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命题的重点所在。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核心,根本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遵循与认定。在当今时代,人不仅是社会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根本目的。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在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主体地位。以下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1.以人为本是“每一个人的发展”。“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追求的目标,马克思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以人为本期待建立的是一种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合理制度。
2.以人为本坚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
3.以人为本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个性、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与人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4.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是人组成了社会,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此,社会的物质构成基础,实际上就是每个实实在在的、单个的人。如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社会是由人构造的,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一定影响着社会。
其次,“以人为本”,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谈论社会的时候,已经详尽地向我们阐述了人和社会、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并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最关键因素,即人民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最后,“以人为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她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全党同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已经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以人民为基础,而且,一切主张、行为都是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地“以人为本”,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重处理的几种关系
1.服务人和依靠人的关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又必须依靠大多数人民群众。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并且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点所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以人为本不仅要使我们每个个体人得到发展,还要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提倡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另一方面,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样是以人为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在革命年代是正确的,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正确的。
2.民族性与人本性的关系。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全民族的积极性的发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发达。我们必须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突出地位。要正确地处理个人、民族、国家的关系,把握好三者的统一性所在,尽量做到相生相长。这也是民族性与人本性统一的集中表现。社会各界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拓展人的个性,个人的发展应当以不危害社会整体利益为准绳。在现代社会,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不可损害他人,这就能为建立真正的政治文明的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3.动力与平衡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应当是和谐共存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二者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动力何在?平衡何在?动力机制是什么?平衡机制是什么?动力在人,平衡在人;动力机制是人的机制,平衡机制是人的机制。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不仅是人本身的机制,还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机制。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命题的重点所在。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核心,根本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遵循与认定。在当今时代,人不仅是社会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根本目的。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在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主体地位。以下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1.以人为本是“每一个人的发展”。“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追求的目标,马克思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以人为本期待建立的是一种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合理制度。
2.以人为本坚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
3.以人为本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个性、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与人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4.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的人,是人组成了社会,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此,社会的物质构成基础,实际上就是每个实实在在的、单个的人。如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社会是由人构造的,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一定影响着社会。
其次,“以人为本”,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谈论社会的时候,已经详尽地向我们阐述了人和社会、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并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最关键因素,即人民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最后,“以人为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她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全党同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已经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以人民为基础,而且,一切主张、行为都是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地“以人为本”,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重处理的几种关系
1.服务人和依靠人的关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又必须依靠大多数人民群众。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并且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点所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以人为本不仅要使我们每个个体人得到发展,还要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提倡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另一方面,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样是以人为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在革命年代是正确的,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正确的。
2.民族性与人本性的关系。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全民族的积极性的发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发达。我们必须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突出地位。要正确地处理个人、民族、国家的关系,把握好三者的统一性所在,尽量做到相生相长。这也是民族性与人本性统一的集中表现。社会各界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拓展人的个性,个人的发展应当以不危害社会整体利益为准绳。在现代社会,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不可损害他人,这就能为建立真正的政治文明的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3.动力与平衡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应当是和谐共存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二者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动力何在?平衡何在?动力机制是什么?平衡机制是什么?动力在人,平衡在人;动力机制是人的机制,平衡机制是人的机制。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不仅是人本身的机制,还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