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机组合并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方式并反映了专业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专一和固定不变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1.调查方法
通过对珠三角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494名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情况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抽样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法。
2.调查结果
(1)就业岗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52%),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6%)、事业单位(9%)、外资企业(21%)则相对比较少。已经踊跃出一批创业精英,创业比例为4%。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业(46%)、制造业(35%)以及服务业(13%)和其他(6%)。
(2)就业区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集中在广东省内,就业区域分布较高的依次为广州(35%)、深圳(17%)、佛山(11%)、中山(5%)。
(3)就业对口情况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者占41%,基本对口者占48%,两者共占89%,不对口的占11%。
(4)就业方向分析。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主要是销售、生产、中介代理、人事行政、财务管理五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13%、21%和17%,
(5)就业稳定性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在毕业生中有7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
(6)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2500元以上。其中26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39%,其次为3000~3500元达到34%。另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不乏高收入者,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达到10%。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较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方法较落后。这些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知识有限,管理理念与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未来,这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预测表明今后5~10年内,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其中,制造业、贸易、批发和零售业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
根据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知识方面的要求为有牢固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的程序和企业有关规定;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熟练掌握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使工商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计划等管理工作。素质方面的要求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秉公办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力方面的要求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改进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内沟通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对外与政府、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调查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使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职业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生产、中介代理、人事行政、财务管理,因此,必须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和能力本位”转变,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的针对性,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人才的目标要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广东珠三角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基层管理人员时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经济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取通用管理能力证书。
(3)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用人单位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一些热门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通过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创业型人才,填补人才需求缺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4)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必须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接轨,体现应用性。
四、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范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运用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方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调查、分析、提炼,提出了“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通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过程相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通、学生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
四融是:教学场所与职场环境相 融、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学校理论考核与企业实习评价相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
四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
四证书是: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实习工作经历证书、SYB创业合格证书、毕业证书。
五、“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征,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拓宽企业合作力度,也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用管理能力可以检验学生专业能力水平,通过获得SYB创业合格证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十个步骤,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总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7(08).
[3]姚 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15).
(作者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1.调查方法
通过对珠三角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494名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情况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抽样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法。
2.调查结果
(1)就业岗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52%),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6%)、事业单位(9%)、外资企业(21%)则相对比较少。已经踊跃出一批创业精英,创业比例为4%。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业(46%)、制造业(35%)以及服务业(13%)和其他(6%)。
(2)就业区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集中在广东省内,就业区域分布较高的依次为广州(35%)、深圳(17%)、佛山(11%)、中山(5%)。
(3)就业对口情况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者占41%,基本对口者占48%,两者共占89%,不对口的占11%。
(4)就业方向分析。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主要是销售、生产、中介代理、人事行政、财务管理五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13%、21%和17%,
(5)就业稳定性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在毕业生中有7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
(6)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2500元以上。其中26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39%,其次为3000~3500元达到34%。另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不乏高收入者,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达到10%。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较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方法较落后。这些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知识有限,管理理念与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未来,这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预测表明今后5~10年内,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其中,制造业、贸易、批发和零售业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
根据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知识方面的要求为有牢固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的程序和企业有关规定;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熟练掌握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使工商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计划等管理工作。素质方面的要求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秉公办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力方面的要求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改进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内沟通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对外与政府、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调查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使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职业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生产、中介代理、人事行政、财务管理,因此,必须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和能力本位”转变,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的针对性,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人才的目标要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广东珠三角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基层管理人员时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经济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取通用管理能力证书。
(3)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用人单位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一些热门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通过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创业型人才,填补人才需求缺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4)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必须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接轨,体现应用性。
四、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范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运用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方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调查、分析、提炼,提出了“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通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过程相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通、学生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
四融是:教学场所与职场环境相 融、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学校理论考核与企业实习评价相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
四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
四证书是: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实习工作经历证书、SYB创业合格证书、毕业证书。
五、“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征,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拓宽企业合作力度,也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用管理能力可以检验学生专业能力水平,通过获得SYB创业合格证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十个步骤,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总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7(08).
[3]姚 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15).
(作者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