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等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徐特立的父亲省吃俭用让徐特立上了6年私塾。
  16岁时,徐特立辍学在家。一天,他乘船去衡山,见10多名同舟人对船工态度横蛮。对此他极感不平,乃自诫日后若能科举及第,只任教官,不作欺压百姓之官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从此,“特立独行,高洁自守”成为他的人生座右铭,激励着他奋斗不懈。
  为了生计,18岁时徐特立在乡村教蒙馆,一教就是10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刻苦读书,却苦于家中无甚藏书,需要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又很困难,因为书价昂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钱,一部《庄子》也要300文。而他教蒙馆的第一年所得俸金只不过3串钱,尽管后来逐渐加到20串钱,仍是难以购置书籍。他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下定决心,在他20岁那年作出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可买25石谷),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期以10年,把书读通,这样也就势必破产。从此,他不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等,也都一一买回来了。
  他读书非常刻苦。在当时文化教育落后的乡村里,很难找到可以相互切磋的朋友,更难找到释疑解难的先生,要真正把书读懂,颇不容易,还得靠自己去反复钻研。况且,迫于生计,仍须坚持半教半学。对于当年的自学生活,徐特立曾回忆说:“教蒙馆时,日中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只读两三点钟的书。平日走路,同晚上睡醒了天没有明的时候,就读书。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看表解学的;心理学、伦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熟读的。我读中国的旧书,总是常在要紧的地方画线,以便记忆和复习,有时选出要紧的句子用本子抄。我学《说文》,不晓得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我读《说文》部首540字,一年读完,每日只读二字。我半教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
  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还只执行到第八年,即在1905年,家里就濒于破产了:剩下的田亩,一年只能收4石谷;学堂的俸金亦降到14串,用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妻室儿女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书籍的购置当然难以为继了。
  (张小雷)
  
  陈赓诚揽南粤英才
  
  解放战争后期,随战局急速发展及新区拓创需求,干部问题成了急中之急。1949年5月,二野军大在南京成立。6月,陈赓在南昌建立二野军大四分校,亲自兼任校长。广州解放后,陈赓特意指示分校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领导要在广州多招些文化高、素养好的青年学生,并委派军大政治部主任刘增钰,带上他的亲笔信面交叶剑英。叶剑英热诚赞同四兵团在广州招收1500名学生,并语重心长嘱咐刘增钰:“你们一定要把我们这批广州学生平平安安带到昆明,把他们培养成才!”就这样,1949年11月,二野军大四分校在广州掀起一股报考军大投笔从戎的军大热,1000多名南粤各地及港澳等海外优秀知识青年,激情满怀投入陈赓的麾下,12月即随陈赓兵团战斗序列,踏上“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征程。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是广州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或大专以上优秀学生。特别是还有上百名来自港澳与东南亚各地的爱国赤子,也纷纷奔来投入革命队伍,报效祖国,支援开拓西南。
  陈赓祝贺这批军大学生“抓住了革命战争尾巴”,叮嘱大家要珍惜这份光荣,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他指示学校要在大西南进军中边走、边建、边学、边打、边做群众工作,在实际中学。在毕业典礼上他特意提出:“你们在军大毕业了,但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大学学无止境,永远不能毕业”!
  后来,二野军大四分校在广州招揽的这批人才,在不同时期,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宗晖)
  
   章蕴立下三条誓言
  
  章蕴,1923年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章蕴任中共石乔口特区区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此时,她和中共石乔口特区区委书记李耘生真诚地相爱了。1927年春天,章蕴和李耘生结成伉俪。
  1932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捕。南京特委书记李耘生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叛徒带着便衣特务闯进章蕴夫妇家中,没有抓着章蕴夫妇,就带走了章蕴夫妇两岁半的儿子小宁和李耘生山东老家来治病的16岁的妹妹。当时章蕴即将分娩,组织上决定她转移到湖南老家,李耘生留下营救被捕同志。20多天后,李耘生不幸被捕。同时,湖南的报纸刊登了追捕章蕴的通缉令,章蕴的母亲急忙把她转移到章蕴的姐姐家。不久,女儿杜早力在忧患中降生。6月8日,李耘生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李耘生的牺牲,给章蕴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今后的生活道路怎样安排?白天,她强打精神,宽慰母亲和姐姐;晚上,她抑制不住对李耘生、小宁、李耘生的妹妹的思念,通宵难眠。她泪眼汪汪地望着女儿杜早力,觉得女儿一出世就失去了父亲,真是可怜!而自己呢,除了失去亲人外,还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经过一夜又一夜的思考,章蕴立下三条誓言:1、一定要找到党,回到党组织怀抱;2、出去做工挣钱自己糊口和抚养女儿外,不做国民党的任何工作;3、不再结婚。她抱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的行程。
  章蕴把女儿寄养在母亲家,独自一人外出找党。20世纪30年代初期,没有可靠的关系和线索,要想找到党组织,多么困难啊!为了找党和挣钱糊口,她换过好多职业,当过捡烟叶的临时工、养蜜蜂的帮工、长途电话接线生。她在长沙电信局做接线生的时候,了解到局里的勤杂工李嫂是平江人。她想到平江曾是党领导的苏区,通过李嫂可能找到红军。她经常有意接近李嫂,得知李嫂想回平江老家探望,便给李嫂几元钱作路费,请她帮助寻找红军。谁知李嫂一去未归,希望破灭了。
  在章蕴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心向革命。大弟弟杜平在铁路上当护路警,章蕴要他有机会去苏区参加红军,在红军里打听一个叫项英的人,要他帮助接上组织关系。她在大弟帽子的夹层中缝进一块布条,写有:“项英收,杜韫章托。”弟弟带着这顶帽子,时时不忘姐姐的殷殷嘱托,可是始终没机会去苏区。
  章蕴在找党组织,党组织也在寻找和考察章蕴。1936年秋,一个陌生人来到长沙电信局告诉章蕴有人要见她。章蕴按照来人告诉的地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见到了中央派来湖南恢复党组织的袁仲贤。经过简短的谈话,袁仲贤立即表示:“从现在开始,你回到党组织里来了。”听到这样一声召唤,章蕴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
  (赵云)
  
  地下党拟除掉蒋介石
  
  1949年12月1日至10日,蒋介石驻跸在成都黄埔军校内的黄埔楼,这是他在大陆的最后10天,是他如坐针毡的10天,也是他困兽犹斗的10天。
  自蒋介石踏入成都后,虽戒备森严,进行了几次大清查,但他们哪里知道,就连军校北墙200多米远的菜地中,有五六个看似守菜人住的低矮的草棚子,竟然是中共特工人员设的炮打黄埔楼、炸死蒋介石的指挥部。一到晚上,棚子南面黄埔楼上的灯光,通过窗子射到看似普通而干净的草棚上,特工人员利用这些微弱的光线进行工作。
  这个打蒋指挥部,是受中共地下党川西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指挥部里的中共党员唐会昌等人,经过对全局形势的分析,认为蒋介石来蓉是自投罗网,绝不能让他溜掉。
  在研究如何实施炮打黄埔楼时,有人提出让已被地下党策反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团长姜期永协助完成。姜期永认为是自己立功赎罪的机会来了,欣然接受了任务。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姜期永组织了几名亲信秘密地在草棚里安装了一门直射钢炮,准确地瞄准了蒋介石所住的小楼,等待地下党通知蒋介石在楼内时间,连续几炮,将楼炸塌。
  为了摸准蒋介石的行迹,情报人员和特工人员加紧了工作。就在准备实施炮打方案的那天早晨,突然传来情报说蒋介石不住在黄埔楼,近日到励志社住了,而且行踪飘忽不定。中共留蓉工作部党支部书记王逸平和副书记吕振修商议后,感到事关重大,便紧急召开支部会,研究对策。大家认为蒋介石既然不住黄埔楼了,如果炮轰了黄埔楼,没有打死蒋介石,反而会被国民党作为口实,在蓉城开展大搜捕和大屠杀,给市民生命财产造成无辜的损失,给地下党下一步工作造成被动和困难。于是,支部决定立即撤走草棚里的钢炮,以免被敌人发现,打草惊蛇。
  后来,事实证明,蒋介石到蓉后一直住在黄埔楼,只是他的侍卫人员施了“空城计”,摆出人去楼空的迷魂阵。放弃炮打计划之后,中共留蓉工作部就拟定了活捉蒋介石的计划。大家认为,在成都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一定会从机场外逃的,只要严密组织,以出其不意的手段,必可活捉蒋介石。
  中共留蓉工作部的地下党员吕振修等人,在积极落实具体工作。他找到已被策反过来的国民党第九十五军副军长杨晒轩,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他。杨晒轩当即表示说:“只要组织一个200余人的敢死队就够了。我亲自挑选队员,亲自任队长,保证完成任务。”
  地下党组织经过研究,批准了杨晒轩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并觉得定要驻守在城内监视蒋介石行动的王樵生、徐震球等人组织武装力量配合杨晒轩的行动。
  杨晒轩很快就组织了一个200多人的敢死队,日夜埋伏在北较场、国民党励志社门口周围的地下党便衣人员,与杨晒轩敢死队队员保持着密切联系。
  正当活捉蒋介石的计划紧锣密鼓进行时,9日上午成都一些提前出版的报纸,以大字标题刊出:“蒋总裁已于8日晨乘机离蓉。因事前未通告,故政府要员未去送行……”
  吕振修、杨晒轩等人看到蒋介石离蓉的消息后,顿感功亏一篑。正当地下党召集有关人员研究下一步怎么办时,出人意料地又传来一条消息:有人8日下午在街口亲眼看到过蒋介石坐在一小车内探出头来张望。大家又重新投入到了捉蒋工作之中。
  这时,早已解放了的广州白云机场工作人员了解到蒋介石10日下午3时乘飞机经广州上空飞往台北。机场工作人员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了接管广州机场的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领导。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立即找到了时任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兼广州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要求把蒋介石的座机打下来,或迫降下来。
  叶剑英思考了片刻后,说,“这事关重大,要请示中央,这样吧,你把此事报告北京,我们拟把蒋介石的座机迫降下来或者打下来。”
  由于蒋介石侍卫人员利用报刊登出一些相互矛盾的消息,中共留蓉工作部和捉蒋敢死队没有捕捉到蒋介石离蓉的具体时间,更谈不上实施计划了。广州方面,也因未得到北京的答复,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
  (何念选)
其他文献
逆境中的宋时轮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党为民……    1927年4月12日,浊浪排空,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5日,汪精卫在广州叛变革命,进行所谓的“清党运动”。20日,正在黄埔军校学习的宋时轮被捕入狱,关进了广州南石头惩戒场。整整两年多时间,在同狱的黄埔军校政治部前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熊雄的教育帮助下,宋时轮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在敌人的各种欺骗宣传和一次次严酷审讯面前,始终坚
期刊
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8000名将士在彭德怀、滕代远的领导下,一举攻占古城长沙。长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攻占过的惟一省城。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作为红三军团领导核心成员之一,在固守长沙城的9个日夜里,与彭德怀、滕代远并肩作战,在红军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领导编辑出版《红军日报》    红三军团占领长沙后,总部驻扎在浏阳门正街德国侨民韩理
期刊
香港回归祖国整整10周年了。  10年来,香港同胞怀着对祖国的热爱,积极进入内地投资兴业,与祖国共同发展。为了加强与香港同胞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989年4月,经湖南省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协商通过,首批4名省政协香港委员产生。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会中,香港委员增至10人,届中又增加了3人。2003年,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产生,香港委员增至20名。历届省政协香港委员怀着浓浓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开始有了女子举重比赛以来,湖南先后有10位女力士夺得过世界冠军,她们用双手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湖南制造。杨霞悉尼奥运会的惊世之举,打开了中国通向奥运强国的胜利之门。曾星玲、廖素萍、伍湘梅、邹飞娥、黎锋英、李燕、李运利……她们用自己的有力之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今天,湖南女子举重的新生代已经成长起来,她们代表着湖南乃至中国举重运动的美好今天和明
期刊
向钧,又名向俊奇,1906年3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向家镇山陂村砖屋。1921年考入岳云中学,1923年春加入共产党,曾任长沙市学联主席、湖南团省委执行委员、省学运书记。1926年任中共衡山地委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湘潭县委书记、省委农运部长、安源市委书记、省委组织局巡视员、省委组织局主任等,是中共“五大”代表。1927年冬组织年关暴动时,因叛徒告密被捕。1928
期刊
杨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著名勇将。他胸怀坦荡,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41年前,我见到杨勇将军是在三军“造反派”的联合批斗会上, 整整4个小时, 将军被曝晒在露天的高台上, 头多次被“造反派”按下去,但他又顽强地抬起来。那威武不屈的形象,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杨勇将军。后来,在北京总参谋部驻地的一个小院中,将军的夫人林彬、子女和部下,给我叙述了杨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5
期刊
在计算机运算能力方面,很长一段时间,落后的东方根本不能与发达的西方抗衡。但近年来,中国赶超西方的步伐加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带领“曙光”科技斗士奋起直追,经历了从“曙光一号”到“曙光4000A”的艰难过程。短短10多年,中国计算机运算能力方面就与美、日并驾齐驱。  2004年6月29日,国家科技部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期刊
印有时代烙印的求学经历    1924年10月1日,肖蔚云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小学毕业后入学私塾,研习四书五经。上中学后,他接触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及朱光潜和钱端升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开始接受民主和科学精神的熏陶。1944年,肖蔚云被岳云中学保送到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学专业,当时正值日寇发动湘桂战役,攻占湖南,他无法按期入学。抗战胜利后,1947年北京大学在北平恢复招生,肖蔚云以优异的
期刊
回忆与胡耀邦  的一次合影、会面    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生90周年纪念日。  当我打开那本发黄的《海的记忆》个人相册时,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一张珍贵的照片上:《胡耀邦与水兵在一起》。  1981年4月26日,“132”号驱逐舰停靠在舟山定海军港码头,我们水兵刚吃过早餐,正三五成群在码头上散步。“嘀!嘀!嘀!嘀——!”三短一长的备战备航警报突然响起,我们已跑步回到军舰各就各位。  半个小
期刊
毛小青是毛泽东的侄女,毛泽连的女儿。1954年出生在韶山,16岁参军,后进入桂林陆军学校学习有线电载波专业。毕业后仍然是士兵,部队首长和战友都不知道毛小青是毛泽东的侄女。常有人问:小青,你姓毛,又是韶山人,和毛主席是亲戚吧。毛小青总是笑着说:韶山姓毛的很多呀!1976年,毛小青从部队回到故乡,在湖南广播设备厂当工程技术人员。几年后调到湖南旅游局下属的东方宾馆任总经理助理,主管餐饮。1996年,毛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