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在缩小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脱贫乏力,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由此,需要结合贫困对象的精确需求,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资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增强扶贫合力;建立多元治理结构和监督评估机制,保障职业教育扶贫效能。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农民工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黄一映(1979- ),女,广东清远人,韶关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 韶关 512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大学科技创新培育专项(攀登计划)项目“精准扶贫导向的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促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编号:pdjhb0461)、2017年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项目“习近平青年观导向的高校‘青马工程’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71817)和2018年省市共建韶关学院重点项目“粤北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076-0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重要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但受社会制度、经济收入、社会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达到了3046万人。大多数农民工的生活仍“孤岛化”,缺少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导致其长期处于贫困中不能脱贫,这也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顽疾。职业教育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由贫困县到贫困户的全面覆盖。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境遇
1.难以在经济上实现城市融合。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接受30天以上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提升11.2%的非农收入。农民工大多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扩建中的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87亿。这些农民工通常只能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中从事底层职业,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培训处于弱势地位,就业机会有限,人力资本存量低,难以在就业过程中保障其权利。
2.难以在身份上实现城市融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主要集中于强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大多数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呈现出内倾性和单一性,是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例如,在就业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强关系来获取城市非农就业信息。对强关系的过度依赖容易引发两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群体社会资源不足,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形成了相隔离的亚群体,导致整体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分化。农民工与市民联结的紧密度和质量下降,容易使农民工被边缘化,并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困顿于自身的城市身份认同,从而逐渐失去脱贫机会。另一方面,群体的高同质性会加剧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赤贫,削弱成员间的互动内驱力,导致农民工陷入贫困代际传递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持续匮乏的恶性循环中,群体贫困状态进一步恶化。
3.难以在心理上实现城市融合。在城镇化进程中,文化资本的积累能够使人们的报酬递增、获得社会地位,有效帮助社会底层向上流动。文化资本主要是依靠家庭影响和学校教育形成的,体现为在文化生产场域中积累的劳动成果,包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的知识、技能、教养等。文化资本是知识和技能获得特定社会制度认可后形成的资本,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并完成市民化。但是由于代际传递弱势和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困囿于文化资本缺失和文化资本薄弱,难以彻底抛弃、改变乡土文化,导致在文化竞争中缺乏话语权。也就是说,在流入城市后,农民工会与城市间形成文化区隔,往往以“示异”的形式来维持自身的亚文化,原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城镇居民引发了冲突,以往形成的习惯失去存在的根基和效用空间,导致农民工参与社会的积极性消退,加剧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自卑心理,使得农民工从心理上难以融入社会。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所在
1.能够降低物质贫困,增强农民工的经济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脱贫的能力较差,受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影响很大。其中,经济资本存量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积累水平,能够直接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由此,如何增加经济资本成为农民工实现经济融入、缩小物质贫困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初级价值。
目前,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从业行业大多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农民工劳动市场的经济资本不高,农民工就业状态极不平衡。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说,如何增加非农职业收入是物质脱贫的关键所在。只有依靠改善就业、创业,才能增加非农职业收入。首先,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能够针对进城农民工开展就业指导,引导其精准识别和筛选就业信息,增加非农就业成功率。其次,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够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由潜在的普通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优质劳动力;能够增强农民工的职业转化能力,提升农民工非农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农民工习得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能,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劳动保障,有机会从次要劳动力市场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针对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农民工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其创业能力和就地城镇化能力。如果没有职业教育,多數农民工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二级劳动力市场。
2.能够消解能力贫困,扩充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扩充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农民工要想获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农民工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黄一映(1979- ),女,广东清远人,韶关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 韶关 512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大学科技创新培育专项(攀登计划)项目“精准扶贫导向的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促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编号:pdjhb0461)、2017年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项目“习近平青年观导向的高校‘青马工程’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71817)和2018年省市共建韶关学院重点项目“粤北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076-0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重要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但受社会制度、经济收入、社会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达到了3046万人。大多数农民工的生活仍“孤岛化”,缺少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导致其长期处于贫困中不能脱贫,这也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顽疾。职业教育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由贫困县到贫困户的全面覆盖。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境遇
1.难以在经济上实现城市融合。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接受30天以上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提升11.2%的非农收入。农民工大多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扩建中的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87亿。这些农民工通常只能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中从事底层职业,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培训处于弱势地位,就业机会有限,人力资本存量低,难以在就业过程中保障其权利。
2.难以在身份上实现城市融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主要集中于强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大多数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呈现出内倾性和单一性,是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例如,在就业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强关系来获取城市非农就业信息。对强关系的过度依赖容易引发两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群体社会资源不足,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形成了相隔离的亚群体,导致整体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分化。农民工与市民联结的紧密度和质量下降,容易使农民工被边缘化,并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困顿于自身的城市身份认同,从而逐渐失去脱贫机会。另一方面,群体的高同质性会加剧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赤贫,削弱成员间的互动内驱力,导致农民工陷入贫困代际传递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持续匮乏的恶性循环中,群体贫困状态进一步恶化。
3.难以在心理上实现城市融合。在城镇化进程中,文化资本的积累能够使人们的报酬递增、获得社会地位,有效帮助社会底层向上流动。文化资本主要是依靠家庭影响和学校教育形成的,体现为在文化生产场域中积累的劳动成果,包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的知识、技能、教养等。文化资本是知识和技能获得特定社会制度认可后形成的资本,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并完成市民化。但是由于代际传递弱势和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困囿于文化资本缺失和文化资本薄弱,难以彻底抛弃、改变乡土文化,导致在文化竞争中缺乏话语权。也就是说,在流入城市后,农民工会与城市间形成文化区隔,往往以“示异”的形式来维持自身的亚文化,原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城镇居民引发了冲突,以往形成的习惯失去存在的根基和效用空间,导致农民工参与社会的积极性消退,加剧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自卑心理,使得农民工从心理上难以融入社会。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所在
1.能够降低物质贫困,增强农民工的经济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脱贫的能力较差,受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影响很大。其中,经济资本存量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积累水平,能够直接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由此,如何增加经济资本成为农民工实现经济融入、缩小物质贫困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初级价值。
目前,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从业行业大多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农民工劳动市场的经济资本不高,农民工就业状态极不平衡。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说,如何增加非农职业收入是物质脱贫的关键所在。只有依靠改善就业、创业,才能增加非农职业收入。首先,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能够针对进城农民工开展就业指导,引导其精准识别和筛选就业信息,增加非农就业成功率。其次,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够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由潜在的普通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优质劳动力;能够增强农民工的职业转化能力,提升农民工非农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农民工习得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能,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劳动保障,有机会从次要劳动力市场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针对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农民工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其创业能力和就地城镇化能力。如果没有职业教育,多數农民工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二级劳动力市场。
2.能够消解能力贫困,扩充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扩充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农民工要想获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