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尝试,是基于国家新课改和美术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情感和体验的刺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文中结合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一定探索,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学生 美术教学 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85-01
2011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美术课程总目标设定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出了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强调愉悦性,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看出其目标及功能由“知识与技能”逐步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转变,更加侧重教学活动中的生活性、体验性和情感性。
美术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处于新时代的学生也不断变化。那现在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并乐在其中?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意义感的美术教育?“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是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探索。
一、美术学科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随着国家新课改进一步发展和推动,不同学科都正在研究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美术教学实践当中。那么,何为“体验式教学”呢?
“体验式教学”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体验”为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关注教育主体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体验性结合,激发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需求,注重教育主体的感悟和每个个体的独特体验,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教授在进行美术课程改革研究中发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临摹法虽然能够让教育主体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却是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更着眼于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体验融合知识、用知识丰富经验”。
“体验式教学”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将二维画面变成三维的立体形象;亲自体验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感受艺术家在当时创作的情境;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艺术表演法来表现实际故事或者想象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者以故事再现的方式配以情景感的音乐和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或设置游戏场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体验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乐于学习和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结合教育实践,笔者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和计划性地探索和运用“体验式教学”。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目的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并能够学习山水画基本技法,尝试画一幅山水小品。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等特性,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配合一幅徐徐展开的独钓寒江雪的画卷,让学生带入到老翁这个角色身上,运用到学生的五感当中的听觉、视觉、感觉,为学生营造故事情境,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感受到山水画带来的意境,以一种投入的状态进入美术课堂的学习。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继续播放轻声音乐,巡回辅导。辅导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感受的提点,例如想象自己处于桂林山水的美景当中,或者是一名隐士走在山间小林……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这是一节情与景交融的创作课。在学生在学习山水画技法的同时,感受中国山水画中画家独特的情感、艺术的魅力、对生活的理解。但也有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常识、实践和反思,逐步深入研究探索。
三、关于“体验式教学”意义与反思
“体验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优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确保了学生在美术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术学科带来的乐趣,自主探究知识,既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丰富美术教学形式和方法。
但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一节美术课每一种课型都能采用“体验式教学”,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生搬硬套,脱离学生具体情况,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师在美术教育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应立足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明确其指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突出学的主体参与性,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潜能。
随着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的乐趣,突出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增强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基于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在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实施与推进中如何高效地开展?如何有效运用?这些问题仍需结合实践,不断尝试并反思。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夏早.《初中美术课程情感体验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学生 美术教学 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85-01
2011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美术课程总目标设定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出了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强调愉悦性,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看出其目标及功能由“知识与技能”逐步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转变,更加侧重教学活动中的生活性、体验性和情感性。
美术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处于新时代的学生也不断变化。那现在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并乐在其中?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意义感的美术教育?“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是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探索。
一、美术学科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随着国家新课改进一步发展和推动,不同学科都正在研究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美术教学实践当中。那么,何为“体验式教学”呢?
“体验式教学”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体验”为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关注教育主体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体验性结合,激发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需求,注重教育主体的感悟和每个个体的独特体验,从而强化教学效果,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教授在进行美术课程改革研究中发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临摹法虽然能够让教育主体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却是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更着眼于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体验融合知识、用知识丰富经验”。
“体验式教学”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创设易于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将二维画面变成三维的立体形象;亲自体验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感受艺术家在当时创作的情境;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艺术表演法来表现实际故事或者想象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者以故事再现的方式配以情景感的音乐和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或设置游戏场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体验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乐于学习和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结合教育实践,笔者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和计划性地探索和运用“体验式教学”。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目的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并能够学习山水画基本技法,尝试画一幅山水小品。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等特性,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配合一幅徐徐展开的独钓寒江雪的画卷,让学生带入到老翁这个角色身上,运用到学生的五感当中的听觉、视觉、感觉,为学生营造故事情境,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感受到山水画带来的意境,以一种投入的状态进入美术课堂的学习。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继续播放轻声音乐,巡回辅导。辅导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感受的提点,例如想象自己处于桂林山水的美景当中,或者是一名隐士走在山间小林……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这是一节情与景交融的创作课。在学生在学习山水画技法的同时,感受中国山水画中画家独特的情感、艺术的魅力、对生活的理解。但也有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常识、实践和反思,逐步深入研究探索。
三、关于“体验式教学”意义与反思
“体验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优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确保了学生在美术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术学科带来的乐趣,自主探究知识,既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丰富美术教学形式和方法。
但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一节美术课每一种课型都能采用“体验式教学”,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生搬硬套,脱离学生具体情况,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师在美术教育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应立足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明确其指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突出学的主体参与性,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潜能。
随着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的乐趣,突出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增强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基于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在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实施与推进中如何高效地开展?如何有效运用?这些问题仍需结合实践,不断尝试并反思。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夏早.《初中美术课程情感体验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