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阶段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历程研究

来源 :国土资源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社会历史阶段的发展,政府信息公开其实自原始社会就存在了,并依靠生产技术的革新而进步。本文对国内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紧扣生产技术与历史的视角,将政府信息公开置于根据生产技术划分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慧社会5个社会历史阶段并予以透视和分析。通过梳理、研究与归纳我们发现,政府信息公开随着技术的发展,呈现观念日渐开放、手段日新月异、透明度越来越高、内容日益丰富的特点。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每次技术的更新换代都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
其他文献
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实践养成,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着力构建“手拉手共成长”艺术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主要方式,它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培养研究性和学术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可以在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根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了新要求.青岛市即墨区为培育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生态,倾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发
城市工程地质勘查要求宏观、全面地掌握地质地貌、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等情况。本文以4个规划新城为工作区,利用SPOT-5、TM等多源遥感数据,深入分析影像光谱特征,选择最佳单波段或波段组合,通过多种遥感技术方法进行北京规划新城工程地质勘查中地貌类型、地质环境信息提取及研究工作,探讨遥感数据波段、遥感技术方法在地貌类型、地质环境信息提取方面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选择适合的图像处理方法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过程中集成相关部门信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过程需要的相关部门信息,分析了信息集成共享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网络专线实现信息嵌入式集成的技术路径。本文提出的技术路径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为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精简纸质材料、提高相关信息审核效率、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然资源指标主要用于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目前,自然资源指标研究主要是相应领域的指标体系建立,但自然资源指标动态更新机制的研究甚少。自然资源数据具有多源异构、规模大、更新频率高的特点,指标的动态更新难度也较大。本文基于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了一个灵活的指标模型构建器,通过构建各类指标计算模型,实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自然资源指标动态更新,为自然资源指标动态更新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时空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应用价值,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给数据存储、治理、挖掘和共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释放时空数据价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时空数据湖的设计理念,给出了物理上分布式存储、逻辑上集中式管理的混搭式存储架构,构建了以时空信息资源目录为人机交互窗口、以时空信息脉络为关联纽带的时空数据管理体系,提出了时空数据治理的实施路径,以及构建时空数据溯源图谱的方法。实践表明,时空数据湖是释放时空大数据巨大价值的有效载体,在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数字政府一体化审批和智慧
住房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要求对市场异动及时提示、指导和预警,精准分析市场形势。本文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房地产相关土地、住房、金融等市场数据,人口、社会、经济等宏观统计数据,以及房地产政策、舆情等方面信息,开展系统设计与技术开发,建立了包括数据、指标模型、知识和应用等多层次架构的房地产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表明,系统有助于对房地产市场开展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估,有效支撑国家房地产调控工作和房地产用地供应政策制定。
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本文基于智慧黄山时空信息平台,对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地质灾害点数据库、气象降雨量、历史降雨量、2003年以来的地质灾害数据、720°全景影像等多源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形成地质灾害预警大数据,分析历史灾害点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将降雨量列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子,构建临界降雨判据模型,开发地质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区县、乡镇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实现预警时段由24小时缩短为1小时、预警范围由以区县为单位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