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br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肢长骨骨折发生率较高,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及各种机械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四肢长骨骨折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在治疗方面,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仍然是目前骨折治疗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I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mm×32mm,最小为10mm×8mm。神经缺损长度9—22m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5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伤侧指腹感觉恢复s3+,两点
期刊
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严重损伤,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16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LAB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重建术,同期随机选择24例自体骨-髌腱-骨(B-PT-P)部分髌韧带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09年我刊共刊登论文366篇,组织了"组织修复"、"颅脑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与关节损伤"、"人工关节"、"胸部损伤"等多期重点号,基本反映了我国创伤救治方面的新进展.现就主要刊文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Ⅰ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 mm×32 mm,最小为10 mm×8 mm.神经缺损长度9~22 mm. 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5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伤侧指腹感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1,2]。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及随访时间的延长,融合导致的邻近节段退变也逐渐引起了脊柱外科医师的重视[3-5]。创伤导致邻近1~2个节段骨折脱位仅有2例[6,7],骨折脱位发生在融合节段本身水平仅有1例[8]。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颈前路C4、C5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因外伤导致C6/7水平椎
期刊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DAI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DWI与常规MRI序列脑内病灶的检出数,分析DWI中不同部位病灶数与患者相应GCS、GOS评分的关系. 结果 (1)29例各序列脑内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为:DWI(19.24±5.72)个,FLAIR(14.41±4.50)个,T2WI(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本组患者33例,伤椎部位:T_(11)3例,T_(12)11例,L_110例,L_29例.其中单纯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30例.合并截瘫33例.对单纯压缩骨折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合并截瘫椎管占位明显者固定后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开大术,并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
尺骨茎突骨折往往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存在[1],是临床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但该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的稳定及功能的影响,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是否有关联,乃至与桡骨远端骨折后慢性腕尺侧痛、尺腕关节功能障碍、腕关节活动度减小等晚期后遗症是否有关系等,至今仍有争论。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逐步老龄化,针对老年患者颅脑创伤的救治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颅脑创伤在创伤患者中的发生率居第二位,且病死率最高.虽然国内外众多医学机构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颅脑创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整体的救治状况而言,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1],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 45%[2,3],但SFMC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儿童SFM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