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陶小同快速走进月桥花院,奔跑着上了木楼梯,扑在梅子阁的窗前。她的心猛烈跳动着,似乎卡在喉咙口,又似乎压住了肺叶,呼吸急促得几近窒息。就在她大张着嘴喘息时,她看见那辆车过来了,有着好看的银灰色光泽的车,缓缓地从大柳杉下过来,驶过月桥花院,停在五显庙的石桥前。熟悉的车尾数字,熟悉的停车方式,还有她能想象的熟悉的笑容。她看见李紫嫣撩动绿色长裙,微低了头,打开副驾驶室的门坐进去。车子颤了颤,缓缓启动,那几个车尾数字似乎一直向她张望,像无措的尴尬的眼,远去了。
风吹起,夜落下来,橙黄色的窗帘被扯出窗外,窗下那一片红豆杉翻滚着,满山的树叶翻滚着。要变天了。陶小同站在窗口,望着眼前蜿蜒而去的小马路,一动不动。
突然地,她掏出手机,飞快摁出几个数字。
2
医学院毕业后,陶小同本该去市医院应聘,可她放弃了。医院招聘报名时间截止,陶小同也没有填写个人信息。她说不出原因,就觉得那仿佛不是她要的生活,可她想要什么,她又不大清楚。先回龙江吧,她说。周华送她回了龙江。周华高她一届,他读西医,她读护理,他们在她大一那年的同乡会上认识,自此周华一直在他身边。她从没费心想过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一杯水,水温不烫不凉,恰到好处。一晃眼就到毕业的时候,周华是学院优秀毕业生,很早应聘去了市医院。
龙江是陶小同的老家,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陶小同母亲早逝,家里只有父亲一人。父亲始终不能接受她放弃留城的现实。“两个人一起好好的!”他总是这样唠叨。
周华不时会打来电话,说医院情况,聊炎热的天气。她静静听着,有时也告诉他辣椒红了,茄子成熟了,玉米须已呈棕黑色。周末他经常回老家,周华的老家在邻村,距龙江五里路,有一座醒目的廊桥,廊桥尽头是年代久远的钟楼。他们曾沿着逼仄的木梯子爬上钟楼,她想敲一下钟,被周华制止了。周华说,钟楼的钟不能随便敲。她信他的话。
龙江的夜晚是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候,忙了一天的人们都脱去汗涔涔的衣服,洗了澡,吃饱饭走出家门。有的踅进别人家院子,倚着门框闲聊。这个晚上,村长来他家串门,父亲陪他坐在大堂的长条凳上说话。陶小同泡了茶端过去,就走进西厢的房子,铺了宣纸,拿起毛笔练字。
一会儿,她听见父亲叫她。放下毛笔走出去,看见父亲正拿着手机摆弄。
“你爸微信不知道看。这个群你加进来吧。”村长笑着对她说。
她拿出手机,扫码进群,立马许多欢迎的表情跳出来。
这是一个几百人的“五显庙”群。她有些震惊,想不到她每日凝望的五显庙竟然拥有这么大一个群。看了几天之后,她发现这个群人员复杂,除本村外,还有邻村乃至邻县的,凡是信奉五显神的都可以加入本群。群主叫阿言,头像是五显庙一角。
“龙江是富饶的,因为有五显庙。但五显庙不只属于龙江,它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庄,属于所有心中有神明的人。”
阿言的话总是满怀激情,他一上来,群里气氛就格外活跃。陶小同看了一会儿群聊,放下手机,走到门口望着眼前的五显庙出神。
这天晚上,陶小同照例站在窗口,看着黑魃魃的山脊上那一轮月亮渐渐升上天空。拉上窗帘坐到床上时,拿起手机,看见“来自五显庙群的阿言”加她的信息。她踌躇片刻,点了“接受”。
小聊几句,陶小同就想起来了,这个阿言她其实是认识的,就住在桥头下那栋大屋里,大名张兆言。他比她大几届,在隔壁村上小寄宿时,她常看见他带着一帮男生在校园里左冲右击。那时她远远躲着他们,生怕一不小心被他们撞翻在地。
“一起参与庙会策划吧?”阿言说,“五显庙是龙江的骄傲,咱们要将庙会文化节做好。”
关了手机,按了电灯开关,就枕着窗外哗哗的流水睡了。那一晚,她梦见了完小破旧的教室,教室外走廊上,明晃晃的阳光里,阿言正一脸灿烂地笑着向她走来。
“早安!”
打开手机就看见阿言的问候。起床,拉开窗帘,看见溪水静静奔向远方。
“明天我会回来,你在家吧?”不久后的某一天,阿言在微信里说。
陶小同突然感觉有些心慌,下意识地,她开始寻找衣服,她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买衣服了,天天蜗居龙江,从没注意过自己的穿着。打开五斗柜,毕业时买的两件连衣裙好好挂着,到家就没再穿过。她拿下其中一件,站在镜子前试穿,一会儿又换一件。突然地,她脸红了,迅速将两件裙子原样挂好,不想穿了。
第二天接到阿言的电话时,陶小同正在溪边晒衣服。她的心突突直跳,快速撞击胸口,像正在刮来的风,一下一下推搡绳子上的衣服。她跑到脸盆架前,对着镜子慌忙整理了头发,深吸口气,走出大堂,顺手将香火桌上的杯子摆放整齐。环视四周,发现扫把和簸箕还大大咧咧地摆在大堂醒目的位置上。赶紧拿了放到厨房后面。一切就绪,她松了口气,走到穿衣镜前。白T恤,黑运动裤,她日常的装扮。甩了甩长发,她对自己微微一笑,转身走向门口。
一辆车正缓缓驶来,朝着她家的方向,很快她看清是一辆银灰色的帕萨特,车子驶近了,左拐,轻刹,停在门前。她看见车门打开,一个高个男生站在驾驶室前朝她微笑。阳光从山巅射下来,落在他平整的短发上,将他脸上的肌肤照得透亮。
“陶小同!”她听见他叫她。
她微笑着应了一声,低了頭,走进大堂倒茶。
“我以前回来从没遇见过你。”阿言端起茶杯说。
“你很少回吧。”她笑。
“是的。”阿言笑着打量她,“想不到你长这么高了。”
陶小同的脸瞬间红了,她低头看着脚下的拖鞋,一双简单的人字拖。她有些后悔自己贸然改变主意,没穿裙子。
父亲背着一捆柴进来,阿言转身跟父亲打招呼。
父亲跟阿言说些什么,陶小同没注意。她呆坐了一会儿,去厨房转转,又出来给他们倒茶。这时阿言站起身,叫陶小同一起去村里。陶小同说自己要烧饭,不去了。她送阿言到门口,看着他坐进驾驶室,发动车子走了。 3
这之后陶小同出了趟远门,跟同学相约去厦门。在曾厝垵,她们走进一家服装店,陶小同看上了一件裙子,白色麻料,打着竖排的褶子,前襟平整的半边印着淡红的水墨画。裙子价格不低,同学不停眨眼,示意她别买。陶小同不管,一番讨价还价,硬是买下了它。同时还买下了另一件灰色棉麻短袖。
“这样花钱可不像陶小同哦,不会有什么秘密吧?”当陶小同拎着衣服袋子,微笑着走出服装店时,同学盯着她的眼睛开玩笑说。
陶小同笑着否认。她又想起第一次跟阿言见面时的情形。后来,阿言在微信里问她那天是不是故意把自己打扮成那个样子。
“你认为我该是怎样的?”陶小同问他。
“我也不知道,反正觉得你是故意的。”阿言说,“不过你那个样子也很好,像个没长大的丫头。”
“其实我很想穿得很好看。”陶小同发出个捂脸的表情。
陶小同拎着两件衣服回了龙江,她避开父亲,将衣服小心挂进五斗柜,关上柜门。
“明天大家都回龙江一趟,很多事情要实地考察。”五显庙群里,阿言呼吁大家。
几个参与策划的伙伴很快在群里应和,不回的人纷纷点赞,发红包表示谢意。几百人的群,下了一阵红包雨。大家很兴奋,陶小同也兴奋。这天晚上,她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明天抽空去爬山,咱们去高处看看龙江,看看五显庙。”阿言在私信里对她说。
陶小同記得有一次跟阿言聊过小时候。她说她那时总是盼望去邻村大娘家作客,但又害怕爬山,每一次都走走停停,想要母亲背她。
“有机会咱们去爬,我背你。”那次,阿言在微信上跟她开玩笑,她大笑。她突然发现自己现在特别会发这个表情。她跟周华都是用微笑表情。她也曾跟周华说过小时候爬山的事,有一次还天真地说,咱们再去爬一次吧,从龙江走到你们村。周华听完笑着说,有车不坐,傻啊,那山路,杂草丛生,估计看不见了。她望望高高的山坡,升起的念想从山顶落到山脚,萤火虫一样闪烁了几下,熄灭了。
第二天,一大帮人回来了,陶小同远远看见他们在五显庙进进出出。有人在群里呼她,她在家楼上楼下打扫,没有回复。午饭后,阿言的车子过来,停在她家门口。父亲大声叫陶小同。她穿了布鞋从楼上下来,走到门口,看见阿言正跟父亲说着什么。等她走近,阿言跟父亲道别,坐进驾驶室,喊陶小同上车。
陶小同跟父亲说了声,打开副驾驶室的门坐进去。阿言看着她,微微一笑,露出好看的牙齿。她感觉他的皮肤白得不像龙江人。龙江地势高,山风强劲,人们的皮肤普遍呈现黑褐色,硬邦邦的像是杉树皮。
“你不像张兆言。”陶小同笑着对他说。
“那像谁?”阿言笑着问。
陶小同突然觉得有些窒息,风吹进车窗,撩起她的长发。
他们将车停在小学校操场,走上那条小时候走了千百遍的石子路。眼前的情景与小时候没多少差异,只是曾经漫长的路似乎短了许多,丛生的茅草几乎淹没小路,周华说得没错。她正想着,忽然听见阿言在前面叫她。一抬头,看见阿言站在一丛芦苇前向她招手。他个子很高。有一米八吧?她问。一米七六,阿言说。看着不止呢。她笑着小跑过去。阿言拿着手机给她拍照,她躲闪着走到跟前。他伸出手,她闪身躲开。
她兀自往前走,衣服却被一丛刺扯住了,她站着一动不动。这天她穿了那件灰色棉麻短袖,白色小脚裤。她小心翼翼地拔出一枚枚刺。阿言走近她身边,蹲下身子帮她拔刺。他乌黑的头发一根根立在头顶闪光,蓝色的T恤架在他宽宽的肩膀上。
“好了!”阿言开心地站起来,面对着她,她没有抬头。他复又蹲下,说,“来,我背你。”
她绕过他快速向前奔去,拨开两旁的杂草,跑上儿时熟悉的泥土路。阿言从后面跟了上来。那一天,他们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龙江,五显庙就在龙江口,五显庙对面,隔着溪流,是她的家。
“你家做民宿合适。”
她抬头,看见阿言正望着五显庙的方向若有所思。她同他一起朝下张望,小小的溪流如一条飘带绕过她家后门,飘向五显庙,向着东方蜿蜒铺展。五显庙后方,她日日仰望的笔架形山峰,此刻就在脚下。
“还记得小时候咱们村戏班子演戏的情景吗?”阿言问。
“记得,《秦香莲》我印象很深。”陶小同说。
“临近几座五显庙中,唯有咱们龙江五显庙曾经拥有自己的戏班子。”阿言深思着说,“这次文化节活动,我想把戏曲文化做起来。”
“好啊!”
“一帮人用心去做,龙江五显庙一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来客多了,民宿需求就有了,你去尝试一下,就当搞装修。”阿言望着陶小同认真地说,“我可以帮你。”
陶小同点头,望着家的方向若有所思。
“我要开民宿了。”回到家,陶小同给周华发了信息。
“别胡闹!你先休息半年,明年还是来医院应聘。”周华说,“接下去一段时间我很忙,周末怕是回不来了。”她听见电话里有人喊周医生,周华挂了电话。
打开微信,阿言的头像跳出来:
“民宿利用你家现有条件,房间靠墙一面贴上松木,房顶横梁简单装饰。”
“门前与房子东面草坪要修理,前面做成花园,东面整个植上花卉,做成花圃。”
她一一浏览,笑容在唇齿问绽放。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她问。
“想个富有诗意的。”阿言说,“一个和陶小同相称的名字。”
4
在阿言的帮助下,月桥花院很快完工。这期间,陶小同没有惊动周华,只拍了几张图片发过去。周华没多说什么,只说龙江太偏僻,没客人。这天晚上,陶小同刚打扫好厨房,就听见门口的停车声。她跑出去,看见银灰色的车门打开,阿言长长的腿从驾驶室伸出来,落在地上。她站在门口的晚风里,微笑着看他。他走过来,递给他一幅书法作品: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她轻声读着。阿言站在身边。
“怎么样?”读完最后一句,阿言问。
丙申阿言。她看向落款,一样潇洒大气的颜体。她睁大眼睛看向他。她记得那一次,阿言走进来看她练字,她把笔递过去,阿言想写时,被正在施工的人叫出去了。后来他进来,拿了笔写她背诵的《青玉案》,他运笔如飞,字迹潦草,如不是她熟悉这首词,近乎认不出一半的字。写完他感叹说:“月桥花院,就这个了!”她只知道阿言在县城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其他一无所知。
“我量过了,这个挂在墙上刚好。”阿言说。
她抬头望着前面的挡墙,这面墙做好时,她在阿言面前念叨过,不知该如何布置。当时阿言朝这面墙看了看,并没说什么。
挂好书法作品,阿言上楼,一一推开各个房间的门,“碧云轩”“梅子阁”“晓雾坊”“紫竹斋”,每个房间的布置绝不雷同。
“这哪里是学医的人布置的嘛。”阿言笑,陶小同也笑。
陶小同觉得自己最近越来越会笑了。有一天父亲看着她,突然说:“你好像变了。”
梅子阁就是她原来的房间,窗户临溪,装修时她搬到楼下房間。
“过几天你还是搬上来,自己住得舒服要紧。”阿言说着进了梅子阁,走到窗边。她随着走到窗边。天暗下来,虫声涌起,月亮爬上山岗,是一轮圆月。
“小同——”她转身。阿言突然抱住她,低下头,呼吸急促地寻找她的唇。她猝不及防地陷进他怀里,本能地挣扎,一把推开了他。
“不可以!”她低低叫了一声。
“我喜欢你,小同。”阿言说着又走近一步,再次抱住她,这一次他只是微微低头,用下颚摩挲着她头顶,一只手放在她腰问,另一只手轻轻抚着她披肩的长发。
有一瞬间,陶小同颤抖着享受他的拥抱,他的身体似乎有着好闻的青草香味,她在这香味里微闭了眼睛。但她很快就推开了他。她跑出梅子阁,跑到月桥花院外的马路上。
阿言随即跟出来,他没有再尝试着靠近,他们平静道别。她看着阿言坐进驾驶室,发动车子,转过头朝她微微一笑,驱车离去。
“我想你了!”这天晚上,陶小同躺在床上给周华发出这条信息时,内心有一种新鲜又陌生的感觉。三年相处,波澜不惊,她有时觉得他们像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已经熟悉得失去了激情。
“这个月非常忙,省医疗组与我们合作的项目刚刚开展,抽不出时间回来呢。”周华说完发过来一张图片,他还在开会。
夜已深,陶小同翻阅朋友圈,看见阿言刚刚发的朋友圈信息,图片是梅子阁外的一片天空,上面只有一句话:感恩今晚的月亮,从十五一直亮到十六。她迟疑了一下,点了赞。退出朋友圈,看见阿言刚刚发来的消息:
睡吧,丫头。
陶小同闭上眼睛,一种温暖漫上心头,带着儿时的气息,弥散在她的梦里。
清晨醒来,阿言的信息准时出现,一朵玫瑰,一个拥抱,一句早安。她逐渐习惯阿言的问候,个别日子,阿言迟迟没有信息,她等待着,渐渐有一种煎熬之感。她开始主动招呼阿言。
庙会文化节临近,村里陆续有人回来,月桥花院偶尔接待一些志愿者,她也不收钱。庙会那天正式开始营业,她对大家说。阿言是庙会活动总指挥,干脆就住进了晓雾坊,她自己兼任月桥花院的服务员,每天围个围裙,忙上忙下。父亲一边唠叨她空忙,一边帮助她打理些杂物。各个房间的鲜花要定期更换,陶小同舍不得采摘路边的野花,总是跑到山上去采。这一天她准备上山时,阿言出来了,他打开驾驶室门坐进去,发动车子,招呼她上车。
“去哪里?”
“上来就知道了。”
她坐进副驾驶室,车子开出几公里,停在了邻村水库边。下了车,阿言带着她往山上走。爬上一段陡坡,眼前突然一片空旷,一大片黄色的野菊花呈现在眼底。她激动地跑过去,阳光下,花枝点点颤动,她蹲下身子,闻闻这朵,嗅嗅那株,每一朵都明媚得动人心魄。
“小同!”阿言的声音就在她耳边,她闭上眼睛,任阿言的两只臂膀轻轻环绕自己。风温柔地拂过脸颊,野菊花的芬芳让她进入一种微醺的状态。
后来她反复回想和周华的第一次拥抱,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仿佛野菊花丛中和阿言的拥抱,是她生平第一次。
五显庙的焰火在龙江的空中绽放时,月桥花院正式开始营业。阿言办了张月卡,办好后直接扔给陶小同。这一天,五显庙里人头攒动,杀猪祭祀仪式结束后,陶小同点燃香烛,在五显庙里虔诚跪拜,双手合十时,她的眼前交替浮现着两张脸。她为周华祈祷,也为阿言祈福,她有些糊涂,不知自己究竟爱谁。
周华回来了。每年庙会期间,龙江人总要排除万难赶回龙江,他们拖家带口、呼朋唤友而来。龙江人拜五显神的历史几乎与村庄历史一样久远。他们世代以做香菇为生,尊奉五显神,在五显庙还未建造以前,菇神戏已流传几百年。
周华走进月桥花院时,陶小同正要出门去看市里电视台的一个采访活动。她给周华倒了杯水,帮他把带来的东西一一放下。
“没想到你真把家整成了民宿,我还以为你闹着玩呢!”周华拿着水杯,里里外外走了一圈说。
“回来了?”父亲拎着一捆豆荚走进门来,看见周华,十分高兴,“刚好,晚上吃豆。”
周华走过去,接过豆荚放在地上,拿个盆子,拉了板凳坐着剥豆。
陶小同交代两旬,走出月桥花院,走向五显庙外的龙江戏班戏服展览区。她看见当年的龙江戏剧团团长正在接受采访。阿言站在记者身边,不时轻声说着什么。最后,摄像机镜头扫向一件件戏服,定格在阿言身上。
“此次庙会文化节,戏剧记忆是我们重点展示的部分,上个世纪,龙江戏班在这块土地上谱写了自己的传奇。”阿言对着镜头侃侃而谈:“除了龙江戏班戏服展示,我们还有现场老戏表演,此次五显庙上演的菇神戏,全部选择龙江戏班当年表演过的曲目。”
围观的人都很兴奋,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陶小同跟着一群人走进五显庙。戏台之上,演员们正在排八仙。天井里,哄抢糖果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陶小同惦记周华,一会儿就回了月桥花院。 晚上,阿言走进月桥花院时,周华回了父母家。阿言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陶小同身边,微笑着说:
“开张大吉,祝贺你!”
“要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月桥花院!”陶小同望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阿言笑。他移动身子,靠近陶小同,伸出一只手想揽住她。
“他回来了。”陶小同移了下椅子,轻声说。
阿言坐直身子,安静地看着陶小同,没有说话。节能灯的光直直洒下来。陶小同感觉呼吸有些不畅,站起来想倒水。
“我去睡了,你也早点休息。”阿言站起身,走上楼去。
陶小同就那么站着,她听见阿言走进晓雾坊,听见门在一阵吱咯声里关上。她竖着耳朵想继续听时,却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周华第二天就乘早班车离开了龙江。
“过阵子我们要订婚了。”送走周华,陶小同对阿言说。“有合适的,你也找一个。”她的声音轻得像自语。
“你真心这样想吗?”阿言盯着她的眼睛问。
她点点头,站起来走到外面。门前花径上,夜来香开得正好,清风里,花枝点点颤动。突然一阵疾风,眼前的一切都在翻卷,馬路对面,沿着山脚匍匐而上的南瓜藤每一张叶子都翻了上来。乡村的疾风,说来就来,大大咧咧地穿村而过,月桥花院门前,没有遮挡之物。
5
阿言在庙会结束之后就离开了,清晨打开微信,陶小同再也看不见阿言的问候。一些夜晚,她在梦里醒来,急急登录微信,点开阿言的头像,却一句话不说。
一个多月后,阿言回龙江,同时回来的,还有同村的李紫嫣。陶小同迎着银灰色帕萨特走过去时,副驾驶室的门先打开了,李紫嫣像一枝艳丽的玫瑰落在地上。陶小同怔住了,她没有认出她。
“不认识?”李紫嫣望着她笑,“李紫嫣啊,阿言同班的,我记得我们毕业那年你还很小,一年级吧?”
“二年级。”陶小同笑了笑。她是真认不出李紫嫣了,印象中,李紫嫣是个绑着马尾辫的大姐姐,怎么突然就这么大了呢。她仔细看了看她,卷曲的长发,粉色唇彩,一袭粉色长裙,粉色单鞋,尖细的鞋跟…一她终于在她开口说话的神态里依稀辨认出了他们家人的特征。
陶小同引着李紫嫣进了月桥花院。休闲一角,她们回忆起小时候,多年未见,两个同村女孩迅速熟络了。
“真羡慕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李紫嫣叹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她的手指圆润白皙,指甲涂成深粉色。她轻轻晃动杯里的茉莉花,浅粉的眼影下,一双眼睛幽幽地望着晃动的花瓣,陷入沉默。
“阿言呢,怎么没进来?”陶小同打破沉默。
“他说回老屋整理一下,他爸妈也回来了,把老屋打扫出来,以后可以常回来住。”
“真好,越来越多的人回村庄,有人的龙江才是龙江。”陶小同由衷地说,“你爸妈现在在哪里?回来这么久都没看见呢。”
“他们跟我大哥住。我家那老房子也走不进去了,楼梯都坍陷了。”李紫嫣说着,仰头望向门外。
“你住我这儿吧,我这里没什么客人,清净。”陶小同说。
“阿言说他开了房间,可以给我住。”李紫嫣说完,开心地站了起来。
像被黄蜂蜇了一口,陶小同抖动了下。李紫嫣没有看见,她轻盈地迈开步子,走向后面的楼梯。陶小同紧跟上去。
“我就住这里了,哪也不去。”她躺在晓雾坊的杉木大床上,长长呼出一口气,摊开手脚,舒适地闭上眼睛,刷过睫毛膏的长睫毛扑闪着。
傍晚,阿言走进月桥花院时,李紫嫣刚刚睡醒从楼上下来。陶小同拿出热在锅里的菜,两个人坐下来吃饭。
“你爸呢?”
“先吃了。”
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饭。陶小同拿了碗筷去洗,李紫嫣走到外面跟阿言喝茶。
“好啊,阿言,去年让你帮我那店写副对联你推说写不好,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陶小同听见李紫嫣在外面大声叫嚷着说话。她擦干手,走了出去。
“阿言对你可真好!”李紫嫣看了陶小同一眼说。
“你那店贴什么对联啊!”阿言笑。
“紫嫣开什么店呢?”陶小同一边往各人杯子里加水,一边问。
“早不开了,店铺都转让了。”李紫嫣盯着自己的指甲说。
“她原来开了个美甲店。哪需要什么对联嘛。”阿言继续笑,“不过她现在可是李总哦。”
李紫嫣没有再说话,当晚一个人入住晓雾坊。第二天一早,阿言送她离开龙江。
“不是说要住几日么?”陶小同送至门口问。
“有急事,先走了。”李紫嫣说着,慢慢摇上车窗。
陶小同站在门前,看着银灰色的车子消失在前面的转角。
阿言一个人回来了,他将车子停在月桥花院门口,不熄火,大叫着陶小同的名字。
陶小同上了车。车子无声地向着村外行驶,阿言左手把住方向盘,右手伸过来,试图握住陶小同的手。陶小同缩回手。
“你女朋友呢?”
“是同学,回去了。”
陶小同默然望向窗外,道路两边,不时闪现成片的芦苇。
车子在一片芦苇旁停下来,陶小同跟着阿言下车,风吹着成片的芦苇,发出呜呜的声音,晃动的芦苇丛让陶小同陷入一种恍惚的状态。阿言打开后备箱,拿了把柴刀走向芦苇丛。
“等一下。”陶小同大叫一声,走向这一片芦苇,她的头发随风飘起,脚步轻盈。芦苇丛里,阿言无声地从后面抱住了她,柴刀扔在一旁。陶小同转身紧紧将他拥抱。
这一天,他们割回了大捆芦苇,散在月桥花院门前,两个人一束束整理好,交给陶小同父亲,捆成几把扫帚。
6
春天了,脱去厚厚的羽绒服,陶小同拿着扫帚扫门前的落叶。春节里周华回家,两家大人要求订婚。一听订婚,陶小同突然一惊,说不需要吧。周华说不订婚也没事,到时候直接结婚吧。他俩意见一致,周华父母没再说什么,倒是陶小同父亲,唠叨了几次,说自己没少喝村里人的订婚酒。 阿言和他父母也回龙江过年,大年三十,阿言来到月桥花院,陪陶小同守着火盆看春晚,看完春晚,两个人一起放烟花。黑暗的夜空里,五彩的烟花朵朵綻放,陶小同望望夜空,又望望阿言,此时此刻,她很想阿言能对她说些什么,但阿言放完烟花就回家了,说父母在家里等着他吃隔岁呢。第二天周华和他父母过来,周华在月桥花院住了两天,像在校时一样,他们安静地一起干活、吃饭。“龙江呆腻了就回医院应聘,咱们有把握的。”周华说。他还是没有放弃让陶小同回医院的打算。
阿言初三就离开了龙江。正月里,阿言的信息寥寥,也很少给她点赞。陶小同都有些害怕微信了,更是长时间不敢发朋友圈,没有阿言的点赞,整个朋友圈像一片荒原,陶小同觉得寒冷。她常常看着阿言的微信发呆。有一晚,她做了个梦,凌晨梦醒,天还没亮,就急急给阿言发了信息。
阿言回了趟龙江,帮陶小同整理月桥花院的花圃,一些泥土翻新,一些花籽撒下去。晚上,阿言连夜离开,说春季公司事务繁忙。陶小同站在月桥花院门口,向着银灰色车子离去的方向静静挥手。
天气日渐暖和,月桥花院经常有游客入住。陶小同制作了一份龙江的宣传小册子,做成折叠明信片的样式,着重介绍龙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貌。她决定直接送去城里,让阿言的广告公司做。没有与阿言打招呼,她一个人坐清晨早班车出发,到城里时,正是上班时间,她拦了辆黄包车,想给阿言一个惊喜。
一眼就看见了“名言广告”的牌子,陶小同跳下车,付了车钱,就冲着大门跑进去。推开门,看见一个长头发的女子坐在休闲椅上吃早点,听见有人来,那女子转过身。
“陶小同!”
“李紫嫣!”
两个人几乎同时喊出声来。李紫嫣站起,拉了张凳子让陶小同坐。陶小同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扯了一把,里面空空荡荡的,人也跟着恍惚起来,接下去李紫嫣说了些什么,她自己又说了些什么,她全不知道,她似乎忘了此来的目的,茫茫然站起来往外走时,阿言进来了。
“你怎么来了?”阿言边进屋边让她坐。她又坐下,想起此来的目的,仿佛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她一大早坐了车来,一路想着如何给阿言一个惊喜,想着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简笔画印刷时的着色问题。她打开紫色的布艺拎包,拿出设计草图放在桌上。阿言靠近了看,李紫嫣站在一边,眼睛往草图上瞟了一眼,说:
“有才艺真好!”
她的声音不温不凉,脸上没多少笑容。陶小同不知什么意思。
阿言认真看了宣传图册,提了几个小建议。而后,他建议李紫嫣带陶小同出去走走。
陶小同随了李紫嫣出来,两个人往江边走,四月的风吹动她们的长发。这一天,李紫嫣是一袭暗红色长裙外搭一件同色系长款线衫,陶小同一款长休闲服加小脚裤。李紫嫣的高跟鞋踩着江边的水泥地面,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她卷曲的长发全部梳向后面,胸脯随着脚步有节奏地颤动着。在她身旁,平胸的陶小同感觉自己简直是个没发育的乡下丫头。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中间似乎站着一个人,阻止她们相互靠近。
“你的事,阿言总是很用心。”李紫嫣看了一眼陶小同说。
“他是对龙江热心吧。”陶小同说。
“我和阿言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初中毕业我出去打工,阿言去职校读美专,兜兜转转,又碰到一起了。”她说着咯咯笑了。陶小同也笑,却不知自己笑什么。
三个人在“名言广告”旁边的小炒店里吃了中饭,阿言与李紫嫣喝啤酒,陶小同一个人喝白开水。李紫嫣修长的手指抓着啤酒瓶,给自己和阿言频频添酒。陶小同发现她的指甲涂成了深红色,扣在酒瓶上,像片片花瓣。吃过饭,陶小同要走,阿言站起来想送她。李紫嫣大笑着对陶小同说:
“阿言他想酒驾呢。”
陶小同招手叫了辆黄包车,一个人去了车站。
中午的阳光照进中巴车,落在座位与过道上,带往乡下的货物随意堆放在过道中,陶小同感觉自己也像是一件物品,被扔在闷热的春天里,整个人昏昏沉沉,头晕得厉害。好不容易到了龙江,走进月桥花院,手机微信提示音响起,是阿言发来的信息:“到家,回个话。”
“以后不要联系了。”陶小同发出信息,删除阿言的微信,关了手机,走进梅子阁,躺下便睡。
再次见到阿言,是几天之后。阿言特意送了制作好的折叠式宣传册来,还带了一箱酒给陶小同父亲。
“李紫嫣呢?”陶小同问。
“去省城了,她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我们不是一路人。”阿言说。
晚上,父亲开了瓶酒,给阿言和自己倒上。陶小同也想喝。你不会喝酒,阿言说。不会喝别喝,父亲也说。陶小同不管,说我想喝就会喝。陶小同发现自己其实是很能喝的,这个晚上喝了多少,她已经忘记了。
这天晚上,阿言还睡晓雾坊。上楼时,他有些东倒西歪。他喝多了。陶小同走上前试图搀扶,一不小心,上楼梯的脚就踩了空。阿言迅速伸出一只手揽住了她。进了晓雾坊,阿言一头栽到床上,一只手还拉着陶小同。
“小同!”阿言叫了她一声,伸出双手,猛地将她拖到床上。陶小同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席卷而去,一股混合着酒气的令人眩晕的力量,像汹涌而至的潮水,要将她整个儿淹没。沉浮了几秒,陶小同猛然清醒,挣扎着推开阿言,站起身往外走。
“小同——”阿言又叫了她一声。
有一瞬间,陶小同几乎要回头了。她看了阿言一眼,还是飞快走出房间,关上了房门。因为动作过猛,关门时本该有的吱吱呀呀声压缩得近乎成了一声惨叫。
7
梨花落了,漫山火红的杜鹃落了,龙江的绿次第葱茏,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催生万物,向着火热的夏天不断呐喊。青豆饱满得要撑开豆荚的时候,庙会文化活动节筹备工作又开始了。
“农历六月十九,龙江,不见不散。”李紫嫣转发了阿言做的庙会文化节宣传帖子,陶小同也转了。五显庙群又热闹起来。
“大家把亲戚好友都拉进群来。”阿言呼吁大家。 李紫嫣拉了许多人进来,在群里一次次发言表示欢迎,连续发了几个红包。抢到的人都说“谢谢李总”,李紫嫣哈哈笑着,俨然成了新群主。
一天,廟会策划群的伙伴们一起回来了。陶小同站在门口,看见几辆车开过来,停在她家门口。阿言也来了,车门打开,李紫嫣从副驾驶室下来。一伙人闹闹嚷嚷进了月桥花院。
“小同,晚上大家都住这,你安排一下。”阿言对陶小同说。
“关系已经确定,对吗?”微信里,陶小同问阿言。
“没有的事。”阿言说。
“那怎么偏偏她坐你的车来?”
“大家都一起的,坐谁的都一样吧。你呢?想好没有?离开周华,我马上娶你。”
陶小同无言。
这天傍晚,陶小同走出月桥花院大门,看见李紫嫣站在路边,低头弄手机,像等什么人。她在她身后喊了一声,李紫嫣猛吃一惊,回过头来,笑着说:“要吓死人啊!”她鲜红的嘴唇娇艳欲滴。
“站路边干嘛呢?要下雨了。”陶小同说。
“阿言说带我去外边水库看看,一起去吗?”李紫嫣似乎很开心,拢了拢头发,问陶小同。
陶小同摇头,她的心一点一点抽紧,渐渐有些哆嗦了。她深怕李紫嫣看出,努力轻松笑着,声音很大地说:“那里蛮好的,你去吧,我去过多次了。”
陶小同记得阿言离开时,跟她说今晚去村长家商量庙会的事,没有提及去水库。
“我去五显庙看看,在外面等他。”李紫嫣说着,一步一摇地走了,绿色的长裙风里飘着,长发柔和地拂动在身后,女人味十足。
陶小同突然就悲伤起来,这悲伤像暮晚的风一样阵阵席卷。她就这样看着李紫嫣一路走出去,走过五显庙的石桥。她的呼吸急促起来,飞速跑进月桥花院,跑上楼,趴在梅子阁的窗前。
阿言的车一会儿就来了,陶小同看它驶过月桥花院,停在五显庙的石桥边,看着李紫嫣上了车,看着车子转过弯道,消失在眼前。她掏出手机,快速摁出几个数字。
嘟嘟的手机提示音一直响着,没有人接听。很久很久,陶小同趴在窗前,任大风狂乱地卷起她的长发,雨点打进窗来,淋湿她的头发,她的眼。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陶小同一惊,抬头看了一眼,颤抖着按下接听键。
“小同,有事吗?”李紫嫣的声音,“阿言在开车,需要的话晚点让他给你回话。”
“不要了,没什么事。”
陶小同觉得这声音仿佛不是自己发出来的,仿佛是来自遥远宇宙的声音,缥缈、低沉,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无谓与从容,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她挂了电话,木然站在窗口。风呼呼吹来,整个世界倏然隐遁。
不知过了多久,陶小同听见楼下父亲喊她的声音。去村长家的伙伴们回来了,大家呼叫着陶小同,开心闲聊。没有人说起阿言和李紫嫣,陶小同也好像忘了这两个人,她一直笑着,仿佛这实在是很开心的一个夜晚。
那一晚,阿言和李紫嫣没有回来。
两天后,陶小同去了周华那里。周华上班,陶小同就在他租住的房子里昏睡。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饿了就打开冰箱找东西吃。有时,她站在窗前,望着楼外高高的建筑发呆,整个世界遥远地退去,只剩下她一个人,站在窗帘后望着阳光静静铺在地板上,空调制冷的声音与窗外的蝉鸣响成一片,她的内心空洞而苍凉。有些夜晚,周华值班,她跟了他去医院,看见护士室里的护士,她仿佛看见了实习时候的自己,单纯而快乐。那时候,她的世界只有周华。
还有两天,龙江庙会就要开始了,父亲打来电话,告诉她月桥花院客人很多,让她早点回去。陶小同谎称自己生病。放下电话,陶小同抬头看见正望着她的周华,他眉头微蹙,眼里有一种凝重的忧虑。
“咱们结婚吧。”周华说着,走过来轻轻抱住她。陶小同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
庙会前一晚,阿言布置第二天的人员分工,五显庙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陶小同在微信群里看见了大家拍的图片,还有很多小视频,她没有点开。她也不上朋友圈了,阿言的微信早已屏蔽。但她特意翻看了李紫嫣的朋友圈,看见阿言站在五显庙春亭前给龙江庙会志愿者们讲话的图片,还配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她复制这段文字,百度,果然就出现了。刚加微信时,她常常惊叹李紫嫣朋友圈的文字之美,直到有一天,李紫嫣复制了一段她熟悉的文字。
“李紫嫣怎么记得那么多句子。”有次,她故意跟阿言说。
“哪里抄来吧,管她呢。”阿言笑着说,“我从来不看她的东西。”
“她就是给你看的吧。”陶小同说。
有时候,陶小同觉得自己太无聊了,怎么就堕落到这地步呢,竟然背后揭人之短。这样想时,她心里恨恨的,又开始怀念那个单纯美好的自己。
陶小同走到窗边,看见夜幕下灯火闪烁。读书时,陶小同一直向往能在这个城市,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现在,她就在这样一盏灯下,内心却空如深谷。她望着深邃的夜空,那一颗特别明亮的星一眨一眨的,她一直凝望着,梦想走进那颗星星里面,她觉得自己好像飞了起来,羽翼刷刷震动着。有一片灵魂就在这时落下去,她闭上眼睛,感觉到疼痛。
那晚的梦里,陶小同又回到了龙江。戏服展示区一角,她挑了件宫装,直接套在自己身上,阿言和李紫嫣都站在一边看着她笑。陶小同没有笑,她低头整理宫装腰间装饰的彩色飘带,还拿出手机打开摄像机看了看自己的发型。阿言说,快,轮到你上台了。陶小同匆匆忙忙朝戏台走,正想加快脚步时,扑通一声,她摔在了地上。裙子太长了,她扑在地上抱怨。她想有个人来扶起她,还想,最好是阿言。突然地,李紫嫣的脸又出现在面前。
8
庙会文化节开幕式这天,陶小同一早就赶了回去。周华有点不放心,说不急,过两天就是周末,一起回,反正戏要演五天呢。但陶小同突然等不及了,她一个人早早起床,跑到车站,赶早班车回到了龙江。
五显庙内,祈福仪式已经结束。陶小同拿了香纸烛,一个一个香案敬香、跪拜。五显神端坐在莲台之上,像千百年来一样,看着他的信众虔诚朝拜,不发一言。 陶小同闭上眼睛,想像往年一样祈祷。可是,她要祈祷什么呢。阿弥陀佛,她听见自己念了一声。真是好笑,對着五显神念阿弥陀佛,她对自己说。她在心里笑了下,或许,脸上也笑了。然后她站起来,走出五显庙,回了月桥花院。
陶小同进门时,父亲正拎着篮子准备出门。
“今天不要摘菜吧,庙里吃。”陶小同说。
“不摘放那里老吗?拿到庙里吃不会吗?”父亲似乎还在为她迟迟到家生气。
龙江庙会活动期间,龙江人都去庙里吃,这是多年以来的风俗,从没变过。有些东西就这样永远不变。为什么这样永远不变呢,陶小同有点生气地想。
但是有些东西变了。陶小同轻轻叹息,一种悲凉从脚底直直往上升。她明白今天已不是昨天,门前的流水已不是她曾漂洗过衣服的水,那一片飘落下来的灵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月桥花院里人进进出出,住宿的,喝茶的。陶小同不停站起来给人倒茶,脸上挂着一个主人该有的笑。当她正感觉疲惫时,听见门外马路上有人大声叫她的名字。她跟大家简单交代了一句,就陕步走出门来。
“演《秦香莲》了,快去看吧。”一个小伙伴站在门前马路上等她。
陶小同跟了上去。去年庙会文化节期间,这个戏班子按要求上演了许多龙江戏班的老戏,唯独没演《秦香莲》。大家都说,当年龙江戏班的《秦香莲》演得实在太好,已成无法复制的精品,再没人敢在龙江上演了。不知演到哪了,陶小同想着,心里就有点激动,快步走过了五显庙石桥。
“好看好看!”
陶小同正想跨进五显庙门槛,听见庙外戏服展示区传来一片欢呼声。她转过头,只见一位穿着戏服的女子背对着她站在溪边小路上,一群人围在旁边,举着手机拼命拍照。陶小同走过去,一眼看见人群中举着手机的阿言。阿言也看见了她,站起来,微笑着伸出一只手,示意她过去。
陶小同正犹豫时,那个穿戏服的女人转过身来,千娇百媚。是李紫嫣。
“小同,快来试穿。”李紫嫣大声叫。
她拿了阿言的手机看自己的照片,夸张地笑个不停。换个方向,摆个造型,她又大声叫阿言拍照。
今年戏服展示区外新增收费试穿项目。这是去年庙会文化节结束后商定的。伙伴们都说,这样可以增添乐趣,吸引更多游客。陶小同心里反对,她对这些龙江戏班留下的戏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敬意。这些曾经的戏服理当被瞻仰,被膜拜,而不是作为商用服装出租。陶小同曾经认真跟阿言说过这个问题,但阿言没有多说什么。
也许是自己跟不上时代。陶小同落寞地想。她站在一边,看着一群人重又举着手机笑闹着闹着。那件有着五彩飘带的宫装,穿在李紫嫣身上。陶小同感觉自己完全在热闹之外,她站不住了,一个人走进五显庙。
哀伤的曲调响起,戏台之上,秦香莲正悲愤地哭诉。陶小同在春亭大红的柱子旁找了个位置,坐下来。
“香莲状告陈世美,破镜不曾望重圆,他身登龙门把心变,杀妻灭子禽兽一般……”
戏台旁的字幕显示屏上,秦香莲的唱词一句旬清晰呈现。陶小同惊讶地发现,秦香莲竟是一个如此刚烈的女子。陈世美是个坏男人,小时候看《秦香莲》,陶小同只留下这印象。她从来不知道秦香莲是这样坚强果敢的角色。
像是进入了戏里,陶小同有些激动。咣当的锣鼓声中,她莫名兴奋起来。陈世美被摘下官帽,除去官服,台上的秦香莲扬眉吐气。陶小同站起身,跟庙内的观众一起拼命鼓掌。
傍晚的龙江瞬间清静了。陶小同拉了张凳子坐在门口,感受风从五显庙的方向吹来。饭后步行的人,一个个经过月桥花院。
“小同。”银灰色的车停在门口,车窗里,李紫嫣大声招呼陶小同,“一起去转转。”
“你们去吧。”陶小同望着李紫嫣身后那双望向她的眼睛,摆摆手,微笑。车窗缓缓关上,车子启动,离开,消失在五显庙外面的转角。
不是月桥花院。陶小同突然想。民宿得有个与龙江相称的名字,与五显庙相呼应的名字。可那是什么呢,陶小同一时想不出来。
陶小同快速走进月桥花院,奔跑着上了木楼梯,扑在梅子阁的窗前。她的心猛烈跳动着,似乎卡在喉咙口,又似乎压住了肺叶,呼吸急促得几近窒息。就在她大张着嘴喘息时,她看见那辆车过来了,有着好看的银灰色光泽的车,缓缓地从大柳杉下过来,驶过月桥花院,停在五显庙的石桥前。熟悉的车尾数字,熟悉的停车方式,还有她能想象的熟悉的笑容。她看见李紫嫣撩动绿色长裙,微低了头,打开副驾驶室的门坐进去。车子颤了颤,缓缓启动,那几个车尾数字似乎一直向她张望,像无措的尴尬的眼,远去了。
风吹起,夜落下来,橙黄色的窗帘被扯出窗外,窗下那一片红豆杉翻滚着,满山的树叶翻滚着。要变天了。陶小同站在窗口,望着眼前蜿蜒而去的小马路,一动不动。
突然地,她掏出手机,飞快摁出几个数字。
2
医学院毕业后,陶小同本该去市医院应聘,可她放弃了。医院招聘报名时间截止,陶小同也没有填写个人信息。她说不出原因,就觉得那仿佛不是她要的生活,可她想要什么,她又不大清楚。先回龙江吧,她说。周华送她回了龙江。周华高她一届,他读西医,她读护理,他们在她大一那年的同乡会上认识,自此周华一直在他身边。她从没费心想过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一杯水,水温不烫不凉,恰到好处。一晃眼就到毕业的时候,周华是学院优秀毕业生,很早应聘去了市医院。
龙江是陶小同的老家,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陶小同母亲早逝,家里只有父亲一人。父亲始终不能接受她放弃留城的现实。“两个人一起好好的!”他总是这样唠叨。
周华不时会打来电话,说医院情况,聊炎热的天气。她静静听着,有时也告诉他辣椒红了,茄子成熟了,玉米须已呈棕黑色。周末他经常回老家,周华的老家在邻村,距龙江五里路,有一座醒目的廊桥,廊桥尽头是年代久远的钟楼。他们曾沿着逼仄的木梯子爬上钟楼,她想敲一下钟,被周华制止了。周华说,钟楼的钟不能随便敲。她信他的话。
龙江的夜晚是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候,忙了一天的人们都脱去汗涔涔的衣服,洗了澡,吃饱饭走出家门。有的踅进别人家院子,倚着门框闲聊。这个晚上,村长来他家串门,父亲陪他坐在大堂的长条凳上说话。陶小同泡了茶端过去,就走进西厢的房子,铺了宣纸,拿起毛笔练字。
一会儿,她听见父亲叫她。放下毛笔走出去,看见父亲正拿着手机摆弄。
“你爸微信不知道看。这个群你加进来吧。”村长笑着对她说。
她拿出手机,扫码进群,立马许多欢迎的表情跳出来。
这是一个几百人的“五显庙”群。她有些震惊,想不到她每日凝望的五显庙竟然拥有这么大一个群。看了几天之后,她发现这个群人员复杂,除本村外,还有邻村乃至邻县的,凡是信奉五显神的都可以加入本群。群主叫阿言,头像是五显庙一角。
“龙江是富饶的,因为有五显庙。但五显庙不只属于龙江,它属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庄,属于所有心中有神明的人。”
阿言的话总是满怀激情,他一上来,群里气氛就格外活跃。陶小同看了一会儿群聊,放下手机,走到门口望着眼前的五显庙出神。
这天晚上,陶小同照例站在窗口,看着黑魃魃的山脊上那一轮月亮渐渐升上天空。拉上窗帘坐到床上时,拿起手机,看见“来自五显庙群的阿言”加她的信息。她踌躇片刻,点了“接受”。
小聊几句,陶小同就想起来了,这个阿言她其实是认识的,就住在桥头下那栋大屋里,大名张兆言。他比她大几届,在隔壁村上小寄宿时,她常看见他带着一帮男生在校园里左冲右击。那时她远远躲着他们,生怕一不小心被他们撞翻在地。
“一起参与庙会策划吧?”阿言说,“五显庙是龙江的骄傲,咱们要将庙会文化节做好。”
关了手机,按了电灯开关,就枕着窗外哗哗的流水睡了。那一晚,她梦见了完小破旧的教室,教室外走廊上,明晃晃的阳光里,阿言正一脸灿烂地笑着向她走来。
“早安!”
打开手机就看见阿言的问候。起床,拉开窗帘,看见溪水静静奔向远方。
“明天我会回来,你在家吧?”不久后的某一天,阿言在微信里说。
陶小同突然感觉有些心慌,下意识地,她开始寻找衣服,她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买衣服了,天天蜗居龙江,从没注意过自己的穿着。打开五斗柜,毕业时买的两件连衣裙好好挂着,到家就没再穿过。她拿下其中一件,站在镜子前试穿,一会儿又换一件。突然地,她脸红了,迅速将两件裙子原样挂好,不想穿了。
第二天接到阿言的电话时,陶小同正在溪边晒衣服。她的心突突直跳,快速撞击胸口,像正在刮来的风,一下一下推搡绳子上的衣服。她跑到脸盆架前,对着镜子慌忙整理了头发,深吸口气,走出大堂,顺手将香火桌上的杯子摆放整齐。环视四周,发现扫把和簸箕还大大咧咧地摆在大堂醒目的位置上。赶紧拿了放到厨房后面。一切就绪,她松了口气,走到穿衣镜前。白T恤,黑运动裤,她日常的装扮。甩了甩长发,她对自己微微一笑,转身走向门口。
一辆车正缓缓驶来,朝着她家的方向,很快她看清是一辆银灰色的帕萨特,车子驶近了,左拐,轻刹,停在门前。她看见车门打开,一个高个男生站在驾驶室前朝她微笑。阳光从山巅射下来,落在他平整的短发上,将他脸上的肌肤照得透亮。
“陶小同!”她听见他叫她。
她微笑着应了一声,低了頭,走进大堂倒茶。
“我以前回来从没遇见过你。”阿言端起茶杯说。
“你很少回吧。”她笑。
“是的。”阿言笑着打量她,“想不到你长这么高了。”
陶小同的脸瞬间红了,她低头看着脚下的拖鞋,一双简单的人字拖。她有些后悔自己贸然改变主意,没穿裙子。
父亲背着一捆柴进来,阿言转身跟父亲打招呼。
父亲跟阿言说些什么,陶小同没注意。她呆坐了一会儿,去厨房转转,又出来给他们倒茶。这时阿言站起身,叫陶小同一起去村里。陶小同说自己要烧饭,不去了。她送阿言到门口,看着他坐进驾驶室,发动车子走了。 3
这之后陶小同出了趟远门,跟同学相约去厦门。在曾厝垵,她们走进一家服装店,陶小同看上了一件裙子,白色麻料,打着竖排的褶子,前襟平整的半边印着淡红的水墨画。裙子价格不低,同学不停眨眼,示意她别买。陶小同不管,一番讨价还价,硬是买下了它。同时还买下了另一件灰色棉麻短袖。
“这样花钱可不像陶小同哦,不会有什么秘密吧?”当陶小同拎着衣服袋子,微笑着走出服装店时,同学盯着她的眼睛开玩笑说。
陶小同笑着否认。她又想起第一次跟阿言见面时的情形。后来,阿言在微信里问她那天是不是故意把自己打扮成那个样子。
“你认为我该是怎样的?”陶小同问他。
“我也不知道,反正觉得你是故意的。”阿言说,“不过你那个样子也很好,像个没长大的丫头。”
“其实我很想穿得很好看。”陶小同发出个捂脸的表情。
陶小同拎着两件衣服回了龙江,她避开父亲,将衣服小心挂进五斗柜,关上柜门。
“明天大家都回龙江一趟,很多事情要实地考察。”五显庙群里,阿言呼吁大家。
几个参与策划的伙伴很快在群里应和,不回的人纷纷点赞,发红包表示谢意。几百人的群,下了一阵红包雨。大家很兴奋,陶小同也兴奋。这天晚上,她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明天抽空去爬山,咱们去高处看看龙江,看看五显庙。”阿言在私信里对她说。
陶小同記得有一次跟阿言聊过小时候。她说她那时总是盼望去邻村大娘家作客,但又害怕爬山,每一次都走走停停,想要母亲背她。
“有机会咱们去爬,我背你。”那次,阿言在微信上跟她开玩笑,她大笑。她突然发现自己现在特别会发这个表情。她跟周华都是用微笑表情。她也曾跟周华说过小时候爬山的事,有一次还天真地说,咱们再去爬一次吧,从龙江走到你们村。周华听完笑着说,有车不坐,傻啊,那山路,杂草丛生,估计看不见了。她望望高高的山坡,升起的念想从山顶落到山脚,萤火虫一样闪烁了几下,熄灭了。
第二天,一大帮人回来了,陶小同远远看见他们在五显庙进进出出。有人在群里呼她,她在家楼上楼下打扫,没有回复。午饭后,阿言的车子过来,停在她家门口。父亲大声叫陶小同。她穿了布鞋从楼上下来,走到门口,看见阿言正跟父亲说着什么。等她走近,阿言跟父亲道别,坐进驾驶室,喊陶小同上车。
陶小同跟父亲说了声,打开副驾驶室的门坐进去。阿言看着她,微微一笑,露出好看的牙齿。她感觉他的皮肤白得不像龙江人。龙江地势高,山风强劲,人们的皮肤普遍呈现黑褐色,硬邦邦的像是杉树皮。
“你不像张兆言。”陶小同笑着对他说。
“那像谁?”阿言笑着问。
陶小同突然觉得有些窒息,风吹进车窗,撩起她的长发。
他们将车停在小学校操场,走上那条小时候走了千百遍的石子路。眼前的情景与小时候没多少差异,只是曾经漫长的路似乎短了许多,丛生的茅草几乎淹没小路,周华说得没错。她正想着,忽然听见阿言在前面叫她。一抬头,看见阿言站在一丛芦苇前向她招手。他个子很高。有一米八吧?她问。一米七六,阿言说。看着不止呢。她笑着小跑过去。阿言拿着手机给她拍照,她躲闪着走到跟前。他伸出手,她闪身躲开。
她兀自往前走,衣服却被一丛刺扯住了,她站着一动不动。这天她穿了那件灰色棉麻短袖,白色小脚裤。她小心翼翼地拔出一枚枚刺。阿言走近她身边,蹲下身子帮她拔刺。他乌黑的头发一根根立在头顶闪光,蓝色的T恤架在他宽宽的肩膀上。
“好了!”阿言开心地站起来,面对着她,她没有抬头。他复又蹲下,说,“来,我背你。”
她绕过他快速向前奔去,拨开两旁的杂草,跑上儿时熟悉的泥土路。阿言从后面跟了上来。那一天,他们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龙江,五显庙就在龙江口,五显庙对面,隔着溪流,是她的家。
“你家做民宿合适。”
她抬头,看见阿言正望着五显庙的方向若有所思。她同他一起朝下张望,小小的溪流如一条飘带绕过她家后门,飘向五显庙,向着东方蜿蜒铺展。五显庙后方,她日日仰望的笔架形山峰,此刻就在脚下。
“还记得小时候咱们村戏班子演戏的情景吗?”阿言问。
“记得,《秦香莲》我印象很深。”陶小同说。
“临近几座五显庙中,唯有咱们龙江五显庙曾经拥有自己的戏班子。”阿言深思着说,“这次文化节活动,我想把戏曲文化做起来。”
“好啊!”
“一帮人用心去做,龙江五显庙一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来客多了,民宿需求就有了,你去尝试一下,就当搞装修。”阿言望着陶小同认真地说,“我可以帮你。”
陶小同点头,望着家的方向若有所思。
“我要开民宿了。”回到家,陶小同给周华发了信息。
“别胡闹!你先休息半年,明年还是来医院应聘。”周华说,“接下去一段时间我很忙,周末怕是回不来了。”她听见电话里有人喊周医生,周华挂了电话。
打开微信,阿言的头像跳出来:
“民宿利用你家现有条件,房间靠墙一面贴上松木,房顶横梁简单装饰。”
“门前与房子东面草坪要修理,前面做成花园,东面整个植上花卉,做成花圃。”
她一一浏览,笑容在唇齿问绽放。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她问。
“想个富有诗意的。”阿言说,“一个和陶小同相称的名字。”
4
在阿言的帮助下,月桥花院很快完工。这期间,陶小同没有惊动周华,只拍了几张图片发过去。周华没多说什么,只说龙江太偏僻,没客人。这天晚上,陶小同刚打扫好厨房,就听见门口的停车声。她跑出去,看见银灰色的车门打开,阿言长长的腿从驾驶室伸出来,落在地上。她站在门口的晚风里,微笑着看他。他走过来,递给他一幅书法作品: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她轻声读着。阿言站在身边。
“怎么样?”读完最后一句,阿言问。
丙申阿言。她看向落款,一样潇洒大气的颜体。她睁大眼睛看向他。她记得那一次,阿言走进来看她练字,她把笔递过去,阿言想写时,被正在施工的人叫出去了。后来他进来,拿了笔写她背诵的《青玉案》,他运笔如飞,字迹潦草,如不是她熟悉这首词,近乎认不出一半的字。写完他感叹说:“月桥花院,就这个了!”她只知道阿言在县城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其他一无所知。
“我量过了,这个挂在墙上刚好。”阿言说。
她抬头望着前面的挡墙,这面墙做好时,她在阿言面前念叨过,不知该如何布置。当时阿言朝这面墙看了看,并没说什么。
挂好书法作品,阿言上楼,一一推开各个房间的门,“碧云轩”“梅子阁”“晓雾坊”“紫竹斋”,每个房间的布置绝不雷同。
“这哪里是学医的人布置的嘛。”阿言笑,陶小同也笑。
陶小同觉得自己最近越来越会笑了。有一天父亲看着她,突然说:“你好像变了。”
梅子阁就是她原来的房间,窗户临溪,装修时她搬到楼下房間。
“过几天你还是搬上来,自己住得舒服要紧。”阿言说着进了梅子阁,走到窗边。她随着走到窗边。天暗下来,虫声涌起,月亮爬上山岗,是一轮圆月。
“小同——”她转身。阿言突然抱住她,低下头,呼吸急促地寻找她的唇。她猝不及防地陷进他怀里,本能地挣扎,一把推开了他。
“不可以!”她低低叫了一声。
“我喜欢你,小同。”阿言说着又走近一步,再次抱住她,这一次他只是微微低头,用下颚摩挲着她头顶,一只手放在她腰问,另一只手轻轻抚着她披肩的长发。
有一瞬间,陶小同颤抖着享受他的拥抱,他的身体似乎有着好闻的青草香味,她在这香味里微闭了眼睛。但她很快就推开了他。她跑出梅子阁,跑到月桥花院外的马路上。
阿言随即跟出来,他没有再尝试着靠近,他们平静道别。她看着阿言坐进驾驶室,发动车子,转过头朝她微微一笑,驱车离去。
“我想你了!”这天晚上,陶小同躺在床上给周华发出这条信息时,内心有一种新鲜又陌生的感觉。三年相处,波澜不惊,她有时觉得他们像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已经熟悉得失去了激情。
“这个月非常忙,省医疗组与我们合作的项目刚刚开展,抽不出时间回来呢。”周华说完发过来一张图片,他还在开会。
夜已深,陶小同翻阅朋友圈,看见阿言刚刚发的朋友圈信息,图片是梅子阁外的一片天空,上面只有一句话:感恩今晚的月亮,从十五一直亮到十六。她迟疑了一下,点了赞。退出朋友圈,看见阿言刚刚发来的消息:
睡吧,丫头。
陶小同闭上眼睛,一种温暖漫上心头,带着儿时的气息,弥散在她的梦里。
清晨醒来,阿言的信息准时出现,一朵玫瑰,一个拥抱,一句早安。她逐渐习惯阿言的问候,个别日子,阿言迟迟没有信息,她等待着,渐渐有一种煎熬之感。她开始主动招呼阿言。
庙会文化节临近,村里陆续有人回来,月桥花院偶尔接待一些志愿者,她也不收钱。庙会那天正式开始营业,她对大家说。阿言是庙会活动总指挥,干脆就住进了晓雾坊,她自己兼任月桥花院的服务员,每天围个围裙,忙上忙下。父亲一边唠叨她空忙,一边帮助她打理些杂物。各个房间的鲜花要定期更换,陶小同舍不得采摘路边的野花,总是跑到山上去采。这一天她准备上山时,阿言出来了,他打开驾驶室门坐进去,发动车子,招呼她上车。
“去哪里?”
“上来就知道了。”
她坐进副驾驶室,车子开出几公里,停在了邻村水库边。下了车,阿言带着她往山上走。爬上一段陡坡,眼前突然一片空旷,一大片黄色的野菊花呈现在眼底。她激动地跑过去,阳光下,花枝点点颤动,她蹲下身子,闻闻这朵,嗅嗅那株,每一朵都明媚得动人心魄。
“小同!”阿言的声音就在她耳边,她闭上眼睛,任阿言的两只臂膀轻轻环绕自己。风温柔地拂过脸颊,野菊花的芬芳让她进入一种微醺的状态。
后来她反复回想和周华的第一次拥抱,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仿佛野菊花丛中和阿言的拥抱,是她生平第一次。
五显庙的焰火在龙江的空中绽放时,月桥花院正式开始营业。阿言办了张月卡,办好后直接扔给陶小同。这一天,五显庙里人头攒动,杀猪祭祀仪式结束后,陶小同点燃香烛,在五显庙里虔诚跪拜,双手合十时,她的眼前交替浮现着两张脸。她为周华祈祷,也为阿言祈福,她有些糊涂,不知自己究竟爱谁。
周华回来了。每年庙会期间,龙江人总要排除万难赶回龙江,他们拖家带口、呼朋唤友而来。龙江人拜五显神的历史几乎与村庄历史一样久远。他们世代以做香菇为生,尊奉五显神,在五显庙还未建造以前,菇神戏已流传几百年。
周华走进月桥花院时,陶小同正要出门去看市里电视台的一个采访活动。她给周华倒了杯水,帮他把带来的东西一一放下。
“没想到你真把家整成了民宿,我还以为你闹着玩呢!”周华拿着水杯,里里外外走了一圈说。
“回来了?”父亲拎着一捆豆荚走进门来,看见周华,十分高兴,“刚好,晚上吃豆。”
周华走过去,接过豆荚放在地上,拿个盆子,拉了板凳坐着剥豆。
陶小同交代两旬,走出月桥花院,走向五显庙外的龙江戏班戏服展览区。她看见当年的龙江戏剧团团长正在接受采访。阿言站在记者身边,不时轻声说着什么。最后,摄像机镜头扫向一件件戏服,定格在阿言身上。
“此次庙会文化节,戏剧记忆是我们重点展示的部分,上个世纪,龙江戏班在这块土地上谱写了自己的传奇。”阿言对着镜头侃侃而谈:“除了龙江戏班戏服展示,我们还有现场老戏表演,此次五显庙上演的菇神戏,全部选择龙江戏班当年表演过的曲目。”
围观的人都很兴奋,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陶小同跟着一群人走进五显庙。戏台之上,演员们正在排八仙。天井里,哄抢糖果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陶小同惦记周华,一会儿就回了月桥花院。 晚上,阿言走进月桥花院时,周华回了父母家。阿言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陶小同身边,微笑着说:
“开张大吉,祝贺你!”
“要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月桥花院!”陶小同望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阿言笑。他移动身子,靠近陶小同,伸出一只手想揽住她。
“他回来了。”陶小同移了下椅子,轻声说。
阿言坐直身子,安静地看着陶小同,没有说话。节能灯的光直直洒下来。陶小同感觉呼吸有些不畅,站起来想倒水。
“我去睡了,你也早点休息。”阿言站起身,走上楼去。
陶小同就那么站着,她听见阿言走进晓雾坊,听见门在一阵吱咯声里关上。她竖着耳朵想继续听时,却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周华第二天就乘早班车离开了龙江。
“过阵子我们要订婚了。”送走周华,陶小同对阿言说。“有合适的,你也找一个。”她的声音轻得像自语。
“你真心这样想吗?”阿言盯着她的眼睛问。
她点点头,站起来走到外面。门前花径上,夜来香开得正好,清风里,花枝点点颤动。突然一阵疾风,眼前的一切都在翻卷,馬路对面,沿着山脚匍匐而上的南瓜藤每一张叶子都翻了上来。乡村的疾风,说来就来,大大咧咧地穿村而过,月桥花院门前,没有遮挡之物。
5
阿言在庙会结束之后就离开了,清晨打开微信,陶小同再也看不见阿言的问候。一些夜晚,她在梦里醒来,急急登录微信,点开阿言的头像,却一句话不说。
一个多月后,阿言回龙江,同时回来的,还有同村的李紫嫣。陶小同迎着银灰色帕萨特走过去时,副驾驶室的门先打开了,李紫嫣像一枝艳丽的玫瑰落在地上。陶小同怔住了,她没有认出她。
“不认识?”李紫嫣望着她笑,“李紫嫣啊,阿言同班的,我记得我们毕业那年你还很小,一年级吧?”
“二年级。”陶小同笑了笑。她是真认不出李紫嫣了,印象中,李紫嫣是个绑着马尾辫的大姐姐,怎么突然就这么大了呢。她仔细看了看她,卷曲的长发,粉色唇彩,一袭粉色长裙,粉色单鞋,尖细的鞋跟…一她终于在她开口说话的神态里依稀辨认出了他们家人的特征。
陶小同引着李紫嫣进了月桥花院。休闲一角,她们回忆起小时候,多年未见,两个同村女孩迅速熟络了。
“真羡慕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李紫嫣叹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她的手指圆润白皙,指甲涂成深粉色。她轻轻晃动杯里的茉莉花,浅粉的眼影下,一双眼睛幽幽地望着晃动的花瓣,陷入沉默。
“阿言呢,怎么没进来?”陶小同打破沉默。
“他说回老屋整理一下,他爸妈也回来了,把老屋打扫出来,以后可以常回来住。”
“真好,越来越多的人回村庄,有人的龙江才是龙江。”陶小同由衷地说,“你爸妈现在在哪里?回来这么久都没看见呢。”
“他们跟我大哥住。我家那老房子也走不进去了,楼梯都坍陷了。”李紫嫣说着,仰头望向门外。
“你住我这儿吧,我这里没什么客人,清净。”陶小同说。
“阿言说他开了房间,可以给我住。”李紫嫣说完,开心地站了起来。
像被黄蜂蜇了一口,陶小同抖动了下。李紫嫣没有看见,她轻盈地迈开步子,走向后面的楼梯。陶小同紧跟上去。
“我就住这里了,哪也不去。”她躺在晓雾坊的杉木大床上,长长呼出一口气,摊开手脚,舒适地闭上眼睛,刷过睫毛膏的长睫毛扑闪着。
傍晚,阿言走进月桥花院时,李紫嫣刚刚睡醒从楼上下来。陶小同拿出热在锅里的菜,两个人坐下来吃饭。
“你爸呢?”
“先吃了。”
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饭。陶小同拿了碗筷去洗,李紫嫣走到外面跟阿言喝茶。
“好啊,阿言,去年让你帮我那店写副对联你推说写不好,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陶小同听见李紫嫣在外面大声叫嚷着说话。她擦干手,走了出去。
“阿言对你可真好!”李紫嫣看了陶小同一眼说。
“你那店贴什么对联啊!”阿言笑。
“紫嫣开什么店呢?”陶小同一边往各人杯子里加水,一边问。
“早不开了,店铺都转让了。”李紫嫣盯着自己的指甲说。
“她原来开了个美甲店。哪需要什么对联嘛。”阿言继续笑,“不过她现在可是李总哦。”
李紫嫣没有再说话,当晚一个人入住晓雾坊。第二天一早,阿言送她离开龙江。
“不是说要住几日么?”陶小同送至门口问。
“有急事,先走了。”李紫嫣说着,慢慢摇上车窗。
陶小同站在门前,看着银灰色的车子消失在前面的转角。
阿言一个人回来了,他将车子停在月桥花院门口,不熄火,大叫着陶小同的名字。
陶小同上了车。车子无声地向着村外行驶,阿言左手把住方向盘,右手伸过来,试图握住陶小同的手。陶小同缩回手。
“你女朋友呢?”
“是同学,回去了。”
陶小同默然望向窗外,道路两边,不时闪现成片的芦苇。
车子在一片芦苇旁停下来,陶小同跟着阿言下车,风吹着成片的芦苇,发出呜呜的声音,晃动的芦苇丛让陶小同陷入一种恍惚的状态。阿言打开后备箱,拿了把柴刀走向芦苇丛。
“等一下。”陶小同大叫一声,走向这一片芦苇,她的头发随风飘起,脚步轻盈。芦苇丛里,阿言无声地从后面抱住了她,柴刀扔在一旁。陶小同转身紧紧将他拥抱。
这一天,他们割回了大捆芦苇,散在月桥花院门前,两个人一束束整理好,交给陶小同父亲,捆成几把扫帚。
6
春天了,脱去厚厚的羽绒服,陶小同拿着扫帚扫门前的落叶。春节里周华回家,两家大人要求订婚。一听订婚,陶小同突然一惊,说不需要吧。周华说不订婚也没事,到时候直接结婚吧。他俩意见一致,周华父母没再说什么,倒是陶小同父亲,唠叨了几次,说自己没少喝村里人的订婚酒。 阿言和他父母也回龙江过年,大年三十,阿言来到月桥花院,陪陶小同守着火盆看春晚,看完春晚,两个人一起放烟花。黑暗的夜空里,五彩的烟花朵朵綻放,陶小同望望夜空,又望望阿言,此时此刻,她很想阿言能对她说些什么,但阿言放完烟花就回家了,说父母在家里等着他吃隔岁呢。第二天周华和他父母过来,周华在月桥花院住了两天,像在校时一样,他们安静地一起干活、吃饭。“龙江呆腻了就回医院应聘,咱们有把握的。”周华说。他还是没有放弃让陶小同回医院的打算。
阿言初三就离开了龙江。正月里,阿言的信息寥寥,也很少给她点赞。陶小同都有些害怕微信了,更是长时间不敢发朋友圈,没有阿言的点赞,整个朋友圈像一片荒原,陶小同觉得寒冷。她常常看着阿言的微信发呆。有一晚,她做了个梦,凌晨梦醒,天还没亮,就急急给阿言发了信息。
阿言回了趟龙江,帮陶小同整理月桥花院的花圃,一些泥土翻新,一些花籽撒下去。晚上,阿言连夜离开,说春季公司事务繁忙。陶小同站在月桥花院门口,向着银灰色车子离去的方向静静挥手。
天气日渐暖和,月桥花院经常有游客入住。陶小同制作了一份龙江的宣传小册子,做成折叠明信片的样式,着重介绍龙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貌。她决定直接送去城里,让阿言的广告公司做。没有与阿言打招呼,她一个人坐清晨早班车出发,到城里时,正是上班时间,她拦了辆黄包车,想给阿言一个惊喜。
一眼就看见了“名言广告”的牌子,陶小同跳下车,付了车钱,就冲着大门跑进去。推开门,看见一个长头发的女子坐在休闲椅上吃早点,听见有人来,那女子转过身。
“陶小同!”
“李紫嫣!”
两个人几乎同时喊出声来。李紫嫣站起,拉了张凳子让陶小同坐。陶小同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扯了一把,里面空空荡荡的,人也跟着恍惚起来,接下去李紫嫣说了些什么,她自己又说了些什么,她全不知道,她似乎忘了此来的目的,茫茫然站起来往外走时,阿言进来了。
“你怎么来了?”阿言边进屋边让她坐。她又坐下,想起此来的目的,仿佛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她一大早坐了车来,一路想着如何给阿言一个惊喜,想着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简笔画印刷时的着色问题。她打开紫色的布艺拎包,拿出设计草图放在桌上。阿言靠近了看,李紫嫣站在一边,眼睛往草图上瞟了一眼,说:
“有才艺真好!”
她的声音不温不凉,脸上没多少笑容。陶小同不知什么意思。
阿言认真看了宣传图册,提了几个小建议。而后,他建议李紫嫣带陶小同出去走走。
陶小同随了李紫嫣出来,两个人往江边走,四月的风吹动她们的长发。这一天,李紫嫣是一袭暗红色长裙外搭一件同色系长款线衫,陶小同一款长休闲服加小脚裤。李紫嫣的高跟鞋踩着江边的水泥地面,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她卷曲的长发全部梳向后面,胸脯随着脚步有节奏地颤动着。在她身旁,平胸的陶小同感觉自己简直是个没发育的乡下丫头。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中间似乎站着一个人,阻止她们相互靠近。
“你的事,阿言总是很用心。”李紫嫣看了一眼陶小同说。
“他是对龙江热心吧。”陶小同说。
“我和阿言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初中毕业我出去打工,阿言去职校读美专,兜兜转转,又碰到一起了。”她说着咯咯笑了。陶小同也笑,却不知自己笑什么。
三个人在“名言广告”旁边的小炒店里吃了中饭,阿言与李紫嫣喝啤酒,陶小同一个人喝白开水。李紫嫣修长的手指抓着啤酒瓶,给自己和阿言频频添酒。陶小同发现她的指甲涂成了深红色,扣在酒瓶上,像片片花瓣。吃过饭,陶小同要走,阿言站起来想送她。李紫嫣大笑着对陶小同说:
“阿言他想酒驾呢。”
陶小同招手叫了辆黄包车,一个人去了车站。
中午的阳光照进中巴车,落在座位与过道上,带往乡下的货物随意堆放在过道中,陶小同感觉自己也像是一件物品,被扔在闷热的春天里,整个人昏昏沉沉,头晕得厉害。好不容易到了龙江,走进月桥花院,手机微信提示音响起,是阿言发来的信息:“到家,回个话。”
“以后不要联系了。”陶小同发出信息,删除阿言的微信,关了手机,走进梅子阁,躺下便睡。
再次见到阿言,是几天之后。阿言特意送了制作好的折叠式宣传册来,还带了一箱酒给陶小同父亲。
“李紫嫣呢?”陶小同问。
“去省城了,她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我们不是一路人。”阿言说。
晚上,父亲开了瓶酒,给阿言和自己倒上。陶小同也想喝。你不会喝酒,阿言说。不会喝别喝,父亲也说。陶小同不管,说我想喝就会喝。陶小同发现自己其实是很能喝的,这个晚上喝了多少,她已经忘记了。
这天晚上,阿言还睡晓雾坊。上楼时,他有些东倒西歪。他喝多了。陶小同走上前试图搀扶,一不小心,上楼梯的脚就踩了空。阿言迅速伸出一只手揽住了她。进了晓雾坊,阿言一头栽到床上,一只手还拉着陶小同。
“小同!”阿言叫了她一声,伸出双手,猛地将她拖到床上。陶小同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席卷而去,一股混合着酒气的令人眩晕的力量,像汹涌而至的潮水,要将她整个儿淹没。沉浮了几秒,陶小同猛然清醒,挣扎着推开阿言,站起身往外走。
“小同——”阿言又叫了她一声。
有一瞬间,陶小同几乎要回头了。她看了阿言一眼,还是飞快走出房间,关上了房门。因为动作过猛,关门时本该有的吱吱呀呀声压缩得近乎成了一声惨叫。
7
梨花落了,漫山火红的杜鹃落了,龙江的绿次第葱茏,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催生万物,向着火热的夏天不断呐喊。青豆饱满得要撑开豆荚的时候,庙会文化活动节筹备工作又开始了。
“农历六月十九,龙江,不见不散。”李紫嫣转发了阿言做的庙会文化节宣传帖子,陶小同也转了。五显庙群又热闹起来。
“大家把亲戚好友都拉进群来。”阿言呼吁大家。 李紫嫣拉了许多人进来,在群里一次次发言表示欢迎,连续发了几个红包。抢到的人都说“谢谢李总”,李紫嫣哈哈笑着,俨然成了新群主。
一天,廟会策划群的伙伴们一起回来了。陶小同站在门口,看见几辆车开过来,停在她家门口。阿言也来了,车门打开,李紫嫣从副驾驶室下来。一伙人闹闹嚷嚷进了月桥花院。
“小同,晚上大家都住这,你安排一下。”阿言对陶小同说。
“关系已经确定,对吗?”微信里,陶小同问阿言。
“没有的事。”阿言说。
“那怎么偏偏她坐你的车来?”
“大家都一起的,坐谁的都一样吧。你呢?想好没有?离开周华,我马上娶你。”
陶小同无言。
这天傍晚,陶小同走出月桥花院大门,看见李紫嫣站在路边,低头弄手机,像等什么人。她在她身后喊了一声,李紫嫣猛吃一惊,回过头来,笑着说:“要吓死人啊!”她鲜红的嘴唇娇艳欲滴。
“站路边干嘛呢?要下雨了。”陶小同说。
“阿言说带我去外边水库看看,一起去吗?”李紫嫣似乎很开心,拢了拢头发,问陶小同。
陶小同摇头,她的心一点一点抽紧,渐渐有些哆嗦了。她深怕李紫嫣看出,努力轻松笑着,声音很大地说:“那里蛮好的,你去吧,我去过多次了。”
陶小同记得阿言离开时,跟她说今晚去村长家商量庙会的事,没有提及去水库。
“我去五显庙看看,在外面等他。”李紫嫣说着,一步一摇地走了,绿色的长裙风里飘着,长发柔和地拂动在身后,女人味十足。
陶小同突然就悲伤起来,这悲伤像暮晚的风一样阵阵席卷。她就这样看着李紫嫣一路走出去,走过五显庙的石桥。她的呼吸急促起来,飞速跑进月桥花院,跑上楼,趴在梅子阁的窗前。
阿言的车一会儿就来了,陶小同看它驶过月桥花院,停在五显庙的石桥边,看着李紫嫣上了车,看着车子转过弯道,消失在眼前。她掏出手机,快速摁出几个数字。
嘟嘟的手机提示音一直响着,没有人接听。很久很久,陶小同趴在窗前,任大风狂乱地卷起她的长发,雨点打进窗来,淋湿她的头发,她的眼。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陶小同一惊,抬头看了一眼,颤抖着按下接听键。
“小同,有事吗?”李紫嫣的声音,“阿言在开车,需要的话晚点让他给你回话。”
“不要了,没什么事。”
陶小同觉得这声音仿佛不是自己发出来的,仿佛是来自遥远宇宙的声音,缥缈、低沉,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无谓与从容,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她挂了电话,木然站在窗口。风呼呼吹来,整个世界倏然隐遁。
不知过了多久,陶小同听见楼下父亲喊她的声音。去村长家的伙伴们回来了,大家呼叫着陶小同,开心闲聊。没有人说起阿言和李紫嫣,陶小同也好像忘了这两个人,她一直笑着,仿佛这实在是很开心的一个夜晚。
那一晚,阿言和李紫嫣没有回来。
两天后,陶小同去了周华那里。周华上班,陶小同就在他租住的房子里昏睡。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饿了就打开冰箱找东西吃。有时,她站在窗前,望着楼外高高的建筑发呆,整个世界遥远地退去,只剩下她一个人,站在窗帘后望着阳光静静铺在地板上,空调制冷的声音与窗外的蝉鸣响成一片,她的内心空洞而苍凉。有些夜晚,周华值班,她跟了他去医院,看见护士室里的护士,她仿佛看见了实习时候的自己,单纯而快乐。那时候,她的世界只有周华。
还有两天,龙江庙会就要开始了,父亲打来电话,告诉她月桥花院客人很多,让她早点回去。陶小同谎称自己生病。放下电话,陶小同抬头看见正望着她的周华,他眉头微蹙,眼里有一种凝重的忧虑。
“咱们结婚吧。”周华说着,走过来轻轻抱住她。陶小同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
庙会前一晚,阿言布置第二天的人员分工,五显庙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陶小同在微信群里看见了大家拍的图片,还有很多小视频,她没有点开。她也不上朋友圈了,阿言的微信早已屏蔽。但她特意翻看了李紫嫣的朋友圈,看见阿言站在五显庙春亭前给龙江庙会志愿者们讲话的图片,还配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她复制这段文字,百度,果然就出现了。刚加微信时,她常常惊叹李紫嫣朋友圈的文字之美,直到有一天,李紫嫣复制了一段她熟悉的文字。
“李紫嫣怎么记得那么多句子。”有次,她故意跟阿言说。
“哪里抄来吧,管她呢。”阿言笑着说,“我从来不看她的东西。”
“她就是给你看的吧。”陶小同说。
有时候,陶小同觉得自己太无聊了,怎么就堕落到这地步呢,竟然背后揭人之短。这样想时,她心里恨恨的,又开始怀念那个单纯美好的自己。
陶小同走到窗边,看见夜幕下灯火闪烁。读书时,陶小同一直向往能在这个城市,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现在,她就在这样一盏灯下,内心却空如深谷。她望着深邃的夜空,那一颗特别明亮的星一眨一眨的,她一直凝望着,梦想走进那颗星星里面,她觉得自己好像飞了起来,羽翼刷刷震动着。有一片灵魂就在这时落下去,她闭上眼睛,感觉到疼痛。
那晚的梦里,陶小同又回到了龙江。戏服展示区一角,她挑了件宫装,直接套在自己身上,阿言和李紫嫣都站在一边看着她笑。陶小同没有笑,她低头整理宫装腰间装饰的彩色飘带,还拿出手机打开摄像机看了看自己的发型。阿言说,快,轮到你上台了。陶小同匆匆忙忙朝戏台走,正想加快脚步时,扑通一声,她摔在了地上。裙子太长了,她扑在地上抱怨。她想有个人来扶起她,还想,最好是阿言。突然地,李紫嫣的脸又出现在面前。
8
庙会文化节开幕式这天,陶小同一早就赶了回去。周华有点不放心,说不急,过两天就是周末,一起回,反正戏要演五天呢。但陶小同突然等不及了,她一个人早早起床,跑到车站,赶早班车回到了龙江。
五显庙内,祈福仪式已经结束。陶小同拿了香纸烛,一个一个香案敬香、跪拜。五显神端坐在莲台之上,像千百年来一样,看着他的信众虔诚朝拜,不发一言。 陶小同闭上眼睛,想像往年一样祈祷。可是,她要祈祷什么呢。阿弥陀佛,她听见自己念了一声。真是好笑,對着五显神念阿弥陀佛,她对自己说。她在心里笑了下,或许,脸上也笑了。然后她站起来,走出五显庙,回了月桥花院。
陶小同进门时,父亲正拎着篮子准备出门。
“今天不要摘菜吧,庙里吃。”陶小同说。
“不摘放那里老吗?拿到庙里吃不会吗?”父亲似乎还在为她迟迟到家生气。
龙江庙会活动期间,龙江人都去庙里吃,这是多年以来的风俗,从没变过。有些东西就这样永远不变。为什么这样永远不变呢,陶小同有点生气地想。
但是有些东西变了。陶小同轻轻叹息,一种悲凉从脚底直直往上升。她明白今天已不是昨天,门前的流水已不是她曾漂洗过衣服的水,那一片飘落下来的灵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月桥花院里人进进出出,住宿的,喝茶的。陶小同不停站起来给人倒茶,脸上挂着一个主人该有的笑。当她正感觉疲惫时,听见门外马路上有人大声叫她的名字。她跟大家简单交代了一句,就陕步走出门来。
“演《秦香莲》了,快去看吧。”一个小伙伴站在门前马路上等她。
陶小同跟了上去。去年庙会文化节期间,这个戏班子按要求上演了许多龙江戏班的老戏,唯独没演《秦香莲》。大家都说,当年龙江戏班的《秦香莲》演得实在太好,已成无法复制的精品,再没人敢在龙江上演了。不知演到哪了,陶小同想着,心里就有点激动,快步走过了五显庙石桥。
“好看好看!”
陶小同正想跨进五显庙门槛,听见庙外戏服展示区传来一片欢呼声。她转过头,只见一位穿着戏服的女子背对着她站在溪边小路上,一群人围在旁边,举着手机拼命拍照。陶小同走过去,一眼看见人群中举着手机的阿言。阿言也看见了她,站起来,微笑着伸出一只手,示意她过去。
陶小同正犹豫时,那个穿戏服的女人转过身来,千娇百媚。是李紫嫣。
“小同,快来试穿。”李紫嫣大声叫。
她拿了阿言的手机看自己的照片,夸张地笑个不停。换个方向,摆个造型,她又大声叫阿言拍照。
今年戏服展示区外新增收费试穿项目。这是去年庙会文化节结束后商定的。伙伴们都说,这样可以增添乐趣,吸引更多游客。陶小同心里反对,她对这些龙江戏班留下的戏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敬意。这些曾经的戏服理当被瞻仰,被膜拜,而不是作为商用服装出租。陶小同曾经认真跟阿言说过这个问题,但阿言没有多说什么。
也许是自己跟不上时代。陶小同落寞地想。她站在一边,看着一群人重又举着手机笑闹着闹着。那件有着五彩飘带的宫装,穿在李紫嫣身上。陶小同感觉自己完全在热闹之外,她站不住了,一个人走进五显庙。
哀伤的曲调响起,戏台之上,秦香莲正悲愤地哭诉。陶小同在春亭大红的柱子旁找了个位置,坐下来。
“香莲状告陈世美,破镜不曾望重圆,他身登龙门把心变,杀妻灭子禽兽一般……”
戏台旁的字幕显示屏上,秦香莲的唱词一句旬清晰呈现。陶小同惊讶地发现,秦香莲竟是一个如此刚烈的女子。陈世美是个坏男人,小时候看《秦香莲》,陶小同只留下这印象。她从来不知道秦香莲是这样坚强果敢的角色。
像是进入了戏里,陶小同有些激动。咣当的锣鼓声中,她莫名兴奋起来。陈世美被摘下官帽,除去官服,台上的秦香莲扬眉吐气。陶小同站起身,跟庙内的观众一起拼命鼓掌。
傍晚的龙江瞬间清静了。陶小同拉了张凳子坐在门口,感受风从五显庙的方向吹来。饭后步行的人,一个个经过月桥花院。
“小同。”银灰色的车停在门口,车窗里,李紫嫣大声招呼陶小同,“一起去转转。”
“你们去吧。”陶小同望着李紫嫣身后那双望向她的眼睛,摆摆手,微笑。车窗缓缓关上,车子启动,离开,消失在五显庙外面的转角。
不是月桥花院。陶小同突然想。民宿得有个与龙江相称的名字,与五显庙相呼应的名字。可那是什么呢,陶小同一时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