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慶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需要大量金融技能型人才,高职金融教育是培养金融机构一线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重要渠道。但当前高职金融专业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重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重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重庆市近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4%,其中新型金融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29.9%,全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4.7万亿元,增长9.4%。
金融业是重庆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金融结算、金融交易、资金融通、保险保障、金融普惠等功能更加凸显是重庆十三五期间重要发展目标。
为顺应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需要重视金融人才培养,加强金融专业的建设。建设金融专业,既是引导专业整合专业资源、形成集群效应、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加快构建重庆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和目前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重庆市的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培养金融营销、金融业务操作和金融客户服务三方面的人才。
金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这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不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进行有效对接。重庆的银、证、保等传统金融蓬勃发展,新兴的金融如小额贷款、担保、融资租赁、P2P、众筹等不断涌现。但是各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与金融机构联系密切程度不够,不能把金融人才需求最新变化反映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同时,各高职院校对往届毕业生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将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反馈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去。
实践教学未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金融专业的专任教师都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普遍缺乏金融企业的工作经历,无法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加大实训力度。即使设置了大量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只做到熟悉流程,理解专业技术,缺乏对金融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培养。这导致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制约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
学生的资格证书通过率较低
从近年学生考取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来看,与本专业最相关的证券、基金、期货、个人理财等资格证书通过率不高,很多的学生考取的是相对容易通过的保险公司组织从业证书考试。学生较低的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导致就业层次不高,绝大部分学生就业集中在现货、黄金、外汇等投资咨询类公司或新兴的小额贷款、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仅少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正规金融企业就业,就业的质量明显不高。
金融专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专业建设需要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需要更多的对金融行业的调研与考察,更多的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更多的对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持续跟踪调查。但很多院校这类细致工作并未有效落实,专业建设定位也就不能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满意。
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金融专业的专职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十几节以上,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耗费专业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职称评级压力下,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科研论文上。因此,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自然而然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校企合作有待真正落实
高职院寻求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是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希望金融企业能够参与学生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就业服务。但是没有过多的考虑金融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的好处,这使得金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无法真正落实校企合作。
加强金融专业建设的对策
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
调查全市金融行业,与金融人员交流沟通,与金融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联系,把行业的、企业的、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深入到金融企业,甚至在金融企业挂职兼职,建立毕业学生的回访追踪制度,掌握学生就业动态情况,聘请优秀学生回母校授课做讲座。
建设高效精干的教学队伍
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师来自本科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引进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金融人才,为在岗教师提供进修、提升技能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丰富兼职教师队伍,缓解师资队伍不足。鼓励教师到金融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实践技能,以提高学生实训水平;鼓励年轻教师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各项建设,提高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
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
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考取的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金融专业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理念,结合各院校及专业发展实际,积极与各类金融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了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呈琛.关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时代金融,2015,(15).
[2]缪雨桓,杨瑛.高职金融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7,(19).
[3]邓恩,刘娜.高职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6,(23).
[4]邹浩.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
关键词:重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重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重庆市近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4%,其中新型金融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29.9%,全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4.7万亿元,增长9.4%。
金融业是重庆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金融结算、金融交易、资金融通、保险保障、金融普惠等功能更加凸显是重庆十三五期间重要发展目标。
为顺应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需要重视金融人才培养,加强金融专业的建设。建设金融专业,既是引导专业整合专业资源、形成集群效应、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加快构建重庆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和目前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重庆市的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培养金融营销、金融业务操作和金融客户服务三方面的人才。
金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这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不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进行有效对接。重庆的银、证、保等传统金融蓬勃发展,新兴的金融如小额贷款、担保、融资租赁、P2P、众筹等不断涌现。但是各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与金融机构联系密切程度不够,不能把金融人才需求最新变化反映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同时,各高职院校对往届毕业生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将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反馈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去。
实践教学未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金融专业的专任教师都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普遍缺乏金融企业的工作经历,无法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加大实训力度。即使设置了大量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只做到熟悉流程,理解专业技术,缺乏对金融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培养。这导致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制约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
学生的资格证书通过率较低
从近年学生考取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来看,与本专业最相关的证券、基金、期货、个人理财等资格证书通过率不高,很多的学生考取的是相对容易通过的保险公司组织从业证书考试。学生较低的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导致就业层次不高,绝大部分学生就业集中在现货、黄金、外汇等投资咨询类公司或新兴的小额贷款、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仅少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正规金融企业就业,就业的质量明显不高。
金融专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专业建设需要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需要更多的对金融行业的调研与考察,更多的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更多的对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持续跟踪调查。但很多院校这类细致工作并未有效落实,专业建设定位也就不能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满意。
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金融专业的专职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十几节以上,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耗费专业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职称评级压力下,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科研论文上。因此,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自然而然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校企合作有待真正落实
高职院寻求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是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希望金融企业能够参与学生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就业服务。但是没有过多的考虑金融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的好处,这使得金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无法真正落实校企合作。
加强金融专业建设的对策
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
调查全市金融行业,与金融人员交流沟通,与金融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联系,把行业的、企业的、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深入到金融企业,甚至在金融企业挂职兼职,建立毕业学生的回访追踪制度,掌握学生就业动态情况,聘请优秀学生回母校授课做讲座。
建设高效精干的教学队伍
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师来自本科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引进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金融人才,为在岗教师提供进修、提升技能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丰富兼职教师队伍,缓解师资队伍不足。鼓励教师到金融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实践技能,以提高学生实训水平;鼓励年轻教师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各项建设,提高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
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
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考取的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金融专业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理念,结合各院校及专业发展实际,积极与各类金融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了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呈琛.关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时代金融,2015,(15).
[2]缪雨桓,杨瑛.高职金融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7,(19).
[3]邓恩,刘娜.高职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经贸实践,2016,(23).
[4]邹浩.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