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本体感觉最早由Charles Sherrington于1906年提出,是指人体在进行各个活动的同时能够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肌肉和关节的感受器是关节本体感觉的主要来源。膝关节运动创伤常导致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引起关节不稳。所以恢复神经肌肉控制是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稳定、重返赛场必需的先决条件。运动员训练疲劳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疲劳后肌肉内机械性感受器对肌长度和肌张力改变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发送准确的信息给神经中枢,所以导致关节位置觉降低。运动想象(motoT imagery,MI)是一个认知过程,想象者首先要建立一个动作,想象自己执行这一动作,肢体不进行活动,肉眼都无法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变化。运动想象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运动想象可能促进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运动传导通路,唤醒部分休眠的神经元突触并起到替代作用。传统康复训练需要治疗师与患者单独面对面,康复治疗总疗程长,经济成本高,导致功能障碍者很难获得足够时间和足够量的治疗,而运动想象则更容易操作,如果能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既节约了经济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比较动态拉伸和泡沫轴按压以及运动想象对于运动之后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以及提高运动成绩。
二、实验方法
正式實验之前进行了预实验,确定了疲劳模型的建立、筋膜拍打以及运动想象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受试者的选取
选择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生24人,纳入标准:①自愿接受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在18-23岁;③体质指数(bodv lnass index,BMI)在18.5-23.9kg/m2之间;④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⑤优势侧肢体均为右侧;⑥高考非体育特长生,无运动专项,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至多3次;⑦运动觉一视觉想象问卷(KVIQ)-20有关下肢部分,10项均大于3分。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②三个月内有过运动损伤或当下有影响测试的疾病或疼痛。③有心肺疾病、营养不良或超重者,以及伴有影响下肢感觉、运动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随机将24人分成三组分别编号为A、B、c组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如外界环境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可能对受试者的身体造成影响的因素,还有受试者本身的身体心理状况,三组交叉测试。第一周A组进行静态休息20分钟的方式恢复,B组采用筋膜拍打的方式进行拉伸训练,C组则需要进行运动想象来达到恢复的效果。第二周、第三周依次轮换进行。且为了排除运动疲劳的累计,每次受试者的测试时间必须固定,保证测试间隔达到一周。
(三)实验具体步骤
1.在运动前测试受试者的初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本体感觉
2_进行40分钟的一次性快走,坡度为6%,速度为5.5
3.运动结束之后,测量受试者的即刻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本体感觉
4.A、B、C三组依次进行20分钟不同的干预方式
5.待受试者恢复后测量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本体感觉
(四)本体感觉的测试方法
测试部位为右侧膝关节,测试方法为关节位置重置法(主动运动——主动复位),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时初始位置取坐位,膝关节曲屈至90°(水平伸直为180°),X-SENS传感器通过绑带固定在小腿胫骨前端下测,记录数据。
1.告诉受试者流程,全程闭眼完成动作
2.将传感器与电脑USB插口链接,水平放置,将X-SENS传感器初始化
3.给受试者戴上传感器
4.开始测试,测试所选择的角度是15°、30°、60°,先引导受试者伸膝至指定位置,5s记忆时间,将膝关节恢复到起始位置,提示受试者主动伸膝找到刚才的位置。记录目标角度和实际角度的差的绝对值。
(五)三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1.安静状态下的休息20min
2.10min泡沫轴按压,目的是唤醒并激活目标肌群,针对紧张的肌群进行拉伸改善目标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幅度,主要训练部位是大腿前侧、梨状肌、髂胫束、内收肌群、小腿前侧和后侧各进行1min泡沫轴按压。10min动态拉伸目的是拉伸目标肌群,提高神经兴奋性以及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具体动作包括大腿内侧动态拉伸两侧腿各10组、左右腿前侧跪式拉伸各40s、左右侧髂腰肌拉伸各40s、左右侧跨坐臀部拉伸各40s、仰卧左右腿后侧拉伸各40s、靠墙左右侧跟腱拉伸各40s、支撑小腿后侧拉伸40s。
3.运动想象20min,将泡沫轴按压以及动态拉伸的全部动作剪辑成视频,给受试者播放使受试者观看视频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完成动作的过程。
三、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与结论
统计学方法:采用PAS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相比较的值均成正态分布,两组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效应。表中的对1表示15°无干预-15°拉伸,对2表示15°拉伸-15°运动想象,对3表示15°运动想象-15°无干预,对4表示30°无干预-30°拉伸,对5表示30°拉伸-30°运动想象,对6表示30°运动想象-30°无干预,对7表示60°无干预-60°拉伸,对8表示60°拉伸-60°运动想象,对9表示60°运动想象-60°无干预(表1)。
如表2得出了本实验成对样本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从该表中可得出在无干预、泡沫轴按压及动态拉伸和运动想象两两之间的比较。对1,15°情况下无干预和进行拉伸的本体感觉,t=3.150,P=0.004,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说明运动后进行拉伸本体感觉的的恢复比静态休息(无干预)效果好。对3,15°情况下运动想象一无干预的本体感觉的比较,t=-3.315,P=0.005,说明运动想象的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比静态休息(无干预)效果好。对5,30°情况下拉伸和运动想象进行比较,t=2.184,P=0.039,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说明运动后进行拉伸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比运动想象好。由于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存在差异且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所以日常实行起来会有很多困难。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后的拉伸和运动想象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都好于无干预情况下,且动态拉伸和泡沫轴按压的效果好于运动想象。建议推广使用。
本体感觉最早由Charles Sherrington于1906年提出,是指人体在进行各个活动的同时能够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肌肉和关节的感受器是关节本体感觉的主要来源。膝关节运动创伤常导致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引起关节不稳。所以恢复神经肌肉控制是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稳定、重返赛场必需的先决条件。运动员训练疲劳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疲劳后肌肉内机械性感受器对肌长度和肌张力改变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发送准确的信息给神经中枢,所以导致关节位置觉降低。运动想象(motoT imagery,MI)是一个认知过程,想象者首先要建立一个动作,想象自己执行这一动作,肢体不进行活动,肉眼都无法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变化。运动想象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运动想象可能促进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运动传导通路,唤醒部分休眠的神经元突触并起到替代作用。传统康复训练需要治疗师与患者单独面对面,康复治疗总疗程长,经济成本高,导致功能障碍者很难获得足够时间和足够量的治疗,而运动想象则更容易操作,如果能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既节约了经济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比较动态拉伸和泡沫轴按压以及运动想象对于运动之后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以及提高运动成绩。
二、实验方法
正式實验之前进行了预实验,确定了疲劳模型的建立、筋膜拍打以及运动想象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受试者的选取
选择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生24人,纳入标准:①自愿接受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在18-23岁;③体质指数(bodv lnass index,BMI)在18.5-23.9kg/m2之间;④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⑤优势侧肢体均为右侧;⑥高考非体育特长生,无运动专项,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至多3次;⑦运动觉一视觉想象问卷(KVIQ)-20有关下肢部分,10项均大于3分。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②三个月内有过运动损伤或当下有影响测试的疾病或疼痛。③有心肺疾病、营养不良或超重者,以及伴有影响下肢感觉、运动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随机将24人分成三组分别编号为A、B、c组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如外界环境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可能对受试者的身体造成影响的因素,还有受试者本身的身体心理状况,三组交叉测试。第一周A组进行静态休息20分钟的方式恢复,B组采用筋膜拍打的方式进行拉伸训练,C组则需要进行运动想象来达到恢复的效果。第二周、第三周依次轮换进行。且为了排除运动疲劳的累计,每次受试者的测试时间必须固定,保证测试间隔达到一周。
(三)实验具体步骤
1.在运动前测试受试者的初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本体感觉
2_进行40分钟的一次性快走,坡度为6%,速度为5.5
3.运动结束之后,测量受试者的即刻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本体感觉
4.A、B、C三组依次进行20分钟不同的干预方式
5.待受试者恢复后测量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本体感觉
(四)本体感觉的测试方法
测试部位为右侧膝关节,测试方法为关节位置重置法(主动运动——主动复位),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时初始位置取坐位,膝关节曲屈至90°(水平伸直为180°),X-SENS传感器通过绑带固定在小腿胫骨前端下测,记录数据。
1.告诉受试者流程,全程闭眼完成动作
2.将传感器与电脑USB插口链接,水平放置,将X-SENS传感器初始化
3.给受试者戴上传感器
4.开始测试,测试所选择的角度是15°、30°、60°,先引导受试者伸膝至指定位置,5s记忆时间,将膝关节恢复到起始位置,提示受试者主动伸膝找到刚才的位置。记录目标角度和实际角度的差的绝对值。
(五)三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1.安静状态下的休息20min
2.10min泡沫轴按压,目的是唤醒并激活目标肌群,针对紧张的肌群进行拉伸改善目标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幅度,主要训练部位是大腿前侧、梨状肌、髂胫束、内收肌群、小腿前侧和后侧各进行1min泡沫轴按压。10min动态拉伸目的是拉伸目标肌群,提高神经兴奋性以及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具体动作包括大腿内侧动态拉伸两侧腿各10组、左右腿前侧跪式拉伸各40s、左右侧髂腰肌拉伸各40s、左右侧跨坐臀部拉伸各40s、仰卧左右腿后侧拉伸各40s、靠墙左右侧跟腱拉伸各40s、支撑小腿后侧拉伸40s。
3.运动想象20min,将泡沫轴按压以及动态拉伸的全部动作剪辑成视频,给受试者播放使受试者观看视频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完成动作的过程。
三、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与结论
统计学方法:采用PAS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相比较的值均成正态分布,两组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效应。表中的对1表示15°无干预-15°拉伸,对2表示15°拉伸-15°运动想象,对3表示15°运动想象-15°无干预,对4表示30°无干预-30°拉伸,对5表示30°拉伸-30°运动想象,对6表示30°运动想象-30°无干预,对7表示60°无干预-60°拉伸,对8表示60°拉伸-60°运动想象,对9表示60°运动想象-60°无干预(表1)。
如表2得出了本实验成对样本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从该表中可得出在无干预、泡沫轴按压及动态拉伸和运动想象两两之间的比较。对1,15°情况下无干预和进行拉伸的本体感觉,t=3.150,P=0.004,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说明运动后进行拉伸本体感觉的的恢复比静态休息(无干预)效果好。对3,15°情况下运动想象一无干预的本体感觉的比较,t=-3.315,P=0.005,说明运动想象的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比静态休息(无干预)效果好。对5,30°情况下拉伸和运动想象进行比较,t=2.184,P=0.039,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说明运动后进行拉伸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比运动想象好。由于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存在差异且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所以日常实行起来会有很多困难。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后的拉伸和运动想象对于本体感觉的恢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都好于无干预情况下,且动态拉伸和泡沫轴按压的效果好于运动想象。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