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学业发展之辨——兼论儿童全面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学业标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概念的梳理,提出了儿童全面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概念,并进一步提出构建儿童全面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以此解决如学生评价“唯分数”等教育评价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引入三阶层体系的背景之下,学界对我国《刑法》第14条中犯罪故意的体系性地位产生了诸多争议.在犯罪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法的主观化和罪责的客观化、规范化,心理性故意确立了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地位,而罪责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则留在罪责层面,成为罪责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以不法论的基础还是从我国实定法的角度来看,心理性故意均应归属于构成要件而非罪责;在承认故意的双重地位的前提下,对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采取“法律效果转用的罪责理论”是迄今为止最为妥当的见解;关于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的关系,我国《刑法
生物多样性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层次性特征要求其法律规制体系应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新时期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兼具自然资源保护、国家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等综合性目标,要求必须以总领性、宏观性的思路发展和完善法律规制体系.系统性法律规制因具有推动政治决策法律化、符合生物多样性层次性规制要求、实现公众利益和保障法律规制效率性优势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法律规制包括了规制依据、规制主体、规制手段和规制对象等要素,可以此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生物多样
在应对突发事件而组织、调配、动用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财政应急实践又是透过预算法上的一系列应急机制进一步展示其行动轨迹的,能否在预算层面提升公共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利用水平成为审视国家应急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分析预算法上的相关应急机制安排,发现其适用范围过于局限于紧急处置阶段,缺乏风险预防的制度化考量;当风险转变为现实危机时,应急机制又过于注重资金保障,忽视预算法内在的行为约束要求;进一步到恢复重建阶段,预算法应急机制还面临与预算法之外的其他风险应对专门
李唐之初,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建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法律精神和治理智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上的“民本”理念呈现出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的鲜明“中国”精神价值特色.唐季以降,随着长城体系的打破,中华法系在农耕与游牧生产方式交织影响下,“民本”理念中增加了多民族和谐共存的内容.整体法律价值出现天下一体、文化正朔、民族共融的新补充.宋、辽、夏、金政权对峙期间,各政权围绕客观上异民族多元文化共存这一前提进行法律治理新模式的建构.两宋在“大一统”框架下推进法律“一道德、同风俗”的模式.辽朝在南北异质文化下探索
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中央机关秘密设在上海,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设在江西瑞金,两地相距1500多公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共产党人打造了一条秘密的交通线,从上海—香港—汕头—永定—上杭—连城—长汀,最后到达瑞金.通过这条交通线,重要的文件及情报得以传送,紧缺的物资得以运送,各级干部得以派送.其中,这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为苏区输送卫生人才、运输急需的药品和器械,为壮大和发展红军的卫生事业、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期刊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进一步促进刑事案件审判活动的繁简分流,提升刑事审判效率,但也在挑战着传统的刑事审判规则.作为行使刑事审判权力的国家机关,法院在审理认罪认罚案件过程中,存在法检关系、审理程序、庭审内容、应对上诉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同时,还面临精准量刑难以推进、程序效率价值不明、庭审实质效果不足、对上诉权制约无力等方面的难题.对此亟需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升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综合质效,其举措应包括但不限于:限定精准量刑的适用条件、健全分案和程序转化规则、明确庭审的审理重点和审理方式、确定并规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其中,关于BBNJ国际协定的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是否包含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这一问题,各方代表立场不同,再次成为谈判焦点之一.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国家利益视角分析,得出中国应当支持此原则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性条款之中.但是,解构当前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内涵与适用,结合现有各方立场,得出此原则最终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的实然可能性偏小.基于此,建议中国
志气、骨气、底气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有的精神品质,具有特定的时代意蕴和科学的价值考量.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凝聚丰厚的文化蕴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存有本质关联.要将文化作为培育时代新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开设好文化课堂、开展文化实践、营造文化环境,构筑起激发、蕴育、淬炼、熏陶的有效培育路径.
大学人才战略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实现大学治理和现代化的内在前提,也是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本质要义.正确理解人才价值是大学人才战略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人才的政治价值、战略价值和创造价值.党管人才是大学人才战略的根本保障,重在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学人才制度的治理效能、公正合理的人才待遇和持续有效的人才凝聚.科学认识和把握人才规律是实施大学人才战略的基本方法,应确立品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人才成长的基本关照和共生性人才生态的建造.放大人才效应是大学人才战略的功能表征,核心在于人才的引领效应、聚集效应和文化
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思想中明确的大战略、大思路、大举措.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功能具有指挥棒特性,内容具有整体贯通性,实施具有结构平衡性,组织具有关系协同性,影响具有外溢推动性.其重要价值在于: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性调整,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性建设,促进教育生态根本性变革,促成教育服务格局性重塑,推动价值力量凝聚性生长.针对教育评价本身及其背后的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教育治理、社会服务等所构成的问题系统,改革要建立由教育评价形成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