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估算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方法和重点,旨在锻炼学生的数感、培养孩子的逻辑和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要我学数学向我要学数学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估算;理性思维;意识培养;教学方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好数学多么重要毋庸赘述,那么如何学好数学,怎样推开数学的大门,笔者认为,首先要学好、掌握好估算这把“金钥匙”。
一、估算的重大意义在于应用极度广泛、培养理性思维
估算是指在没有办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测量时,所采取的一种估计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判断。
估算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衣”可通过估算室外温度、风速来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可通过估算自己的饥饿程度和“七分饱”健康饮食习惯来合理膳食;“住”可通过估算自己房间大小陈设,整齐合理摆放;“行”可通过估算时间、路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避免迟到,等等。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包含着估算,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估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好估算切不可局限在大概的判断目标的数量,而是对提高学生的数感和做事的计划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乃至于培养学生更快速准确、分析研判所处环境形势都大有裨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对于他们提高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要轻视、更不要放弃这种技能的培養,而应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知晓估算的应用特点和重大意义。还要充分认识到,培养估算的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场景设定更贴近生活、估算的运用更加经常,才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累加、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定情境、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估算的教学关键在于丰富方法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从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固化下来的经验来看,总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用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入。将结果明显有量级区分的题目,采取连线的方式找结果。例如39×5和19×7两个乘法算式,计算开始时,孩子们都用笔列竖式进行计算,但我立刻就得出了答案、做好了连线,孩子们都显得很惊讶,我再将估算的方法娓娓道来。就是把39估算成40,再把19估算成20,那么39×5的结果就是略小于200,而19×7的结果则略小于140,所以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这样既降低了计算的难度、节省了时间,更让学生发现了捷径,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从而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掌握了估算的知识和方法,对估算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练习。孩子们知道了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简便特征,但在体验上往往很少,与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对此笔者尽可能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比如购物时列举物品清单后,快速估算应该付多少钱,选择哪个面额的纸币;或者一定数量的小朋友从A点到B点,打车坐4个小朋友需20元,坐地铁每个小朋友需3元,用估算来选择交通工具等等,强化学生估算认知,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好处。三是用开放性的课堂作业引发讨论。给孩子们设置能够立刻进行的估算的课堂作业,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比如校园里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片树叶,由同学代表对估算的过程和步骤进行介绍,通过列举不同的方案、办法,选择灵合的估算方法,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激发盎然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三、估算的意识培养在于先估算再精算、先估算再检验
估算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方法、基本技能,更是一种良好的意识、一种善于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具备了这种意识和习惯,学生们才能更加自觉地注意估算的运用,才能更加自觉地注重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估算的教学也要注重意识培养的环节,把这个关键环节抓住抓紧,更要注重情境设定,把估算的氛围营造浓厚,如果单纯地就数学问题、数学计算进行估算教学,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就算做正确,但同时要注重及时的校准偏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先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使估算与计算的结果反复对比,增加估算的准确性,客观上也会增加使用估算的频率和实效,形成习惯上的良性循环闭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涉及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同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更好、更快的解题方法,不拘泥于机械的公式,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性解题思维,尝到估算的好处、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将估算这一计算技能,催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实践习惯和数学运用自觉。总之,教师是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充分围绕课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观察、分析,从而不断增加学生的数学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
估算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估算习惯,对于练就学生更好解答问题、判断形势,增进学习兴趣都是良好的催化剂和倍增器,让学生掌握估算,从而找到学习数学乐趣,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作者简介:
李佳桐,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北校区。
关键词:估算;理性思维;意识培养;教学方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好数学多么重要毋庸赘述,那么如何学好数学,怎样推开数学的大门,笔者认为,首先要学好、掌握好估算这把“金钥匙”。
一、估算的重大意义在于应用极度广泛、培养理性思维
估算是指在没有办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测量时,所采取的一种估计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判断。
估算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衣”可通过估算室外温度、风速来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可通过估算自己的饥饿程度和“七分饱”健康饮食习惯来合理膳食;“住”可通过估算自己房间大小陈设,整齐合理摆放;“行”可通过估算时间、路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避免迟到,等等。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包含着估算,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估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好估算切不可局限在大概的判断目标的数量,而是对提高学生的数感和做事的计划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乃至于培养学生更快速准确、分析研判所处环境形势都大有裨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对于他们提高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要轻视、更不要放弃这种技能的培養,而应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知晓估算的应用特点和重大意义。还要充分认识到,培养估算的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场景设定更贴近生活、估算的运用更加经常,才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累加、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定情境、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估算的教学关键在于丰富方法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从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固化下来的经验来看,总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用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入。将结果明显有量级区分的题目,采取连线的方式找结果。例如39×5和19×7两个乘法算式,计算开始时,孩子们都用笔列竖式进行计算,但我立刻就得出了答案、做好了连线,孩子们都显得很惊讶,我再将估算的方法娓娓道来。就是把39估算成40,再把19估算成20,那么39×5的结果就是略小于200,而19×7的结果则略小于140,所以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这样既降低了计算的难度、节省了时间,更让学生发现了捷径,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从而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掌握了估算的知识和方法,对估算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练习。孩子们知道了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简便特征,但在体验上往往很少,与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对此笔者尽可能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比如购物时列举物品清单后,快速估算应该付多少钱,选择哪个面额的纸币;或者一定数量的小朋友从A点到B点,打车坐4个小朋友需20元,坐地铁每个小朋友需3元,用估算来选择交通工具等等,强化学生估算认知,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好处。三是用开放性的课堂作业引发讨论。给孩子们设置能够立刻进行的估算的课堂作业,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比如校园里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片树叶,由同学代表对估算的过程和步骤进行介绍,通过列举不同的方案、办法,选择灵合的估算方法,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激发盎然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三、估算的意识培养在于先估算再精算、先估算再检验
估算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方法、基本技能,更是一种良好的意识、一种善于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具备了这种意识和习惯,学生们才能更加自觉地注意估算的运用,才能更加自觉地注重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估算的教学也要注重意识培养的环节,把这个关键环节抓住抓紧,更要注重情境设定,把估算的氛围营造浓厚,如果单纯地就数学问题、数学计算进行估算教学,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就算做正确,但同时要注重及时的校准偏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先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使估算与计算的结果反复对比,增加估算的准确性,客观上也会增加使用估算的频率和实效,形成习惯上的良性循环闭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涉及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同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更好、更快的解题方法,不拘泥于机械的公式,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性解题思维,尝到估算的好处、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将估算这一计算技能,催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实践习惯和数学运用自觉。总之,教师是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充分围绕课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观察、分析,从而不断增加学生的数学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
估算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估算习惯,对于练就学生更好解答问题、判断形势,增进学习兴趣都是良好的催化剂和倍增器,让学生掌握估算,从而找到学习数学乐趣,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作者简介:
李佳桐,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