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讲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这三种境界来描述我在衡阳师院参加“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思想品德置换脱产研修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是最恰当不过的。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国培班学员是各县市的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大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见解,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有自己独到的体验与理解。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有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教授,有在名校任教、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人格魅力的优秀一线教师,有引领学校走在教育前沿的校长或教研主任,等等。而我,只是来自偏僻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大学期间学英语专业,参加工作后兼职教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时间不长、没什么经验,更别提什么见解了。我开始禅悟到求学中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方面对黄佑生、廖建平、凌云志、谢华、华林飞、李庆忠、唐云红、伍辉、宋建丽等专家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示由衷的敬佩,一方面又为自身的学识、见识浅薄而自惭形秽。我开始反思:作为一个中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不仅要通晓本专业的各种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本专业以外的各种知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识渊博是放在最前面的。如果教师学识浅薄、见识浅陋,在教学上开口便错,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一定会被学生轻视,一定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无法做到教书育人了。那么,要想具备渊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懂得一桶水、一池水,最好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抱定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立足教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识到与其他学员的差距后,我开始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在听课本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如有不懂的问题,就在课间请教老师或其他学员。我本是性格木讷、不善言谈的人,但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厚着脸皮问这问那,经常让学员们笑得跌破眼镜,但我依然故我、涛声依旧。午后或黄昏,当其他学员们忙于闲聊或逛街购物时,我一头扎进图书馆静静看书。我在思考:农村中学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教师怎样调适自我心理健康;怎样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独生子女进行心理疏导,等等。晚上,夜深花睡,其他学员早已进入梦乡,我还在挑灯夜剪写下自己白天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反思。文字虽然有些稚拙,但透着朴实与真诚,如《让每颗露珠都晶莹》《心态的正能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让课堂充满茶的芬芳》《冲破心灵之茧》《博·智·达》《静待花开》《乡村教师情怀如诗》《守望师德之天空》《让每朵花儿都幸福开放》等。渐渐地,进入了求学的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困惑与求索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国培,我终于禅悟到教育工作的真谛:要让学生拥有未来优秀公民的眼界、胸襟和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会自主自发地成长,是教师最神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育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和实践基础。”教育随笔对教师来说,是一扇思想之门、一扇智慧之门、一扇教育科研之门,教师一旦走入这扇门,就能一步一步走向宽广、走向成熟、走向华美。我虽多年来亦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以流水账居多,且多是一些生活琐事,没有上升到教育随笔的高度。参加国培后,我从内心体验到教育带给自己的快乐,萌发了记录自己思想轨迹的冲动。于是,我拿起了一只秃笔,开始记录国培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在日记中写道:“在国培这串美丽而充盈的日子里,我每天记录着这份来自心灵的思考,虽然有些稚拙,有些肤浅,但它都是真实的、质朴的。”
因为国培,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开始步入求学的第三境:“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华丽嬗变。我在岳阳许市中学“影子教师”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作为代表发言,写下心得反思《精·气·神》,得到大家的好评。在株洲景弘中学“影子教师”培训中,再次被推为优秀代表发言,并写下心得反思《为幸福人生着一华裳》,得到众人的赞赏。我的说课《珍爱生命,做有幸福感的人》获说课比赛一等奖。感谢国培的玫瑰赠与,感谢师院的古道热肠,感谢所有老师的精心培养,感谢学员们的激励与欣赏。这是一次生命破茧成蝶的飞跃,也是一种对教育的参悟与成长。当我们如一只只飞蛾在黑暗中朝着灯塔摸索前进时,蓦然回首那一次次精彩回眸,美丽,如涅槃,悄然绽放。感谢你们,永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霞流中学)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国培班学员是各县市的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大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见解,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有自己独到的体验与理解。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有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教授,有在名校任教、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人格魅力的优秀一线教师,有引领学校走在教育前沿的校长或教研主任,等等。而我,只是来自偏僻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大学期间学英语专业,参加工作后兼职教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时间不长、没什么经验,更别提什么见解了。我开始禅悟到求学中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方面对黄佑生、廖建平、凌云志、谢华、华林飞、李庆忠、唐云红、伍辉、宋建丽等专家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示由衷的敬佩,一方面又为自身的学识、见识浅薄而自惭形秽。我开始反思:作为一个中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不仅要通晓本专业的各种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本专业以外的各种知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识渊博是放在最前面的。如果教师学识浅薄、见识浅陋,在教学上开口便错,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一定会被学生轻视,一定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无法做到教书育人了。那么,要想具备渊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懂得一桶水、一池水,最好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抱定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立足教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识到与其他学员的差距后,我开始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在听课本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如有不懂的问题,就在课间请教老师或其他学员。我本是性格木讷、不善言谈的人,但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厚着脸皮问这问那,经常让学员们笑得跌破眼镜,但我依然故我、涛声依旧。午后或黄昏,当其他学员们忙于闲聊或逛街购物时,我一头扎进图书馆静静看书。我在思考:农村中学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教师怎样调适自我心理健康;怎样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独生子女进行心理疏导,等等。晚上,夜深花睡,其他学员早已进入梦乡,我还在挑灯夜剪写下自己白天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反思。文字虽然有些稚拙,但透着朴实与真诚,如《让每颗露珠都晶莹》《心态的正能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让课堂充满茶的芬芳》《冲破心灵之茧》《博·智·达》《静待花开》《乡村教师情怀如诗》《守望师德之天空》《让每朵花儿都幸福开放》等。渐渐地,进入了求学的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困惑与求索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国培,我终于禅悟到教育工作的真谛:要让学生拥有未来优秀公民的眼界、胸襟和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会自主自发地成长,是教师最神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育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和实践基础。”教育随笔对教师来说,是一扇思想之门、一扇智慧之门、一扇教育科研之门,教师一旦走入这扇门,就能一步一步走向宽广、走向成熟、走向华美。我虽多年来亦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以流水账居多,且多是一些生活琐事,没有上升到教育随笔的高度。参加国培后,我从内心体验到教育带给自己的快乐,萌发了记录自己思想轨迹的冲动。于是,我拿起了一只秃笔,开始记录国培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在日记中写道:“在国培这串美丽而充盈的日子里,我每天记录着这份来自心灵的思考,虽然有些稚拙,有些肤浅,但它都是真实的、质朴的。”
因为国培,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开始步入求学的第三境:“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华丽嬗变。我在岳阳许市中学“影子教师”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作为代表发言,写下心得反思《精·气·神》,得到大家的好评。在株洲景弘中学“影子教师”培训中,再次被推为优秀代表发言,并写下心得反思《为幸福人生着一华裳》,得到众人的赞赏。我的说课《珍爱生命,做有幸福感的人》获说课比赛一等奖。感谢国培的玫瑰赠与,感谢师院的古道热肠,感谢所有老师的精心培养,感谢学员们的激励与欣赏。这是一次生命破茧成蝶的飞跃,也是一种对教育的参悟与成长。当我们如一只只飞蛾在黑暗中朝着灯塔摸索前进时,蓦然回首那一次次精彩回眸,美丽,如涅槃,悄然绽放。感谢你们,永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霞流中学)