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嘉宁,青年作家,曾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一等奖。短篇新作《湿漉漉》《扶桑岛的青春礼记》《露斯特保罗》收于《鲤》系列主题书。
青春的迷惘和残酷与成人世界的空虚和荒芜,站在分岔路口时,你该怎么办?是争还是让,是选择随心所欲还是选择隐没于人?周嘉宁一度非常迷恋这个状态。
争本来是为了得到那些心底最想要的东西,但是却好像弄丢了更多的东西。周嘉宁构建了这样一座城,里面住着的都是一直争却一直在失去的人。“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是荒芜的,迫切需要一些炙热的东西,哪怕感情,去填满它。”
青春·不争
作为一个“新概念”出身的新锐作家,周嘉宁饱有充沛的文字感。不知是不是那一代默认着残酷青春的“好胜心是向内的,如果你的好胜心向外,宁愿去争去抢,一定要去跟别人作比较,那也挺蠢的。”共同认知,她的字里行间也浸淫着淡淡的灰色与忧郁。只是回头再去问她,她却坚持她的青春再完美不过,似乎从来没有过声嘶力竭地渴望与争抢,一切就自然而然得到了。
周嘉宁在一所市重点中学的直升班里念书,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升学考试。“当时又是在上海,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整天就很开心。我们整个班的人读书都特别好,大家都是在一个挺自由散漫的氛围里长大的。”不存在什么竞争意识,成绩、学业、玩闹、友情,周嘉宁没有刻意去要什么,就水到渠成似的收获累累。她甚至跑步还特别快。
这样怎么还会叛逆?
“很多人叛逆是因为太想要被理解,却得不到。”依然幸运的周嘉宁却拥有一大帮特别好的朋友,“好多的叛逆都被友情消减掉了,中学里所有奇怪的想法,他们都会帮你一起去实现。”六七个女生,天天聚着谈天说地,在学习之外也满足着所有的小心思。“女生都会经历过的暗恋,我们几乎都没有。其中一个人喜欢上一个男生,哪怕是特别高的年级,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让他知道,给他们制造特别多机会。没有感情得不到抒发,也就没有叛逆滞留。”
好像在旁人挤破头的时候,周嘉宁只是袖手看着,就轻轻松松地拥有了一个完美的青春。
分岔路·拉扯
人总是不满足的。
“我决定去北京,因为我想要得到个人的完善,想要性格上可以独立。我觉得我的叛逆期有一部分也在那个时候。几乎是抛弃上海的一切东西。包括交往了很长时间的男朋友,也是和我一块长大的竹马。他是个光芒四射的人,我跟他在一起时候没有办法独立地长大,所以我一定要跟他分开,因为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人。”
于是背起行囊,北上进京,却走入了团迷雾般的生活,周嘉宁站在岔路口,有些不知所措。
“我一直很多的朋友,进大学后开始谈恋爱。一切都顺利得不得了。去了北京以后变成一个人了,特别孤独。那段时间特别难,分手很痛苦,朋友不在身边。我不是特别容易与人处熟的人,进入到工作之后交朋友不那么容易了。而且我在北京也没有工作,很难有机会去与人长时间相处。整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当一个人想去自己争取些什么时,必然的,也会失去一些。周嘉宁面对北京城,事业刚刚起步,心情荒芜。“甚至养成很多很不好的习惯,会常常喝酒,把自己弄得很苦。”
那个脆弱的周嘉宁内里却清醒而理智,“我心目中那个好的自我是强大的。这个脆弱的自我,我也蔑视”。强大的自我退让在内心,脆弱的自我却在争抢中伤痕累累,周嘉宁的北京两年被架在分岔路口上,四面地拉扯。
成人世界·好胜心
“我不喜欢脆弱的东西,现在如果我看到一个脆弱的人的话,不会同情他,我没有对脆弱或者对软弱的同情心。脆弱的人都是讨厌的。”
哪怕对自己,也丝毫不同情。
孤独、无措、迷惘、彷徨,这些足以累垮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负面情绪,周嘉宁却在一番拉扯后接受了。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的。“灰色情绪是正常的,它是你的朋友,你需要接受它。我并没有这个东西会带来多大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是在我与它抗争的过程中带来的。当我想要去对抗它,消灭它时,我会产生更大的烦恼。”
北京这个城市广大、多元,周嘉宁在这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她从小生活的上海也许相比起来都有些显得单一。孤独或者迷惘并不能阻碍她重新强大,甚至都不是一个“对一部分的人来说孤独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状态”。《鲤》的杂志渐入佳境,《荒芜城》也成集出版。有人读完《荒芜城》,说好胜的周嘉宁,终于强韧地从青春走入了成人世界。
“这个转变是在于过去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某一天我没有把我自己当那么一回事了,就很正常就进入了成人世界。”周嘉宁从不否认自己好强、好胜,“好胜心强我觉得是好事情,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点野心。好胜心和去争去抢又不是一回事情”
“好胜心是向内的,如果你的好胜心向外,宁愿去争去抢,一定要去跟别人作比较,那也挺蠢的。”
我们常常把争超的目标盯在了身边的人,盯着别人华美的地毯。但其实,一个人最需要、也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与己争强,才能超越自己;与人攀比,却可能迷失自己。争或者不争,就在这内外的区别上一见境界。
青春的迷惘和残酷与成人世界的空虚和荒芜,站在分岔路口时,你该怎么办?是争还是让,是选择随心所欲还是选择隐没于人?周嘉宁一度非常迷恋这个状态。
争本来是为了得到那些心底最想要的东西,但是却好像弄丢了更多的东西。周嘉宁构建了这样一座城,里面住着的都是一直争却一直在失去的人。“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是荒芜的,迫切需要一些炙热的东西,哪怕感情,去填满它。”
青春·不争
作为一个“新概念”出身的新锐作家,周嘉宁饱有充沛的文字感。不知是不是那一代默认着残酷青春的“好胜心是向内的,如果你的好胜心向外,宁愿去争去抢,一定要去跟别人作比较,那也挺蠢的。”共同认知,她的字里行间也浸淫着淡淡的灰色与忧郁。只是回头再去问她,她却坚持她的青春再完美不过,似乎从来没有过声嘶力竭地渴望与争抢,一切就自然而然得到了。
周嘉宁在一所市重点中学的直升班里念书,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升学考试。“当时又是在上海,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整天就很开心。我们整个班的人读书都特别好,大家都是在一个挺自由散漫的氛围里长大的。”不存在什么竞争意识,成绩、学业、玩闹、友情,周嘉宁没有刻意去要什么,就水到渠成似的收获累累。她甚至跑步还特别快。
这样怎么还会叛逆?
“很多人叛逆是因为太想要被理解,却得不到。”依然幸运的周嘉宁却拥有一大帮特别好的朋友,“好多的叛逆都被友情消减掉了,中学里所有奇怪的想法,他们都会帮你一起去实现。”六七个女生,天天聚着谈天说地,在学习之外也满足着所有的小心思。“女生都会经历过的暗恋,我们几乎都没有。其中一个人喜欢上一个男生,哪怕是特别高的年级,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让他知道,给他们制造特别多机会。没有感情得不到抒发,也就没有叛逆滞留。”
好像在旁人挤破头的时候,周嘉宁只是袖手看着,就轻轻松松地拥有了一个完美的青春。
分岔路·拉扯
人总是不满足的。
“我决定去北京,因为我想要得到个人的完善,想要性格上可以独立。我觉得我的叛逆期有一部分也在那个时候。几乎是抛弃上海的一切东西。包括交往了很长时间的男朋友,也是和我一块长大的竹马。他是个光芒四射的人,我跟他在一起时候没有办法独立地长大,所以我一定要跟他分开,因为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人。”
于是背起行囊,北上进京,却走入了团迷雾般的生活,周嘉宁站在岔路口,有些不知所措。
“我一直很多的朋友,进大学后开始谈恋爱。一切都顺利得不得了。去了北京以后变成一个人了,特别孤独。那段时间特别难,分手很痛苦,朋友不在身边。我不是特别容易与人处熟的人,进入到工作之后交朋友不那么容易了。而且我在北京也没有工作,很难有机会去与人长时间相处。整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当一个人想去自己争取些什么时,必然的,也会失去一些。周嘉宁面对北京城,事业刚刚起步,心情荒芜。“甚至养成很多很不好的习惯,会常常喝酒,把自己弄得很苦。”
那个脆弱的周嘉宁内里却清醒而理智,“我心目中那个好的自我是强大的。这个脆弱的自我,我也蔑视”。强大的自我退让在内心,脆弱的自我却在争抢中伤痕累累,周嘉宁的北京两年被架在分岔路口上,四面地拉扯。
成人世界·好胜心
“我不喜欢脆弱的东西,现在如果我看到一个脆弱的人的话,不会同情他,我没有对脆弱或者对软弱的同情心。脆弱的人都是讨厌的。”
哪怕对自己,也丝毫不同情。
孤独、无措、迷惘、彷徨,这些足以累垮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负面情绪,周嘉宁却在一番拉扯后接受了。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的。“灰色情绪是正常的,它是你的朋友,你需要接受它。我并没有这个东西会带来多大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是在我与它抗争的过程中带来的。当我想要去对抗它,消灭它时,我会产生更大的烦恼。”
北京这个城市广大、多元,周嘉宁在这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她从小生活的上海也许相比起来都有些显得单一。孤独或者迷惘并不能阻碍她重新强大,甚至都不是一个“对一部分的人来说孤独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状态”。《鲤》的杂志渐入佳境,《荒芜城》也成集出版。有人读完《荒芜城》,说好胜的周嘉宁,终于强韧地从青春走入了成人世界。
“这个转变是在于过去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某一天我没有把我自己当那么一回事了,就很正常就进入了成人世界。”周嘉宁从不否认自己好强、好胜,“好胜心强我觉得是好事情,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点野心。好胜心和去争去抢又不是一回事情”
“好胜心是向内的,如果你的好胜心向外,宁愿去争去抢,一定要去跟别人作比较,那也挺蠢的。”
我们常常把争超的目标盯在了身边的人,盯着别人华美的地毯。但其实,一个人最需要、也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与己争强,才能超越自己;与人攀比,却可能迷失自己。争或者不争,就在这内外的区别上一见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