性土、粉土、非松散砂土、卵石土等类型土质的基坑支护。
  复合土钉支护可以用于解决基坑的变形、土体自立及隔水等问题,用土钉、喷射混凝土与预应力锚杆或预支护微型桩或水泥土桩组合而成的支护结构。
  基坑的支护结构还有很多种,像门架式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锚杆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等等,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一)混凝土的配制
  1.配合比的换算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严格按照实验室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进行配置。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换算。常用的换算方法是,调整量一般等于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减去次一级超径量与上一级逊径量之和,从而将实验室配比转化为施工配比。2.提高和易性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一种表述,它涵盖了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流动性等多种性能。因此必须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才能避免出现离析现象以及振捣不实的情况出现。目前经常选择低水量、低坍落度以及强调振实的方法,但是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蜂窝麻面、孔洞等后果。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的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并且使得混凝土的浇筑振实更好,有效的避免了离析以及泌水現象。
  (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浇筑和振捣时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程当中,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孔洞、气孔等施工人员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却经常忽视混凝土内部的蜂窝麻面、孔洞、气孔,使得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认真做好现场的监理工作,确保混凝土及时、连续的振捣。然后可以采用放射性探伤技术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三)混凝土的变性和裂缝混凝土的变性主要分为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温度变形、湿胀干缩变形、自生体积变形四类。其中,干缩变形是因为混凝土形成之后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在风吹日晒下出现水分蒸发,进而产生提及的收缩,产生内部应力,进而出现裂缝;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构件受到地基或垫层的束缚进而出现干缩裂缝;或是混凝土的配置不合理,粉砂使用量过大、过度的振捣也会导致干缩变形。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后浇沉降带的做法
  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与低层群房的基础是同时施工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建筑场地的平整,为上部结构的施工提供方便。
  在上部结构的施工中,无论是先开始高层的建设还是低层群芳的建设,都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后浇带。当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连接时,应该预留出施工后浇带,等到主体施工结束以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如果进度不紧张,最好拖延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因为在建筑过程中,各主体已经完成了60%~80%的沉降量,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层楼房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剩余的沉降差异所产生的结构应力,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可以承担。
  (二)后浇收缩带的做法。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该在主体结构完成之后两个月之后进行,因为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之后两个月混凝土的收缩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应该设置在梁板变形缝的反弯点附近这些位置的结构受力较小,并且剪力和弯矩都不大。后浇带也可以设置在弯矩大、剪力小的梁、板的中部。
  对于施工后浇带的配筋也有要求,当梁板的跨度较小时,可以一次设置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以及规定将钢筋断开,但必须在混凝土补齐之前焊接好。后浇带配筋的设置是为了职场混凝土由于陈静差异而产生的结构应力。根据施工方便的原则,后浇带的宽度一般设置在700到1000mm之间。为了保证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连接牢固,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通常设置为直缝。板可以设置为斜缝,梁和基础设置为企口缝。
  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一)设置责任制度来提高施工质量。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领导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并落实责任制度。这就要求建筑部门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度,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单位的领导到项目负责人再到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层层的落实下去。只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并将其落实,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
  (二)控制施工工序来保证施工质量。
  只有做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管理,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工序活动条件质量的同时还有保证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这有着两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做好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就要求从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来确保各个工序投入品的质量是安全的。只有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安全标准,才能有效的保证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三)加强质量管理体制。
  第一,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二,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有权对水工过程中违反施工程序以及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控制。监理单位也有对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严加管理,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第三,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这就要求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都做好自身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施工过程中,要把质量控制放到第一位,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只是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基坑支护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可以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张洪,易发成. 基坑支护形式及支护技术发展分析与研究[J]. 山西建筑,2010,31:75-76.
  [2]杜曰武. 基坑支护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11,01:53-54.
  [3]贾世辉,郭元浩. 浅谈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J]. 河南建材,2012,01:17-18.
  [4]谢文利.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82-83.
  [5]王晋. 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商品混凝土,2012,08:86+90.
  [6]陈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2008,04:148-150.
  [7]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08:237-23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中,结构表面出现气泡而引发危害的现象屡见不鲜,文章针对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从而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气泡;预防  中图分类号: TV331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需求量的逐渐增大,目前大多数工程采用的都是商品混凝土,然而由于现浇商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进程的不断加深,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其质量优劣影响深远,当前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非常有必要。但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逐步放开,公路的工程质量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隐患,严重的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这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本文就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公路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