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语文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随着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和不断整合,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也不断被大家重视起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互强化,更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来,有效改变语文教学传统、简单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语文教学 音乐教学 整合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与音乐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有的提及各种经典交响音乐,有的讲到了我国各种地方的戏曲艺术,有的则与现代音乐和歌曲有关。另外,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便捷条件。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合理适度地运用音乐教学,把音乐与语文交合起来,分别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通过音乐的渲染,更快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有重要作用,进而也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
一、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产生的积极作用
中国从古代起就有乐教的传统,《尚书》中就曾提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中讲到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讲述了诗歌与音乐相互结合的情况。所以说,在很久之前,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音乐的人文教化作用了,而时至今日,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依然有其重要意义。语文用文字塑造形象,而音乐用声音表情达意,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在借助间接性形象传情达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鲜明的人文特性与充满浓郁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音乐完全可以启发、促进文学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而且,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综合性课程的大趋势下,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一)便于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通常都是采用老师个人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形式较为单调。现在,我们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采用合理配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环境中,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军旅歌曲如《我是一个兵》,用节奏感强,铿锵有力的声音带着大家去感受军人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相关情绪状态,便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时也能更轻松方便。
(二)使教学模式更灵活,活跃课堂气氛。紧张的学习和教学工作致使语文课堂上经常处于沉闷的状态,此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音乐,设计新颖的教学安排,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梅花魂》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合唱一首《我的中国心》,细细品味歌词和旋律,在音乐的环境中体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牵挂和热爱以及不能回国的苦闷,然后慢慢引出作者对漂泊异乡的外祖父的回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分析更加生动自然,也更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
(三)培养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操。通过音乐与语文的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文字的音韵、语气结合起来,让学生边听边感悟,然后自己进行朗读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语调、节奏等。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滋润心灵的良药,所以,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丰富学生情感,还能使其思想得到升华,陶冶个人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二、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选择音乐时一定要严谨细致。语言和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韵律,要寻找契合的音乐,配合密切,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绝不能盲目套用音乐,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在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及想要表达的意境来选择合适的辅助性音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应当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水平。想要运用音乐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广泛地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而且,在对具体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以实际课堂教学内容为根本依据,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认真严谨,全面考虑,寻找最合适的音乐素材来配合。例如,给一些格调清新,语言优美的散文配乐时,可以选取一些纯净、优美、舒缓的钢琴曲或者小提琴曲来做背景,使简洁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相得益彰。而在品读一些慷慨激昂、情绪激烈的文章时,可以选择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来予以烘托。音乐选择恰能对语文教学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更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心理共鸣。
(二)要严格控制音乐使用的“度”和时机。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课堂,音乐的使用尤为重要,但语言文字仍然是主要部分。音乐仅仅是一种手段和点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增强情感的体验、审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所教授内容。音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为了欣赏音乐。课堂毕竟是学习的场所,音乐再美好,也不能破坏学习环境,绝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以具体教学情况而定,适可而止。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课堂上仍然要以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为主。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音乐的使用一定要适度,适量,适时。首先,音乐播放的声音要严格控制,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播放音乐要在合适的时间,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工作步伐相一致,在合适的衔接点或者情绪爆发点进行播放。例如,在刚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一小段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全身放松,逐渐平静下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来。在开始讲述课文内容时,遇到需要升华文章主题,调动学生情绪的时刻,可以及时引入富有深情的音乐,引导学生融入相关情绪中。而且,音乐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该用则用,而并非越多越好。例如,在播放时音乐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控制音乐的音量、时长,可以事先做一些音乐的筛选和剪辑工作。总之,语文课堂上对音乐的使用一定应要注意分寸,严禁流于形式毫无意义的欣赏和喧嚣。 (三)可以将音乐作为课后欣赏。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多听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艺术欣赏活动。但是教师在布置相关课后欣赏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操作和实施的相关具体事项,要先对学生的课后欣赏任务进行讲解和辅导,最好能够和学生家长事先进行沟通,建议家长积极参与导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中来,避免学生出现自由主义心理,在课余时间听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音乐,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三、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音乐教学引入语文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而且能为语文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益处。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文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的引入,更加渲染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音乐主要是作用于人的右半脑,语言则多作用于左半脑,让音乐走进语文的课堂,两种思维和艺术相交融,能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良好的协调锻炼。而且,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也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挑选,细心安排,能够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音乐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创造特定课堂气氛,带领学生步入文章的特定情境中去,细细品味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音乐又因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能利用自身节奏,音色,旋律等多方面的生动元素,配合不同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或清新或激昂,或一马平川平淡无奇,或高潮迭起波澜起伏的内涵,能使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获得美的享受,也提高了阅读和鉴赏的能力。用音乐来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得到了文学美和音乐美的双重熏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动听的音乐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动感的语文飞扬在音乐的天空中,我们的课堂将会是另一番美丽新气象,学生也能因此有一个全新、美妙的学习新天地。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体会音乐衬托下的语文的魅力,感受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小平,管玲.用音乐激活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03):12-15..
[2]周梅香.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们.[J].甘肃教育,2008(01):03-04.
[3]韩筱燕,在语文教学中巧用音.[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03):12-15.
[4]张玲.浅谈音乐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7):15-16.
[5]肖璇.把音乐引入初中语文教学 .[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33-35..
[6]朱海波.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情境的利用. [J].快乐阅读.2011(05):12-16.
[7]余启明.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探索与思考田.[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5):13-17.
[8]郭文湘.让音乐飘进语文教学课堂们.[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08-09.
[9]马永新.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5(2):06-08.
[10]郭小平、管玲.用音乐激活语文课堂E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3).
关键字:语文教学 音乐教学 整合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与音乐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有的提及各种经典交响音乐,有的讲到了我国各种地方的戏曲艺术,有的则与现代音乐和歌曲有关。另外,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便捷条件。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合理适度地运用音乐教学,把音乐与语文交合起来,分别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通过音乐的渲染,更快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有重要作用,进而也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
一、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产生的积极作用
中国从古代起就有乐教的传统,《尚书》中就曾提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中讲到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讲述了诗歌与音乐相互结合的情况。所以说,在很久之前,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音乐的人文教化作用了,而时至今日,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依然有其重要意义。语文用文字塑造形象,而音乐用声音表情达意,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在借助间接性形象传情达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鲜明的人文特性与充满浓郁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音乐完全可以启发、促进文学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而且,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综合性课程的大趋势下,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一)便于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通常都是采用老师个人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形式较为单调。现在,我们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采用合理配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环境中,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军旅歌曲如《我是一个兵》,用节奏感强,铿锵有力的声音带着大家去感受军人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相关情绪状态,便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时也能更轻松方便。
(二)使教学模式更灵活,活跃课堂气氛。紧张的学习和教学工作致使语文课堂上经常处于沉闷的状态,此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音乐,设计新颖的教学安排,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梅花魂》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合唱一首《我的中国心》,细细品味歌词和旋律,在音乐的环境中体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牵挂和热爱以及不能回国的苦闷,然后慢慢引出作者对漂泊异乡的外祖父的回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分析更加生动自然,也更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
(三)培养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操。通过音乐与语文的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文字的音韵、语气结合起来,让学生边听边感悟,然后自己进行朗读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语调、节奏等。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滋润心灵的良药,所以,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丰富学生情感,还能使其思想得到升华,陶冶个人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二、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选择音乐时一定要严谨细致。语言和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韵律,要寻找契合的音乐,配合密切,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绝不能盲目套用音乐,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在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及想要表达的意境来选择合适的辅助性音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应当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水平。想要运用音乐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广泛地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而且,在对具体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以实际课堂教学内容为根本依据,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认真严谨,全面考虑,寻找最合适的音乐素材来配合。例如,给一些格调清新,语言优美的散文配乐时,可以选取一些纯净、优美、舒缓的钢琴曲或者小提琴曲来做背景,使简洁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相得益彰。而在品读一些慷慨激昂、情绪激烈的文章时,可以选择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来予以烘托。音乐选择恰能对语文教学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更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心理共鸣。
(二)要严格控制音乐使用的“度”和时机。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课堂,音乐的使用尤为重要,但语言文字仍然是主要部分。音乐仅仅是一种手段和点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增强情感的体验、审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所教授内容。音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为了欣赏音乐。课堂毕竟是学习的场所,音乐再美好,也不能破坏学习环境,绝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以具体教学情况而定,适可而止。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课堂上仍然要以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为主。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音乐的使用一定要适度,适量,适时。首先,音乐播放的声音要严格控制,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播放音乐要在合适的时间,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工作步伐相一致,在合适的衔接点或者情绪爆发点进行播放。例如,在刚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一小段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全身放松,逐渐平静下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来。在开始讲述课文内容时,遇到需要升华文章主题,调动学生情绪的时刻,可以及时引入富有深情的音乐,引导学生融入相关情绪中。而且,音乐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该用则用,而并非越多越好。例如,在播放时音乐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控制音乐的音量、时长,可以事先做一些音乐的筛选和剪辑工作。总之,语文课堂上对音乐的使用一定应要注意分寸,严禁流于形式毫无意义的欣赏和喧嚣。 (三)可以将音乐作为课后欣赏。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多听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艺术欣赏活动。但是教师在布置相关课后欣赏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操作和实施的相关具体事项,要先对学生的课后欣赏任务进行讲解和辅导,最好能够和学生家长事先进行沟通,建议家长积极参与导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中来,避免学生出现自由主义心理,在课余时间听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音乐,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三、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音乐教学引入语文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而且能为语文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益处。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文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的引入,更加渲染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音乐主要是作用于人的右半脑,语言则多作用于左半脑,让音乐走进语文的课堂,两种思维和艺术相交融,能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良好的协调锻炼。而且,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也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挑选,细心安排,能够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音乐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创造特定课堂气氛,带领学生步入文章的特定情境中去,细细品味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音乐又因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能利用自身节奏,音色,旋律等多方面的生动元素,配合不同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或清新或激昂,或一马平川平淡无奇,或高潮迭起波澜起伏的内涵,能使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获得美的享受,也提高了阅读和鉴赏的能力。用音乐来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得到了文学美和音乐美的双重熏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动听的音乐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动感的语文飞扬在音乐的天空中,我们的课堂将会是另一番美丽新气象,学生也能因此有一个全新、美妙的学习新天地。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体会音乐衬托下的语文的魅力,感受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小平,管玲.用音乐激活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03):12-15..
[2]周梅香.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们.[J].甘肃教育,2008(01):03-04.
[3]韩筱燕,在语文教学中巧用音.[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03):12-15.
[4]张玲.浅谈音乐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7):15-16.
[5]肖璇.把音乐引入初中语文教学 .[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33-35..
[6]朱海波.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情境的利用. [J].快乐阅读.2011(05):12-16.
[7]余启明.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探索与思考田.[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5):13-17.
[8]郭文湘.让音乐飘进语文教学课堂们.[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08-09.
[9]马永新.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5(2):06-08.
[10]郭小平、管玲.用音乐激活语文课堂E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